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漢唐文化遺產在哪裡

漢唐文化遺產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16 10:03:51

『壹』 為什麼說真正的漢唐文化在日韓

漢唐文化在幾次外族入侵 日本入侵 文革這些災難後就已經消亡了
現在的中國只有黨文化 難道你們不覺得??

現在繼承中國漢唐文化的就只有韓國和日本了

『貳』 唐十八陵是我國偉大的遺址之一嗎

唐十八陵是我國偉大的遺址之一嗎?顯然唐十八陵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至今保存比較完好的皇家皇陵是我國偉大的遺址之一。

『叄』 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

河南濮陽和陝西。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都定格於陝西。

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的陝西,既是當代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文化的中心。特別是建都陝西的周秦漢唐四個王朝譜寫了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跨越時空影響著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

(3)漢唐文化遺產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文明起源:

中國文明產生的地點和時間。根據考古發掘研究,有仰韶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早期等幾種不同觀點。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雲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此後,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獲益匪淺。

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黃河流域是我國唯一一處古代文明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考古探索的不斷進展,考古學家們又提出了中華文明多源觀,即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遼河流域文化區。

這四大區域的文化各有其相對獨立的發展序列,都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以前,都為推進中國古文化起了特定的歷史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史前文化雖是多元的,但他們的發展並不平衡。

在我國古人類邁向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中原黃河流域文化區,尤其是黃河中游和下游相交匯的晉、陝、豫一帶地區,構成了華夏文明的起源的中心區域,並且率先大踏步地進入文明的門檻,成為華夏傳統文明的「直根」。

近年來陶寺遺址(陶寺遺址最早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位於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里的崇山西麓,因靠近陶寺村南,所以叫陶寺遺址)的發掘成果表明:這個直根就是陶寺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濮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陝西



『肆』 酒泉漢唐歷史文化遺址景區簡介

酒泉肅州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區,農業資源相對豐富,盛產190多種農產品,年產量達百萬噸以上,其它資源比較匱乏。從地理位置上講,地處河西走廊中段,境內交通發達,周邊大企業林立,與玉門油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鋼鐵公司鼎足相鄰,區位優勢比較明顯。這些年,我們搶抓發展機遇,重點圍繞農業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來做文章,使全區經濟保持了健康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主要做了兩大塊,一塊是利用農村的土地做產業文章,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比較規模的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發展潛力和空間已經不大;另一塊是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做農產品加工文章。目前全區已基本形成了乳製品、脫水菜、肉製品、牧草、制種、糧油等六大農產品加工行業,建成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62家,年設計加工能力達到105萬噸。其中脫水菜加工企業45戶,年加工轉化鮮菜能力20萬噸;種子加工企業13家,年加工各類種子28.8萬噸;乳製品加工企業4戶,年加工能力9.7萬噸;肉製品加工企業3家,設計年加工能力1.3萬噸;牧草加工企業1家(大業公司),年加工牧草2萬噸;糧油加工企業167家,年加工能力38萬噸,棉花等其它農產品加工企業28家。 從目前我區的企業加工能力和農產品總量來看,已經完全可以滿足現有農產品的初級加工需求了,大部分龍頭加工企業由於受市場和原料等因素的影響,不能飽和生產。可以說我區農業產業資源和產品資源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利用,如果沒有技術進步和創新,很難再有大的發展空間。下一步做農業發展的文章,必須立足於科技創新,大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新興產業開發。 區位優勢的開發利用方面,我區作為酒泉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些年,圍繞工業強區、旅遊興區和商貿活市等發展戰略的實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區位優勢的深入挖掘利用和外向型拓展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結合我區目前的實際,從長遠發展來看,拓展肅州經濟的發展空間,必須繼續圍繞上述兩大優勢做文章,一方面要切實抓好農業資源的深層次開發,拓展產品深度加工,提升產業和產品檔次;另一方面,要更加註重區位優勢的挖掘和利用,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深層次聯合協作,內挖潛力,南北並進,擴大經濟發展的外延,做好肅州經濟發展的大文章。 1、挖掘資源潛力,加快農產品深度開發 長期以來,我區農產品一直處在初級加工銷售階段,產品附加值不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受市場波動影響比較大,經濟效益比較低,農民從中得到的收益少。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農民從農業得到的收益逐漸減少,而且受市場潛在風險影響,具有很大的波動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大農產品的深度開發力度,充分利用我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加強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積極探索政府與科研機構和名牌企業聯合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機制,加快農產品的深度加工開發。目前要突出圍繞牛奶、洋蔥、蔬菜等農產品的精深加工開展進一步研發,充分挖掘加工潛力,開發洋蔥油、紅色素等高科技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村支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拓寬發展視野,加快農村新型產業開發 我區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氣候適宜,經過數年的發展,形成了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但隨著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些產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有所減弱。因此,必須立足於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充分審視我區農村產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發展視野,加快尋求開發新興產業,培育農業和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就目前來看,我們分析認為: 一是要加快蒜薹產業的開發。蒜薹種植,目前我區只有西洞、西峰、清水三鄉鎮有。從蒜薹生長特性來看,對水肥要求不高,生長適應性強,適合部分鄉鎮種植;從市場行情來看,我區每年消費的蒜薹80%以上要靠外地調入,加之我區蒜薹品質優良,市場價格普遍比外地調入的每公斤高0.3元;從市場銷售渠道來看,一部分直接進入批發市場銷售,一部分與特爾鮮等果蔬冷藏企業實行訂單銷售;從經濟效益來看,蒜薹加蒜頭畝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比較效益突出。特爾鮮公司也計劃明年將西洞、西峰、果園、銀達、懷茂等鄉鎮作為無公害蒜薹種植基地來建設。應抓住這一時機,藉助龍頭企業優勢,把蒜薹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一個新亮點來培育,不斷擴大規模,使其盡快成長為農村又一新興產業。 二是加快水產養殖業開發。肅州區大部分水域面積適宜於水產養殖,目前都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產出效益較低。要利用這一實際,發揮水域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治理和改善水域周邊環境,充分挖掘水產養殖的潛力,大力開發四大家魚養殖,不斷提高養殖規模和效益。同時,依託海馬泉水產養殖項目的實施,加強與有關科研機構的聯系和協作,試驗推廣特種水產養殖,提升水產養殖的檔次和水平。 三是加快中葯材種植開發。依託祁連山、大得利、甘地等制葯企業,根據企業產品類型和特點,大力開展苦生素等中葯材種植,為企業生產提供原料,為農民增收提供來源,實現企業盈利、農民增收。 四是積極培育紫花草、甜葉菊等後續特色產業。目前紫花草、甜葉菊等在我區已試種成功。從種植情況來看,生長適應強,澆水少、施肥少、用工少,比較效益高,並有客商有意在我區投資建設龍頭企業,可將其作為促農增收的後續產業進行重點培育。 3、加強交流合作,抓好祁連山資源開發 祁連山(以下簡稱南山)地處我區與肅南縣交界,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長期以來,由於南北地理位置特殊,受區域管轄權和地理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至今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我區有多處進入南山腹地的入口,交通條件相對便利,加之鐵精粉加工等大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都為我們開發南山資源奠定了基礎。充分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和優勢,加強與肅南縣的深層次聯合協作,進行南山資源開發將是今後推動肅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致力於資源的引進開發,加強地區之間的深層次聯合協作,堅持互惠互利、合作雙贏,依託南山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打旅遊產業品牌,做資源開發文章,積極開展旅遊和礦產資源開發。通過大力宣傳推介,引進技術、資金、人才,借力開發,促成新上一批旅遊和礦產品開發項目,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以10萬噸鐵精粉等礦產品加工項目的建設,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與肅南聯合,共同開發祁連山礦產資源。 在金佛寺鎮觀山口區域規劃建設觀山經濟園,搭建開發平台。利用金佛寺的佛教歷史淵源和境內現存豐富的佛教文化遺址及傳說,積極爭取資金,建造一批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佛教文化恢復性建築,吸引遊人來參觀,將其逐步發展成為佛教文化觀光園。 同時,依託南山秀美的自然風光,沿觀山河兩岸大力開發建設自然風光旅遊景區,與佛教文化觀光園相互輝映,形成祁連山旅遊風景線。 4、挖掘文化資源,加快旅遊產業開發 旅遊產業的發展,實質上是旅遊文化的挖掘與延伸,旅遊品牌的開發與培育。這兩年,我們把旅遊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項重點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真正來講,我們的旅遊產業還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缺乏旅遊文化的深度挖掘,缺少打得響的旅遊品牌等。今後的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文化打台,旅遊唱戲」的宗旨,狠抓文化內涵的發掘和傳播。 重點要依託我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將航天旅遊文化、酒文化和漢唐歌舞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做精,以大品牌的概念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營造出「玩天品酒賞歌舞」的境地,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旅遊。 「玩天」就是要藉助航天旅遊品牌優勢,依託天外天太空城項目的開發建設,引進投資商,高標准建設一些模擬航天飛行娛樂項目和游樂設施,吸引遊人體驗航天飛行的感覺。 「品酒」就是要依託酒泉特有的酒文化淵源,大力發展現代釀酒業,不斷提高我區釀酒行業的工藝水平和酒的品質。同時,充分挖掘利用古酒泉的傳奇文化和夜光杯的歷史美譽,以西漢酒泉勝跡為載體,建造一些漢唐時期的模擬釀酒作坊和飲酒器皿,恢復一些原始釀酒方法,開展一些品酒活動,使遊客通過游覽來品味「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境,領略現代和原始釀酒工藝帶來的差異。 「賞歌舞」就是要依託西漢酒泉勝跡,挖掘利用漢唐文化,組建文藝演出隊伍,策劃、打造一批集漢唐歌舞與酒泉悠久歷史文化為一體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的文藝節目,豐富景區旅遊內涵,吸引遊人在「玩天」之餘,細品美酒、欣賞歌舞,體驗古人樂趣。 5、依託項目優勢,抓好煤炭產品開發 這里所依託的項目優勢,主要指酒泉煤炭旱碼頭項目的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酒泉煤炭旱碼頭項目是目前我區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項目建成後,將使酒泉成為河西地區最大的煤炭集散中心,也將為我區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新的空間和機遇。 要充分利用煤炭旱碼頭建設的時機,搶抓機遇,依託項目優勢,積極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加快煤炭相關系列產品和產業的開發。 一是加快啟動熱電廠和焦化廠項目建設。煤炭旱碼頭項目的建設將意味著今後我區煤炭資源不再短缺,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爭取熱電廠和焦化廠的國家立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有實力的客商來我區投資啟動熱電廠和焦化廠項目的建設,同時也可帶動水泥等建築化工行業的發展。 二是圍繞服務企業大力發展包括煤炭運輸、銷售和煤炭化工等相關產業,促其快速興起和發展,拉長煤炭業發展的鏈條。 6、加強交流合作,促進酒嘉經濟聯合 酒嘉地區由於資源構成、地域位置和歷史發展的特殊性,是甘肅經濟發展的熱點關注地區,省委、省政府已將構建酒嘉經濟區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來抓。肅州區和嘉峪關市地域相連,經濟、文化發展有很強的互補性,應當立足於推動兩地經濟的大發展,開展區域聯合,攜手共同發展。 一是加強旅遊聯合發展。整合兩地旅遊資源,精心策劃,將以嘉峪關長城遺址為代表的「長城文化」,以「大漠孤煙」、七一冰川為代表的自然景觀與我區境內以魏晉壁畫墓為代表的魏晉文化、西涼文化,以西漢酒泉勝跡為代表的漢唐文化、酒文化和「航天文化」有機串連起來,形成一條「黃金旅遊線」,帶動兩地旅遊業快速發展。 二是加強市場聯合與開發。酒嘉兩地相距不到20公里,應該加強包括交通運輸、市場管理、物流服務等在內的相關部門與行業間的聯合協作,實行統一的行業規范和標准,建立起公平統一的大市場,促進兩地各行業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 三是加強產業聯合發展。肅州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區,嘉峪關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城市,兩地在產業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應該加強雙方的合作,利用我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為嘉峪關提供後勤保障;依託嘉峪關和酒鋼的工業優勢,積極引導我區中小企業加入酒鋼集團的分工合作體系,發展一批為大企業和城市配套服務的產業項目,利用大企業和城市工業提供的市場份額、技術支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培育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7、加大資金投入,抓好園區開發 園區是招商引資、設施種養和提升工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平台,要始終不渝的抓好園區開發建設。 一是完善運營機制,抓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建設。重點在園區運營機制的創新上做文章,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放開放活基建項目,採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引入多種投資主體,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同時,依託入園企業項目的逐步增多和壯大,引導企業從自身發展出發,擴大生產規模,完善配套設施,促進企業和園區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形成良性發展的格局。 二是突出設施種養,抓好鄉鎮養殖和種植園區建設。突出抓好泉湖高標准養殖示範中心建設。重點在疫病防治、凍配改良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切實增強示範中心服務功能;同時,出台更加優惠的激勵政策,吸引養殖戶入園養殖,不斷擴大示範中心的養殖規模,真正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各鄉鎮應結合產業重點,建設一批設施種養示範小區。沿山鄉鎮重點利用現有的養殖優勢和小區建設基礎,加快建設一批高標准肉牛、肉羊養殖小區;城郊鄉鎮重點建設一批高標准奶牛養殖小區和高效蔬菜種植示範小區;中北部鄉鎮重點建設一批高效制種示範小區和日光溫室小區,不斷加強小區內各類科技措施的綜合配套運用,提升產業效益。農口部門要圍繞農業新品種的引進示範,選擇部分鄉鎮建立農業新品種展示園區。通過小區的建設和示範帶動,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水平的快速升級。 三是配套完善設施,抓好小城鎮工業小區建設。在充分考慮鄉鎮企業布局的基礎上,結合撤鄉並鎮,重點以總寨、清水、西洞為主,在現有企業示範區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小城鎮工業小區,配套完善服務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項目入駐。要切實防止遍地開花,做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避免造成浪費。 8、利用自然資源,開發風電產業 風電產業對我區來講是一項新生事務,如何研究開發必須慎重考慮。提出風電開發,主要是基於懷茂、下河清境內的戈壁灘風能資源利用和我區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考慮。要超前謀劃,採取主動出擊的態度,邀請組織專家人員對懷茂、下河清境內荒灘的地理條件、長年風能資源等情況進行實地測量考察和論證,確定其能否達到風電開發所要求的條件,並對風電產業開發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論證。如符合條件,建議組織相關部門到玉門等地,對風電產業開發進行實地考察,從各方面提高對風電產業的感性認識。同時,切實加大風電開發項目的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努力爭取國家和省上資金扶持,採取多種方式招商,尋求各類投資主體進行開

『伍』 大漢王朝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了多少歷史遺產呢

大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歷史時期之一,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均是領先世界同期歷史,他為我們這個民族留下的歷史遺產多如瀚海,甚至不誇張的說,他對我們這個民族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那麼,大漢王朝給我們這個民族留下了多少歷史遺產呢?

當然,漢朝對我們的影響早已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說的語言叫漢語,我們穿的民族服裝叫漢服,甚至我們的民族也叫漢族,我們當為之自豪,當繼承先朝的精華,努力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恢復漢唐雄風!

『陸』 2014年甘肅省哪兩處遺址學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甘肅省的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鎖陽城遺址:

鎖陽城遺址位於瓜州縣鎖陽城鎮,亦稱「瓜州古城」、「苦峪城」,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這里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範本。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鎖陽城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懸泉置遺址:

懸泉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漢簡上書「懸泉置」三字而定名。酒泉地區文物普查隊於1987年首次發現了該遺址。1990年至199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3000多平方米,出土15000餘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

2014年6月22日,懸泉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漢唐文化遺產在哪裡擴展閱讀:

鎖陽城遺址周邊的古代農業灌溉系統,是國內保存完好的漢唐水利遺跡。這一古代農田灌溉系統在鎖陽城遺址方圓20公里的范圍內分布,且被完好保存著。

鎖陽城一帶的古代農業灌溉系統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攔水壩、乾渠等,其灌溉的水源地是疏勒河上游的水系。從航拍照片的痕跡看,疏勒河水系其中一條古河道流經鎖陽城東側。而且,疏勒河在漢、魏晉、隋唐、西夏時期都是這一代州郡及其縣鄉的主要灌溉水源。

據「唐朝斷碑」和《沙州都督府圖經》的記載以及現存地面遺跡和考古勘探的情況看,大約在漢晉時期,鎖陽城一帶便開始了農業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這一水利灌溉系統。

『柒』 中國文化遺產有哪些

你好
一、文化遺產:
長城 ,北京故宮 ,北京頤和園 ,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孔廟-孔林 ,武當山古建築群 ,西藏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龍門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山西雲崗石窟,澳門歷史城區。
二、部分文化遺產介紹:

1、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2、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3、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4、蘇州古典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園林。
5、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捌』 誰知道中國古代遺址(詳細描寫一個)

半坡遺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現,1954—1957年發掘,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築之分。半坡遺址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1957年建成博物館。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瓮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 2個男子和4個女子 ,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採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緻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遺址佔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大致形狀為南北稍長、東西略短的不規則橢圓形,分為大圍溝圍繞的居住區、圍溝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東的制陶區三部分。在發掘的大約10000平方米范圍內,發現和出土了豐富的遺跡和大量的遺物。
中國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半坡村。1953年發現,1954~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5次發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揭露面積達1萬平方米。文化遺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西王村類型等。以半坡類型豐富而典型,是遺址的主要堆積,據碳14測定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除建造文物展室外,還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區蓋起保護大廳。 半坡遺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體墓地、各種生產及生活用品等遺跡遺物,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生產與生活情況。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該館於1958年4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迄今已接待中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
[編輯本段]【簡史】
1952年,半坡遺址被發現。
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
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1958年4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半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半坡博物館被確定為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1997年,西安市政府將半坡博物館評定為「西安旅遊十大景」之一,半坡遺址為國務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3月,半坡遺址進行回填保護。
2006年,半坡遺址重新開放。
[編輯本段]【特徵】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眾留戀忘返。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力,制陶、紡織、飼養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在這里,您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朴,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館陳列的有機延伸。它以積極保護遺址為前提,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將珍貴的遺產從地下搬到地上,立體地再現人類母系氏族社會。它豐富博物館的內涵,弘揚華夏悠久文化歷史,薈萃了黃河流域史前藝術、風俗人情、民居田園的生活。它發揮了文物的優勢,集科研、考古、教學、旅遊、娛樂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譽為「華夏第一村」。
聚落布局:遺址大致分為 3個區,即居住區、墓葬區和制陶作坊區。居住區在聚落的中心,周圍有一條人工挖掘的寬6~8米,深5~6米的大壕溝圍繞,中間又有一條寬2米、深1.5米的小溝將居住區分為兩片,形成兩個既有聯系,又相區分的兩組布局。大壕溝外北邊是公共墓地,東邊是制陶作坊窯址群。
半坡類型的房子發現46座,有圓形、方形和長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築,有的是地面建築。每座房子在門道和居室之間都有泥土堆砌的門坎,房子中心有圓形或瓢形灶坑,周圍有1~6個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牆壁都用草拌泥塗抹,並經火烤以使堅固和防潮。圓形房子直徑一般在4~6米,牆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編籬笆並塗以草拌泥作成。方形或長方形房子面積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復原面積達160平方米。儲藏東西的窯穴分布於各房子之間,形狀多為口小底大圓袋狀。家畜飼養圈欄兩個均作長方形。
燒制陶器的窯址發現:6座,分布集中,可分為豎穴式和橫穴式,窯室較小,直徑只有 1米左右。
半坡類型的墓葬發現:250座。埋葬小孩的瓮棺葬73座,均在居住區內房子周圍,以缽、盆與瓮或兩瓮相對扣為葬具,往往在葬具器蓋的底部有意識鑿一小孔,似為靈魂出入口。小孩土坑墓3座,其中1座使用木板作葬具,並有較豐富而精緻的隨葬品。這是半坡遺址中發現的唯一有木板葬具的墓成人墓葬均為淺豎穴墓坑,多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向西北,也有少數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另有 2座同性合葬墓。隨葬品多為日常生活實用器及裝飾品等,到了晚期已有專門為死者做的明器隨葬。

『玖』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敦煌位於今天甘肅省的西部,是內地通往西域的門戶。從漢代經魏晉南北朝,到隋

(1)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雕塑;敦煌出土文書;相關考古資料;現存漢至唐五代中外相關文獻。
(2)敦煌是漢唐間東西方文化交匯地;各種文化遺存為研究古絲路上民族、語言、宗教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資料寶庫;敦煌文獻資料散藏世界各地,20世紀世界聯系與學術交流加強。

『拾』 陝西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石窟類有:1.麥積山石窟(包括仙人崖、水簾洞)、2.炳靈寺石窟、3.北石窟寺、4.柏孜克力克千佛洞、5.吐峪溝千佛洞、6.龜茲石窟群(克孜爾千佛洞、克孜爾尕哈石窟、庫木吐喇千佛洞、森木賽姆千佛洞)。

城址類:1.長安城、2.唐大明宮、3.駱駝城遺址、4.鎖陽城遺址、5.玉門關遺址、6.交河故城、7.高昌故城、8.樓蘭故城、9.米蘭故城、10.尼雅遺址(和田)、11.瑪扎塔格。

墓葬類:1.漢茂陵、2.唐昭陵、3.唐乾陵、4.張騫墓、5.果園—新城墓群、6.蘇巴什佛寺遺址。

寺廟類:1.草堂寺(鳩摩羅什)、2.法門寺、3.大雁塔(大慈恩寺塔)、4.小雁塔(薦福寺塔)、5.張掖大佛寺、6.蘇巴什佛寺遺址、7.台藏塔、8.西安化覺巷清真寺、9.天水後街清真寺。

閱讀全文

與漢唐文化遺產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