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黔東南主要的少數民族
黔東南州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居住著苗、侗、瑤、水、壯等20多個少數民族,是全國苗族、侗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古老的民族文化保留得最完整,被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列為世界18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在黔東南苗鄉侗寨,可以領略到唐代發型、宋時服飾、魏晉遺風、明清建築,體驗獨特的苗族"鼓裡文化"和侗族"鼓樓文化",考察當地村民的婚喪嫁娶、挑花剌綉、蠟染紡織、銀飾加工、蘆笙製作、農田勞作以及大小農貿集市等。
⑵ 凱里的景點
黔東南地區,少數民族大量聚集之地,不管是在外在的服飾還是內在的文化方面,都和其他地區風格迥異,帶上你好奇的內心,從黔東南首府凱里市出發,一起來看看游覽黔東南吧。
民族文化宮
建築物的獨特、山水的秀麗、風的柔和、花的芬芳共同組成了凱里民族文化宮,這個集民族文化傳承、商業貿易、旅遊休閑為一體的文化園彰顯了生態文明與民族文化的特色。
風雨橋、鼓樓等特色建築物體現了少數民族文化內涵。
內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向世人展示了少數民族服裝、樂器的獨特之處。
民族風情園
2013年正式開園的民族風情園展示了黔東南苗族侗族民族文化的地方特色,向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展示內容了民族文化、餐飲、少數民族歌舞、民族特色醫葯養生等內容。
依山而建的風情園以苗、侗族特色「干欄式」(雙層建築,上層住人,下層住家畜或堆放雜物)建築為主,沿山坡而建的居住地,是最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模樣,呈現出了少數民族村落的特點,民族文化風情園已經成為了黔東南地區典型的地標性風景園區。
雷山西江千戶苗寨
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的黔東南,當然少不了少數民族村落,而雷山縣,就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戶苗寨。
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形成的西江苗寨是保存苗族傳統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
黎平肇興侗寨
位於黎平縣的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被稱為「侗鄉第一寨」,這里不僅可以切身體驗侗族文化的傳承,還可以親臨其中,特別是在「抬官人」等重要活動中顯得熱鬧非凡。
鼓樓是侗寨建築物中典型代表,肇興侗寨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十分壯觀,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施秉縣雲台山
貴州省第三個世界自然遺產雲台山,於群山之間突起,雲霧繚繞,山中流泉淙淙,水質清澈。
雲台山最重要的景色就是雲和山的巧妙結合,雲在山之間暢游,山在雲之間時隱時現,纏繞在一起共同組合成了一幅雲海奇觀。
景區包括雲台山、杉木河、黑沖三個景區,白雲喀斯特地貌在雲台山保存完整、面積大且古老,具有十分鮮明的獨特性。
⑶ 黔東南有幾種民族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河池市,西連本省黔南州,北抵本省遵義市和銅仁地區。國土面積約3.03萬平方公里,人口431.29萬,苗、侗、布依、水、瑤、壯等3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 80.6%,其中苗族人口佔41.4%,侗族人口佔31.5%,是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
黔東南州歷史悠久,今黔東南州轄地在秦代屬黔中郡和象郡,漢代屬武陵郡和牂牁郡,清代分屬鎮遠府;黎平府、都勻府和黃平州。1956年7月23日建州。現轄1個縣級市、15個縣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首府為凱里市。
黔東南州地跨長江與珠江兩大流域,以雷公山為分水嶺,是這兩江支流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這里峰巒連綿,河流縱橫,是省內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地貌奇異雜,景色萬千。全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4~18.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
黔東南州森林覆蓋率達49.37%,為全省之冠,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有「杉鄉」、「林海」之譽。在國家自然保護區雷公山中,有禿杉、紅腹錦雞、雷山髭蟾等珍稀動植物,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黔東南水能資源豐富,水能儲藏量262萬千瓦,可開發的水能資源172萬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開發條件優越。已形成水火並濟的發輸電力網路。
黔東南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境內已發現的礦產有40餘種,在貴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銻礦,其中重晶石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0%以上。
黔東南州盛產各種糧食和經濟作物。雷山銀球茶、丹寨硒米、從江椪桔、榕江西瓜、台江大板栗、從江香豬、榕江香羊、黎平小黃牛等都是極具開發價值的著名農產品。
黔東南州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是貴州省東線旅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被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確定為「返樸歸真、回歸自然」旅遊首選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其苗族風情旅遊區以凱里、麻江、台江、雷山為中心,侗族風情旅遊區以黎平、從江、榕江為代表,自然生態旅遊區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雲台山風景為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全國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國最大的侗寨——黎平肇興、「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橋、中共黎平會議會址、中挪(威)兩國共建的堂安侗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等,是其中的亮點。黔東南州民族民間節日160多個,有「百節之鄉」、"歌舞海洋"的美譽。被譽為「天簌之音」的侗族大歌、苗族飛歌,粗獷激情的台江反排木鼓舞,以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等民族民間藝術,早已蜚聲海內外。
⑷ 黔東南侗族分布在哪裡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東鄰湖南,南接廣西,與本省黔南、銅仁毗鄰,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全州轄16個縣市和1個省級凱里經濟開發區、1個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有90個鎮,116個鄉(17個民族鄉),5 個街道辦事處,89個居民委員會,68個社區居委會,3226個村民委員會。州府凱里市,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黔桂鐵路,湘黔鐵路、公路320、321國道從境內經過,凱里與貴陽市高速路連接,至貴陽龍洞堡機場不到2小時行程。全州常住人口為3480626人(2010年),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州人口總數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佔42.09%,侗族人口佔31.86%。
⑸ 黔東南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薦下么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旅遊說世界,今天我們走進的是貴州黔東南。
說完了黔東南的美景以後,那怎麼能少得了黔東南的美食呢。去到黔東南肯定要吃麻辣雞,喝白酒的的,而麻辣雞都是當地最為有名的特色小吃。而在是黔東南的首府凱里,最著名的美食那當然就屬酸湯魚了,不僅當地的人特別喜歡吃,而且味道特別鮮美純正,有很多的遊客都是專門來到這里吃酸湯魚的,所以大家千萬可不要錯過啊。
本期就到這里結束了,大家覺得還有哪裡是一生必去的地方嗎?歡迎留言評論哦。
⑹ 貴州哪裡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景點
1、織金洞風景名勝區
織金洞風景名勝區是1988年8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南面有黃果樹瀑布、安順龍宮和普定穿洞舊石器時期遺址及馬嶺河峽谷;東面是貴陽旅遊集散中心紅楓湖、百花湖;北面有百里杜鵑;西面有草海自然保護區、“九洞天”,是貴州西線旅遊珍珠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1991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選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名列第13位。2015年9月19日,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質公園,成為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2、黔東南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景區 ( 4A景區 )
西江千戶苗寨風景區座落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在這里,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飲食、歌舞等民風民俗世代相傳,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被中外學家和民俗學者譽為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有“中國苗都”的美譽。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3、黎平肇興侗寨
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國家AAAA景區、貴州省十佳特色旅遊城鎮景區。黎平肇興侗寨地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縣城,向西52公里到從江縣城,向東南102公里到廣西壯族自治區 三江侗族自治縣。公路沿寨而過,是黎平縣通往兩廣較為快捷的陸路通道。肇興侗寨建寨歷史悠久,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
4、黔南州甕安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
中國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位於黔北四大古集鎮之一的甕安縣猴場鎮,距甕安縣主城區14公里。草塘古邑旅遊區環境優美,自然人文景觀優勢突出。旅遊區匯聚了土司文化、商賈文化、龍獅文化和紅色文化,有著川湘滇黔民風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旅遊區是集休閑度假、旅遊觀光、產業配套服務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旅遊區內有實木雙面大戲樓、內閣中書第、黔山第一進士樓、土司衙門、湖廣會館、古客棧等古建築。
5、貴州省貴陽市花溪青岩古鎮景區 ( 5A景區 )
青岩古鎮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形成於明洪武年間,歷明清兩代,迄今6百餘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氛圍極為濃郁。因附近多 青色岩峰而得名,古為屯田駐兵之地。位於貴陽市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距花溪南12公里處。它是貴州四大古鎮(青岩、鎮遠、丙安、隆里)之一, 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 悠悠古韻,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古鎮的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藝精湛,蘊含著許多神話傳說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嘆為觀止。
6、遵義市湄潭天下第一壺茶文化旅遊景區
遵義務川仡佬文化旅遊景區被譽為世界仡佬之源,是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聖地。仡佬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仡佬”一名最早見於南宋朱輔寫的《溪蠻叢笑》,其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務川仡佬之源景區位於大坪鎮洪渡河畔,距縣城8公里左右,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園(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題公園)三區(仡佬風情小鎮開發區、文化產業集聚區、旅遊產業發展區)五版塊(龍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鎮、石埡子湖、濮國遺都)所組成。
⑺ 黔東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主要的是苗族和侗族文化特色,有侗族大歌、鼓樓;有蘆笙、銀飾、盛裝;有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一年一次的苗年節、吃新節、蘆笙節等等。
推介一下雷山的「千戶苗寨——西江」,那裡太美了,旅遊可以考慮一下!
⑻ 黔東南民族文化產業主要有哪些業態
一、是發展民族民間工藝產業。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多措並舉開發利用銀飾、刺綉、剪紙、織錦、蠟染、蘆笙、泥哨、苗族服飾、侗族服飾等工藝品,培育一批從事工藝產品生產、銷售企業,使其發展壯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全州已開發民族民間工藝產品近200個種類,上1000個花色,直接催生了220餘家生產加工企業,間接帶動就業人員10餘萬人,實現收入174496萬元,許多農民通過從事傳統手工藝生產走上致富之路。
二、是發展民族文化節慶會展產業。全州全年有民族節日集會390個,其中萬人以上節日128個,被譽為「百節之州」。大部分節慶都採取「政府引導、民間組織、社會參與」模式舉辦,如中國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節、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台江的姊妹節、雷山的苗年節、從江的侗族大歌節等積極將服飾展演展示、工藝品展銷、民族民間歌舞表演等融入其中,吸引了大量遊客觀光體驗,活躍了當地商業文化,直接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三、是發展民族歌舞演藝產業。高度重視民族歌舞演藝業,當成一種產業來開發利用,組建文藝院團,並扶持壯大,既能創造收益又能保護傳承民族生態文化。苗族歌舞劇《仰歐桑》、侗族大歌劇《行歌坐月》等5部劇目開展了全國巡演之旅;西江、肇興、芭沙等景區景點都有專門的民族民間歌舞表演隊表演,歌舞演藝收益連年增加;黎平、台江、榕江、黃平等10多個縣市20多支文藝團隊、1000餘人長期在外演出,既得收益,又促進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
四、是發展傳統體育娛樂活動產業。從土地、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培育傳統體育娛樂活動發展,使其逐漸演變成為一項產業。目前,全州有15家企業從事民族文化體育競技娛樂項目,有經營性專業鬥牛場地10個(鬥牛牛源近1萬頭)、專業斗鳥場地6個、專業斗雞場館4個,從事傳統體育娛樂飼養專業人員4萬餘人。
五、是發展民族特色飲食和醫葯產業。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凱里亮歡寨飲食文化有限公司、凱里侗家寨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面向市場開發打造苗族酸湯、苗侗牛羊癟、侗家腌制系列食品,不僅提高了黔東南民族飲食文化市場佔有率,還形成了黔東南系列的著名飲食文化品牌。同時,部分企業、醫院還積極挖掘開發苗醫、侗葯、瑤浴、骨傷治療等各民族康生養生文化產品,使之形成品牌,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⑼ 黔南州的歷史文化
黔東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在春秋以前,黔東南被稱為「南蠻」或「荊蠻」之地,屬牂柯國和楚國的黔中地,後分屬夜郎國。秦時置黔中郡,漢時改秦黔中郡為武陵郡。今從江、黎平、錦屏、岑鞏和鎮遠縣等地均屬武陵郡的鐔成縣和無陽縣,無陽縣即今鎮遠縣的前身。在隋代屬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為「道」後,屬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分屬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廣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蠻安撫司;明代「改土歸流」「開辟苗疆」,遂廢思州宣慰司,分置鎮遠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隸屬貴州布政司,黔東南也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清代區劃基本襲明代。民國初改府、廳、州為縣,今黔東南轄地分屬黔東道和黔中道,黔東道駐鎮遠,領26縣。1935年,國民黨政府在鎮遠設置行政督察區,所轄縣區劃多次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黔東南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1949年11月,設鎮遠督察區專員公署,轄鎮遠、爐山、黃平、施秉、余慶、三穗、岑鞏、天柱、台江、劍河、錦屏和雷山等12縣。1956年7月23日,廢鎮遠督察區專員公署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慶縣劃出歸遵義專區,爐山縣更名為凱里縣(於1984年撤縣建市),黎平、從江、榕江、丹寨、麻江五縣由都勻專區劃入,全州共轄16縣(市),州府駐地凱里。從此,翻開了黔東南歷史的新篇章。 黔東南州有不可移動的文物700多處,民族文物十分豐富。特別是以鎮遠青龍洞、黃平飛雲崖和從江增沖的侗族鼓樓、黎平地坪侗族花橋為代表的名勝古跡,記載了黔東南文化空間環境發展的歷史,底蘊豐厚,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鄉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時期遺址,出土有石斧、石鏃等文物。凱里、麻江、黃平、岑鞏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及生產工具,有青銅劍、鏃、鉞和鋤等;在岑鞏新興和鎮遠勇溪出土了戰國前的青銅甬鍾。這些寶貴的文物充分展現了黔東南悠久的歷史。 黔東南的摩崖、石刻、碑記眾多,除凱里大風洞、施秉華嚴洞和鎮遠吳王洞摩崖外,還有麻江田哨的寫字崖、劍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門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黔東南的古建築古樸典雅,富於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腳樓和侗族鼓樓、花橋蜚聲海內外。鎮遠天後宮、四官殿,岑鞏禹王宮,天柱三門塘劉氏宗祠,錦屏飛山廟,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風雨橋、紀堂鼓樓,台江文昌宮,九擺苗族鼓樓,丹寨萬壽宮和麻江狀元第等雖歷盡滄桑,但都是歷史的見證。 黔東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近現代革命文物十分豐富。紅軍長征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會址、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革命先驅龍大道故居和周達文故居等展現了黔東南輝煌的革命文化歷史。 黔東南有鎮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黃平舊州鎮、黎平德鳳鎮和雷山西江鎮等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黃平、麻江銅鼓和劍河溫泉等三個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農民畫之鄉,還有九個省級藝術之鄉,即郎德苗族歌舞藝術之鄉、黎平茅貢侗戲藝術之鄉、從江小黃侗歌之鄉、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藝術之鄉、黎平肇興侗族鼓樓藝術之鄉、黃平泥哨藝術之鄉、岑鞏思州石硯藝術之鄉、施洞苗族刺綉藝術之鄉和雷山挖拜苗族銀飾藝術之鄉。這些斑斕多彩的藝術珍品,不但鐫刻著深厚的文化歷史,而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個性,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⑽ 請問黔東南都有些什麼好玩的景點
西江千戶苗寨、 鎮遠古鎮、肇興侗寨、郎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