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業有哪些
建築業由以下三個大類組成:土木工程建築業;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業、勘察設計業。建築業的職能主要是對各種建築材料和構件、機器設備等進行建築安裝活動,為國民經濟建造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建築業的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
分類有:房屋和土木工程以及橋梁工程建築業、建築安裝業、建築裝飾業、其他建築業。建築業的產品轉給使用者之後,就形成了各種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固定資產。
它是國民經濟各物質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進行生產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把建築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並列為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
特點
建築業生產是由勞動者利用機械設備與工具,按設計要求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製作,從而生產出一定的產品,這使它具有工業生產的特徵。但是,它又有許多不同於一般工業生產的技術經濟特點,因而是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
其主要特點是:
①固著地上,不能移動;
②復雜多樣,彼此各異;
③形體龐大,整體難分;
④經久耐用,使用期長。
⑵ 中國有哪些建築屬於世界遺產
1、故宮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⑶ 中國古建築分類有哪些
中國古建築的大致分類
一、
宮廷府第建築。如皇宮、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
防禦守衛建築。如城牆、城樓、堞樓、村堡、關
隘、長城、烽火台等
三、
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築。如市樓、鍾樓、鼓樓、過
街樓、牌枋、影壁等
四、
陵墓建築。如石闕、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
王陵寢宮殿等
五、
園囿建築。如御園、宮囿、花園、別墅等
六、
祭祀性建築。如文廟(孔廟)、武廟(關帝廟)
祠宇等
七、
橋梁及水利建築。如石橋、木橋、堤壩、港口、
碼頭等
八、
民居建築。如窯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
院落等
九、
宗教建築。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
、宮、廟、觀,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禮拜堂等
十、
娛樂性建築。如樂樓、舞樓、戲台、露台、看台等
⑷ 中國歷史建築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名勝古跡有萬里長城、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兵馬俑、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蘇州園林、黃山、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洛陽龍門石窟、安徽黃山、布達拉宮、頤和園、西夏王陵、莫高窟、雲岡石窟、大理三塔、洛陽白馬寺、少林寺、大昭寺、武當山、五台山、峨眉山、都江堰、黃鶴樓、張家界、魔鬼城、黃果樹瀑布等。
1、萬里長城: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從西周時期開始,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一直到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的,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跡之一。
2、桂林山水: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在2014年正式稱為世界自然遺產。
3、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總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杭州西湖: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三面環山,形成」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5、蘇州園林:是國家5A及旅遊景區,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⑸ 中國在近代史上被毀的歷史性文化建築物有哪些
主要有三山五園,包括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因此,歷代王朝皆在此地營建行宮別苑。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為進一步開拓西郊風景園林建設打下基礎。三山五園始建於清康熙時期,興盛於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
同治年間曾計劃重建圓明園,為此拆除了周圍附屬園林中倖存建築的木料,但因財力窘迫而被迫擱置。1884年集中力量重修清漪園(前山部分),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雖然未對頤和園加以破壞,但移走了園中大量文物陳設,圓明園內的殘存建築和樹木也被中國百姓哄搶殆盡。
清朝滅亡後,頤和園被列為皇室財產,對公眾開放。1924年後由北平市政府接管,改為公園,但不少院落被改為私宅。香山靜宜園遺址在清末被皇室賜給教育家英斂之、熊希齡等人,用於開辦學校,民國時期香山多處地方被北洋政府官員圈佔,興建別墅。玉泉山的情況與之類似。
圓明園遺址中殘存的石雕、欄桿、太湖石、圍牆、磚瓦被移走興建花園、墳墓(張作霖、譚延闓等人墓地均使用了圓明園石料),部分華表、石獅、假山湖石被移置於燕京大學、清華大學、正陽門、新華門、中山公園等處。暢春園殘留遺跡也被搬運一空。圓明園周圍各附屬園林及親王賜園,大多轉賣給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及民國顯貴富商,部分園林保存至今。
⑹ 中國有哪些文化建築
1.北京的紫禁城
2.山西的平遙古城
3.南京的夫子廟
4.重慶的磁器口
5.浙江的西塘
。。。。。。
⑺ 去旅遊的時候,看到過哪些長相特別奇特的文化建築
當你外出旅行的時候,往往都會見到來自不同民族的風情,見到當地人的生活習俗,見到一些歷史文明的景點,其中就有不少奇特的建築物,每一個出名的建築物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葡萄牙的怪異石屋,位於葡萄牙,建成於1974年。整個建築物由四種不同的巨石所結合而成,在裡面只能使用燭光、沒有任何電,還以為走到了遠古人類的居住地。
還有位於首都機場的著名T3航站樓的雨棚也值得說說,這個普通的建築的建造可以說完全震撼了我們,這個建造真的是讓我們無法想像需要多麼高超的技術水平才能夠建造出來這樣的雨棚。
⑻ 中國歷史建築文化遺產有哪些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長城(Great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5、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⑼ 廣州或廣東有什麼文化建築
1、佛山市的祖廟:
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後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築已於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後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於形成一座規模宏大、製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築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鍾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組成,結構嚴謹、體系完整。
詳見:http://www.china-culture.com.cn/ww/gs/3.htm
2、翠亨村孫中山故居:
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山市東南南節區南蓢鎮,原名蔡坑村,後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故鄉(1866年誕生於此)。西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脈,東臨珠江。名勝有中山故居、陳列館、公園、翠亨賓館和中山紀念中學。中山故居是中西結合的赭色磚兩層樓房,由孫中山親自設計,1885和1892年分兩期建成。1956年在故居前開辟了公園。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在故居旁興建輔助陳列館,館名由宋慶齡親筆題寫。每年國內外大批遊客前往參觀游覽。
3、廣州陳家祠: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
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1988年國務院公布陳氏書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1959年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陳氏書院正是集嶺南歷代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東院及後院
,佔地一萬五千多平方米。走進書院,漫步於古樸幽雅的庭院,穿越過筆直秀美的連廊,
耳畔傳來輕柔動聽的絲竹樂,遊客們無不驚嘆於嶺南人們的藝術創造。那庄嚴瑰麗的造型
,生動流暢的線條,錯落嚴謹的結構,典雅美妙的組合和富有濃郁嶺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
術,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國的建築專著
《世界建築藝術》、《中國南方建築》中,便盛贊她為中國南方建築藝術的典範。1959年
,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學家和文物鑒賞家的慧眼,寫詩贊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陳氏書院建築由深三進,廣五間,大小十九座建築物組成,建築中心是高達二十餘米
的中進主殿"聚賢堂"。整個建築根據中國古代建築形式美的原則,把眾多大小不同的建築
物巧妙地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築空間里,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
。長廊、青雲巷使整個建築四通八達,庭院園林點綴其中,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
整體。尤其引人入勝的是,在陳氏書院的建築裝飾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
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雕刻技法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上下呼
應、相得益彰。
4、廣州光孝寺:
以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為嶺南佛教叢林之冠,佔在面積3萬平方米,建於公元前2世紀
的西漢初年,曾是南越國的王苑。三國時東吳都尉虞翻居此講學,多種訶樹,故稱「虞苑
」、「訶林」。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禪宗六祖惠能在此與寺僧論風幡後公開身份
、削發受戒,開創佛教禪宗南派。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定名為光孝寺,並沿
用至今。
光孝寺內文物古跡眾多。大雄寶殿是華南現存最古老、保留唐宋遺風最好的珍貴建築
,東西鐵塔是全國僅存最古老最完整的鐵塔。瘞發塔、房融洗硯池是唐代古跡。伽藍殿、
六祖殿為宋代建築內格,明、清時重建。還有古菩提樹、訶子樹、蓮花塔、睡佛樓、達摩
洗缽泉、世型銅佛、白石觀音和碑林等古跡。
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⑽ 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建築
斗拱公元前5世紀出現,到現在用了2500年,世博中國館「東方之冠」是對斗拱的應用。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徵性、並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世界上有三大建築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築極其智慧地採用了斗拱。斗拱是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中的一個奇特構件,它懸挑出檐,層層疊加,將檐口的力均勻傳遞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將檐口加大並富有美感。這種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門、山西應縣的木塔、西安的鍾鼓樓等建築上都有應用。斗拱既是承重構件,又是藝術構件,它的應用使建築形成「如鳥斯革,如翚(hui)斯飛」的態勢。傳統建築中斗拱「榫(sun)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成為中國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古代建築斗拱挑出屋檐最多可以探出4米,而現代建築用鋼結構和混凝土,可以發揮更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