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

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

發布時間:2022-05-17 01:25:00

① 最早的人類文明

中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背陸面海,海陸兼備。中國幅員遼闊,北起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北緯55°多),南至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北緯4°附近),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多),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東經73°附近),東西相距約5000公里。

中國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陸地面積的1/4,約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1/15,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地形多樣,類型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布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中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

中國陸地邊界長約2.28萬公里,中國陸上疆界長2萬多公里,東有朝鮮,東北有俄羅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羅斯、哈薩克,西有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南有緬甸、寮國、越南。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環繞大陸邊緣的海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早在170萬年至20萬年前,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古人類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約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出現了第一個王朝--夏。在經歷了4000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後,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制度。1949年,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米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那裡已知的最早的創建者是蘇美爾民族Sumerian ,約在5000BCE掘起,約2000BCE被Amorites 滅,她的文化,包括語言、神話等,被後來在該地及附近的其他民族繼承起來。
在19世紀,多國的考古學家都到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發掘,出土了很多記有這些民族的神話故事的雕像與泥板。根據考古學,這些雕像與泥板是屬於約2000BCE-1000BCE時代的產物。這些不同時期神話,都十分相似,研究的學者都認為後期的神話是從前期的神話演變過來的。
原來聖經部份內容,就是以上所說的其中一個後期神話。聖經創世故事中很多元素,都能從蘇美爾及巴比倫時代的神話中找到,其中洪水故事甚至在細節及文字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人類不是從猿進化到人就進入了文明時代,而是從原始的部落文化向另外一個形態,即普遍地認為是奴隸制的時候,人類文明才開始真正誕生。

人類的古文明,是人類真正的童年。多少令人神往的傳說一直留在後代子孫斷續的記憶里,人們執迷地試圖通過歲月的殘片去找尋第一縷文明之光。

曾經在很長的時期里,人們一直在尋找最最古老的文明。越過長江、黃河,走過恆河,離開愛琴海,整個人類的思維觸角最後伸了古老尼羅河水的潮起潮落。

有人認為,古埃及是最古文明的起源。於是,那上埃及與下埃及的神鷹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尼羅河默默無語。它見得太多了。滄海桑田,一個錯誤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玩笑。人類確實錯了。人類只知道歐洲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羅馬,人類只知道東方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都遠遠地領先於古希臘,但人類卻把東方四大古文明搞錯了位置。在《舊約全書》中,記載了「希納國」,這就是蘇美爾,神秘的「美索不達米亞」,這里才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發現,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證實了兩河流域文明的久遠與古老超過了人們熟知的古埃及文明。至少在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間,蘇美爾人就已在此定居,播撒了第一批文明的種子。這兩河流域的文明影響了埃及,影響了希臘,影響了猶太人……兩河,是指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古代兩河流域北部為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的北部是阿卡德,南部就是蘇美爾。這是一片「肥沃的新月地帶」,農耕條件具有天然的優越性。有據可證:兩河流域的南部,春冬季雨水泛濫,扎格羅斯諸山的高山雪水融入兩河,河水瘋狂上漲,淹沒一望無際的平原。而南部平原的盡頭,地勢較高,成為天然的堤壩,淤泥的土地適宜農耕,叢生的沼澤蘆葦適宜畜牧,真是水草豐美的沃土。兩河流域南部的確適合於安居。無論這塊沃土最早的居民是誰,可能有歐貝德人、閃族部落,還有蘇美爾人,我們把這最早的文明稱為蘇美爾文明。

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蘇美爾文明達到頂峰。經歷了城邦制、阿卡德王國、烏爾第三王朝後,約公元前2006年,由於阿摩利人與埃蘭人的夾攻,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第一階段結束。阿摩利人占據了巴比倫城,約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到了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稱雄天下,創立了奴隸制大帝國,後來經歷了巴比倫第二王朝、第三王朝,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第二階段告終。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第三階段,是亞述帝國的崛起和覆滅。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這就是古代兩河文明的最後階段。「空中花園」高達25米,成為世界第一大奇觀。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下巴比倫城,古巴比倫於是瓦解。兩河流域的文明不斷向周圍地區傳播,埃及人借鑒了它的文字與建築,希臘人學習了它的哲學和科學,猶太人豐富了神學,等等。在古代文明史上,兩河文明具有深遠的意義。「楔形文字」是古代兩河流域眾多民族的通用文字。蘇美爾人是最早的文字發明者。他們把文字刻在石板上,後來,他們在濕潤的泥板上刻痕,然後用火燒或利用太陽曬干。因為筆畫呈楔形,所以又稱「釘頭字」或「箭頭字」。許多刻在泥板上的文字留存至今,十分珍貴。楔形文字影響了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後者是整個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因為有了文字,蘇美爾人中的英雄故事流傳到了巴比倫時期被編定成書。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是古巴比倫文學的傑出作品《吉爾伽美什》。古巴比倫時期,天文學知識很發達。早在蘇美爾人時期,就在觀察月亮運行的基礎上編制了太陽歷。巴比倫時代命名的有些星座的名字一直流傳至今。人們還繪成黃道十二宮,用來標志太陽在恆星天空中的運行變化。新巴比倫時期,確定了一個星期共7天的概念,一直流傳到現在。

兩河居民信神,他們認為大自然的各種現象都是神,大地是神,山林也是神,日月水火都無一不是,而每個人生下來也都有自己的保護神。他們認為,人沒有來世。巴比倫人代數比幾何好,他們解決問題時即使是幾何題也盡可能轉化成代數。他們已經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也知道部分或全部解法。新巴比倫的王宮富麗堂皇,王宮邊上就是世界聞名的空中花園,那是國王尼布甲尼撒為了使他的王妃高興而建立的。據說遠嫁而來的妃子是一位來自米底的公主,對巴比倫的烈日和風沙不能忍受,思念故國。所以,國王下令建了人工堆砌的假山。新巴比倫最高的建築是巴別塔。古希臘的希羅多德記載:「它有一座主塔,是實心的,約一弗隆(將近201米)見方,共八層。外緣有條螺旋形通道,繞塔而上,可達塔頂。約在半途中設有座位,可以歇息」。在塔頂是「一座大的神廟,廟中是精緻的大睡椅,鋪陳華麗,旁邊有一張金桌子。神殿內沒有實際塑造的神像」,因為人們認為神會親自在睡椅上休息。兩河流域的民族自公元前3000年起就開始立法。現存最完整最著名的是《漢謨拉比法典》。兩河民族的楔形文字法典,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由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發水日期不確定,古巴比倫人從蘇美爾人起就祈禱上天,靠占星來卜算命運,探尋自然。他們因此具有了發達的天文學。兩河盛產石油而缺乏石料,建築多用土製和瀝青澆鑄,從遺址中可窺見其宏偉的面貌。他們的書,是泥板書,看書是需要智慧加「力氣」才可以完成的,因為要不停地搬動,很有意思。人類最早的文明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它之後,第二個文明即埃及文明才出現。亞述學這門學科,就是了解兩河流域人類文明之初的學問。

② 關於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和最早的人類文化,文明提問

最早的人類是非洲的南方古猿,黑白黃三大人種中最早的應該是黑種人,經過環境變遷,逐漸演變出另外兩個人種。
文明出現的標志是人類開始進入原始社會。現在一般認為最早進入原始社會的是西亞的蘇美爾人,黃種人。具體內容可參考網路,或者九年級歷史教科書

③ 從人類的出現論述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文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既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也是為了調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他人的關系及人與自身心靈的關系而產生的。

文化為了滿足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尤其主要是為了滿足人的高層次需要而產生的。

眾所周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獲得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或在上述五層次之外又加上求知和理解的需要與美的需要而成七個層次。

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低層次需要主要為生理性、物質性需要,而歸屬和愛的需要、獲得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及美的需要等高層次需要則為心理性、精神性需要。

心理性、精神性需要的產品直接就是文化產品,尤其是哲學、宗教、藝術、倫理等人文文化產品。

(3)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擴展閱讀:

文化的作用:

人類由於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創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蓋的范圍內和不同的層面發揮著主要的功能和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

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

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了解中國文化的必要性。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的偉大創造物,是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數千年來,它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大放光彩,惠及歷代炎黃子孫,而且在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以後,影響了西方世界的歷史與文化。在國際社會中,它的傳播更加迅速,影響也更加廣泛。

④ 印章的起源

印章源於實用記號,是人類文明發展初期,為了適應社會物質生產的需要而產生的。隨著物質生產的不斷豐富,人類便產生了歸屬觀念,由此發明了用記號來標志物質產品的歸屬權,即用一種類似於圖形的硬器物在自己製造的產品上按壓固定形狀的記號。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印章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幾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4)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擴展閱讀

印章按所篆刻的內容來分,主要分為名章和閑章,名章之外,統稱為閑章。送禮的印章,印面的內容一般刻姓名居多,但也視需求而定。如對方愛好藏書,可送藏書章;如對方熱愛書畫創作,則除了送落款姓名章外,還可以送引首章。

在特殊的節日,或需特別的紀念,如出生、百日、成年、結婚、金婚等,均可以用一枚閑章表達恭賀之意。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的收藏家認為漢文篆刻名貴印章既是賢達的表現,又是貴重禮品,根據對象、目的的不同,送禮有不同的講究。

印章的美學價值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印章的藝術美和印章的材質美。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

鑒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鑒、慢慢欣賞。

⑤ 農耕文化是世界最早的文化之一,對人類的發展是否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類的生活與發展離不開農耕,農耕不僅僅讓人類滿足了溫飽問題,還讓人類在農耕當中不斷發展生產力,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讓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和諧。可見,農耕文化對人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農耕文化具有推動人類發展的影響

農耕是人類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農耕文化也是貫穿整個人類文明,至今,人類依然離不開農耕,農耕帶跟人類深遠的影響,是開啟人類進步的一把重要鑰匙,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人們脫離了落後的生活狀態。

⑥ 歷史上最早的文明是什麼文明

存在很多的關於文明如何誕生的理論。大部分的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權的出現是文明存在的起點。因而研究中央集權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焦點。但是所有的理論都還不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適用於部分的文明。
漢語「文明」一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易·干·文言》)。
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也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是人類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糅合和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總稱。是人類開始群居並出現社會分工專業化,人類社會雛形基本形成後開始出現的一種現象。是較為豐富的物質基礎上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屬性。文明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本性的具體體現。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范、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19世紀之前西方對文明的定義比較狹隘,認為生產方式先進,知識豐富就代表文明,而生產能力低下,禮儀不合西方的定義就是野蠻,所以當對非洲和美洲進行侵略的時候總是定義為文明戰勝了野蠻,但是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其實是真正的野蠻。到了現代西方才逐漸認識到這種對文明的定義是錯誤的。
對於文明出現的判定標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的出現,可以說城市是文明的發源地。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裡出現的。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
兩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形成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米特人、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巴比倫。
尼羅河文明: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
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
夏文明:發源於亞洲黃河流域的夏文明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愛琴文明: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後被麥錫尼文明所取代。
奧爾梅克文明: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

⑦ 什麼是人類文化的產物,它集雕刻,繪畫,工藝於一身

面具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是集雕刻、繪畫、工藝於一身,適於面部裝飾及佩戴的藝術品。

面具是造型藝術的一個特殊領域,它最早出現於十分遙遠的古代。許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常是把雕刻和繪畫結合在一起,創造出頗為精彩的作品,盡管奇形怪狀,畢竟不是為造型藝術的一項重要的成就。

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稱為儺文化。他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志。我國是面具產生最早、流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繼續在我國民眾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藝術上發揮作用。

(7)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擴展閱讀:

儺面具是儺文化中儺祭、儺儀中使用的道具,是較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圖騰再現,是祛災納祥地吉祥象徵,是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的重要精神力量。儺面具經歷了從原始神靈崇拜到娛神、娛人的類型變化,具有宗教藝術的品位和民間藝術的特徵。

儺面具根植於民間,凝聚了世代民眾的審美情趣,更反應出人的一種本質力量,許多儺面具堪稱藝術精品,面具特徵或寫實、或抽象,粗獷猙獰。

儺面具的藝術風格,雖渾厚、粗獷,但民間工匠製作時憑著傳統的雕刻技藝,簡潔明快的刀法、柔美流暢的線條,雕刻出各種不同的造型面具來刻畫每個面具在戲曲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讓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神是鬼、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文是武、是和尚還是道人或是丑角。

其表現手法主要以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剽悍、兇猛、猙獰、威武、嚴厲、穩重、深沉、冷靜、英氣、狂傲、奸詐、滑稽、忠誠、正直、剛烈、反常、和藹、溫柔、妍麗、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通過精雕細刻、講究色彩,拙樸的民間造型手法賦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劃出了民間神話中的神靈、鬼怪及傳說中各類人物的喜、怒、哀、樂、表情豐富,性格鮮明。

⑧ 人類最早的文化是什麼

人類最早的文化:西亞的蘇美爾人,黃種人。蘇美爾文明!

中國最早的文化:以裴李崗、老官台等遺址為代表的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約公元前7000—5000年)!

⑨ 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什麼進化而來

人類的起源,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頗為相似,當然不同的也不少,在這些神話里頭,很有趣的,我們可以發現有和進化論不謀而合之處。

歸納各種神話,人類的起源可以分為「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變的「、「動物變的「和「泥土造的「五種,現就分別敘述。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頗為相似,當然不同的也不少,在這些神話里頭,很有趣的,我們可以發現有和進化論不謀而合之處。 《埃及神話》說人類是神呼喚而出的。自古以來,埃及一直是個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國家中最自我封閉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難對她發生影響,因此她的人類起源的說法也和別的民眾不同。埃及人認為遠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現之前,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他創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喚「蘇比」,就有了風;呼喚「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喚「哈比」,尼羅河就流過埃及,他一次次呼喚,萬物一件件出現,最後,他說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許多人。

這樣的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將自己變成男人外形,成為第一位法老王,統治大地人類,開創安和繁榮景象。 人類是由動物變的神話最為常見。在澳洲神話中說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則說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希臘神話也說某族人是天鵝變的,某族人是牛變的。 我們由這種「動物變人」的神話中,可以發現很接近進化論的說法,尤其是美洲神話中說人是猿猴變的,就完全與進化論相吻合,這種巧合,很耐人尋味。 另一種說法是指人類由黃帝所造,然後由其他的神上駢和桑林賦予四肢五官,見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這種說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駢和桑林是什麽樣的神,在其他古籍中並無敘述,這樣就給我們留下一個謎。 在所有神話中,「泥土造人」的說法最多,也最為流傳,如紐西蘭神話說人是天神滴奇用紅土和自己的血製成;美拉尼西亞人也這樣說;希臘神話說神從地球內部取出土與火,派普羅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別創造動物與人類,並賦予人類種種個性和智慧。

⑩ 什麼是原始社會文化

人類學家通過對人類化石的研究證明,人類是由類人猿轉化而來的,這一轉化,是類人猿長期自然選擇的產物。人類適應自然,並通過自然選擇,在不同地域和不同自然環境中生息繁衍,到距今約10000年前,人類已在歐、亞、非、美洲和澳洲有了較為廣泛的分布。

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人類不同的歷史發展條件。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是造就人類不同的身體外在特徵的主要因素,外在特徵的不同,使人類出現了種族的差異。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地遷徙和雜居,當農業革命到來時,人們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逐漸形成。在共同的地域中,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促成了人們共同心理特徵的形成,具有共同心理特徵的相對穩定的社會群體,構成了民族。

低下的生產力、低下的智力、單一的生活方式,使原始人類無法正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而在意識形態領域產生了原始宗教。原始藝術雖是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藝術再現,但它深深打上了原始宗教的烙印。

傳遞信息,傳播經驗,交流思想,保存記憶,克服相互交流的時空限制,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迫切需要,語言文字的產生,就是這一需要的結果。語言文字的產生提高了人類智力水平和思維意識,促使人們不斷總結生產生活經驗,並相互交流和傳播,原始科技在此基礎上萌芽。

原始人類初始的社會構成是分散、孤立的,與之相適應的經濟形式是粗陋的具有自發性的「採集經濟」和「狩獵經濟」,在此經濟基礎上產生了舊石器時代文化。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成果不僅顯示了人類初始的文化軌跡,而且為後繼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農業革命的到來,人類開始了自覺的生活方式,出現了較為精細的農業經濟和畜牧業經濟。農業革命使人類最終脫離了動物界,擺脫野蠻時代,創造了農業文明時代的文化,人類由此真正開始了文明歷史的演進過程。

與什麼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產物和信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