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

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5-15 08:36:43

1. 賽龍舟起源於什麼時期呢

賽龍舟最早出現在吳越之地春秋之前。劃龍舟,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起源於江浙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

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1)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端午節早期源頭是對龍圖騰的崇拜,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信仰。因此,原始先民在端午節,以劃龍舟敬神而自娛,舞龍燈祭拜而自樂。因而古代又稱端午節為「龍日」。端午節標志性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葉、竹殼、茭白葉等,稻米與竹主要產區在南方地區。

原始部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份,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他們不僅有「斷發紋身」的風俗,而且每年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盛大的圖騰祭。拋竹筒食物,劃龍舟祭龍,其中便有類似今日競渡的游戲,這便是端午習俗的由來。

2. 龍舟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戰國中期。文獻中最早有龍舟記載的是公元前318-296年,賽龍舟最早出現在吳越之地春秋之前。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劃龍舟,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後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扒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我國傳統的悠久歷史文化繼承性和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目前,龍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之一。《清嘉錄》中記江蘇一帶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為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

浙江寧波也是中國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之一,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證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獨木舟和木槳。而中國龍舟最初原形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3. 劃龍舟的由來

劃龍舟,又稱扒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春秋戰國時期,劃龍舟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 ,後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龍船景);另一種形式是斗龍船,比賽奪標,又叫「斗標」。龍舟不僅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還蘊含著團結、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和理念。目前,劃龍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歷史淵源】
劃龍舟,是端午節傳統的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明代萬曆《溫州府志》記載:「競渡起自越王勾踐,永嘉水鄉用以祈賽。」南宋葉適詩:「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益反為酷」。可見溫州一帶的競渡,淵源於古代越族龍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主要是用於祈求平安和豐收 。目前,劃龍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江浙地區
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淮南子·齊俗訓》中有「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的記載。我國古代南方水網地區人們常以舟代步,以舟為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人們在捕捉魚蝦的勞作中,攀比漁獲的多寡,休閑時又相約劃船競速,寓娛樂於勞動、生產及閑暇中,這是遠古時競渡的雛形。據專家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是出現在東漢。事實上,我國南方吳越一帶直到東漢時才開發,端午的習俗最初只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後來吳越文化逐漸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這種習俗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 。《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 。至今專家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
端午節早期源頭是對龍圖騰的崇拜,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信仰。因此,原始先民在端午節,以劃龍舟敬神而自娛,舞龍燈祭拜而自樂。因而古代又稱端午節為「龍日」。端午節標志性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葉、竹殼、茭白葉等,稻米與竹主要產區在南方地區。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份,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他們不僅有「斷發紋身」的風俗,而且每年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盛大的圖騰祭。拋竹筒食物,劃龍舟祭龍,其中便有類似今日競渡的游戲,這便是端午習俗的由來。
湖南沅陵
劃龍舟源於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說,在反映中華龍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龍船歷史淵源的《沅陵千年龍船》一書里,收編了104篇作家、學者對沅陵龍船的精闢論述。這些文章科學、系統地論證了沅陵傳統龍舟的起源,記錄了沅陵龍舟活動的參賽規模、船建等情況。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船發源於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兒6 女,兒女互相婚配,繁衍為苗、瑤、侗、土、畲、黎6個民族。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師不知他魂在何處,就讓各族人打造一 條龍船,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於5000年前,所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000 多年。

4. 龍舟競渡在什麼時期就有了

歷史淵源:

龍舟競渡,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明代萬曆《溫州府志》記載:「競渡起自越王勾踐,永嘉水鄉用以祈賽。」南宋葉適詩:「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益反為酷」。可見溫州一帶的競渡,淵源於古代越族龍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主要是用於祈求平安和豐收。

另外,龍舟競渡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一、江浙地區

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淮南子·齊俗訓》中有「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的記載。

據專家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截止2020年,專家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1976年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時期的斧形銅鉞,器物上雕刻著「羽人競渡」的畫面,圖案生動清晰。

二、湖南沅陵

龍舟競渡源於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說,在反映中華龍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龍船歷史淵源的《沅陵千年龍船》一書里,收編了104篇作家、學者對沅陵龍船的精闢論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船發源於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兒6 女,兒女互相婚配,繁衍為苗、瑤、侗、土、畲、黎6個民族。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師不知他魂在何處,就讓各族人打造一 條龍船,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於5000年前,所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000 多年。

(4)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地域特色:

在中國,觀賞龍舟競渡的主要地區有安徽蕪湖、安徽無為、江蘇蘇州、湖南汨羅、武漢漢江、廈門集美、湖北秭歸、浙江杭州、廣東、四川新津、貴州黔東南、雲南洱海、雲南德宏等地。

除國際龍舟錦標賽和龍舟國際拉力賽外,較為著名的地區性龍舟賽事還有湖南汨羅江龍舟賽、四川新津龍舟賽、雲南瀾滄江龍舟賽、貴州黔東南苗族龍舟賽、雲南大理白族龍舟賽、廣東龍舟賽、廈門集美龍舟賽(嘉庚杯、敬賢杯)、廣西龍舟賽、陝西安康龍舟賽、四川樂山地區龍舟賽和台灣龍舟賽。

5. 端午節主要習俗賽龍舟起源與那個朝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6. 賽龍舟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

賽龍舟最早出現在吳越之地春秋之前。劃龍舟,又稱扒龍舟,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起源於江浙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

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

(6)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端午節賽龍舟的寓意:

1、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紀念伍子胥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3、紀念曹娥

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

7. 龍舟的歷史源流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中國、越南、日本、琉球的龍形舟,也是中國和琉球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龍舟上畫著龍的形狀或把舟做成龍的形狀。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伸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由於龍舟競賽被推廣成為體育項目,因此龍舟也成為此體育項目的主要用品。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為龍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端午節龍舟賽、元宵節舞龍(也稱舞龍燈、耍龍燈)及二月二龍頭節是大東亞龍文化區重要的民間活動,因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也因為東南亞華人多,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區流行。

提起龍舟的起源,人們自然就會想起紀念屈原,

又盛傳龍船源於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說。在反映中華龍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龍船歷史淵源的《沅陵千年龍船》一書里,收編了104篇作家、學者對沅陵龍船的精闢論述。這些文章科學、系統地論證了沅陵傳統龍舟的起源,記錄了沅陵龍舟活動的參賽規模、船建等情況。沅陵龍舟起源於5000年前,所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000多年。

8. 龍舟是多少年就有,龍舟的起源地

神州大地,龍的故鄉。中華民族,龍的傳人。龍,以其獨特的形態滲透在人們生活中。不論是宮殿、房屋、廟字,還是衣物。用具或是故事、傳說,乃至民間競技、游戲。節日習俗等,無不留下龍的痕跡。 古文獻中最早有龍舟記載的是公元前318一296年,相當於戰國中期的《穆天子傳》。關於龍舟竟渡的起源,傳說紛壇,流傳最廣的是源於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 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因政治主張不被採納,反遭小人誣陷,含恨抱石自沉淚羅江。楚人憐之,紛紛駕船爭逐江上相救。以後這種說法越來越多,為各種傳說中影響最大者。隨著歷史推移,龍舟競渡逐漸從民間地方習俗演變成具有官方色彩的專業競技活動,形成有章法、有規范的龍舟體育文化,並蔓延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浩瀚的世界體育大觀園中佔有一席地位。
南宋時,廣東已有民間的大型龍舟竟渡,明清時,廣東官方和民間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更普遍。解放後,省內各地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龍舟賽事,水平不斷提高。

9. 賽龍舟的來歷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如今,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閱讀全文

與瑞安龍舟文化起源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