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和手機哪個好

傳統文化和手機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5-15 05:52:22

Ⅰ 將老人手機與福祿壽傳統文化結合進行推廣

找美猴王做廣告吧

Ⅱ 手機文化傳播隨心所欲好

手機傳播文化很快,現在沒有人不用手機,好多公司都轉向手機無線端,傳播正能量,人人都在時時刻刻在看手機。傳播正能量,轉播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Ⅲ 有關人們對傳統文化和手機查詩集的議論文作文

《中國成語大會》,一個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節目,使我們對成語文化有了新的認識,通過比賽的方式,使我們全面的了解了我們國家的成語文化。成語是濃縮的文化。它言簡意賅,深刻雋永,滴水藏海,折射歷史的千姿百態,它以語言為承載,方寸之間傳達著豐富的含義,是漢語詞彙中的璀璨明珠。
《中國成語大會》,一個聚集了全國各地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的節目,開始的海選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絲毫不具有挑戰性,但對一部分人來說卻是無比的艱難,這期間有歡笑也有淚水,晉級的人掩飾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向家人向朋友通知著這個喜訊,而那些被淘汰的人雖因心裡有些難過而抹著傷心的淚水,但他們也相信自己在努力一點,就一定會再次站上這舞台。但我注意到了有一個女孩子,明明是自己對成語的知識不夠充實,被淘汰後卻又埋怨對面的隊友太笨拙二沒有猜到自己所描述的成語,想必她也一定被許多人所厭惡吧,這時我便想到了我自己,當我做某件事失敗了的時候,我總愛埋怨其他的人或物,卻不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但我又為何不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過錯呢?

Ⅳ 手機,網紅,微博,游戲,傳統文化,選2-3個關鍵詞來反映中學生的生活作文怎麼寫急用!

你就選手機,游戲,網紅,然後寫手機雖然有利但有弊端方面中間就加入游戲,網紅,就說過分追網紅和模仿網紅,快說為什麼被封的那個廣告總看過吧很好的例子,這不就OK了

Ⅳ 手機與書信各自的優缺點

手機:便捷方便,有輻射。而且如果短期成本比較貴(手機價格比較高),但是長期成本比較低可以重復使用。不僅可以通信,而且可以語音,甚至在3g情況可以視頻。

書信:傳統的通信方式,可以保存,應該回味還別有一番情感,而且有時候不敢說的話可以用寫出來。而且寫信的心情也不一樣。發音不標准或者嗓子沙啞不會影響。

(5)傳統文化和手機哪個好擴展閱讀

不可否認,手機強大的功能、豐富的程序,能夠為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表面上也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一個橫跨大洋的問候,一次眾人傳遞的愛心,似乎都在展示著手機的無所不能。

但關鍵是,當我們把真情流淌的家書萬言縮短成幾十字的簡訊,把溫馨適意的有人團聚簡化成幾分鍾的通話,手機是否再給予人方便的同時,也充當了人們日益薄情的加速器。

古人講「敬惜字紙」,對自己熟悉的一筆一劃都心懷敬畏,無比珍重,因為那裡蘊含著古人的生活態度。

可是,今日手機簡訊中錯別字的肆意流竄、虛假廣告的招搖過市、火星文的大行其道,復制拼貼、群發泛濫的祝福問候不僅在快捷無比的「轉發」下助長了社會的浮躁風氣,更在人們過度使用手機的同時消解了流傳千年的傳統文化,淡漠了人情,也封閉了心靈。

Ⅵ 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端正品行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品格的可塑性很強,此時的品格養成受學生個人主觀因素影響較小,受教師、家庭、社會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大。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傳播在電腦及智能手機兩大媒介下變得更加迅速,雖然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由於網路環境過於復雜,網路文化良莠不齊,一些價值觀出現偏差的言論及行為很容易成為學生錯誤的學習對象,使學生的思想和品行出現偏差。小學語文教師作為中華文化的播撒者,有責任在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把握學生這一發展特徵,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榜樣力量,為學生優秀品格的塑造提供更多可仿照的模板,讓學生的身心成長在正能量的引導下更加健康。在人教版語文課本每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日積月累板塊,常有一些體現傳統文化的詩句或成語,這些詩句和成語多蘊含做人處事的態度,並與單元課文內容有一定的聯系,讓學生能在理解現代文的基礎上自主地發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例如教師在對五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日積月累板塊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時,可以以「水滴石穿」的故事為例,對其餘的四句詩中蘊含的道理背景進行擴充,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這些傳統文化對成長的意義,而不是教師簡單直白地將道理告訴學生,讓學生去生硬地記憶。學生只有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理解了優秀品質的意義,才能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地模仿,將所學品質和道理運用在生活中。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課本中滲透的傳統文化的感悟,使學生向榜樣學習的行為更具自發性,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抗侵蝕學生的消極思想,為學生成才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Ⅶ 手機尾號2777和2999哪個好

由於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9這個數字不是老百姓可以使用的,這只有君王才可以使用所以身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不可以使用2999這個數字型大小碼的。
7這個數字,現在是屬於最吉利的數字,而且我們的很多的習俗都跟七有關,例如一周有7天,而且我們人類的成長也是美,7天為一個周期所以2777是比較適合的。

Ⅷ 中國傳統文化很受歡迎,這種文化有哪些特點

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之後,能夠被更多的國家所看到,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我們中國人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國家非常的強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到我們的國家來進行相應的學習,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也非常的吸引人,因為中國的文化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國人。而且中國的文化也非常的多,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將他全部學會,但是我覺得中國的文化真的是值得大家去學一學的,畢竟那麼悠久的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來,肯定是擁有它的道理,而且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非常多的特點。

1.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

想要學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件非常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而且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掌握清楚,否則當我們外出與其他國家的人相處的時候,我們都不能夠完整的說明自己的國家擁有哪一些文化,就會顯得特別的沒面子。

Ⅸ 手機對民俗生活的影響寫一個2000的論文。

認清新媒體特性並樹立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思維意識。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不但擁有更多的數字化元素,也正在顛覆傳統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思維。從媒介傳播的發展趨勢上講,當進入「自媒體」、「全媒體」、「融媒體」時代後,移動化的傳播媒介將成為傳播的主要通道,新媒體的「微傳播」則將成為主要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信息收集方式、信息內容和形式、信息傳播性質、傳播方式、傳播話語權、傳播內容、傳播對象等都產生了重大變革,也使得社會大眾在獲取和交流信息時的思維模式、語言特點、行為方式、心理意識等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可以說,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傳播環境和傳播模式,產生了新的信息傳播模式、新的大眾接受心理、行為狀態和習慣,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樣態。因此,充分利用新媒體在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年人中普及的優勢,有效規避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發揮其傳播優勢,做好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有效利用新媒體推進傳統文化傳播,需要形成新媒介觀,全方位認識新媒體平台,深入把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和傳統文化傳承規律。從木蘭從軍題材的網路化衍生,到《百家講壇》吸引數億觀眾,從《花樣年華》帶動中國傳統經典服飾文化的風靡,到大觀園旅遊文化在網路的流行從而達到對《紅樓夢》的傳承與衍生……可見,傳統文化遺產在新媒體時代產生的衍生品,既是對精華的傳承,更是拉動產業發展、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成果,表現出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和連續性,而傳統文化在網路技術的沖擊下更是尋求到了發展的新途徑。
藉助新媒體平台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許多新媒體平台自身既是具備通信功能的重要通訊技術平台,同時還是兼具跨媒體傳播功能性和可移動性的媒體平台。通過類似如手機、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渠道傳播傳統文化,是當前出現的一種文化趨勢。第一,數字報刊形式實現「點對點」。手機報作為新興的數字報紙,利用手機的彩信功能,將傳統報刊的權威性與移動媒體的便捷性有效結合,是傳統文化藉助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第二,碎片化的媒介體驗開辟獨特路徑。無論是近年來興起的微信,還是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微博,在發送信息的同時推送圖片、音頻、視頻等,都是具備碎片化的文本特質。毫無疑問,這種碎片化的文本已經被廣大受眾所接受,並且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後,會產生一種獨特效果。比如,元宵、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前後,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均會通過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內涵及蘊含的民族精神,並形成線上線下的廣泛互動。第三,娛樂化的手段實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探索採用游戲、音樂等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有的游戲注重將傳統文化資源移植入游戲場景畫面和人物形象、道具裝飾等方面,有的游戲甚至直接套用中國古典經典文化中的盤古開天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資源。此外,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音樂鈴聲的推送,也為當今中國的城市文化中刮來一陣清新的傳統文化之風。
「微傳播」形式是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力量之源。「微傳播」堪稱整個新媒體傳播的力量之源,其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微傳播」是指以網帖、博客、手機簡訊、彩信、飛信、QQ、MSN、戶外顯示屏以及後來興起的微博、微信等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狹義的「微傳播」則專指以微博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傳播」之「微」,在於使社會上的每一個微小個體都可以自由地發出「微聲音」。這些「微聲音」可以是一段話,可以是一張圖片,也可以是一段音頻或視頻,甚至只是一個表情符號……它們通過手機等「微介質」傳播出去。人們通過按鍵操作、滑鼠點擊等簡單的「微動作」就能完成選擇、評價、投票等功能,從而獲得一種「微體驗」。這種「微體驗」既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也不同於網路媒體的網狀傳播,而是一種裂變傳播。這種傳播形態的傳播速度之迅捷、傳播密度之深密、傳播方式之便利,遠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擬的。這種信息傳播形態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顯現出強大的威力。
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要注意興利避害。對於新媒體的崛起,許多人懷有強烈的憂患感——擔憂對微博、微信的過度熱衷,反而造成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擔憂微閱讀的流行,造成深度閱讀的缺失;擔憂微電影良莠不齊,傳遞負面價值觀……在憂患者眼中,新媒體的表情上總傳遞著負面情緒。樂觀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觀者每天活在地獄,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如果負面情緒的蔓延,締造出無數的悲觀者,那無疑將是新媒體的最大憂患。於是,許多人開始唱衰新媒體——「微博末日」、「微電影走向末路」、「微閱讀失去青睞」等說法一度甚囂塵上,甚至有極端者將對新媒體的喜好定位為「惡習」,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如何興利除害,我們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辯證眼光去看。2011年,大學生劉嘯宇用200元錢拍攝的一段片長僅為6分鍾的「微視頻」——《天堂午餐》,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竟達到了400萬次的網路點擊量。可見,新媒體可以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流渠道。為新媒體解除憂患,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傳播「正能量」。生活原本就是細微瑣碎的,新媒體卻可以在細微瑣碎中提煉出無限妙趣。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引導,新媒體就可以傳遞出無限「正能量」,使人們得以「微笑著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新媒體的成熟期還遠沒有到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媒體運用還將日益壯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之親密接觸。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的同時,規避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大考驗。

Ⅹ 儒家道家思想和過分依賴手機有什麼關系

儒家、道家思想可以通過手機廣泛傳播。
儒家、道家思想有很多精彩的觀點和論述。
儒家、道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
儒家、道家思想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好好研究、繼承它們的優秀部分,並把它們發揚光大。

與傳統文化和手機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