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新樂文化屬於哪個時期

新樂文化屬於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5-17 12:33:40

⑴ 新樂文化的介紹

中國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遼寧沈陽北郊區新樂遺址的下層遺存而得名。又稱新樂下層文化。年代為公元前5300~前4800年。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漁獵是經常性的生產活動。石制工具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器形有斧、鏟、鑿、鏃、磨盤、磨棒等;還有細石器。發現平面為圓角長方形的半地穴房址。新樂文化出土的煤精製的圓泡形飾、墜飾和珠等,是中國最早的煤精工藝製品。陶器多夾砂紅褐陶,火候較低,陶質疏鬆,並常飾有壓印的「之」字形紋和弦紋等,種類有直口筒形深腹罐、鼓腹罐和斜口簸箕形器等。

⑵ 新樂文化的內容是什麼

「新樂文化」是我國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遼寧省沈陽市北郊區新樂遺址的下層遺存而得名,又稱新樂下層文化。

該發現把沈陽城的歷史推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年代為公元前5300至公元前4800年。這一文化已成為沈陽地區史前文化典型代表和歷史源頭。

新樂遺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龍山路一號,市內北運河北岸的黃土高台地上,地處下遼河流域。

新樂遺址的分布范圍,以龍山路為南線向北延深,東以黃河北大街為起點向西至長江北街。

新樂上層文化以夾砂三足陶器、磨製石器為代表,新樂下層文化以夾紅褐陶壓印之字紋深腹筒形罐、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為代表,距今約7000年,遺址有半地穴式建築居住址多座,房址中存有石磨盤殘塊。

介於新樂上、下兩層之間還有新樂中層文化。其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新樂下層文化,成為新樂遺址和新樂文化遺存的主要代表。

新樂遺址是我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一處聚落遺址。遺址已發現多處半地穴房址,最大的面積有100平方米,中型的面積有70平方米,小型的面積有20平方米,平面成長方形或圓角方形,中間有火膛,四周有柱子洞。

在新樂下層文化遺址中發現過炭化的穀物,在年代稍晚的大連郭家村遺址上層的一個席簍內,也發現了炭化的粟。說明當時新樂先民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漁獵是經常性的生產活動。

石制工具有打制的,也有磨製的,器形有斧、鏟、鑿、鏃、磨盤、磨棒等;還有細石器。

新樂文化出土的陶器多夾砂紅褐陶,火候較低,陶質疏鬆,並常飾有壓印的「之」字形紋和弦紋等,種類有直口筒形深腹罐、鼓腹罐和斜口簸箕形器等。

其中的代表斜線紋高足缽,紅陶衣、高足,通身飾以抹壓斜線和網格紋,是新石器時代的盛食器。

新樂文化中還有少量玉器、煤精製品、木雕藝術品等。煤精雕刻藝術品有球形、耳當形,晶瑩烏亮,雕工細致,在當時條件下能製成如此精細的藝術品,使人難以置信,是我國最早的煤精工藝製品。

其中「木雕鳥」,即太陽鳥木雕,是沈陽地區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太陽鳥木雕從上到下都裝飾了精美的花紋,木雕上的每一處紋路都刻畫得十分精緻,遠在7000年前,人們還沒有發明金屬冶煉,更不可能有金屬刻刀出現。那麼,新樂人使用什麼刀具來進行雕刻呢?

後來在遺址中發現了許多打磨精細的玉石刻刀,這些石刀和玉刀刃口鋒利,很像當時的雕刻工具。從玉刀的鋒利程度看,很有可能遠在7200年前,新樂人就是這樣製作他們的工藝品的。

新樂遺址發現的太陽鳥木雕,發現時已經完全碳化。當時這個木雕不知是什麼原因被火燒過,也許燒過的木雕不能再當做部落的圖騰了,於是人們把它扔在角落裡,被土埋上逐漸碳化,才能保存達7000年之久。

從各種發現看,當時的新樂人已經能夠使用工具產生火種,這與我國古籍中鑽木取火的記載十分相似。

從新樂遺址中的一些陶質斜口器中,也都有反復被火燒過的痕跡。這樣的斜口器在我國同時期的文化遺址中是不多見的。

可能斜口器是新樂人在房穴中存放火種時所用的。也許斜口器還起到後來火爐的某些作用,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這可就是人類最早的火爐了。

新樂文化中的骨製品種類繁多,時代較全。其中主要是下層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錐為新石器時代骨製品。骨柄從側面觀察,很像兩片骨板黏合在一起,有一道較明顯的合縫,用以鑲嵌細石片,作復合工具之用。

骨錐體扁平,尖部彎曲且鋒利,是鑽孔工具。

⑶ 長安CS75相伴,新樂遺址的原始先民,創造燦爛文化

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明珠,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也是我市最早的村落址。新樂遺址的發現將沈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七千年前,同時也為東北地區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填補了遼河下游地區早期人類活動的空白。自駕出行需要首先搜索好路線,新樂文化遺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北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也是很值得我們參觀的地方,自駕游樂趣無窮,我們出發啦。

仿照原始先民的風俗、還有「狩獵歸來」、「制陶」、「打制石器」、「炊飲」、「偶配」等等。

我最喜歡半穴式房屋因為它通過復原以前建築體現出來給我帶來深刻印象通過這次去新樂遺址參觀我知道在久久以前古代人都住在半穴式房屋還會使用那些工具我發現古代人真聰明。參觀以後感觸很深,了解了很多吧知道的東西。

⑷ 比河姆渡更久的遺址

按照中國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測定的年代簡要介紹如下:
●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龍虯文化
龍虯文化以江蘇省高郵市龍虯庄遺址命名。龍虯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屬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虯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虯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龍虯庄遺址的發掘,證實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即「龍虯文化」。
●前7500年–前6100年彭頭山文化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位於長江中游,湖南西北部
●前7000年–前5000年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
●前6500年–前5500年後李文化
後李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後李官村西北約500米處、淄河東岸的二級台階上,它地處沂泰山系北側山前沖積扇和魯北平原,距臨淄區辛店城區約12公里,西北距臨淄齊國。已發現的8處後李文化遺址,均分布於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帶,分布范圍東起淄...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址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
●前6200年–前5400年興隆窪文化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林西縣白音長汗,地處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位於內蒙古-遼寧交界處
●前6000年–前5500年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東南台地上,北靠紅山,南臨洺河,佔地近14萬平方米,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4900年–前8120年大地灣文化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張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前5500年–前4800年新樂文化遺址位於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的新樂文化遺址,於1973年首次發掘,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相似
●前5400年–前4500年趙寶溝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小山聚落址,半地穴房址,幾何形刻劃紋,靈神物紋,缽、罐、尊等。
●前5300年–前4100年北辛文化位於滕州官橋鎮北辛村北,薛河旁的高地處。是7000年前一個氏族部落的聚居地。
●前5000年–前4500年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
●前5000年–前3000年大溪文化遺址位於瞿塘峽東口,大寧河寬谷岸旁的大溪鎮,是我國長江流域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的重要遺跡.1959和1975年曾3次發掘.
●前5000年–前3000年馬家浜文化遺址在距嘉興市區7.5公里的秀城區城南街道馬家浜村,於1959年春發現.
●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遺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發掘范圍分布於河南、陝西及山西。
●前4700年–前2900年紅山文化內蒙古赤峰紅山後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文物有之字紋筒形罐、彩陶、女神像,大型柳葉狀石耜,玉龍等,積石墓。
●前4100年–前2600年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
●前3400年–前2250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餘杭縣良渚、安溪、長命三個鄉,靠公路兩邊。發現於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陶器質地夾細沙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器表的裝飾多素麵,打磨光亮,少數有精細的刻花和鏤孔紋飾,或施彩繪;常見的有鼎、豆、壺、簋、盤、杯、瓮等。玉器發現也很多,有壁、琮、璜、墜、環、珠等,雕琢精細,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
●前3100年–前2700年馬家窯文化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
●前3100年–前2700年屈家嶺文化1955-1957年發現於湖北京山屈家嶺而得名。分布於中國湖北省、湖南、江西北部,以及河南省南部。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前3000年–前2000年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
●前2800年–前2000年寶墩文化遺址在在青白江破土而出。遺址范圍分布於川西平原上,到目前為止包括:寶墩、雙河、芒城、魚郫縣古城等。
●前2500年–前2000年石家河文化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的遺址群位於湖北天門石家河。其中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前4000年–前3000年富河文化新石器時代首先發掘地位於巴林左旗富河溝門。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富河溝門、金龜山和南楊家營子三處。發現早期卜骨、及伴隨而來的大量動物骨骼。

⑸ 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有

大地灣(老官台)文化,距今60000——4800年,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於甘肅、陝西等地區,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來源之一。曾以最早發現地老官台命名,後改名大地灣。主要發現:宮殿建築雛形、我國最早的陶器和彩陶、介於圖畫和文字之間的朱彩符號、黍、稷發祥地、最早繪畫等等。


也有人提出:良渚古國遺失後,中原漸成史前東方文明中心。5300——4500年前,良渚是否為東方文明中心尚需考證,而中原乃至黃河流域的先民一直都未停歇前進的腳步,其中不乏先進的文明形態,地下至今還埋藏著多少未知的秘密,需要時間來考證。被世界認可了便是祖宗的想法太過可笑,未被認可不代表文明沒有發展。

⑹ 比較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從比較具有地域特徵、遺跡內容也比較多的地方來說,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歸納起來,比較典型的,大體有下列幾處:河姆渡文化,位於浙江餘姚,距今大約七千年;仰韶文化,位於豫西澠池,距今大約六千年;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赤峰,距今大約六千年;馬家窯文化,位於甘肅臨洮,距今大約五千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距今大約五千年;龍山文化,位於山東章丘,距今大約四千五百年;齊家文化,位於甘肅廣河,距今大約四千年。這些地方的文化遺址,充分反映了我國遠古時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

⑺ 新樂文化遺址是怎樣被發現的

1972年秋,沈陽市於洪區水稻技術員、業余考古愛好者孟方平在新樂宿舍地區拆除的舊房基底部,偶然發現了幾片蓖紋陶、細小石器及煤製品等並及時報告了有關部門。沈陽市文管辦根據這一線索對文物出土地點和周圍地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並於1973年在新樂宿舍地區進行了第一次考古試掘,確定了新樂上、下兩層文化。從1973年至1993年間,新樂遺址經過多次調查與發掘,有大量的實物資料證明在沈陽新樂地區共存在三種相互疊壓的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1982年,沈陽市將新樂遺址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新樂遺址文物管理所。同年在遺址南部建成文物陳列展廳,並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正式成立。1988年遼寧省將新樂遺址博物館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⑻ 中國古代文明時期名稱

首先樓主要知道你所說的河姆渡、半坡是不同地域的石器時代文化(群落),包括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
而青銅時代用於描述普遍使用青銅工具的時代。大約是夏商周春秋時期。
接下來是鐵器時代。大約是戰國以後。
以上不是並列的概念。
如果樓主問的是石器時代的那些原始文化,就請繼續往下看。整理得很明白。
-----------------------------------------------
1.【舊石器時代】
早期
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布已很普遍。距今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謀人石器、匼河文化、藍田人文化以及東谷坨文化(見東谷坨遺址)。距今100萬年以後的遺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第1地點的北京人文化為代表,在南方以貴州黔西觀音洞的觀音洞文化為代表。總起來看,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基本上是類似於奧杜韋文化的類型,似乎沒有西方的阿舍利手斧文化。但有的學者認為,在這一時期,中國舊石器文化和西方阿舍利文化之間可能存在著交流。
中期
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發現的丁村文化(見丁村遺址)為代表。另外比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點文化和山西陽高許家窯人文化。中國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類型和加工技術。即使類型稍有變化,技術稍有進步,也都是緩慢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修理石核技術(如勒瓦婁哇技術)沒有得到什麼發展。
晚期
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數量增多,文化遺物更加豐富,技術有明顯進步,文化類型也更加多樣。在華北、華南及其他地區,都存在時代相近但技術傳統不同的文化類型。
在華北,有繼承前一個時期的小石器傳統,其重要代表有薩拉烏蘇遺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遺址、山頂洞遺址(見山頂洞人)等;有石葉文化類型,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的水洞溝文化為代表,它與西方同期文化有較多的相似處;還有70年代後發現的典型細石器工藝,如山西沁水的下川文化,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的虎頭梁文化等。
在東北地區,屬於這一時期的重要遺址有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和黑龍江哈爾濱閻家崗遺址等。
在南方,這一時期出現了幾個區域性文化,如以四川省漢源縣富林遺址命名的富林文化類型,以重慶市銅梁縣張二塘遺址為代表的銅梁文化類型,以及最初在貴州省興義市貓貓洞遺址發現的貓貓洞文化類型。
另外,在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區也發現了一些屬於這一時期或稍晚的舊石器文化地點。總起來看,這一時期文化的主要特點是,除少數地點外,石葉工藝和骨角器生產不很發達。
2.【新石器時代】
按照中國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測定的年代簡要介紹如下:
●前7500年–前6100年彭頭山文化
彭頭山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澧陽平原中部。主要文化堆積為彭頭山文化時期遺存,是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距今約8200-7800年。位於長江中游,湖南西北部
●前7000年–前5000年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發掘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
●前6500年–前5500年後李文化
後李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後李官村西北約500米處、淄河東岸的二級台階上,它地處沂泰山系北側山前沖積扇和魯北平原,距臨淄區辛店城區約12公里,西北距臨淄齊國。已發現的8處後李文化遺址,均分布於泰沂山系北麓的前平原地帶,分布范圍東起淄...西河遺址的後李文化遺址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溝等。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坐落在後李文化遺址上,是當代中國首家最系統、最完整、以車馬遺址與文物陳列融為一體的古車博物館。
●前6200年–前5400年興隆窪文化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林西縣白音長汗,地處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位於內蒙古-遼寧交界處
●前6000年–前5500年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東南台地上,北靠紅山,南臨洺河,佔地近14萬平方米,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5800年–前5400年大地灣文化大地灣遺址位於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張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前5500年–前4800年新樂文化遺址位於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的新樂文化遺址,於1973年首次發掘,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相似
●前5400年–前4500年趙寶溝文化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趙寶溝小山聚落址,半地穴房址,幾何形刻劃紋,靈神物紋,缽、罐、尊等。
●前5300年–前4100年北辛文化位於滕州官橋鎮北辛村北,薛河旁的高地處。是7000年前一個氏族部落的聚居地。
●前5000年–前4500年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
●前5000年–前3000年大溪文化遺址位於瞿塘峽東口,大寧河寬谷岸旁的大溪鎮,是我國長江流域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的重要遺跡.1959和1975年曾3次發掘.
●前5000年–前3000年馬家浜文化遺址在距嘉興市區7.5公里的秀城區城南街道馬家浜村,於1959年春發現.
●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遺址,位於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9公里處的仰韶村。1921年經中國政府批准,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和我國考古學家袁復禮一起進行了首次發掘。發掘范圍分布於河南、陝西及山西。
●前4700年–前2900年紅山文化內蒙古赤峰紅山後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文物有之字紋筒形罐、彩陶、女神像,大型柳葉狀石耜,玉龍等,積石墓。
●前4100年–前2600年大汶口文化遺址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2~3米
●前3400年–前2250年良渚文化位於浙江餘杭縣良渚、安溪、長命三個鄉,靠公路兩邊。發現於1936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出土的陶器質地夾細沙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器表的裝飾多素麵,打磨光亮,少數有精細的刻花和鏤孔紋飾,或施彩繪;常見的有鼎、豆、壺、簋、盤、杯、瓮等。玉器發現也很多,有壁、琮、璜、墜、環、珠等,雕琢精細,大部分出土於墓葬中。
●前3100年–前2700年馬家窯文化遺址位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
●前3100年–前2700年屈家嶺文化1955-1957年發現於湖北京山屈家嶺而得名。分布於中國湖北省、湖南、江西北部,以及河南省南部。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前3000年–前2000年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
●前2800年–前2000年寶墩文化遺址在在青白江破土而出。遺址范圍分布於川西平原上,到目前為止包括:寶墩、雙河、芒城、魚郫縣古城等。
●前2500年–前2000年石家河文化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十處遺址組成的遺址群位於湖北天門石家河。其中鄧家灣遺址發現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的出現。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於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術、祭祀活動之用,鄧家灣似為專門產地,通過交換輸往各地。
●前4000年–前3000年富河文化新石器時代首先發掘地位於巴林左旗富河溝門。現已發掘出的遺址有:富河溝門、金龜山和南楊家營子三處。發現早期卜骨、及伴隨而來的大量動物骨骼。

⑼ 六千年前屬什麼年代和朝代

六千年前為公元前四千年左右。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華夏族在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起源並逐漸發展,進入新石器時期以後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距今約4600-4000年在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地區建立龍山文化。

古埃及王國時期始於5100年前(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上埃及和下埃及而建立第一王朝,約公元前3150年,納爾邁國王統一上下埃及,埃及王國誕生。

在公元前3500年時,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開掘溝渠,依靠復雜的灌溉網,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從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創建了第一代文明。

(9)新樂文化屬於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關於華夏文明(古代中原地區居民創造的文明)的起源時間,西方學者根據他們的標准一直認為是3000年前,中國學者雖然存有異議,但一直無法證明這一觀點的錯誤。紅山文物的最新研究結果和關於文明標準的定義,可以證明中華文明起源於8000年前。

按照西方對文明起源的定義,中華文明發源於3000年前。而紅山文化的考古研究,使得我們對於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一個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應前推5000年,應是8000年前。中華文明起源時間前推5000年,不應以青銅器為標准。

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發現表明,盡管中華文明的起源、早期形成和發展過程由於地理的原因處在東亞地區,是相對獨立、自己摸索向前發展的,但是在「古國時代」的晚期,中華文明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和其他外來文明有了接觸

「良渚文化」實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良渚距今約5300~4300年,大體與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哈拉帕文明同處一個時代。

⑽ 沈陽的新樂遺址是多少年前的

7200年前
新樂文化遺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1977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處,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積約100平方米,座落在諸房址中心,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新樂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石器有磨製精細的石斧、石鑿、磨盤、磨棒、刮削器等,陶器有之字紋深腹罐、高足缽、簸箕形器等。
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耀眼明珠,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也是我市最早的村落址。新樂遺址的發現將沈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七千年前,同時也為東北地區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填補了遼河下游地區早期人類活動的空白。新樂遺址的原始先民,用辛勤的雙手創造的燦爛文化將永載史冊。

閱讀全文

與新樂文化屬於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