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這邊有什麼地方關於革命的或對武漢歷史有見證意義的。
俄國領事館:建於1904年,位於洞庭街62號,現為省電影發行公司,是歷史文物建築。
季凡諾夫公館(俄):建於1913年前,位於漢口洞庭街60號,現為機關住宅,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法國領事館:建於1892年,位於洞庭街81號,現為機關住宅,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德國工部、巡捕房:建於1896年,位於漢口勝利街271號,現為武漢市公安局某處,為歷史文物建築。
俄國巡捕房:建於1900年,位於洞庭街54號,現為江岸區委黨校,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日本領事館:建於1929-1932年,位於山海關路2號,現為濱江飯店,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宗教建築
首善堂:建於1913年,位於黎黃陂路11號,現為江岸區人民政府,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廣益橋清真寺:建於1925年,位於漢口民權路,現為民權路清真寺。
基督教救世堂:這是年代較早的建築,建於1867年,位於漢正街434號,現在也為基督教救世堂,屬於早期重要的宗教建築。
博學中學教堂:建於1905年前,位於解放大道171號,現為武漢市第四中學圖書館。
中華循道公會弘道:建於1907年,位於武昌武珞路261號,現為傅家坡小學,是一座在江城教育史、宗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築。
文華大學禮拜堂:建於1871年,位於武昌雲架橋110號,現為省中醫學院小禮堂,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價值和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格非堂:建於1931年,位於漢口黃石路26號,現名為「榮光堂」,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宗教建築。
信義公所:建於1923年,位於洞庭街77號,現為武漢市物資局,是具有較高宗教意義的建築。
里 份
里份,一般都是紅磚清水牆,按一條主弄貫通,一側連接支弄。漢口的里份民居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漢口開埠之後西方低層聯排式住宅和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建築的結合體,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是「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標本。它的建築時間大約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到1937年日寇侵華戰爭之前。近代里份民居其實是典型的「漢派」風貌。西方學者曾稱漢口是「五方雜處」的城市,這就是說,漢口有濃厚的文化寬容特性。
咸安坊:建於1915年,位於漢口勝利街南京路。
大陸坊:建於1931年,位於中山大道南京路口。
同興里:建於1932年,位於漢口洞庭街3號口。
江漢村、六也村:建於1931年,位於漢口洞庭街,現稱「江漢村」。
金城裡:建於1930年,位於中山大道南京路交叉路口。
工商業和教育建築
大漢口的繁華,造就了工商業的繁榮,隨之而來的是各式工業、商業建築多了起來。
國貨商場:建於1929年,位於漢口江漢一路57號,現為武漢市中心百貨商場,是重要的早期商業建築,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漢口總商會:建於1920年,位於中山大道949號,現為武漢市工商聯合會,是抗戰紀念地,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英文楚報館:建於1924年,位於勝利街99號,現為省輕工進出口公司,屬於特色建築。
華商總會:建於1922年,位於江漢二路157號,現為武漢市科技情報處,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華商賽馬總會:建於1919年,位於漢口匯通路20號,現為武漢市公用事業局,屬於階段性標志建築。
新泰大樓:建於1924年,位於漢口沿江大道108號,現為國家儲備局設計院,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中央信託局漢口分局:建於1936年,位於中山大道912號,現為省交通廳,具有較高建築藝術價值。
西商賽馬俱樂部大看台:建於1905年,位於解放公園路,現為解放軍通訊學院,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漢口電燈公司:建於1905年,位於漢口合作路22號,現為武漢供電公司修試廠,屬於早期的工業建築。
平和打包廠:建於1905年,位於漢口青島路10號,現為武漢市商儲公司青島路倉庫,是早期重要的工業建築。
文華大學文學院:建於1915年,位於武昌雲架橋110號,現為省中醫學院辦公樓,是早期重要的教育建築。
瞿雅各健身所:建於1915年,位於武昌雲架橋110號,現為省中醫學院體育館,屬於歷史文物建築。
文華公書林:建於1910年,位於武昌雲架橋110號,現為省中醫學院圖書館,是武漢最早的圖書館。
文華大學學生宿舍:建於1871年,位於武昌雲架橋110號,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漢口新市場:建於1918年,位於中山大道919號,現為民眾樂園,屬於有較高建築藝術的文物建築。
秦姐對你幾好,還幫你找這~!
『貳』 大漢口文化遺址在哪裡
沒有大漢口文化遺址一說,只有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
『叄』 半坡文化的大漢口文化的不同點是
沒有聽說過大漢口,是不是大汶口?
半坡文化在今天的西安東,距今約5000年。遺址我在西安上學的時候去過,半坡文化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母系氏族文化。大汶口文化在今天的山東境內,出土的文物以黑陶最為著名,與半坡文化不同的是,大汶口時代已經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
『肆』 武漢哪些景點不需要預約
1、泰興里
位於漢口江岸區勝利街,為武漢市二級保護街區。建於1907年,原是法租界領事街,是武漢比較古老的「里份」。
如今這里擠滿了各色風格迥異的小店,咖啡館、酒吧、青旅、多肉植物店……在城市的縫隙間,各自演繹著花樣小曲。
地址:江岸區勝利街160號
2、大李村
大李村原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村落,因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文創群體青睞,搖身一變成為武漢最文藝的村落。
村子最神奇的地方在於——隱藏著眾多高級手工玩家,在村中隨意走進一家店,都有意外的驚喜。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魯磨路大李村291號
3、曇華林
曇華林有50多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築。老教堂、老醫院、老學校、老民居、老城牆……
1861年漢口開埠後,曇華林一帶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因此曇華林建築中西風格多元。
地址:湖北中醫葯大學旁邊
4、漢陽造
武漢的文化創意園區,知道的人不多。這倒也符合它低調幽靜的氣質吧。顯然在這里的人們更願意相信夢想,新潮與舊物的交集,在牆上沉積,然後再一點一點的斑駁褪盡。
地址:漢陽區龜北路1號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
5、403國際藝術中心
這里有沉睡了8000年的烏木以及由曾經廠房改造的403國際藝術中心(名字取自武漢鍋爐廠編號403的雙層車間)。
如今這里再造為一個文藝且小眾的藝術中心,從外面看,就是一個老武鍋特色的紅磚牆和現代化大面積玻璃相結合的建築。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寶通寺路33號
6、漢口裡
「漢口裡」小鎮,濃縮百年前大漢口歷史文化風貌的仿古街區,一個全新的街巷,離漢口火車站僅4公里。
徜徉在漢口裡,裡面古老的一磚一瓦,還有那些已經快消失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出現在街頭,濃濃的記憶的味道揮之不去,在心裡彌久不散!這里是武漢市近代最早的「里份」。
地址:武漢市硚口區園博園東路
『伍』 與半坡文化相比大漢口文化中晚期的歷史進步表現哪方面
與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歷史進步表現在出現貧富分化,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山東龍山文化的源頭。
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據,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和遺物特徵,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變形以及拔牙。多見夾砂或泥質的紅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出現了硬質白陶。紋飾常見鏤孔、劃紋、附加堆紋、籃紋,還有彩陶和朱繪。彩陶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製精美。中期以後更出現了製作精良的玉器。
在發掘的遺址中,安徽蒙城尉遲寺遺址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遺址,由成排分布的紅燒土排房建築構成。這些排房多則六間一排,少則兩間相連,布局嚴謹,顯示了較高的建築技術。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還發現部分折頭葬、折肢葬等較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後發現有木質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隨葬品和兒童瓮棺的葬具中還使用了帶有各種陶文的大口尊。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著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陸』 武漢歷史的由來是什麼
武漢,也被稱為江城,座落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根據考古發現和記載,人類五千年前就居住在這里。這個城市的發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
這個古鎮的舊址位於黃陂縣,這是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商代的第一個城市。東周時期(公元前770-221)武漢被楚國統治很長一段時間。因而,楚國文化成為了今天武漢文化的基礎。
由河流劃分,武漢分為武昌、漢陽、漢口鎮,它們的歷史、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各有不同。
武昌
武昌是在三國初期建立的。吳國准備和蜀國爭奪荊州,並且將吳國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到了鄂縣,改名武昌。舊時武昌擁有先進的手工業,例如造船、冶金、鑄造硬幣、青瓷和白瓷製造業。值得一提的是自三國開始黃鶴樓的興與衰。這座塔的每次修繕都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特點,說明了武昌的歷史文化轉變。
漢陽
漢陽的名字是和漢江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中國古代文化里,陽(相對於陰)表示山的南面,河的北面。漢陽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位於龜山的南面漢江的北面。這個名字是在隋朝606年改名自漢津。漢陽在唐朝年間(618-917)迅速發展。漢陽,尤其是鸚鵡島(鸚鵡洲)地區一直是長江中游商人的貿易中心,有著繁榮的商業和手工業。
漢口
歷史上,原與漢陽相連,是漢陽縣屬地,直到明朝1474年。在當時,漢江改道,在龜山的北面山腳下匯入長江,分離了兩個城市。之後漢口成為了一個全新的貿易口岸,在名聲上和發展速度上大大超越了武昌和漢陽。
當代武漢
武漢在中國現代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約在17世紀,漢口就像「東方芝加哥」,位列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在它1861年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後,漢口成為了最大的內陸貿易港。很多國家,包括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和日本都在這里設立了租界,其中大部分設立了領事館。
後來,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曲,這標志著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1926年,武昌、漢口和漢陽合並成了現代的武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漢被批准為命脈工程和冶金工業城市。八年後,第一個橫跨長江承載公路和鐵路的雙層大橋通車了。
『柒』 中國四大古鎮是什麼分別在哪裡
廣東的佛山,佛山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鎮。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佛山已生息著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聚落,當時,佛山的先民已經擁有較好制陶、紡織技術。東漢時期,出現了先進的耕作技術,成為魚米之鄉。唐宋時期,佛山成為工商業城鎮,至明清時期更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佛山鎮歷史上經濟繁榮,要民生活富庶,但地幅狹小,地勢平坦,天然防禦條件差,且地處廣州西南部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必經之路。居民為求自保,很早就形成習武強身、自衛的傳統。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黃蕭養起兵圍攻廣州,同時分兵攻進佛山,一路勢如破竹。佛山鄉紳梁廣等22人,僅以一天的時間,匆匆組織鄉勇抗敵。在「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的情況下,堅守半月,殺敵數千人,直至黃蕭養兵敗。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在這場戰事中,佛山鄉民中能征善戰、勇略過人者不在少數。梁敬親「與諸義士樹柵拒之,謀定而後戰,扼吭搗虛所向必克」。年僅18歲的梁顓率鄉中義士,悉力備御。及戰,持丈二紅刃刺賊先鋒,大呼陷陣,眾縱之,賊遂潰。書生冼光「開柵門出戰,斬其偽千總彭文俊,賊氣奪,自是每戰必捷」。戰後,冼光不受官爵,「所居東林……,築場圃其中,耕讀之暇,集鄉人校射為娛樂。」
《世濟忠義記》在談到這場戰爭勝利的因素時說「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徒以忠義之所激發,能使阡陌耜之輩,奮而成為精兵,而大敵破者,非此也耶!」實際上,在惡劣的條件下取得戰爭的勝利,「忠義」或士氣僅是一個方面,「阡陌耒耜之輩」「成為精兵」,離不開長期的技擊訓練,離不開武術的繁榮和普及。可以肯定,當時,佛山已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
明末清初,佛山獨特的經濟和軍事上的地位和民間尚武的風氣引起各地反清志士的重現,紛紛潛入佛山發展反清秘密組織。在石灣出現的「五順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最早出現天地會(洪門會)組織。佛山出成為天地會的重要根據地之一,並在咸豐四年(1854年)爆發了陳開領導的廣東天地會起義。雍正年間,京劇名伶張五(攤手五)來到佛山,在戲班中教授武功,灌輸反清復明思想,後來,粵劇名伶李文茂率粵劇藝人加入陳開起義的行列,創立了大成國。咸豐元年,蔡李佛創始人張炎在佛山創辦鴻勝館,其宗旨也在於反清復明。至清末民初,佛山名震內外的名家輩出,習武者數以萬計,已成為我國南派武術的中心。
鴉片戰爭以後,佛山手工業受到洋貨的沖擊,鐵釘、鐵絲、土布、制陶工場紛紛倒閉,而另一方面,河道碼頭淤淺,交通條件日趨惡化,使佛山的工商業大量向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的廣州轉移,凡此種種,導致佛山工人大量失業,社會動盪不安,人口從道光十年(1830)的60萬,到民國10年(1921年)減至30萬。資本家為了繼續獲得高額利潤,常常藉助黑社會組織及所控制的武館欺壓工人。廣大工人為了不受欺壓,也紛紛加入進步武館,學武防身,並組成工會,與資本家進行斗爭。至20年代,佛山武術達到空前繁榮。
江西的景德,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安徽省休寧縣和本省 婺源縣、德興縣,南連本省萬年縣、弋陽縣,西靠本省波陽縣,北與東北同安徽省東至縣和祁門縣毗連。著名旅遊勝地廬山、龍虎山、三清山、黃山、九華山環繞其間。 鄱陽湖、千島湖互映左右。名山勝水,擁出瓷城。市區距海岸線302公里,距省會南昌249公里。全市土地總面積5247.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08平方公里,浮梁縣面積2867平方公里,樂平縣面積1973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共有人口134.34萬,其中市區人口37.77萬,浮梁縣人口26.93萬,樂平縣人口69.64萬。景德鎮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春秋時,此地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山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當時為楚所轄。秦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36郡,景德鎮屬九江郡番縣。漢改隸豫章郡鄱陽縣。三國時屬吳地。東晉起開始設鎮,名新平鎮。唐武德四年,就鎮設縣,稱新平縣。唐開元四年,更名為新昌縣,縣治設於距鎮10公里的舊城,鎮為縣轄,因鎮在縣南(一說在昌江之南),故改名昌南鎮,亦名陶陽鎮。唐天寶元年,改新昌縣為浮梁縣,鎮仍為縣轄。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於是昌南之名淹沒,景德鎮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時,景德鎮瓷業發達,貿易昌盛,與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廣東佛山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宣告解放,千年古鎮獲得新生。當年5月5日,設立景德鎮市,先後為浮梁專區、上饒地區所轄。1953年6月15日,經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升為省轄市。1960年9月30日,原浮梁縣建制撤消,其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1983年l0月,又將原上饒地區所轄的樂平縣和波陽縣所轄的 鯰山鄉、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管轄。1982年,國務院正式命名景德鎮市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1985年2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甲類開放地區。1988年11月2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浮梁縣建置,同時撤消 蛟潭區、鵝湖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浮梁縣,縣隸屬景德鎮市。
湖北的漢口,漢口有居民的歷史大約在五百四十年前後。書上說是明代天順年間,這是漢水改道的前夕。一個叫蕭二的江夏縣民將龜山北麓一帶的河灘廢壤承佃了下來。他如同一個"二地主",順手又將這片地轉包給一個叫張天爵的人,然後每年從張家收取三分銀子。於是,張天爵領著他的家人來到了這里。他們在這里築基蓋屋,從此定居於此。漢水改道後,張天爵家便成了漢水邊上的第一代居民。五十年左右的時光過去,及至嘉靖四年,漢口便已有人家一千三百九十五戶。
1904年,張之洞主持修建後湖官堤。後湖水患始終是漢口的腹背之敵。盡管漢口不斷填土,但低窪之地仍然遍布於城。汛期時,後湖的水自是洶涌而至,即令非汛期時,也常有大水不請自來。為徹底解決後湖水患,張之洞共耗資八十萬兩銀,專請來外國工程師設計,一舉建成全長34華里的後湖大堤。此堤東起堤角,穿岱家山、姑嫂樹,直抵礄口。這使得圈在堤內的近十萬低窪荒地全部變成了良田,漢口的地域因此擴大幾十倍。而漢口堡的功能又因後湖官堤的修建,失去意義。兩三年後,拆除城堡,改建為馬路。人們為紀念張之洞,將此堤叫作了張公堤。
由袁公堤到漢口堡再到張公堤,每一次都將漢口的地域向北推進一大片,一直將沿著小河起家的漢口演變成一座大漢口。漢口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讓自己的名聲和繁華蓋過了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鎮武昌和漢陽,成為中國四大名鎮之一.
河南的朱仙鎮,朱仙鎮在春秋時為啟封城西北附近的居民點。五代時期,由於開挖蔡河與汴河相通,該居民點逐漸成為汴梁附近的重要集鎮。明朝嘉靖年間,朱仙鎮進入興盛時期,與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齊名,同稱中國四大名鎮。清康熙年間,朱仙鎮盛極一時,成為華北最大的水陸交通聯運碼頭。然而,當歷史進入清道光二十三年的時候,朱仙鎮卻開始趨於衰落。特別是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朱仙鎮內4/5的房屋已被拆去,大批古建築慘遭破壞。
1949年10月1日,隨著新中國成立禮炮的響起,朱仙鎮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該鎮積極貫徹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集市貿易迅速發展。為了再現昔日的輝煌,1986年,朱仙鎮將運糧河兩岸辟為商業街。1987年,朱仙鎮被省政府命名為中州歷史文化名鎮。2000年5月,該鎮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家小城鎮綜合開發示範試點鎮」。特別是2003年以來,朱仙鎮成功舉辦了紀念岳飛誕辰900周年活動、首屆朱仙鎮岳王廟會和中國木版年畫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木版年畫精品展……這些活動的舉辦,使朱仙鎮名揚國內外,大批國內外遊客來到了朱仙鎮。為了盡快實現古鎮的崛起,朱仙鎮政府強力實施「旅遊帶動、多元化發展」戰略,建成了朱仙鎮商城、朱仙鎮仿宋商業一條街,同時岳飛廟、關帝廟、清真寺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繼對外開放,運河夕照,鐵桿棲鳳、隕石獅子等一批景觀修葺一新,引得人們爭相觀賞。
『捌』 山東大漢口距今約多少年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是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遺存。
『玖』 大漢口的介紹
《大漢口》是江道海、董瑋導演的劇情片,趙小明、戴雲霞等主演《大漢口》1以辛亥革命為發端,以陸氏家族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建立近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為表現空間,折射出近現代中國歷史中發生在武漢的多次風雲際會以及民國時期種種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該劇通過一個家族三代人,三個兄弟不同的人生信仰和選擇,把家族的興衰沉浮融入到宏大的歷史敘事中。
『拾』 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武漢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鋼鐵工業城市。
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武漢是中國的戰略要地,要不然也不會成為幾次gm的發起地。
其次就是武漢的交通便利,在還沒有火車的時候。大量都是靠輪船之類的,而當時武漢的水路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有拉火車之後,武漢作為九省通衢一樣是交通最發達的幾個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