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的21處文化遺產分別在那哪些省市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⑵ 中國32個歷史文化遺產是什麼都是哪年發現的還有性質是什麼
中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有:
一、屬於文化遺產有21處: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二、世界自然遺產,共4處:
1、九寨溝 (四川南坪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龍(四川松潘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三江並流 (雲南) 2003年7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而形成的壯觀景象。
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共4處:
1、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四、文化景觀,共1處:
1、廬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共2處:
1、 崑曲(江蘇崑山)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崑曲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時間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是聯合國1972年為了保護全世界珍貴的文化自然遺產而設立的一個評審項目。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評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最後由世界遺產中心進行終審。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三個類別。
⑶ 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指的是哪幾個
卡若遺址
曲貢文化遺址
藏北細石器文化
⑷ 中國文化遺產有哪些
1、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古名岱山,又稱岱宗。自然景觀雄偉絕奇,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被譽為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由此成為全球首個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⑸ 在西藏北部的哪些地也發現有新石器時期陶器文化的遺址
西藏北部的那曲、西部的阿里和南部的聶拉本等地,也發現有新石器時期陶器文化的遺址,主要是粗、細夾砂陶,陶色有紅、黑、灰3種,均為手制,採用泥條盤築法、手捏法或模製法,製作較粗糙。器形簡朴,只有罐、盆、碗、盤等。紋飾種類極少,多為繩紋或幾何形劃紋。
⑹ 西藏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唐卡
勉唐畫派是15世紀以後影響最大的藏族唐卡繪畫流派,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該畫派的創始人是頓珠嘉措,他出生於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區),勉唐畫派由此而得名。
二、雪頓節
「雪頓」意為酸奶宴。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
三、格薩爾
傳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納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四、熱巴舞
巴舞是由藏族「熱巴」藝人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熱巴是一種有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班子(一般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表演的,以鈴鼓為主,融說唱、諧(歌舞)、雜技、氣功、熱巴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⑺ 西藏有哪幾處著名的文化遺址
我知道西藏有這幾處著名的文化遺產,比如說布達拉宮,大昭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昌珠寺,哲蚌寺,色拉寺,夏魯寺等等,這些景點非常值得去看,而且我認為,人這一生應該要去西藏這個神聖的地方去感受一下。
⑻ 西藏文化遺產有哪些
藏族本土文化原本是位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雅礱河谷的吐蕃文化和位於青藏高原西部的古象雄文化逐漸交融而形成的。到了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從中原、印度、尼泊爾傳入吐蕃,逐漸形成和發展為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與此同時,南亞的印度、尼泊爾文化以及西亞的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特別是中原的漢文化,對西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西藏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藏族建築藝術和雕塑、繪畫、裝飾、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以及音樂、舞蹈、戲劇、語言文字、書面文學、民間文學、藏醫藏葯、天文歷算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由於歷史的原因,西藏後來發展成為一個極少數上層僧侶貴族掌權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地方政權,使得藏傳佛教文化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處於西藏文化的主導地位。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前。當時,西藏的生產資料和文化教育為極少數上層僧侶貴族所壟斷,文化藝術只供少數上層僧侶和達官貴人消遣,佔西藏人口95%的廣大農奴和奴隸生活極度貧困,連基本的生存權都毫無保障,根本談不上享受文化教育的權利。長期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統治不僅嚴重束縛了西藏生產力的發展,而且使西藏傳統文化包括文物古跡、道場勝跡處於自我封閉和萎縮的狀態。至於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則更是一片空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的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議」中明確規定:要「依據西藏的實際情況,逐步發展西藏的民族語言、文字和學校教育。」1959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度,解放百萬農奴和奴隸,逐步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西藏的社會和文化發展邁入了嶄新的時代。西藏文化從此結束了為少數上層封建僧侶貴族所壟斷的歷史,成為西藏全體人民繼承和發展的共同文化遺產。40多年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為滿足西藏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在促進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保護和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開創和發展現代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藏全體人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共同繼承、發展和分享藏民族傳統文化,共同創造現代文明生活和文化事業,使西藏文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發展。
⑼ 世界四大文化遺址都是什麼
故宮,金字塔,雅典神廟
⑽ 藏區四大古遺址
象雄王國遺址
遺址距今約1600多年。象雄王國曾經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本教就形成於此時。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如今與著名的達果雪山、當惹雍錯並存的象雄遺址存有無數斷壁殘垣,供人憑吊和觀光。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迷。難怪今天有許多人煞費苦心仍找不到有關象雄文化遺址的蛛絲馬跡,這也許正如一位作家所說「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屬於土地的文明」。
象雄的都城據本教傳說是在被稱為瓊隆銀城的地方,瓊隆在今阿里扎達境內。扎達土林中確實有不少早期的人類洞窟遺址和岩畫。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辦事處不遠的窮宗有大片遺址,也被稱為象雄都城之所在。窮宗附近的當惹雍錯是本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邊今存一建於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本寺,相傳為本教最古老的寺廟,香火尤盛。
西藏古格王國遺址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阿里地區扎達縣托林鎮扎布讓村西南約1公里處,是古格王國遺留下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建築群遺址,同時也是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約始建於公元10世紀前後,是吐蕃王朝第九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吐蕃王朝崩潰後,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
卡若遺址
卡若遺址位於西藏昌都地區昌都縣以南約12公里處的卡若鎮卡若村,屬於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距今約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是西藏自治區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的古文化遺址,是考古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另兩項為拉薩曲貢文化遺址、藏北細石文化遺址)。該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出土文物多達3萬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
曲貢文化遺址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學家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曲貢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4000年以前的拉薩先民村居遺址,把拉薩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貢文化遺址分布在曲貢村和軍區總醫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薩河谷地。這個古老的村莊東西約150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發現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多種文化並存的遺址之一。被譽為拉薩的「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