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雲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雲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5 01:43:04

1. 雲南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1、掛甘蔗:

春節前夕,農貿市場或年貨街上都會有很多賣甘蔗的老闆,攤位上甘蔗堆成小山,任由顧客們挑選,挑甘蔗很有講究,甘蔗的尾部要有根須,頂上的綠葉不能去掉。到除夕12點時,把甘蔗根沖上葉朝下放在門背後,預計一年比一年好,一年從頭甜到尾。

(1)雲南民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雲南的節日:

1、火把節

火把節是雲南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插花節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它有數百年的歷史,節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之後,人們就開蛤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2. 雲南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所帶來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節日也很多現在我們來大概盤點一下特色的雲南少數民族節日吧


火把節

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節日,是一種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節慶活動。白族火把節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節是農歷六月二十四。

白族本主節

“本主”意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論陞官發財、疾苦病痛、生兒育女都要去本主廟祈求保佑每逢本主誕辰,都要殺豬宰羊,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稱之為“本主節”。

普米族朝山節

普米族人的朝山節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間進行。人們身著盛裝,騎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歡度佳節。除祭祀山神外,還有賽馬、摔跤、射箭等娛樂活動

納西族三朵節

納西族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在北嶽廟舉行。這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而舉行的盛大節慶活動,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納西族都要在自家舉行隆重的祭祀“三朵”儀式

白族打歌節

白族打歌節在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大家到大姚、雙江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起“左腳舞”。

摩梭轉山節

農歷7月25日,摩梭人便身著盛裝,或騎馬或步行,去朝拜瀘沽湖畔的獅子山又名格姆山

傣族潑水節

傣歷新年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消災祈福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節日。“潑水節”每年4月中旬舉行,一般都安排在公歷4月13日至15日。

雲南有26個少數民族,一年的每個時段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3. 雲南獨特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雲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

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

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潑水節、刀桿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三月街……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4. 雲南過春節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雲南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1、阿細跳月

彝族春節期間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表達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雲南文化資源:

一、是民族歌舞資源。雲南人已經在民族民間歌舞的市場化運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雲南映象》就是把展示、保護和開發雲南民族歌舞資源融為一體的成功例證。

二、是民族民間工藝品資源。如鶴慶縣新華村的金屬手工藝品,劍川的木雕,大理、巍山彝族、白族的扎染,會澤生斑銅工藝,香格里拉尼西制陶,建水紫砂陶,鎮沅黑陶,大理石製品等等。

三、是民族服飾文化資源。雲南各民族在服飾上造型異彩紛呈,色彩繽紛艷麗,製作工藝多種多樣。鄉土性和個性化給民族服飾提供了生存拓展的空間和土壤。

四、是民族節慶文化資源。傣族的「潑水節」, 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節」,傈僳族的「刀桿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等。這些都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巨大的文化精神財富和審美需求的載體。

五、是民族飲食文化資源。雲南各民族的美食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這也體現了雲南民族傳統餐飲文化和特色。 雲南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再加上雲南氣候、地形、地貌以及生物的多樣性造就了旖旎迷人的自然風光,使雲南成為一片世界少有的令人嚮往的神奇樂土。

5. 雲南曲靖市富源縣民閭傳統文化藝術有那些

剪紙技藝、彝族「耍馬舞」、十八連山大頭菜腌菜製作技藝、墨紅鎮阿依酸菜製作技藝、黑陶製作技藝、洞經音樂。
至目前,富源縣已擁有省級非遺項目5個(富源縣古敢鄉水族文化保護區、古敢水族獅子燈民俗、古敢水族吞口製作、富源墨紅鎮彝族刺綉、營上鎮廟會民俗),市級非遺項目22個,縣級非遺項目23個。

6. 雲南有哪些風俗

雲南的風俗:

1、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2、哭婚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3、搶親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4、丟包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5、阿夏婚

雲南寧蒗摩梭人舊時婚俗,「阿夏」系摩梭語,為「朋友」之意,男女雙方不稱夫妻而稱「阿夏」,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交換信物之後即可偶居。

其中走訪婚最為奇特,走訪婚是夜裡男到女家望門訪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勞動,無家庭經濟聯系,所生子女屬女方,男女雙方都可與其他人有同樣的關系,這種婚姻是一種母系社會制的殘余。

6、剽牛慶豐收

獨龍族慶豐收的祭祀節日。每年秋季選擇一天作為慶豐收日,剽牛儀式在村寨廣場舉行,由家族族長主持,將牛拴在廣場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婦女把一串珠璉掛到牛角上,經過短暫的儀式後,由一位姑娘將麻織物披到牛背上,最後由一位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將鋒利的竹矛剽入牛,眾人歡躍而上,開膛割肉。隨後人們歡呼跳躍,跳起歡樂的鍋庄舞,共慶佳節。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8、樹葉信

在景頗、傈僳族中流行過的「實物信」,利用樹葉表達感情,傳遞信息,每種樹葉都代表不同的含義。

如男子用兩片嫩葉加上等物,表達對女子的喜愛;女方有意則回贈草煙、蘆子等,如表示拒絕則把兩片樹葉翻成背靠背送還給男方。住地相距較遠的親人如收到一條二指寬的剝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6)雲南民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有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國境線長4060千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

7. 雲南有哪些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雲南少數民族所獨處的 自然環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婚姻習俗。走進雲南,猶如走進了婚俗的歷史博物館。
1.傣族:女娶男嫁,不重生男重生女。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由於唐玄宗寵信楊貴妃,愛屋及烏,使楊氏一族顯赫富貴,權傾朝野,致使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留下如此感嘆。在雲南西 雙版納的傣族農家中恰恰如此。男孩出生後,幼時到寺院為僧三年方可回家務農。成年後當選中自己的意中人到姑娘家提親獲准後,就要到女方家勞苦三年接受考 驗。每天黎明即起,上午為女方耕種收割,下午則要到瀾滄江邊淘金,為自己准備嫁妝。經歷三年辛勞之後,才能嫁入女家。這對於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漢族來 看,無異於終身為妻子之奴。我們一行在一傣族農家觀光時,一位擺攤的豐滿美麗的少婦憂郁地告訴遊客,她姐弟三人,弟弟已出嫁,她和妹妹在家中境遇不同,妹 妹生了三個女孩揚眉吐氣,而自己則生了兩個賠錢貨(男孩),倍受老母和家人的歧視。不知我們的漢族女同胞聽了有何感想。
2.納西族:女耕女織,男子逍遙求高雅。
在世界文化遺產麗江,生活著一個勤勞的民族納西族。但勤勞二字似乎只是相對婦女而言。女孩從出生到嫁人,註定了要辛勞一生。女人幾乎擔負了生產生活的全 部,那真是她耕田來她織布,她賣菜來她修屋,就連殺豬宰牛也得動手。男人干什麼去了呢?他們在追求高雅,男人一日七件事,詩、書、琴、畫、煙、酒、茶。男 人終生在學習、研究、發展東巴文化(納西文化)。難怪在麗江城,衣、食、住、行、游、購、娛,所到之處,都見辛勞的納西婦女。難怪皮膚黝黑的納西女導游不 無郁悶地說:當白族姑娘在蝴蝶泉旁梳妝打扮憧憬著風花雪月的浪漫人生時,我們納西女人卻在玉龍雪山下披星戴月為全家人的生計操勞。同行的一對時髦新婚夫婦 當時的反映令人噴飯,新娘大聲為納西女人鳴不平,而新郎則悄悄地對我說:恨不生為納西男。
3.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最古老的婚俗。
居住在滇西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保留著最古老的婚俗: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語中是親密朋友的意思。阿注婚的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 各自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成為夫妻關系的男女,沒有實質上的經濟聯系,男子夜間到女家居住,天明回母親家,所生子女由母親及舅、姨撫養,男子不養子女,要 撫養的卻是外甥。由於阿注婚是男子晚上到妻子家,天明即走開,亦稱為走婚。阿注婚中男女婚姻純粹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雙方一旦產生愛情,即可結為阿注關 系,解除阿注婚,非常簡單,只要女方閉門不納或男方不去就行了,男女從此即可尋找新的情人。在阿注婚的家庭中,是以母親為中心的血緣大家庭,不存在父子、 婆媳、妯娌關系,母親死後由家中家中最能乾的女子承擔家庭重任。在阿注婚家庭中,同母系血緣的男女絕對禁止阿注關系,這一特點倒符合優生優育和婚姻法的規 定。當遊人在大型歌舞晚會「麗水金沙」中欣賞「走婚」的舞蹈時,無不被阿注婚那純潔無暇不帶任何世俗功利色彩的愛情所感動。

8. 雲南有哪些風俗

1、對歌

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戀愛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對歌內容根據當地流行的詞曲,視環境和對象臨時編出內容,歌聲抑揚頓挫,對答妙趣橫生。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娛樂,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9. 雲南飲食民俗的文化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雲南飲食民俗的文化性體現在主副食原料,烹飪加工方法,飲食習慣等方面。雲南菜以擅長烹制山珍、淡水魚鮮和蔬菜見長,具有鮮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點,適合雲南多民族人民的口味,自成一格,多姿多彩的地理風貌和干濕分明的立體氣候,極其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得天獨厚的原料,為烹飪提供了豐富的來源。

雲南的飲食文化的特點

雲南的飲食文化,以表現出受川味辛辣、注重小吃的深刻影響,菜餚講究鮮嫩,原料採用及烹飪方式的多樣化以及具有雲南地方和民族的鮮明特色為基調,以兼收並蓄、體現多種文化的交融為主要特徵。其文化內涵,一方面具有千餘年來雲南歷史發展累積的深厚積淀,另一方面又表現出近數十年吸收國內外多種文化的色彩。

雲南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按地理區域劃分為若干區域性的飲食文化。雲南的區域性飲食文化,其文化內涵與居住民族的分布、歷史發展的影響、區域性動植物資源、區域性氣候、地理交通的狀況以及社會經濟發達的程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10. 雲南省普洱市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普洱市有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有反映傣族歷史文化的孟連宣撫司署;還有《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民族歌舞。原生態民族文化和民風民俗原始而神秘、古樸而奇異;佤族木鼓節、拉祜族葫蘆節、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傳承千年、魅力獨具,讓人流連忘返

閱讀全文

與雲南民俗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