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道教文化
現在有些不研究道教的人文和宗教的人,看到道教中有許多方術修煉的內容,就想當然地將道教判定為巫術迷信,認為道教不是宗教,或者只是類似薩滿教那樣缺少宗教超越精神的低級原始宗教。這是一個誤解。
道教傳統文化中確實有許多講養生修煉、與傳統中醫學相關的內容。如存思、導引(含武術)、辟穀、行氣(含胎息)、按摩、咽液、房中、 祝由、外丹、內丹等等方術。也有一些古代民間流行的方術,如符咒術、堪輿術、占卜術、五雷法等等。甚至還有不少有趣的雜技魔術表演,如吞霧吐火、入水不溺、穿牆隱遁、撒豆成兵、踩高蹺、奔日月等等。道教的齋醮法事中,也穿插不少音樂、舞蹈、禮拜、唱贊、遊行等各種戲劇性表演,同時展示了精美的服飾、繪畫、雕刻和造型藝術。
道教是在中國本土產生的古老宗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上述這些方術有些來自中國的原始宗教和民間文化,有些出自歷代高道法師的創造,還有些是漢唐時期陸續從西域和印度傳來的。總之,道教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這對我們了解古代中國人民的信仰和生活習俗,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間的文化交流狀況,是難得的活著的資料寶庫。
道教法術雖然吸收了中國原始宗教或民間信仰的部分內容,但我們不能認為它就是薩滿教或巫術。因為道教是在道家哲學思想指導下,接受儒家的道德禮儀規范,並吸取融攝了大乘佛教真空觀、心性論和因果觀念,集諸家之長而成就的宗教。它是一種合道理、且倫理化的高級宗教;是以人的精神和肉體生命的升華和超越為其終極目標的信仰形式。早在漢代,當時的黃老道家思想融合先秦老莊哲學和陰陽五行家的宇宙論,形成一種以自然演進為特徵的氣化論宇宙觀和世界秩序觀念。這種觀念後來成為道教教義的理論基礎,灌注在道教的養生修煉及其它各種方術中。
這些方術的程序都按照自然道法,亦即元氣生成萬物的宇宙論和陰陽五行的世界模式論來設計和展開。僅以道教齋醮法事及符咒術為例:在法事中的道壇設置高度、范圍;施用符文的時節、方位、顏色;感召的神靈名稱、數額、服飾,以及念咒行法的次序等等。我們都可發現其中有一套整齊規范的節奏和尺度,是依據某種人類理智的設計,而非隨意所為。如果將正統道教與民間巫師的法術書放在一起,研究道教的專家稍加比較就能看出它們的區別。
體現在道教方術中的這種理智,當然不是西方文化傳統中的合邏輯的工具理性,而是中國文化獨具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或曰「天理」、「道理」。其核心理念是以陰陽五行的分合演進來解釋宇宙與生命的起源和發展變化之因。
它是一種氣化論的宇宙觀和生命觀。近兩千五百年來,這種理念是中國各家學派共同秉持的基本觀念;它是中國哲學思想、宗教信仰和各種實用技術的理論內核。而道家及道教對此理念的形成和承續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抽掉這個理論內核,中國數千年來的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成果,都將變成無理可言,徒具其名的陳跡,淪為某些人可以任意叫罵的「封建迷信」。這樣的文化虛無主義如果變成現實,恐怕是任何有情感的華夏子孫都不願見到的。
中國傳統宗教和文化是一種自發演進形成的原生文化,其形成的路徑和成果與西方文化和科學完全不同,但各有特色。因此我們可以說,道教的養生術及其他方技是非科學的,但絕不是無理智的,更不是全無效驗的。與道教理論基本相通的中醫葯學,也是非科學但有效驗的。中國人用它治病數千年,繁衍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沒有發生過歐洲歷史上那樣毀滅性的黑死病。
諸如糖尿病(消渴症)、天花等古代人類的殺手,中國人很早就能有效防治。治病的方法最早見於道教學者的著作中。當然,古代道術和中醫與當代科學和西醫的有效性相比,已經有些差距。但這只是時代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我們決不能據此將人類歷史上一切非西方科學的信仰和文化都斥為迷信,一筆抹煞。
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先生在其《中國的科技與文明》書中,對道教方術在中國古代化學、醫葯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巨大貢獻,給與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道士是中國古代最具有創造力的人士。火葯就是煉丹道士最早發明的,後來道士又用它驅鬼。最初的金屬溶解技術、鍍金技術也是煉丹道士發明。最初的雕版印刷品是道教的符籙。羅盤原來是風水師所用的工具。
中國的四大發明,至少有三項與道教有關。還有麻醉草葯,最初也可能是求仙道士入山採得;發明麻沸散的名醫華佗,被道教尊為神仙,至今仍被供奉。歷史上著名的中醫葯家,如《肘後方》作者葛洪、《本草集注》作者陶弘景、《千金要方》作者孫思邈、《食療本草》作者孟詵等,都是道教徒和方術家。如果沒有「迷信」方術的道士,中國何來上述這些發明?在西方中世紀,宗教曾是科學之敵。而在古代中國,道士曾經是技術創造之母。由此可見,宗教與科技的真實關系,絕不像某些所謂的「科學打假」人士想像的那樣簡單。
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西方和中國兩種各有效驗的不同理智和文化體系,這是人類之福。因為它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各自取長補短,形成新的原創性文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飛躍發展,就是吸收了西方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的結果。同樣,許多近代西方學者,從萊布尼茲到榮格都曾從中國儒教、道教典籍中得到啟發,創造了他們的新理論。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這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的真理。為人類多保留一種有效的精神文化體系,不是更好嗎,為什麼都要統一到西方那裡去呢?
我們已說過,道教的方術不是巫術,而是有理可講的道術。其實就算是巫術,也是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必一聽到這個詞語就神經緊張或精神亢奮。巫術是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現象,從原始部落到當今科技最發達 的歐美國家,都有信從巫術的人。既然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就應該以科學態度去觀察了解和分析研究它,解釋其存在的樣態及原因。而不應假借科學之名一棒子打死它。
西方近現代有許多研究巫術的人類文化學家,最著名的英國學者弗雷澤,他的著作《金枝》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弗雷澤將人類文化的進展分為巫術、宗教和科學三個階段。在談到巫術與科學的關系時,他有一個令人振聾發聵的觀點。他認為巫術與科學是近親,巫術曾為科學的發展鋪平道路。他說:「巫術與科學在認識世界的概念上,兩者是相近的。二者都認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規律和肯定的。
並且由於這些演變是由不變的規律所決定的,所以它們是可以准確地預見到和推算出來的。一切不定的、偶然的和意外的因素均被排除在自然進程之外。對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並能接觸到這部龐大復雜的宇宙自然機器運轉奧秘發條的人來說,巫術與科學這二者,似乎都為他開辟了具有無限可能的前景」。(《金枝》第四章,徐育新等譯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相信那些盲目崇拜科學而貶低巫術的人,讀到這段話時會大吃一驚。西方最偉大的科學家竟然認為巫術與科學都能准確地預見和推算出未來?這不開玩笑吧。我還想告訴這些人,其實從古至今之所以有那末多人信從巫術,並非因為他們都愚昧無知,易受欺騙,而是因為信從巫術的確能為人們帶來某種功效。巫術行為在實現人們的真實願望方面或許是無效的,但在撫慰和滿足人們情感需求方面卻有效。事實上,人類有許多心理或情感的需求,是只能或只需用巫術來滿足的。
例如對某個強大敵人的仇恨和畏懼,你無法打敗他,只能詛咒他。詛咒不能實際傷害敵人,但可以幫助恢復自我的心理平衡,緩解畏懼和仇恨情緒導致的精神失常。
巫術在心理治療方面的作用,也適用於印度教(秘教)、道教等保留較多原始宗教成分的東方宗教。西方學者有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如二十世紀分析心理學大師容格對道教內丹典籍《太乙金華宗旨》和《慧命經》德文譯本曾有精闢的評論,寫過一本《金花的秘密》。
其中對人類無意識層的心理活動進行了探索。另外,據說歐洲有學者在將道家學說用於安慰瀕危病人的臨終關懷研究。美國有華裔學者嘗試用房中術治療男性功能病。也有學者舉辦道教養生院。歐洲一些國家有太極拳、武術、氣功等練功團體。東南亞國家有華人宗教團 體嘗試用方術戒除毒癮。大體上,發掘東方宗教傳統方術用於養生治病,特別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心理性、精神性、功能性疾病,以補西方醫學之不足,在海外已經展開。
其實,人類的生存狀況是無比復雜的,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處境。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是這個意思。為了應對復雜的生活處境,人們發展出多種多樣的精神和智慧形式。
巫術、宗教、科學、倫理、習俗等等,都是人類應對生活問題的智慧形式。單靠某一種智慧,無論它是高級還是低級的,科學的還是非科學的,都不足以應對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世界上最愚昧的不是信巫術或信宗教、信養生的人,而是盲目信從某一種智慧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人。「迷信」這個詞的本意就是盲目信從。
問題不在於你信什麼,而在於你怎麼信。如果將科學知識當作僵死不變的教條,而不是求真務實的探索精神,那麼科學也會變成有害的迷信。正如將肉身凡胎的道士當作大仙頂禮膜拜一樣。歷史上真正有創造力的道人,其實都是些謙虛質朴,韜光隱晦的老實人。真正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是那些在書齋和實驗室里認真做踏實學問的人。決不會頻頻上媒體張揚炫耀,拿著科學大棒四處尋找打擊對象。
客觀的看,道教的養生及修煉方術中,包含著今天仍然有效的合理成分,或有待研究改造的元素;當然也有不少已經失效,但部分普通民眾仍然相信的無害的內容。個人認為,對那些合理成分應該繼承弘揚,需要改造的內容可以研究,有些已經失效但無大害的方術也不必一概禁止。
在一些合法宗教場所,由職業道士從事不違法害人的相關活動,可以默許。在專業學者的著作中分析研究,鑒別真偽,更應鼓勵。要允許人們研究探索新的養生治病之道,探索過程中會有失誤有歧途,失誤了及時糾正就是。但不允許探索就永遠不會有新發明新創造。國外在這方面已走到了我們前面,國內因政策、資金和專業人才限制,幾乎沒有。恰恰是因為沒有認真研究探索的人,才會給騙子留下餘地。
昨天要消滅中醫,今天又辱罵道士,恨不得將中國文化一筆勾銷了事。對這樣的人真的應該進行科普教育,不是教給他們科學常識,而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家應有的品德。
最要不得的態度,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科學,而對中國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妄自菲薄,橫加挑剔,動不動就拿不符合科學說事,誣蔑貶低為「封建迷信」和「巫術」。科學是個好東西,沒有人反對發展科學。
我們要對道教多多研究,從而正確地認識和看待道教文化。
⑵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道教文化
我是信仰道教的,我覺得只要道教的繼承不斷即可,不一定非得去發展壯大,因為發展和壯大要強行投入許多人力和物力,這和道家的自然二字相違背。如果某天道教真的重新興盛,那也是自然發展的結果,你覺得呢?
⑶ 怎樣學習道教文化呢讀那些經典老莊列三部我讀過
先不建議你去看《道德經》,修道先首先就要修性,你可以多讀一些 聖賢之書,如 《大學》,《中庸》,《論語》《正氣歌》,這些雖然不是道家經典,但這寫書可以讓人明事理,懂道德。 這寫對於學道都用很大的幫助。 回過頭來在看黃元吉真人的《道門語要》《道德經真義》》《樂育堂語錄》,伍守陽真人的《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張三豐全集,涵虛密旨。 最後在去讀《道德經》,《清靜經》
,《太上感應篇》。 學道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關鍵在於"悟".
⑷ 道教文化的傳播如何才能更接地氣
道家可以藉助「道醫」和「禪修」兩個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途徑加強傳播。道醫主打養生之術、祛病保健;禪修則在禪院里講述道家經典,靜心除躁,修身養心。
⑸ 道家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精髓是主張「道德」。
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莊子》等。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道德」。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故歷史上老莊並稱,道家思想又稱為老莊思想。
莊子思想的可貴之處,是具有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觀。他認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莊子·則陽》)。氣,即物質的自然性,故其主觀精神的「道」,是與客觀自然的「氣」分不開的。
(5)如何做好道教文化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1、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道家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道家黃老派的理論和實踐上。
2、對傳統法律制度的影響。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黃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漢初期對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於後世有人用道法家稱呼黃老道家。
3、對傳統科學技術的影響。中國的傳統科學範式,始終在追求事物內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為核心,以天地人關系為主線,以自然為原則,以道、元氣、陰陽、有無、自化等為基本概念的有機科學思想體系。
4、對文學藝術的影響。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莊派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超過了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這種影響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⑹ 如何學習道家傳承文化
先了解道,然後陰陽,再五行,八卦,天乾地支·······一步一步地來········
慢慢學,用心去理解和感悟,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急不來···
大道慈悲,道氣長存·····
無量壽福,吉祥如意·····
⑺ 如何學習道家文化
其實語言只是一種形式,或者一種結構,通過這種形式結構可以幻化成任何種現象,這就是因為抽象出了哲學.
因此多讀原文,最好不要看翻譯,即使實在看不懂最好也是看單字或是詞的出處或解釋,然後通過去體悟原文的意思.關於老子.
如果能體會到老子的境地,在看莊子就可以看翻譯,因為已經體會到了內涵,再加上莊子多為寓言或典故,抽象理論沒多說,翻譯出入不大都看,譯本要不同人、不同時代的都看,關鍵是思考。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如果相信書籍上寫的所有的話,那麼還不如什麼書籍也不要看呢!
書籍所記載的,是歷代聖人賢哲們所思考或要傳達給我們後代的知識和真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透過對前人著作的學習,來獲得知識、經驗和智慧,並且給予發展和創造,從而形成新的書籍。
書籍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依照書上說的去做,那就太一成不變、不知變通了。因為社會在發展,書籍上所記載的智慧也需要有所發展,所以必須選擇性地學習和借鑒。
多借鑒一些古人的智慧,我們可以少走彎路,但決不能把書上所寫的東西全部當成真理趨向心。否則,吃虧的便是自己了。
⑻ 道教的思想和文化有哪些該怎麼樣看待它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於凈化人心,使人心神寧靜,好善樂施,濟世利人,從而為社會和人們的和諧共處起到積極作用。
道教,崇敬的是道和德。
道教經書也是特別注重道與德的闡說,《雲笈七簽》以《道德部》為第一部,《道教義樞》以《道德義》為明宗第一義,《玄綱論》則是以「道德」為道教綱要。
道教之所以重道,因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體,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為核心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其一,「道」生化宇宙萬物。
其二,「道」是神明之本。
其三,「道」以虛無為體、清靜為宗、柔弱為用,無為不爭。
其四,「道」真常永恆、無生無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
所以,教導人們學道、修道、行道、弘道。
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
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胸懷寬容。
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
樂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
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
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學和實有,神仙生活是逍遙無礙,長存不亡的,他們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學道務道之人學習和信仰的人格形象。
而成仙得道的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自我的修行,達到長生久視。
道教相信人通過修煉,物質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華,最終成仙得道。
以「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精神為動力,立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貴生樂生和胸懷世人的人生態度。
⑼ 關於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這些大咖都說了些啥
近日,「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與館陳展示研討」座談會在青城山青源酒店舉行。四川省民委、四川省道協、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道協、都江堰市委統戰部、宣傳部、都江堰市民宗局、都江堰市文廣新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青城山道協、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音樂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的40餘名領導、專家教授參會。
在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與館陳展示」、「傅圓天大師羽化20周年紀念活動」等主題進行研討。
參會的大咖們都說了些啥?對於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都碰撞出了哪些好點子?下面,小編摘錄了此次會議部分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都江堰市民宗局局長宋慶國 「做什麼,怎麼做,在哪裡做」
都江堰得益於旅遊名城的推進和青城山道教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彰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多次組織開展研究和實地調研工作。今天市委、市政府和道協邀請各位專家教授和參會的各位領導圍繞「做什麼,怎麼做,在哪裡做」這三個方面來討論研究。
宋慶國局長也闡述了目前的一些初步思路:一是在上清宮成立博物館;二是在天師洞原有的文物展覽館的基礎上,做一些提升,例如增加一些講解員,然後對外開放;三是在建福宮建立道教文化交流場所;第四是建立一個道醫葯園,展示我們道醫文化。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甘紹成教授 「建立道教文化展覽和傳承中心」
我認為青城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應該建立一個文化展覽和傳承中心,我們不能只是展覽而不傳承。比如說道教音樂的傳承,我們可以為到來的遊客做一些道教特色的表演,甚至應他們的要求做一些法事。這些事應由專人負責,地點可以建立在天師洞。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曾成偉教授 「建議建立古琴的展館和傳習所」
從歷史、從國學、從人文文化,古琴絕對稱得上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的一種樂器,是傳統高雅藝術的典型代表,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其意義與價值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傳統音樂。作為張孔山大師的傳人,蜀中古琴與青城山淵源頗深。我建議在建福宮建立古琴的展館和傳習所。不僅有古琴文化的展示,同時能與遊客產生互動和交流,增強遊客的體驗感。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張澤洪教授 「利用新媒體來宣傳道教文化」
青城山作為道教發源地,在歷史和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怎樣提升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的品味,我們地方政府也很重視道教文化展示,不管是博物館展示還是音樂的展示,我覺得現在新媒體值得我們重視,很多旅遊景點通過新媒體宣傳旅遊資源,我們應該考慮利用新媒體來宣傳道教文化。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張欽教授 「建立道醫博物館,意義重大」
在中國,目前還沒見過道醫道葯的博物館,所以我們做道醫道葯的博物館,意義非常重大。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道醫道葯也有自己的理論方法,道醫道葯的展示,對我們了解和傳襲道家的醫和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建立道醫博物館非常有必要。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李剛教授 「加強與海外學者互動交流」
不管怎麼做,基於目前青城山道教的現狀,我們應該做一個總體的規劃,道教的文化內容很豐富,應該有一個總的規劃,不僅是音樂,醫葯,包括道教體育,道教藝術等。海外有很多學者,他們手裡掌握了很多的資源,我們可以多多加以利用,不僅可以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同時可以把青城山道教向國際進行宣傳。
成都體育學院郝勤教授 「通過博物館跟大眾聯系起來」
青城山道教文化對人來說很神秘,如何去了解呢,可以通過博物館,一個碑,一段文字,一個建築去深入了解。依託現有的資源和建築建立展覽道教文化的場所。根據符合展陳條件的建築空間可以考慮各種不一的文化展覽地。博物館的支撐條件包括建築空間,主題和技術。如何展示,展示什麼。主題決定展覽的內容。
博物館不要理解為放東西的地方,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展示、傳播、教育,甚至是公眾參與體驗的形態,它最大的功能在於有博物館和沒有博物館,沒有博物館:我的學術永遠是我的學術。有博物館:你的學術思想、研究成果接地氣,通過博物館跟大眾聯系起來。建議做一個青城山道教文化藝術博物館,一部分基本展,通過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青城山道教歷史,了解青城山道教的地位、影響和文化特色。第二部分是藝術展,包括各種大藝術家的墨寶,以及其他地方沒有的特色物品。
四川省社科院李遠國教授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館不是臨時起意」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館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始於2000年,利用現有的優勢和條件來打造博物館。比如建福宮是青城山的門戶,要做道教文化館,全面介紹青城山道教文化,第一是道教簡介,第二是青城山簡介,第三是道教神仙化陳列,第四是道教法印法器的陳列,第五是道教禁忌的陳列,第六是道教符籙一類的陳列。
二十一世紀公司專家李作民 「讓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聯系」
首先,青城山道教應該是一個超級「IP」(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青城山之所以成為青城山,就是因為道教,沒有道教就沒有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根,是道教的祖山和祖庭,鮮明的宣傳青城山道教,博物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最好的載體。它提供了一個證據系統,成立道教博物館,才能和中國道教的祖山和祖庭的青城山相適應。以此為目標,確定方式和突破口。這樣一個博物館不能用傳統的意義去定義,我們應該讓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的聯系,這個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載體。 從經濟發展來看,青城山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為什麼要到青城山來。中國道教博物館應該是一個活態的博物館,不僅僅是陳列一些文物,整個青城山都應該視為一個博物館,每一個道觀,每一個跟道教相關的建築、物品都是一件展品,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一個集中的展示地。道教博物館是活態的,因為整個道教都是活的。不管是道教音樂,醫葯還是法器法物,都在道教這個大概念之下,都是活態的。
四川師范大學李俊濤教授 「讓來青城山的遊客能感受到一份獨特」
文化是一個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事物,解說系統就是具象化文化。它可以把遊客把旅遊的資源變成自己的獨特的記憶。我建議在青城山道教博物館群的基礎上設立一個青城山道教文創中心,設計開發出一些列青城山道教文化系列文創產品,讓來青城山的遊客能感受到一份獨特。
⑽ 想學道家文化該從何開始
道家文化,應該說是中國最本土的宗教信仰,更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化流派。
想要學習肯定要從它最經典的一部書開始,《道德經》作為到家開山鼻祖老子的著作,不管研究道家的哪一方面都繞不過他。
《道德經》這本書總結了老子的一生對於道的理解,雖然很多時候她非常的晦澀難懂,不過前面的古代先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注釋,我們看不懂的時候可以對照注釋去理解。
我記得以前學過一段時間的道家文化那個時候特意買了一本《道德經》及其註解。讓我痛苦的事情是,即使我對著註解也看不懂,必須要對照著現代作家給它的註解在進行註解才能看懂。
那既然這本書這么高深,對於初學者真的有用嗎?毫無疑問是有巨大作用的,後面道家其他先賢的思想基本上全部都是從這本書上衍生而來。雖然這本書很晦澀難懂。但是當我們記住他的一些理論和思想,再去看到加其他人物的著作的會有相互印證的感覺。
不管是後世的莊子還是列子他們的著作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老子的影響,等我們在對著前人註解看完之後再去看他們的作品,就有一種萬本匯流的喜悅。
並且我們把《道德經》看完好幾遍之後就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找到許多事跟它相處印證,會發現很多的頂級大富豪,大作家,或者是境界高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思想。
如果是真正對道家思想。想要做一個徹底的研究,那麼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還需要去研究莊子的《逍遙游》等其他書籍,並且了解他們平生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