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方城市有哪些
南方城市有廈門、泉州、深圳、杭州、廣州等。
一、廈門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珠江下游、瀕臨南海,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② 中國北方城市、南方城市、東方城市、西方城市分別有那些
一、北方
主要城市有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太原市、呼和浩特市等。
1、北京市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2、天津市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東臨渤海、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
天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二、南方
主要城市有廣州、南寧、海口、香港、澳門等。
1、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瀕臨南海、珠江三角洲北緣,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2、南寧
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紐。
南寧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西南部,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
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三、東方
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等。
1、上海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
上海地跨長江口、澱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2、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四、西方
主要城市有蘭州、銀川、西安、成都、重慶等。
1、蘭州
蘭州,簡稱「蘭」或「皋」,古稱金城,是甘肅省省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蘭州地處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中部,位於中國大陸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中國大西北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也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區域商貿中心和現代物流基地,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
2、銀川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
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位於寧夏平原中部,東踞鄂爾多斯西緣,西依賀蘭山,黃河從市境穿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東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西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南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北地區
③ 南京屬於哪個省哪個市哪個區
南京屬於江蘇省省會,本身就是一個地級市。
南京,江蘇省轄地級市,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④ 廣州有幾個區市區是哪幾個
廣州
1.地理區位 廣州——廣東省的省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國南方地區最大的海濱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2.四季氣候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0-22℃,最低溫度0℃左右,最高溫度38℃,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徵。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7%。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3.面積、行政區劃和人口
廣州市總面積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轄10區面積為3718.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50.02%;2個縣級市面積為3715.9平方公里,佔49.98%。
2005年,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原廣州市10區2市: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芳村區、花都區、番禺區,以及從化市、增城市兩個縣級市,其中越秀區、東山區合並為越秀區;荔灣區、芳村區合並為南沙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改為蘿崗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改為南沙區。
新廣州10區2市: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蘿崗區、南沙區,以及從化市、增城市兩個縣級市。廣州市常住戶口人數約為720萬。
4.歷史文化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5.對外交往史
廣州有著悠久的對外交往史。在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與海外交往頻繁。中國的絲織品、瓷器、鐵器、銅錢、紙張、金銀等以廣州為起航站運往海外,換回珠寶、香葯、象牙、犀角等,廣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著名的貿易大港。到了元代(約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廣州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與地區有140多個。到了明代(約公元1368-1644年),廣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時期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對外交往更加頻繁,當時著名的「十三行」就是專門分工做對外貿易的洋行。對外通商的繁榮也促進了廣州與海外的文化交流。
6.國際友好城市
自改革開放(1979年)以來,廣州與世界14個國際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目前,廣州市已經成為世界大都市協會正式會員城市。
7.交通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交通中心。
羊城通
羊城通是廣州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內置晶元,使用時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可用於廣州市的公共汽車、的士、地鐵、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付費,廣州地鐵為羊城通使用者提供單程票車資的9.5折乘車優惠.羊城通也可以在某些指定超市、快餐店及全線7-11便利店消費結帳,作用類似於香港的八達通。
摩托車禁令
從2004年5月1日開始,廣州市分三階段禁止摩托車在市區行駛。第一階段,自2004年5月1日起,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在中心城區部分路段禁止摩托車行駛;第二階段,2006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時在東風路、解放路、人民路等中心城區主幹道禁摩;第三階段,2007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全面禁摩。另外,還禁止電動自行車上牌、行駛。
7.1.海運
中國第三大港口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年貨物吞吐量達1.67億噸。
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於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
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省,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7.2.陸路運輸
鐵路有京廣復線、廣茂線、廣梅汕線、廣深線、廣九准高速鐵路,還有建設中的廣珠澳鐵路、武廣客運專線,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路。
公路運輸已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105、106、107、324、205國道為骨架,以三道環線為系帶,連接各條國道,貫通廣東省內97%以上的縣、市、鎮,並接鄰近省市的公路網路。市交通設施和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很快。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網: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華南南路一期工程、廣園東路以及四條內環路放射線。
廣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481萬人次。規劃制定共七條線路的快速軌道網路交通方案,其中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四號線中的大學城專線已投入營運;預計2006年底三號線全線開通,四號線開通新造-黃閣段。
7.3.空運
廣州白雲機場是中國三大國際機場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國前列。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是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級樞紐機場。規劃到2010年旅客吞吐量為25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為100萬噸。
8.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地增長,對外經濟貿易蓬勃發展。20多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5000美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國前列。廣州已成為工業基礎較雄厚、第三產業發達、國民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中心城市。
8.1.農業
廣州農業以「高質、高產、高效」和「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為主體。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鄉鎮企業也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廣州農業正向現代化都市型農業轉變。
8.2.工業
廣州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全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製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隨著先進技術的引進,輕紡、食品、醫葯、建材等傳統行業升級換代,以電子通信、家電、精細化工、石油化工等行業領頭的許多新興產業及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廣州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8.3.外貿
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通商貿易的口岸,歷史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享譽全球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一直在廣州舉行,以規模最大、時間最久、檔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榮膺「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新建成的廣交會場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將把「中國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級博覽會的層次。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會展中心。其總用地面積70萬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積約43.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是一座能夠滿足國際級商品交易會、大型貿易展覽、大型國際會議等需要的多功能、綜合性、高標準的際會議展覽中心。
8.4.商業
廣州的商業網點多、行業齊全、輻射面廣、信息靈、流通渠道通順。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0萬多個,為全國十大城市之冠。大型購物商場、大型貨倉式批發零售自選商場、燈光夜市、集貿市場等構成了多元化的市場網路。
8.5.旅遊業
廣州的旅遊業具有集旅遊、飲食、住宿、購物、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多層次、全方位服務的格局。眾多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使遊客流連忘返。色、香、味、形俱全的粵菜及中外各色風味飲食,為廣州帶來「食在廣州」的美稱。擁有多家五星級酒店和眾多不同檔次的賓館、旅店。 「廣州一日游」已成為廣州旅遊的特色品牌。
8.6.金融保險業
廣州是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場活躍,是華南地區融資能力最強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國外資銀行第二批放開准入的城市。金融機構發展迅速、門類齊全;金融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外資金融機構逐漸增多;金融業務規模日益擴大,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資金容量不斷擴大,種類增多。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在廣州設立分行和辦事處超過30家;外資保險機構在廣州設立的分公司和辦事處超過10家。
中國人民銀行在廣州設立廣州分行。
8.7.房地產業
廣州房地產業(包括住宅、商廈和寫字樓等)的綜合發展在全國名列前茅。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快速而穩定地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的資金來源比較充足,市場化程度較高;多年來市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持續高強度投入,各種居住生活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使廣州房地產業發展結構更趨合理。
8.8.電信業
廣州是華南地區信息中心,擁有比較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我國長途電信業務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國互聯網三個核心節點和國際出口之一,更是國家互聯網三大交換中心之一。目前廣州市已建成了高帶寬、覆蓋全市、可靠安全、技術先進和服務種類齊全的優質寬頻信息網路,基本實現了光纖鋪設到小區及部分商廈,並建立了寬頻數據、互動式視頻等業務平台。廣州市話程式控制化、市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均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9. 軍事
廣州是廣州軍區駐地,是華南軍事重要基地。
10.教育
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多高校的地方,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都在廣州市區內.
11.歷史沿革
廣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百越」人創造了嶺南地區的嶺南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轄4縣。郡尉任囂築「任囂城」至今已有2213年歷史。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建築了「周十里」的趙佗城。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南越國,分南越國土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吳黃武五年(前226),孫權建立交、廣二州,合浦以南為交州,以北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起。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軍節度使劉龑在廣州建立大越國,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清順治三年(1646),朱聿在廣州自立為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這是廣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軍佔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1954年中央決定撤銷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區,廣州市歸廣東省領導。1960年9月20日,廣州市開始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古都,漢初時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到五代十國時期,這里又建有「南漢國」;另外,文學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於明朝末年,該政權僅維持40天)也在廣州建都。 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廣州在遠古時曾是一片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如今這里仍是植物的王國。華南植物園、雲台花園、流花湖公園、人民公園、麓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充分展現了南國的園林特色,市郊還有從化溫泉風景區、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芙蓉嶂風景區等等。
當地的主要人文景觀有南越王墓、鎮海樓、西關大屋、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等,可供後人緬懷先人的英雄事跡。
重要數據
簡稱:穗
位置: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背靠白雲山,珠江穿市而過,東江、西江、北江——珠江三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南海。
面積: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443平方公里。
區劃: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南沙區、蘿崗區、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市、增城市。
市花:紅棉花
市樹:木棉樹
市鳥:畫眉
區號:020
郵編:510000
景觀:白雲山、越秀公園等
旅遊景點:
白雲山 華南植物園 麓湖公園 蘿崗風景區 雲台花園 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
光孝寺 石室聖心大教堂 越秀公園(越秀山) 鎮海樓 流花湖公園 蘭圃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三元宮 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文化公園 中山紀念堂
五仙觀 國民黨「一大」舊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動物園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蓮花山
[市名之由來]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6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郡下面設縣。其中南海郡管轄番禺、龍川等四個縣。
南海郡治,即政治、軍事機構所在地,設在這里,當時稱蕃禺,並在此建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東吳孫權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蒼梧等4郡,新設置廣州,因州治原在廣信(今梧州、封開一帶),廣州之名取自廣信的「廣」字。交廣分治後,廣州州治遷到番禺,廣州之名由此而來。
⑤ 中國南方的中心是上海還是廣州,或者南京
1、上海 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GDP第一強市,
2、廣州 清朝唯一貿易口岸 四大一線城市 華南中心城市
3、深圳 最大經濟特區城市
4、南京 與武漢、成都同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南京排第四可能會有爭議,但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南京市六朝古都,中國大城市中唯有北京和南京一南一北兩個名字帶京的城市,南京科教文衛全國前三有爭議,但前五沒有懸念。南京作為全國人均GDP和社會民生發展指數最高省份的省會城市,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江蘇省是市域經濟發展最均衡的省份,不同於武漢和成都這種被人稱為一市獨大財政吸血城市,有網友戲言,江蘇省稍對南京發力傾斜,南京發展更是不可想像與其後城市拉開距離。南京城建絲毫不弱一線城市,是二線城市中最早開通地鐵城市,也是目前地鐵里程緊隨北、上、廣其後排名第四,超過深圳。地鐵可以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或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指標吧,用句大量網友的話說,武漢人到南京生活,他不會願意回武漢,但反之則不能。無論歷朝歷代,江浙一帶自古也是中國經濟和文明成就最高的區域。
望採納
⑥ 為什麼江蘇省省會是南京而不是蘇州呢
在我國有幾個省特別有意思,說起這幾個省的省會會先讓人猶豫一下,比如山東的省會是濟南還是青島?福建的省會是福州還是廈門?這其中就有一個省——江蘇省,網友朋友們,你們在說到江蘇省省會的時候,會想到哪個城市呢?蘇州還是南京?
江蘇省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它的GDP可是一直位居第一,長江三角洲的優勢無人可比。它的省會為什麼是南京而不是距離長江入海口更近的蘇州呢?
其實歷史上蘇州曾經有過一定的階段是江蘇省會的,但其中的歷史淵源和背景都是比較復雜的,雖然許多蘇州人表示不服氣,為啥南京就成了省會,而蘇州就不是呢?蘇州還帶著一個蘇字呢,表示蘇州和江蘇親生的。那麼今天就說一下南京和蘇州的省會問題。
蘇州的主要旅遊景點有:留園和拙政園、虎丘山、太湖、金雞湖、同里古鎮、周庄古鎮、寒山寺等。
兩個城市說完了,其實對於省會是哪個城市,除了因為歷史原因為,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戰略考慮,而對於我們來講,哪個城市是省會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的發展更宜居,更適合我們去旅遊,網友朋友們你說對嗎?
⑦ 五年內深圳可能直轄么
深圳搞直轄市,這既取決於廣東省,也取決於國家對於深圳的看法。從廣東省的角度來講,難度是比較大的,在廣州看來,廣州才應該先成立直轄市,為什麼深圳成立直轄市,為什麼不是廣州呢?
深圳搞直轄市很難進展下去,省裡面的制約因素還是比較大的。廣州雖然在產業升級方面相對深圳來說弱了一點,但是廣州的幾個中心的地位是深圳沒有辦法取代的。此外,國家對於深圳寄予的厚望是改革,而不是把空間搞大,空間可以通過區域一體化,而不是這塊地屬於你的,深圳缺的不是地,而是改革的動力。短期經濟增長你可以拿很多地過來,做大固定資產投資,搞房地產,但國家不希望深圳走其他城市搞固定資產投資、搞房地產依賴。
⑧ 中國五大中心城市分別是什麼怎樣來排名呢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各個城市也都開始有所發展,不過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個城市的發展水平還是不一樣的,面對中國各個城市,我國也給出了一套城市劃分的標准,分別是一線二線到五線,雖然中國已經發展了這么多年,但中國的一線城市,目前還是只有北上廣深這四座城市。而一些發展得也很快的城市,則被歸納到了新一線城市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