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湘綉菊花石雕長沙皮影戲相聚哪個不屬於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湘綉菊花石雕不屬於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沙皮影戲相聚屬於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沙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民間文學嶽麓山民間故事
長沙謎語
2、民間舞蹈長沙寧鄉周氏雙龍舞
3、傳統戲劇長沙花鼓戲
4、傳統手工技藝長沙棕葉編
長沙楊裕興雞蛋面製作技藝
長沙玉樓東六大傳統湘菜製作技藝
長沙玉和醋傳統釀醋技藝
長沙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
5、民俗長沙陶公廟會
長沙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巫家拳
(二)子午棍
(三)天頂雜技
長沙彈詞(拓展項目)
江氏正骨術
望城皮影
(一)長沙棕編(拓展項目)
(二)手工熱鍛嵌鋼(夾鋼)菜刀技藝(拓展項目)
(三)綵帶編制技藝(拓展項目)
(四)臘八豆製作技藝
『貳』 橘子洲是文化遺產嗎
橘子洲當然是橘子洲當然是文化橘子洲當然是文化遺產
『叄』 不屬於長沙市傳統音樂類別的非遺項目有哪些
民間音樂 寧鄉麻山鑼鼓 瀏陽客家山歌 瀏陽文廟祭孔古樂 長沙縣雙江鑼鼓亭子 5、民俗 ... 長沙彈詞(拓展項目) 三、傳統美術 炭精畫
『肆』 截止2021年,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活起來,傳統技藝走進當代人生活 目前,長沙已建立起國家、省、市、區縣(市)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全市普查登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66個,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9項、省級17項、市級102項。
『伍』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中國各民族人代代傳承的,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像是各種傳統節日,傳統的表演藝術,傳統的知識技能,包含的范圍很廣,項目也很多像是手工藝品,民俗舞蹈,戲曲,雜技,節慶等等都是的。
『陸』 湖南省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湖南十大文化遺產包括: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遺址、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岳陽樓、浯溪摩崖石刻、鳳凰古城、韶山毛澤東故居、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風景名勝區。
『柒』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哪些
本報12月27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胡敏 周東平)為慶祝中沙建交20周年,「中國文化周――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於當地時間12月25日至27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法赫德國王文化中心舉行。
體現湖南民間工藝最高水平的湘綉、醴陵釉下五彩瓷、土家織錦、苗族銀飾、寶慶竹刻、小郁竹藝、長沙棕編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展。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江再紅、王文定、李軍聲等現場表演了湘綉、長沙棕編和沙石畫技藝。
7月23日,世博湖南周開幕式在上海世博園寶鋼大舞台精彩上演,獨具湖湘特色的歌舞讓現場嘉賓和觀眾感受魅力瀟湘。
湖南在線—湖南日報上海7月23日電(記者 張尚武 曹嫻)今天,世博園綻放出「桃花源里·詩意瀟湘」的藝術奇葩。「情韻桃花源·舞台藝術」、「夢幻桃花源·三民(民族、民間、民俗)展演」、「浪漫桃花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風情桃花源·廣場文化」、「狂歡桃花源·踩街巡遊」5大板塊的文藝活動,盡展湖湘藝術的獨特魅力,為世博會獻上了一場湘味濃濃的文化大餐。
湘風湘韻引領遊客走進三湘四水
走近寶鋼大舞台,一條舞得活靈活現的城步苗族吊龍,正歡快地迎接遊客到來。吊龍集繪畫、布藝、剪紙、貼花於一體,一股濃烈的湖湘風情撲面而來。
下午1時30分,世博園的寶鋼大舞台上,舞者擊出激昂的鼓點,在神秘湘西的音樂中,騰躍出誇張的線條。這一刻,湖南人火辣辣的熱情、敢為人先的氣勢、戰天斗地的精神,表露得淋漓盡致。
以「情韻桃花源」為主題的舞台藝術表演,由省直各專業藝術院團與魅力湘西藝術團共同打造。湖南民歌聯唱、木偶戲《虞美人》、侗族舞蹈《合攏宴》、雜技《芭蕾轉碟》、花鼓戲《劉海砍樵》等,都是我省舞台藝術的精品,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傍晚時分,「狂歡桃花源」一路歡舞,世博園的博成路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踩街巡遊主要展示我省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這4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土家族擺手舞、瑤族女子群舞《乖乖花瑤寨》等節目,引來沿路遊客爭相拍照。
在世博園B區慶典廣場上演的「風情桃花源」,原生態茅古斯《獵歸》、土家織錦情歌《叭台叭台卡普它》、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等節目,讓意猶未盡的遊客沉浸在湘風湘韻之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遊客流連忘返
「浪漫桃花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在世博園寶鋼大舞台的中國元素活動區舉行。細入微芒的湘綉、凈薄如玉的醴陵釉下五彩、甘甜清爽的雕花蜜餞、世界惟一存在的性別文字江永女書……來自三湘大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據了解,此次展出的9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5種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文琴和鐵筆書法兩種民間藝術,也在此得以展示。
記者來到第一個展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江再紅正在綉架前飛針走線。《獅嘯雄風》、《晨霧荷花》等均是全國刺綉界數一數二的精品。為了此次展覽,江大師特意帶來了世博題材的湘綉產品,創新使用化纖布作為底面,刺綉難度增加,但能起到防潮、防水、防腐的作用,保存壽命更長,看起來也更具現代感,能符合不同遊客的審美需求。
由通道侗錦、藍印花布製作成的坐墊、錢包、旗袍、布鞋、壁畫等日用產品很受遊客歡迎。這里的藍印花布雖然不是來自湘西,卻是出自湘西劉大炮藍印花布的發源地邵陽。藍印花布的製作原料——草木灰、車前草、黃菊葉、椿樹根、豆漿和石灰,引發遊客們的濃厚興趣。不少愛美的女士都看中了展出的藍印花布旗袍。
『捌』 請問,長沙正在申遺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橘子洲 愛晚亭 岳簏書院 馬王堆
『玖』 截止2021年,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長沙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其腔調最初以江西弋陽腔與長沙等地的民間宗教音樂結合而形成,舊稱「人戲」、「大戲」。由高腔、低牌子、崑腔、彈腔4種聲腔構成,用長沙方言演唱。其風格或粗獷、奔放,或委婉。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長沙花鼓戲是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一個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