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三國文化遺跡有多少

三國文化遺跡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14 18:40:48

1. 楚漢及三國文化遺跡分布在哪些地區

分布在徐州、合肥、漢中、荊州、壽春、洛陽等地方,這些地方楚漢及三國遺址較多。

2. 許昌三國文化

許昌,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尤其漢魏時期的輝煌歷史早已成為許昌獨特的人文資源。曹操「挾天子以令大臣」,迎漢獻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軍資」,使許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為了弘揚許昌的三國文化,許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在原來曹操大營和辦公的遺址上恢復重建的,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

(2)三國文化遺跡有多少擴展閱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三國演義》120回有52回發生、演繹在許昌,留下了80多處三國文化遺址遺跡。

曹丞相府作為全國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題景區;三國名將關羽夜讀《春秋》的春秋樓景區;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始發地灞陵橋景區;漢末皇城所在地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公園;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政權的受禪台等,都彰顯三國文化。

3. 四川和重慶有哪些三國文化景點和街道

成都諸葛亮祠,重慶雲陽的張飛廟、奉節的白帝城等三國遺跡。
成都諸葛亮祠是紀念諸葛亮名勝中最負盛名的一處。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雲陽縣的三國印象是由江來實業集團打造的仿古建築群,緊鄰國家4A級景區張飛廟旁邊。三國印象融合了修仙,娛樂,購物,文化活動等多種功能。

4.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吳國遺址有哪些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都城遺址。魏君主姬姓。先祖畢萬被晉獻公封為大夫,居魏(今山西芮城北),後世以魏為氏。公元前453年,魏桓子與趙、韓三家分晉,前 403年被周天子策命為諸侯,建立魏政權。先後遷徙霍(今山西霍縣西南)、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約7公里青龍河畔)、大梁(今河南開封)等地為都。 畢萬受封之地魏城位於今山西芮槭縣北中條山南麓,南距黃河10餘里。城址平面略呈方形,方向正北,除西牆外,其他城牆在地面上均可見到。城周長約4500米,城基寬13~15米。城牆為夯築,分上下兩層,卜層又分內外兩部。南牆保存較好,長1150米;北城牆保存最好,長1000多米,地勢高,似經過補修,東城牆全長l268米,西城牆約1000米。古城東南、東北、西北三個城角保存較好,城外側有月牙狀夯土台。城內的文化堆積層里出上的遺物有戰國時代的瓦片和陶器殘片;還有春秋末至戰國初的墓葬以及漢代遺物殘跡等。學術界一般認為此城即魏最忉的封地。 安邑,自魏絳徙都(前562)至魏惠王遷都大梁(前361),為魏都達200年之久。古城位於禹王村附近。傳說夏禹曾在這里居住,故稱禹王城或夏王城。經實地勘察,古城由時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城和禹王廟構成,小城居大城中央,禹王廟在小城東南角,中城在大城內西南部。大城周圍約15.5公里,略呈梯形,北牆、西牆和南-牆保存較好,現長分別為2100米、4980米和3565米。牆系夯築,存高1~4米。遺物時代上至戰國,下迄漢代。中城嚴面略呈方形,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城周約6.5公里,城牆寬5~7米,殘存高度1~4米,夯層厚l0厘米。它利用了大城西城牆的南段,南城牆的西段作為西城牆和南城牆。城內布滿漢代文化層,也有戰國時代的遺物,堆積厚度一般在2米左右。小城平面為矩形,周長約3公里,城牆保存完好,總面積約75.4萬平方米。地勢西高東低,城址比周圍地面高出1~4米,遠視形如上台。文化層堆積較厚,多為戰國至漢代遺物。小城東南角為禹王台,俗稱青台。面呈方形,邊寬70米左右,台高8米,夯土築成。夯七層內有戰國到宋元時期的遺物,還有琉璃瓦等。據說,此台所建禹王廟,毀於民國時期,遺留的文物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殘碑。根據綜合分析,考古專家一般認為大城相當於戰國時代,中城大致存在於秦漢或稍晚,小城可能與大城同時建造,為大城的一部分或宮城,以後經漢朝至北魏,使用時間最長。據此推測,大城即魏都安邑,中城系秦漢河東郡治所。

5. 成都哪裡保留了三國時期的文化遺址。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指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並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築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6. 求河南三國遺跡

許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據傳上古高士許由曾隱居在許昌附近,堯欲讓位於他,他堅辭不就;再請他任九州長官,許由不僅不受,反說污染了耳朵。即到潁河邊洗耳,以示清明。許由死後葬於鄢陵縣許由寨村,墓地猶存。遠古人們稱許由生存活動的地方為許地。西周、春秋時,此處為許國國都,秦代實行郡縣制,許國都城為許縣治所。公元220年,漢獻帝禪讓,曹丕登基建立魏國;因「魏基昌於許」,遂改稱許昌,沿用至今。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古遺跡、遺址眾多。從太昊伏羲到軒轅黃帝,從上古高士許由到音樂始祖葛天氏,從大禹治水到夏啟建都等,中華民族發展史在許昌留下了許多閃光的足跡。具茨山上的神秘符號,展示了人類先祖的聰明才智,逍遙觀是軒轅黃帝問道的所在,鎖蛟井記錄著大禹治水的功績,古鈞台昭示著華夏第一都的輝煌。這里還是海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地方…… 許昌作為漢獻帝舊都和魏國五都之一,當時即與國都洛陽、西漢故都長安等齊名。在名著《三國演義》的120回中,有51回與172次涉及許昌。建安元年(196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迎漢獻帝都許。後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世族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北中國。 說三國,離不開漢魏;說漢魏,離不開許昌。曹操雄踞許昌25年,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治軍理民、屯田積谷、廣攬人才、東征西討、克平群雄、抗擊吳蜀,為最終實現「三分歸一統」的皇圖霸業奠定了扎實基礎。「三曹七子」創造出的慷慨悲涼、剛健沉雄的「建安風骨」,使「建安文學」開始了中國文學史的新篇章,使許昌成為中國在「三國」時代的文化中心。

三國勝跡 國內其它地方三國真跡遺存不多,許昌著名的三國遺跡遺址卻有80多處,或與三國史實有關,或與三國人物有關,或與三國傳聞有關。許昌遺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記錄漢魏更迭的「三絕碑」,蔡邕真跡《尹宙碑》和畫聖吳道子為關羽造像的《勒馬挺風圖》等。許昌歷來人傑地靈,賢臣名士層出不窮。曹操周圍的謀士文人、悍將勇夫,屬許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詩雲: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在許昌與三國文化相關的古跡遺址分布於各縣(市)區,主要的有: 漢魏故城: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據民國廿二年《許昌縣志》記載:「許昌古城(即漢魏故城)在城東30里,圍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傳曹操所築,今存遺址。」至今城垣輪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層清晰可見,漢磚瓦塊俯拾皆是。據考,當時城內建築除街道、民宅、官署外,著名建築有許昌宮、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國魏人卞蘭作的《許昌宮賦》和韋誕、何晏作的《景福殿賦》流傳至今。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受禪台: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鎮。公元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代漢立魏,改年號為黃初,稱魏文帝,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

曹操墓: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出一座東漢大墓,經專家認定系魏武王曹操高陵。雖然,「曹操墓」的考古挖掘工作還在進行,關於曹操墓的爭議還沒有平息。但是,作為一代梟雄的陵墓,除了考古價值和文化價值外,曹操墓開發的商業價值更加引人關注。2010年1月 20日,從河南省文化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曹操墓原址上可能會建起遺址公園。以往安陽旅遊主打「建安文化」、「殷商文化」牌,曹操墓的發現無疑給安陽旅遊帶來了新亮點。
三國故城遺址:「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與三國有關的名勝古跡有500多處,許昌就佔了80餘處。曹丞相府、魏武游園、魏武帝雕像、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始發地灞陵橋、關公夜讀《春秋》的春秋樓等都是三國文化旅遊景點。其中三國故城遺址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曾為一代帝都。該遺址分內外二城,內城系皇城,外城周長「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時為五都之一。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該城為北魏奪取,潁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復,魏大將周幾復奪取後,將城焚毀。現存遺址,仍依稀可見。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狀如小丘。在遺址內先後出土有玉璧、青銅器、陶器及建築構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文物部門對遺址進行鑽探勘察,確定了內城牆及東西南北大道,並繪制圖紙,為進一步開發提供了依據。
就在曹操墓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的第3天,「許昌三國文化苑」項目正式簽約。「許昌三國文化苑」由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規劃設計、禹州市政府和北京一家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主要包括300個三國文化景點、中國東方第一攝影棚、三國古戰場拍攝基地等。
另外,開封附近有官渡之戰遺址,如今稱為官渡橋村,這里有關帝廟,存有清乾隆年間石碑,碑文雲「官渡乃關帝拒袁斬將處」;洛陽有知名的關林,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

請樓主明察回答時間,,望採納!!

7. 成都有哪些三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景點

除了武侯祠以外,丹景山佛興寺也有不少三國文化景點,張飛營啊、阿斗讀書台啊什麼的,而且這個寺院本身也值得一去,它是東漢時期流傳下來的寺院,都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8. 說說現在中國大陸都有哪些三國遺址和紀念三國的景點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東漢王朝末代帝都,曹魏集團大本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處,郭奉孝 郭圖 荀彧 荀攸 水鏡先生 陳群 徐庶 鍾繇 鍾會等三國人物都為許昌人士。曹丕在許昌正式稱帝,故許昌又稱魏都,三國史上著名的漢獻帝衣帶詔事件 曹劉青梅煮酒論英雄 關羽掛印封金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許昌,許昌三國古跡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共80餘處,如 漢魏許都故城遺址(1918年,青年毛澤東去北平路過許昌,專程尋訪許都古城遺址,並留下「蕭條異代西田墓,自明本志好文章」的豪邁詩句) 漢張公祠 三姓柏 曹彰墓 徐晃墓 毛階墓 郗慮墓 獻帝衣冠冢 徐母墓 伏皇後墓 董妃墓 八龍冢 三絕碑 受禪台 練兵台 射鹿台 華佗墓 馬騰墓 王允墓 春秋樓 魏文帝廟 霸陵橋 曹丞相府 運糧河等

9. 徐州有哪些三國歷史遺跡

徐州在三國時代也是一個群雄逐鹿之地。無論前四史的 《三國志》和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無不對徐州費一定筆墨。不過首先要聲明的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人們口中所說“徐州”應為東漢的徐州刺史部,而非今天的徐州概念。本文所討論的三國演義是在今天的徐州市和下轄縣區范圍內的三國遺跡。

一、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轅門射戟

曹操為父曹嵩報仇,遷怒於徐州刺史陶謙,攻打徐州。東漢初平四年曹操征伐陶謙,攻十餘城,到彭城大戰。陶謙被打大敗,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這次對彭城的屠城應該是徐州有記載的第一次屠城。也是東漢末年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同志一生抹不去的污點!

10. 三國古遺址在哪個省什麼地方

三國古遺址,現存於河南許昌、安徽合肥、湖北赤壁等國內多個省市的多個地方。目前,現存較為完整的三國古遺址為:
(一)漢魏許都故城遺址。許昌,曾為漢獻帝局都之地。在許昌境內,三國遺跡隨處可見。沿許昌市區至張潘鎮的公路東出19公里就是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在門口矗立的挺拔門樓上,「漢魏許都故城遺址」幾個大字燦爛奪目。舊城遺址城垣輪廓依稀可見,呈四方形,佔地約500餘畝,夯土層清晰可見,漢磚漢瓦俯拾即是。 據考證,昔日的許都分為內城和外城。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之後,這里的內城就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建有皇宮、御苑、相府等,繁華一時。漢魏許都古城遺址的西南角,是三國時期漢獻帝祭祀天地的毓秀台,而位於許昌城東北30公里射鹿台至今也保存較為完整。
(二)三國新城遺址。三國新城遺址是三國時期曹魏在合肥舊城近郊修建的用於抵禦孫吳軍隊的軍事性城池的遺址,現存部分破裂的城牆的殘基,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陳龍村,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10米。據《嘉慶合肥縣志》記載,「三國魏青龍元年,揚州都督滿寵為抵禦孫吳軍於城西三十里依山築城,謂之新城。孫權曾親率十萬大軍,圍攻此城,終未攻下。西晉淮南郡曾設置於此。 」 1998年5月三國新城遺址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遺址處建有三國新城遺址公園。
(三)三國赤壁古戰場遺址。三國赤壁古戰場遺址為魏蜀吳三國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該遺址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在赤壁與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對峙。後孫劉聯軍智囊諸葛亮借東南風大起之時,運用火攻之法,以少勝多,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一仗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役。
此外,在當年為為魏蜀相爭之地的甘肅天水和隴南,湖北省的當陽、襄陽南漳等地,尚都散落有部分三國古遺址。

閱讀全文

與三國文化遺跡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