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鄉土文化的介紹
中國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而廣大農村則是滋生培育鄉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國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許多鄉土文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至此我們對中國鄉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還相當有限。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須覆蓋物質的、非物質的各個領域,而且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發展旅遊等產業也要突出「保護第一」的原則。對鄉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沿承作為鄉土文化載體的「人脈」,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物質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這一點在時下的中國廣大農村是要特別關注並給予妥善的保護政策。
『貳』 最深入農村的節目——《鄉土》,如何評價這類節目
《鄉土》由中央電視台CCTV-7農業頻道播出,是一檔農業記錄片類題材節目。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鄉土》欄目所呈現的是「鄉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氣質樣貌,以「弘揚鄉土文化,展民間風采,看日新月異,溯源遠流長」為宗旨,通過親身體驗,走近尋常百姓中,體驗世界各地文化風情,飲食建築等文化,展示各位民間藝術人的文化底蘊和鮮有民間絕藝。
總之《鄉土》之一檔節目很接地氣,有營養,不僅在為各地文化塑造新名片,起到的民族文化融合作用至關重要,拉近人們之間關系,促進和諧發展。祖國的絢麗多彩、博大精深、濃郁的文化氣質,充斥著整個鏡頭,尤為難得,非常值得一看。
『叄』 什麼是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是指與一個人出生地相關的歷史地理、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相關方面的一種物質或非物質的表現形式。
簡言之,鄉土文化就是一個人出生地土生土長的物質或非物質的民間文化。
(3)鄉土文化哪個領域好擴展閱讀:
鄉土文化具體包含:
1、村落建築
比如吊腳樓、土樓、木樓、馬牆樓、杠式屋、跑馬樓、炮樓、鎖頭屋、洋樓、中西合璧建築以及名人名居、紅色驛站等,各個農村地區幾乎自成一色,這些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也與當地的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鄉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2、山水風景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農村地區廣闊,地方山水風景各異,雖都是山野,但美點不一樣。
3、器物手工藝品
鄉村的一些生活器物和手工藝品是很好的文創資源,有的也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土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
『肆』 成都鄉土文化包括些什麼主要是指的哪些方面呢
好吃、好玩、好賭離不開的成都名小吃,個把月必須外出旅遊,外出農家樂必賭
『伍』 鄉土文化意象有哪些
鄉土,沒有寬闊的馬路,只有簡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簡簡單單,朴實無華,這就是鄉土!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化日益加深,鄉村整體意象都遭到了破壞,淳樸的特色民居被拆毀,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樓房,硬性的道路將農田劃分的支離破碎。
鄉土文化氣息,正在遭受著當下城市文明的侵蝕,鄉村間的原始建築、景觀正在消亡,這將使得老一輩人和當下的年輕人逐漸喪失對於「老家」的記憶,使得人們對於鄉土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逐漸模糊。
伴隨著的城市化進程,鄉村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中……
1、消失中的鄉村樂器
鄉村老一輩都幾乎都會拉二胡,吹笛子,春節舞獅,敲鼓……現在年輕的一輩,沉浸在網路當中,年輕人幾乎沒有人會敲鼓、敲鑼……
2、消失中的民間書法
幾年前,農村貼春聯還不流行印刷文字,農村裡有幾位叔伯書法寫得特別好,春節前去老師傅家請他寫對聯的人特別多。現在漸漸的,大家開始貼印刷春聯、廣告春聯,那種用筆墨紙硯揮毫而就的氣勢越來越少。
3、消失中的傳統禮儀
4、消失中的地方方言
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農村,越來越多的小孩在城市讀書長大,都說普通話,那些方言,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幾代人的逝去而逐漸消失……
作者:556自律訓練營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7533e713c658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陸』 《鄉土》的節目特點有哪些,讓中華名族去了解鄉土文化
《鄉土》欄目選擇板塊式結構,整期節目分兩個板塊,即「尋訪」和「傳人」。「尋訪」板塊11分鍾,「傳人」板塊11分鍾,欄目開頭、兩個板塊之間和欄目結尾用演播室串聯,演播室內設一個主持人。《鄉土》是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唯一一檔文化類欄目、具有成長性的欄目。
v
『柒』 鄉土文化大致可分為幾類
第一類民間故事,如《西門豹》《乞巧》;第二類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誇父追日》;第三類壯麗的祖國山河《望天門山》《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東方之珠》;第四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如《趙州橋》《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捌』 鄉土文化的文化現狀
近些年不少有文化良知和歷史責任感的專家學者已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傳統古村落的考證、測繪與搶救性保護上,取得了不少的功績,值得世人敬佩和尊重!然而這僅僅是滄海一粟,中國鄉土文化實在是太博大、太久遠、太豐富了!尚未引起人的關注或熟視無睹的領域也實在太廣闊,而相當多的鄉土文化遺存(包括物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或正面臨著被摧毀、被遺忘的絕境。
不少有識之士的呼籲似乎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急功近利的建設性破壞行為仍在大行其道,暢通無阻!鄉土文化仍舊無法擺脫弱勢文化的地位!如何有效遏制這一事態的發展,關系如何保住我們鄉土文化的根基的大問題,
『玖』 部編版小學語文哪些課文體現了鄉土文化
《剪窗花》、《字謎》、《傳統節日》、《春節童謠》、《北京的春節》等體現了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
建立正確的「鄉土文化觀」
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須覆蓋物質的、非物質的各個領域,而且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發展旅遊等產業也要突出「保護第一」的原則。
對鄉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
『拾』 鄉土文化的政策建議
在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我認為鑒於情況危急,必須從以下方面採取對策:
建立正確的「鄉土文化觀」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
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須覆蓋物質的、非物質的各個領域,而且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發展旅遊等產業也要突出「保護第一」的原則。對鄉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積極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的東西,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創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鄉土文化,又要創造新生態鄉土文化。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沿承作為鄉土文化載體的「人脈」,既要延承鄉土文化的物質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鄉土文化的精神內涵。(即「神似」)。特別不要忽視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鄉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為維系人們世代延續和諧共生、善待蒼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靈託付。這一點在時下的中國廣大農村是要特別關注並給予妥善的保護政策。
加強全民的鄉土文化保護意識
除了從事鄉土文化保護的專業部門、專家、規劃工作者等,要把普及鄉土文化保護與延承的教育作為一項全民素質教育內容,常抓不懈。特別是廣大農民和第一線的基層幹部更要進行此項教育,某種程度上失去鄉土文化比失去土地更嚴重,等於是斷了農村的「根」!鄉土文化淵遠流傳,正如央視7套的紀錄節目《鄉土》所傳遞的理念:「鄉而不俗,土而不粗。」國內大中小企業,亦有責任去宣揚鄉土文化,正如雲南鄉土公社這一基於鄉土文化而建立的有機農產品網站。
要在國家《文物保護法》實施的同時,及時研究制定國家或地方《鄉土文化保護法》或法規,作為規范此類行為的法律依據。
專門編制鄉土文化保護規劃
不論是否列入歷史文化名村,在編制新農村規劃中都應有鄉土文化保護專項,其內容可涉及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對未有效進行此項規劃工作的新農村規劃可實行「一票否決制」。歷史文化名村除了要進行傳統建築風貌保護外,還應挖掘其精神文化內涵,進行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