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佛教如何融入中國的文化

佛教如何融入中國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15 06:31:32

1. 佛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後,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發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與中國的思辨哲學相結合,而向學術化發展,對教義愈研愈精,由此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使佛教本身達到高度的繁榮。一方面是與中國的精美工藝相結合而向藝術化發展,使佛教成為絢麗多彩的藝術寶庫。一方面與中國的人生理想相結合而向社會化發展,使佛教與中國社會密切聯系。這三方面都使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大乘佛教提出菩薩應以五明為修學的主要內容以來,佛教已由避世潛修的宗教信仰和思辨哲學轉而向世間的學術、文藝、理論科學、生產工藝的領域邁進。我們千多年的歷史經驗證明,佛教在中國大地上吸取中國文化的營養,沿著這一人間佛教的方向發展,取得極其巨大的成功。我們教祖釋迦牟尼的「成熟有情,庄嚴剎土」的偉大理想已在東方的廣大地區在一定的程度上化為具體的現實。在人類所創造的各支古老文化中,佛教已以獨具的精深哲學思想,豐富的精神財富,龐大的文獻寶藏,精美的文化遺產而成為東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它在長期進行「成熟有情,庄嚴剎土」的崇高事業的同時也使自身成熟起來和嚴凈起來了。

大體說來佛教與漢民族文化的結合是沿著三個方面進行的,即佛教的學術化、藝術化和社會化。

(一)學術化 佛教傳入中國時面臨一個民族傳統文化高度發展的社會。從一開始這個社會的知識階層就把佛教作為一種思想學說來接受,鑽研講習,不遺餘力。由於書寫工具的便利,每一新譯經論不久即可傳遍全國,講、錄、注、述,蔚然成風。因此,在教理、教義的研究方面很快就達到很高的水平,贏得當時國外佛教學者的贊美和崇敬。

(二)藝術化 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的藝術和工藝已達到極高的水平,書法、繪畫、製造工藝、紡織、建築等的精美在世界上都冠絕一時。大乘佛教傳入後,吸收了漢文化這一方面的長處,引起畫像、造像、寺塔建築等藝術和工藝的發展,使佛教面目煥然一新。

(三)社會化 中國大乘佛教繼承和發展了龍樹的「一切資生事業悉是佛道」和彌勒的成佛必須修學五明的思想,在僧俗信徒中產生許多著名的學者,如一行、道宣、王維、孫思邈等人就是天文學家、醫師、史學家、文學家。

以上是我幫你搜集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對了,這個網址告訴你:http://hi..com/o%D2%BB%D0%A6%D2%BB%B3%BE%D4%B5o/blog/item/2661712ca342633d349bf7cf.html
上面有很詳細的介紹,樓主可以參考~~~~

2. 簡述佛教在世界和中國是如何傳播及中國化的

西元四世紀,佛教從中國向東傳入韓國,時當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足而立的時期。到了七世紀中葉,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百兩國,建立統一王朝,佛教逐漸脫離中國的傳承,樹立韓國佛教獨特的教學。十四世紀末葉,新羅王朝被高麗王朝(九一八至一三九二年)所取代□;佛教在王室護持之下,四百多年期間,由發展走向興盛,由融攝的轉變過程形成富有韓國特色的宗教。
一、高句麗佛教
據《三國史記》所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三七二),中國前秦王苻堅遣順道法師及使者齎來經書、佛像;四年,秦僧阿道亦前來傳教;翌年,王為二僧建肖門寺和伊弗蘭寺,這是韓國佛寺創建的開始,佛教乃正式傳入韓國。至枕流王元年(三八四),佛教由東晉的梵僧摩羅難陀傳入百濟□;而新羅則遲至西元四一七年以後,才由高句麗僧傳入□。佛教傳入前,朝鮮半島人民崇拜鬼神,信奉巫教,因此佛教初傳時期亦被視同民間信仰一般,以王室貴族為中心,進而形成護國祈福的國家信仰。
高句麗因國土和中國北方相接,又時值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因此,佛教的發展受北朝影響較大。帝王多信佛,更有不少高僧渡海至日本傳教,其中惠慈□被日本聖德太子禮請為師;爾後慧灌則任僧正之職,並為日本三論宗始祖□,佛教因此廣為傳揚。直到榮留王七年(六二五),王遣使入唐傳回道教後,佛教才受到迫害。當時道教雖興,高句麗卻也走上滅國之途(六七五)□。
二、百濟佛教
百濟佛教受中國南朝影響較大□,諸王亦崇信佛教,阿莘王、聖王(又稱聖明王)、威德王、法王、武王等,都是有名的護法仁王。至六世紀初,高僧輩出,其中以謙益盛弘律宗,推為百濟律宗之祖,最為有名□。百濟佛教對隔海的日本也有深遠影響,聖王二十四年(五四六)致贈佛像、經書等予日本,是為佛教傳入日本之始□;此後至日本弘法的百濟僧侶遽增,主要以弘傳三論和成實二宗為主。
三、新羅佛教
朝鮮半島三國中,佛教雖最晚傳入新羅,但發展卻最為興盛。到了真興王時代(五四○至五七五在位),佛教的發展,如麗日中天□。新羅在統一朝鮮半島前,高僧圓光和慈藏都曾前來中國參學,回國後不僅大弘佛法,且受朝廷重視,輔佐國政□。新羅統一王朝後,佛教受中國唐朝的影響,大乘各宗傳入,元曉、義湘大師弘傳華嚴□;圓測、太賢大師宣揚法相□,因此,華嚴、法相兩宗最為盛行。另外凈、律、密等宗派也日漸弘傳,禪宗在新羅後期至高麗初期已發展為九派之多□。概言之,新羅佛教因受到王室的支持,寺院遍布,碩德輩出,著作豐富,確為後繼的高麗佛教奠定發展的基礎。 。。。。。
參考資料: http://www.qjqw.com/art/a130.html (1)以教義劃分: 大乘佛教(為主)、小乘佛教(為主)、密乘佛教(為主);
(2)以傳播路線劃分: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
(3)以經典語言劃分:漢語系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藏語系佛教;
(4)傳播國家或地區:A、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密乘佛教主要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傳播;B、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主要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傳播;C、漢語系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藏語系佛教主要在中國(藏、蒙、裕固、納西等民族地區)以及不丹、錫金、尼泊爾、蒙古、俄羅斯(布里亞特地區)傳播;

3. 南北朝時期,佛教作為宗教,其精神因素滲透到中國文化里主要有哪些方面

佛教傳入中國最早不是南北朝,有記錄的是秦朝,如秦律說,廢不得寺,然而一般公認的是說漢元帝公元前95年傳入中國。
到南北朝,佛教的傳入少說600來年的歷史的,對於各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首先從思想上來說,佛教強調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這種思想使君權神授,奉天承運的君權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比如高歡這樣的走卒也可以高呼,富貴無相忘,中國固然古有這種思想,但是佛教的傳入使這種思想更加的邏輯化,具體化了。其次使戰亂中塗炭的眾生得到心靈的安慰,再次禪宗引領思想的變革,導致陶淵明,岱康這樣的遠離世俗的人出現。這種思想當然是不討統治者喜的,所以漢傳以來四次最大的法難兩次發生在這個時代。
從政治上說,因為平民的歡喜也有統治階級的個人的喜好,使佛教的某些僧人甚至能夠引導政治,比如佛圖澄,志公禪師等等,他們的出現使君主在政治上對於平民或多或少的有其改觀,梁武帝曾經三次大的布施,小的布施無數,江南安定局面五十年,對於平民這不能不說是個好事。
從經濟上,因為大量的人信仰,大量的人布施田地等,產生了所謂寺廟經濟,寺廟經濟在北周導致了滅佛行動。
從文化上,進一步豐富了漢語詞彙,比如菩提,涅槃,佛性,如來藏,圓滿...等等,從南北朝之後,儒釋道三家奠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定局。

4.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有什麼聯系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據說在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中國北方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 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載。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勢必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沖突,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從沖突,逐漸相容到相互補充三個階段來闡述。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僧人和歷代統治階級都起了主要作用。 第一個階段,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沖突。依據歷史記載的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勢必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所沖突,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從沖突,逐漸相容到相互補充三個階段來闡述。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僧人和歷代統治階級都起了主要作用。佛教傳入時間看,在那個時候,儒教、道教以及許多傳統的宗教和文化體系都已經很完備了,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按照當時佛教的正統觀點,出家人是不應當禮敬君王,不需要孝養父母的,而這兩點總是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背離的。但是,佛教堅持萬事都要忍耐、來世福今世修的教義。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廣大勞動人民來說,忍耐可以下世得福是非常具有誘惑的;對統治階級來說,佛教教義中的忍耐對維護封建統治是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的,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雖然堅持忠君思想,但有時候也堅持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以民為尊的思想。統治階級正是處於這樣的考慮從而開始認可佛教的,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開始宣傳佛教的皇帝是漢明帝,史載漢明帝於永平七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就是因為當時佛教理論在漢朝境內是不完備的,統治階級為了利用佛教維護封建統治,已經開始主動向佛教伸出了友誼之手。 第二個階段,佛教開始與傳統的文化相容。從漢明帝到北魏之前,佛教雖然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其許多觀點始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悖的,這些差異長期為人們爭論不休。到了北魏時期,統治階級為了使佛教更有利於維護封建統治,開始鼓勵佛教首腦人物對佛教的相關正統的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悖的觀點進行改進,以使兩者達到統一,例如,在這個時期,第一次解決了與儒教相沖突的忠君、行孝的觀點。在以後的歷代統治階級中,為了鞏固封建統治,不斷地適時地對相關的佛教觀點進行了一些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改動,而且在這個階段,形成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戒條戒律。到了唐朝,並從唐朝開始,佛教的對外交流增多了,大量的優秀僧人把從外面傳譯進來的金文與佛教文化本土話,使得佛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進一步地融合了。後來到了梁武帝時期,雖然道教,儒教,佛教之間進行過激烈的爭論,但是這絲毫沒有阻擋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腳步。相反,在某種程度上還增進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第三個階段,佛教與傳統文化互為補充,逐漸形成了中國本土化的佛教。通過佛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佛教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佛教也藉助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從此,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成了人們日常文化不可缺的部分。(待續)
麻煩採納,謝謝!

5. 1.通過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你怎樣理解文化的融合與滲透

佛教古代在中國與道教,儒教結合,成為佛道儒合一的宗教。在雲南的一些寺廟里,還有佛教和道教合一的佛像,還有兩個教派的佛像在同一個寺廟里。比如玉皇大帝,比如西山龍門觀音穿著道袍變成送子觀音的形象。盤龍寺萬松古剎殿內供奉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創始聖人的塑像,摒棄了三教對立的成見,體現了三教共融的和諧。

6. 佛教怎麼和中國文化相融合

只是被邪人扭曲了,並沒有融合,也沒有人掌握,變成口頭禪

7. 佛教如何進入中國並成為主流文化的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公元前6至5世紀時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所創立。佛教徒後來尊稱悉達多·喬達摩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到公元前3世紀,在阿育王的扶植下,佛教開始廣為傳播。其後不久,西域諸國就有不少皈依佛教的。佛教正式傳入我國,正是經過西域這條路線,而時間則要晚一些。
漢武帝派張騫通使西域,見到過關於佛教的活動。西漢末年哀帝時,西域佛教國大月氏派使臣伊存到漢朝來通音問,他曾向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浮屠,或譯浮屠、佛陀,都是「佛」的音譯)這是佛教思想開始傳入我國的正式記錄。但當時還沒有宗教性活動。到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楚王劉英(劉秀的兒子)曾為「浮屠」齋戒祭祀,供養「伊蒲塞」(佛教信徒)和「桑門」(一譯「沙門」即和尚)。受到漢明帝的褒獎。這是封建政權和統治集團正式承認佛教地位的明確記載。
永平十年,漢朝派使臣蔡到大月氏,邀請天竺「沙門」攝摩騰和竺法蘭二人,以白馬馱載佛經及釋迦像,到達東漢都城洛陽。東漢政府為此專門修建了一座白馬寺。現在洛陽東郊的白馬寺,已經被列為國務院重點保護文物單位之一。這些都說明東漢初年佛教已正式傳入中國。東漢時期,人們對佛教還沒有多少認識,當時只是當作神仙方術家宣傳的一種道術來信奉,而且信奉的人不多,影響甚小。到了魏晉,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天竺的各種佛教流派,大都已傳入中土。佛教典籍,也被大量翻譯過來。僅魏晉時期即後譯經702部,1493卷。南北各地。廣修佛寺,佛教信徒人數大增。南朝梁武帝時,僅建康一地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多萬人。北朝的北魏末年,全境所建寺廟,竟達3萬多所,南北朝佛教的空前興旺景象,於此可見一斑。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興盛。確實與封建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分不開。如北朝前秦的苻堅,後秦的婉興,北魏的文成帝,南朝的宋明帝、梁武帝、陳後主等。莫不崇敬佛法,尊禮髙僧,對於佛教,從政治上保護,從經濟上支持。南齊宰相竟陵王蕭子良,為僧眾設齋,親自給他們端水送飯。梁武帝時定佛教為國教。他本人幾次到同泰寺捨身去做「寺奴」。然後每次又由群臣籌集一萬萬錢或兩萬萬錢的巨款把他贖回來。他們這些行動,抬高了佛教的地位。在封建統治者的扶植下,佛教的影響空前擴大,其政治勢力和經濟力量也就隨著增長起來。寺院力量的壯大,既是佛教空前發展的產物,也反過來為佛教的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8. 佛教如何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

佛教進入中國後接納了很多中國民間民俗文化、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動向、以至今己形成佛教中國化!

9. 佛教如何與傳統文化互動並成為國學的重要成分

1、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對中國的社會、政治、歷史、哲學、倫理道德、文學、文體、語言、詞彙、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繪畫、天文、醫學、科技以及婚喪嫁娶、吉慶節日等民俗民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等世俗文化的諸多方面產生過重大影響和積極作用。下面引幾段趙朴初先生的文章以證明上述觀點。趙老在1986年《法音》第2期上發表的題為《要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一文中說:「佛教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恰恰在這一時期中作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主流的卻是佛學。其時期之長,聲勢之大,影響之廣(傳播到國外)都遠非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所能比擬。所以胡適當年寫《中國哲學史》半途輟筆,就是當時不懂佛學寫不下去了。還有一位我國當代著名的史學家,早年曾對佛教文化採取過虛無主義的態度,但到了晚年他開始系統地鑽研佛經,表示自己需要補課。這位史學家對人說:『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文化關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可是現在人們還是不重視研究佛教,把它看作粗俗的宗教迷信。」「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成分……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趙老最後說:「因此,今天在制定文化發展戰略時,應該提出認真研究佛教文化精華的問題。」以上主要是從漢傳佛教和漢族文化的關系方面講的。

10. 佛教與中國文化如何結合的

以前中國是儒墨道三家,西漢年間中國文化的發展遇到瓶頸期,當時盛行老莊思想,此時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的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後發展成儒釋道為中國文化的精髓。
佛教藝術主要形式包括雕塑、建築、繪畫、文學等方面。

閱讀全文

與佛教如何融入中國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