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丑小鴨》選自《安徒生童話》還是《格林童話》
《丑小鴨》出自《安徒生童話》。
《安徒生童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集,共由166篇故事組成。該作愛憎分明,熱情歌頌勞動人民、贊美他們的善良和純潔的優秀品德;無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貴族們的愚蠢、無能、貪婪和殘暴。其中較為聞名的故事有:《小人魚》、《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安徒生童話》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出版發行。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芭蕾舞劇、舞台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1)小丑鴨文化傳播怎麼樣擴展閱讀
《丑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首次出版於1843年。這本書寫了一隻天鵝蛋在鴨群中破殼後,因相貌怪異,被鴨群鄙棄,歷經千辛萬苦、重重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
《丑小鴨》說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並為這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堅強的面對。同時「丑小鴨」也比喻不被關注的小孩子或年輕人,有時也指剛剛出現、不為人注意的事物。
㈡ 安徒生童話對世界的影響
安徒生童話及其當代價值
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安徒生是一個從不曾被忽略的名字。安徒生童話對中國讀者的影響是持久而又深遠的。在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初期,安徒生童話曾作為理想範式而備受推崇;30年代,安徒生童話卻因其"小野蠻一樣"的天真爛漫的游戲精神和當時動盪的時局裡的現實關懷構成了一種內在的緊張,因而被斥責為"逃避了現實,躲向『天鵝'、『人魚'等的樂園里去了";建國後,經由葉君健的翻譯和介紹,安徒生童話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安徒生又成為"一個具有充分民主主義和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 可見,我們對安徒生童話的認識,帶著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徵,作為一個被閱讀,被借鑒,被解讀的異文化文本,其具體被接受的情形是隨著接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接受者有不同的期望值。如何盡可能地拋開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等時代因素的束縛,從而達到對安徒生童話本真意義的趨近成為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歷經百年,安徒生童話仍然是孩子們首選的"恩物",是文學領域不可置疑的經典,安徒生童話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恆價值究竟源於什麼?
一、恆定的人性之於當代人精神、價值的關懷
西方學者伽達默爾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嘆:"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烏托邦精神已經死亡的時代,過去的烏托邦一個個失去了他們神秘的光環,而新的、能鼓舞、激勵人們為之奮斗的烏托邦再也不會產生。這正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悲劇"。[5] 沉醉於形而下的卑微愉悅中的當代人很少對精神、價值、終極關懷、真理、美善等的超越性價值發生興趣。在當代的中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變化,人們的精神、情感世界也在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出現的是種種不同程度上的感覺遲鈍、情感迷亂、心態浮躁的精神現象。面對著這一系列的精神流失,尤其是當今天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也遭受這樣的折磨時,創作於一百多年前的安徒生童話在當代仍然深受讀者喜愛就不再顯得那麼令人意外了。因為從安徒生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徒生洞悉人性的崇高和變異,他在童話作品中對恆定人性、對人的精神和價值的討論為挽留我們這個世界的那些深刻、高貴、永恆的精神和價值提供了幫助。讓具體的文本來說明問題。
1.生命的光輝。《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眾多的童話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這個有著悲劇本質的童話毀滅了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小人魚的可愛,在於她身上閃爍的金子般的品格,她有著純真善良,忘我無私的人類精神品質中最為難能可貴的元素。她曾兩度給予王子生命:第一次是在她15歲生日時,她忘我地救起了因大風暴引發的海難事故而落水的王子;第二次是她所愛的王子愛上了別的女子,她要是心生妒忌,想獨占她心愛的人,她完全可以用姐姐們給的短刀殺死王子,然而她沒有這樣做。"她向尖刀看了一眼,接著又把眼睛轉向王子;他正在睡夢中喃喃地呼喚著新嫁娘的名字。他思想中只有她存在。刀子在小人魚手裡發抖。但是正在這時候,她把這刀子遠遠地向浪花里扔去。刀子沉下的地方,浪花就發出一道紅光,好象有許多血滴濺出了水面。" [6] 隨即,她自己跳進海里,化成了泡沫。"給人以死亡還是給人以生命,兩者之間,小人魚選擇了給人以生命。小人魚用自己的毀滅讓人性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獲得了最後的精神的圓滿。" [7] 這對精神麻木的現代人,無疑有著很大的精神上的觸動。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思索:小人魚為了爭取到人間來付出了那麼大的犧牲而終不可得,那麼我們現今生活在人間世界的人,應當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並利用自己的生命造福於人類?
2.人性的頑強。《丑小鴨》在安徒生童話中傳播最廣,它曾被解讀為階級歧視和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關系的寫照。然而拋開這些階級的因素,我們不難發現《丑小鴨》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一種肯定個體自我,強調平等與奮斗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在意識"。[8] 因而,它很容易的就與世上奮斗著的人們產生了廣泛的共鳴。學者竺洪波提出了"共名說",認為"丑小鴨"已經成為一種"共名",認為《丑小鴨》的意義"絕不僅僅限於反映當時歐洲社會的某些現實,也絕對不僅限於作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單一象徵。它最大程度地寫出了整個世界、全體人類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寫出了所有曾經有過自卑而擺脫了自卑、達到理想境界的一種心路歷程。" [9] 無論是當代人,還是安徒生筆下的丑小鴨,內心深處都存在著種種的渴望——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渴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和接納,渴望被欣賞,而成功之路不可避免的充滿了種種艱辛和磨難,這就需要一種素質,即堅韌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格,需要在心中燃燒起一團不滅之火,縱使冷漠、無情象冰雹一樣襲來你也仍要希望著、忍耐著、奮斗著因為成功本來就不是什麼免費的午餐。這一點著實為處於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心態浮躁的當代人提供了不小的助益,正是人性所具有的頑強讓我們有了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當我們面對各種壓力的時候,丑小鴨讓我們更為了解自己。
3.精神的滿足。《賣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鴨》一樣,在很長的一個歷史階段里,被賦予一種傾向性的解釋。而今天,這部作品在當代語境下被閱讀的時候,他真正打動讀者的,已經不再是小女孩飢寒交迫的痛苦,而是她劃火柴取暖的情景。連溫飽都得不到滿足,在死亡的邊緣,女孩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獲得了她生命中最高的快樂和幸福。這美麗的情景是今天衣食無憂,精神世界卻極度匱乏的我們所難以企及的,安徒生在我們心中喚起了深深的感動,讓我們在感動中體驗到愛與善合一後所達到的美。也只有在安徒生的童話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當代人無法觸及的精神上的溫暖與關懷。另一個例子是《神方》,在這個故事裡,一對王子和公主為了保存他們已經感到的幸福而尋找神方,一位智者讓他們旅行世界,向一對完全幸福的夫婦索要一塊貼身穿的衣片。當他們終於找到幸福的牧羊人一家時,他們卻連一件破衣服都沒有。於是王子發現"滿足"是一件世界上最難得的寶貝,公主則覺得"一個人要感到滿足,沒有別的辦法——自己滿足就行了。"智者最後祝福他們:"你們在自己心裡已經找到了真正的『神方'!好好保留住它吧,這樣,那個『不滿足'的妖魔就永遠對你們無能為力了。"智者的神方對現代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劑難能可貴的良葯。精神上的滿足,已經成為處於物質豐富的當代社會中的人最為不易得到的東西。
4.人性的弱點。並不都是人性光輝的一面,《皇帝的新裝》揭示的是有關人性弱點的永恆主題。我們可以看到,安徒生在這部作品中沒有直接流露出對於當下現實激憤不滿的激烈情緒,他對於皇帝的態度是遠距離的、居高臨下的,他所揭示的,是關於人性的普遍的弱點,潘延在其《對安徒生研究的回顧與反思》一文中這樣解讀《皇帝的新裝》:"人們由於怯懦,由於害怕自己的行動跟『所有的人'不一樣而遭到排斥,往往不敢說出真相,這種害怕被集體拋棄的『從眾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為新裝唱贊美詞辭的不單是那些不願失去權位的王宮大臣,還有芸芸眾生的平民百姓。只有不曾入世即不需承擔社會角色心理重負的孩子才能說出真相。誠實作為人類向善的人生信念早已滲透入我們的文化血脈,一旦真實心態與理想信念發生沖突必然是個尷尬的、痛苦的困境,所以安徒生筆下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不僅是愚蠢的、可笑的,還是可悲可憐的。身為讀者的我們在哈哈一笑之餘是否警惕自己離這等可悲可憐的角色並不遙遠。" [10] 這一解讀,讓麻木的現代人從另一面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讓人在另一個環境中反省自身的愚昧和可笑。現代人不曾察覺的自身的弱點被安徒生以如此詼諧的方式一點而破。
安徒生童話中這樣的篇章還有很多,在新的閱讀語境中,安徒生童話以其深沉而又執著的情致,維護著對於精神、對於價值的顧念。對安徒生童話中蘊涵的恆定的人性、人的精神、價值的發掘不僅證實了他在當代的意義和價值,作為一種永恆的命題,這也成為安徒生童話具有經典品格的有力證明。安徒生童話因其無可置疑的經典品格在中國、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不斷得到貼近心靈的解讀。
二、經典性與當代價值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研究專家、王泉根在其《21世紀兒童文學要研究什麼》一文中指出:"時代再變,世界再變,人的一些最根本、最恆久的東西不會變。文學,包括兒童文學,應當『以不變應萬變',去描寫和表現人性中那些恆久的東西,那些不變的意義和價值","世界文學名著(包括兒童文學名著),不僅僅屬於時代,民族,也屬於全人類。它們所具有的巨大藝術概括力量、豐富的內在實質和潛能,都有著超越時代的永恆意義,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在對安徒生童話所體現的對純真人性的推崇、對詩性品質與幻想的守衛、對自然的親近這三大審美要素作了具體的分析之後,我們的確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安徒生童話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恆意義,這種永恆的意義鑄就了它的經典品格,同時,這種永恆的意義也使得它在當代仍然發揮著它無窮的價值。
在電腦網路、多元媒體的今天,文學所高揚的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光明與和平的嚮往,對善良、博愛、正義、道德、幸福的肯定,對自然萬物充滿詩意的描寫與贊美,對幻想、浪漫、創新的刻繪,都是我們這個世界所需要的。所以,當當代兒童文學在今天多元媒體的消費形態下,在傳播和接受領域里被迫撤退的時候,以安徒生童話為代表的童話名著卻不斷的被重版、被改編。安徒生童話所包含的審美價值正是迎合了這樣的需要,它為處於生存困境和焦慮中的當代人提供了一片精神上的凈土。作為一部童話,其獨特的經典氣息為審美生活逐漸變得感官化、平面化、零散化的當代少年兒童保留了一幅純凈、絢麗的藝術圖景。
㈢ 丑小鴨的故事最終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丑小鴨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人身處逆境時,不能消沉,不能自卑,要勇於奮斗,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只要我們大家敢於磨練自己,勤奮學習,長大以後定都會成為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丑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首次出版於1843年。《丑小鴨》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一經出版就被廣泛傳播。
故事中的主人公丑小鴨出生在一個鴨的家庭,兄弟姐妹都長者一身金燦燦的羽毛,而它卻與眾不同,長者一身黑乎乎的羽毛,因此大家都不願意理睬它,它十分自卑。
冬天寒冷又漫長,丑小鴨沒有東西吃,也沒有朋友。當冬天過去,春天終於來臨的時候,丑小鴨忍不住想大哭一場。於是它拍拍翅膀,努力讓自己逃離這個讓人討厭的地方,突然,它發現翅膀比以前有力得多,他試了兩下,竟然可以飛起來了!它飛出沼澤,飛過森林,到了一個美麗的湖邊。
這時,他又看見了那群美麗的天鵝,正在水面上游來游去。他自慚形穢,把頭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著死。但是他在這清澈的水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隻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討厭的鴨子,而卻是一隻天鵝!許多大天鵝在他周圍游泳,用嘴來親他。他現在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和過去不一樣了,它變成了華麗的「白天鵝」。
(3)小丑鴨文化傳播怎麼樣擴展閱讀:
1843年11月11日,丑小鴨的故事是安徒生通話的第26期,在這個童話故事中,安徒生在1869年7月21日寫給丹麥文學評論家喬治·布朗斯的一封信中寫道:「丑小鴨在我的生活中有一種寫照。」 《丑小鴨》認為是安徒生的自傳,他通過這個童話表現的是自己的人生歷程。在安徒生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的,除了他本人的天賦才能之外,還有「恆久的夢想」和「始終不屈地奮斗」。
這篇童話收集在《安徒生童話》里。它是在安徒生心情不好的時候創作的。那時安徒生有一個劇本《梨樹上的雀子》正在上映,和他當時寫的許多其他的作品一樣,它的作品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責。安徒生在日記上說:「寫丑小鴨的故事可以使我的心情稍微好轉一點」。
作品揭示西方社會的歧視和偏見,而且,這種對「丑小鴨」的種種歧視和欺凌是不公的,因為他原本是一隻天鵝。它反映了某些所謂貴族的虛榮和冷漠,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主題,丑小鴨所遭受的種種歧視、欺凌是缺乏公平性的。
㈣ 丑小鴨安徒生作者簡介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麥語: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稱安徒生,丹麥作家暨詩人,因為其童話作品而聞名於世,童話中帶出含義,哲學家。
其筆下著名的童話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國王的新衣》等。安徒生生前獲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贊揚為給予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被翻譯為超過150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
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及動畫的創作。
創作經歷
早期
1822年10月,安徒生的童話處女作《牛油蠟燭》(Tællelyset)在丹麥菲英島國家檔案館被發現。作品寫於19世紀20年代,講述的是一支不受賞識的蠟燭。當時安徒生還在文法學校學習。
1829年安徒生發表游記《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並取得相當的成功。隨後馬上又發表了一出鬧劇和一冊詩集。這三部作品之後,他又沉寂了下來。不過1833年,他從丹麥國王那裡獲得了一小筆生活費,以此開始了第一次歐洲漫遊。
在毗鄰力洛克的瑞士汝拉,安徒生創作了《埃格內特和美人魚》。1834年10月,他到達義大利羅馬,而這次義大利的旅行後來也反映在了他的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中。
童話
安徒生最初的童話創作嘗試始於他對兒時聽過的故事的改寫。通過創作一系列大膽而新穎的童話,安徒生將這類作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過這些童話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
1835年,享譽世界的《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的第一冊在哥本哈根出版,之後的1836年和1837年又有更多的故事發表了出來,最終組成第一卷,共9篇故事。這些故事的價值並沒有被人們立刻意識到,銷量亦非常糟糕。
另一方面,安徒生的小說《奧·特》(1836)和《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反倒顯得成功,後者還收到了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的評價,並被認為是安徒生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1838年,《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的第二部分問世。收錄童話《雛菊》、《美人魚》、《堅定的錫兵》和《野天鵝》。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仍在陸續發表,直到1872年的安徒生逝世。
在西方國家,《丑小鴨》、《國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然而只有少數的人可以說出它們的作者。他們跟夏爾·佩羅的故事一樣成為人類共同的遺產,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樣,已經成為了真正的民間故事。在中文版的童話中,大量的北歐元素被同化為中華文化圈元素,
游記
安徒生是一位偉大的旅行者,他最遠的一次旅程是在1840年至1841年,穿越了德國(旅途中他第一次乘坐了火車)、義大利、馬爾他和希臘,到達了君士坦丁堡。途徑黑海和多瑙河返回。而他的重要著作《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就是根據這段旅行經歷創作的。
1851年,旅行手記《瑞典風光》發表,受到了廣泛的贊譽。1863年,在經歷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之後,他發表了另外一部旅行手記《西班牙紀行》。1866年《訪問葡萄牙》發表,描述了其造訪葡萄牙友人Jorge和Jose O'Neill時的經歷。
19世紀40年代,安徒生的注意力曾回到了戲劇上,雖然時間很短,但卻喚醒了他的才華,寫出了著名雜記《沒有畫的畫冊》(1840)。後來安徒生繼續出版了很多作品,他仍希望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和劇作家。1857年他創作了另外一部小說《生存還是毀滅》。
盡管1845年時在丹麥安徒生的社會地位還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但這時他在歐洲已經非常受歡迎。1847年6月,安徒生首次訪問英國,並在社交界取得了成功;當他離開的時候,查爾斯·狄更斯親自將他送至Ramsgate碼頭。
之後不久,狄更斯出版了《大衛·科波菲爾》,有說法認為裡面的角色Uriah Heep是以安徒生為原形創作的;至少那個人物跟安徒生一樣,都是左撇子。
(4)小丑鴨文化傳播怎麼樣擴展閱讀:
成長歷程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母親長父親幾歲,名安娜·瑪麗亞(Anne Marie Andersdatter),是洗衣婦。一家人住在一間窄小的房子里。父母自由的教育環境,父親雖沒機會受到教育但卻酷愛文學,經常給安徒生念故事,認識丹麥語。
還有母親的鼓勵:家中的各種裝飾成了他幼年時期的小天地,他在家中搭起玩具劇場,給他的木偶做衣服,並用讀過的作品給木偶定人物角色,讓作品人物以木偶戲形式再現出來。
1816年安徒生的父親逝世,家中只剩他和他母親兩個相依為命。在這一期間他在織工和裁縫那裡當過學徒,還在一家香煙工場做過工,並且有逸聞稱那裡的同事們戲稱他是女孩子,還脫褲子檢查過。
1819年的復活節,安徒生在位於丹麥菲英島北部港市歐登塞的聖克努特大教堂開始考慮他的未來。因為希望成為一名歌劇演唱家,安徒生在同年9月來到哥本哈根。由於聲音好,他被丹麥皇家劇院僱用;但不久後嗓子卻壞了,並且失業。據指,起初他在劇院里被當作一個瘋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點餓死。
不過安徒生得到了音樂家克里斯托弗·魏澤(Christoph Weyse)和西博尼(Siboni)的幫助,後來還得到詩人弗雷德里克·霍格·古德伯格(Frederik Hoegh Guldberg,1771—1852)的相助。
雖然歌唱家的夢想破滅,可他還是被荷蘭皇家劇院接納為舞蹈學徒,同時他開始寫作。安徒生後來變得懶散,因此逐漸失去古德伯格對他的厚愛。不過這時安徒生開始得到了皇家劇院的主管喬納森·柯林的幫助,後來兩人成為了終身的朋友。
在喬納森·柯林的介紹和說服下,國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對這個奇怪的男孩產生了興趣,決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萊格思(Slagelse)的文法學校深造,並支付所有費用。在啟程之前,安徒生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帕納托克墳墓的鬼》(1822年)。
這個並不情願的後進生,先是留在了斯萊格思,後來又去了位於赫爾辛格的另一所學校,一直上到1827年。他在學校中仍然表現得怪異、不合群,老師也常責罵他。安徒生後來將這些年描述為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時期。最後,柯林終於讓他畢業了。之後,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
㈤ 廣西新夢工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西新夢工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個以大型兒童舞台劇為核心業務的文化產業公司。作為一個兒童文化傳播的平台,新夢工坊確立以院線經營為點、家庭消費為面,實現演出常態化、經營品牌化的路線,未來的新夢工坊以廣西南寧為中心,建立一張覆蓋廣西的網,走向全國。童話不僅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品,更是兒童成長的導師,所以我們有了獅子王、丑小鴨、白雪公主、三隻小豬、賣火柴的小女孩、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紅帽、格林童話·冒險王等眾多經典劇目,我們的願望是在每一個周末,把在書本里的童話故事在孩子們與家長的面前演繹出來,讓他們在劇院身臨其境地感受童話帶給心靈的啟迪與感動,在一些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兒童劇的地區將這一文化事業傳播開來。新夢工坊以兒童戲劇為主體,同時涉及兒童教育培訓、育兒心理咨詢、新夢工坊兒童產品、演藝經紀、舞美技術等多個產業。新夢工坊與南寧劇場、南寧錦宴劇院等大型專業演出院線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整合業內有影響力的演藝團體、教育培訓機構、廣告宣傳平台等協作優勢,已在南寧、北海、柳州、玉林、欽州等城市將兒童舞台劇推廣開來,成立一年便完成了「百場巡演」的目標,觀眾達10萬人次,演出了眾多經典劇目,標志了新夢工坊已然用心編織了一張覆蓋廣西的網路。
法定代表人:吳衛賢
成立時間:2015-12-01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010300034322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南寧市青秀區長湖路18號中天世紀花園A區2號樓2單元0711號
㈥ 丑小鴨 閱讀答案
1.
它認為自己是粗笨的,醜陋的,不配接近美麗的天鵝。
2.
作為一隻天鵝,渴望與同類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時,
「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是丑小
鴨心中的夢想與追求,為了實現夢想,哪怕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
丑小鴨拚死也要
飛向高貴的天鵝。
3.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4.
「這兒蘋果„„春天的氣息」
,一方面,
美麗的自然界與美麗而高貴的天鵝相映成趣,
使
故事充滿詩情畫意。
另一方面,
用自然環境的美麗來烘托丑小鴨美好的心靈,
襯託人物的命
運:丑小鴨變天鵝了。
5.
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6.
許多大天鵝在他周圍游泳,用嘴來親他。小孩子給他麵包和麥粒稱贊他是最美的。
7.
感到難為情,太幸福了,一點也不驕傲。
8.
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最終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㈦ 少兒頻道以前播放丑小鴨
唐老鴨
㈧ 有人知道雲南宜良丑小鴨中學這個學校嗎學校到底怎麼樣,出來的學生
知道這個小學,丑小鴨中學挺好的,出來的學生與進去之前有明顯成長,年齡和身體都會有變化。昆明丑小鴨中學,雲南省第一所面向初中階段「不適應傳統教育的學生」的民辦初中。
【學術研究】有些孩子特別聰明、特別感性、特別善良、特別有才,但他們不適應傳統的體制內教育,不接受傳統的評價,因而或厭學、或逆反、或冷漠、或逃避,被稱為「問題學生」。
昆明丑小鴨中學為昆明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課題項目單位、國家「十三五」教育科研課題項目單位。學校面向全國招收這類孩子,研究「問題學生」的教育因素和解決方案,面向「問題學生」,保護生命,化解情緒,規范行為,發展個性。
幫助孩子們完成初中階段學歷教育,順利升入高一級學校,還原孩子本來的自己,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未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昆明丑小鴨中學
㈨ 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有一種象徵意義請你舉出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例子
其實作者安徒生就是這么一個例子.丑小鴨就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㈩ 安徒生為什麼要寫丑小鴨這個故事
安徒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童話作家之一。他1805年生於丹麥奧登賽城的一個鞋匠家庭,11歲時父親去世,靠母親為人洗衣度日。他母親要整天浸泡在冰涼的水中幹活,只得以酒提神抗寒,因而備受歧視。這些辛酸歲月,在他的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中得到了真實而溫情的反映。貧困未能扼殺他追求幸福未來的夢想,卑賤更堅定了他奮發圖強的決心。他幻想著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4歲那年,他隻身赴哥本哈根,但在皇家劇院只謀得一份小配角的差事,後來在一個善良而熱心的人的資助下,讀了一段時間的書並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
19世紀前葉,丹麥文壇被浪漫主義所席捲。安徒生那顆敏感而善良的心受到這一思潮的推動並與之發生共鳴,很快就邁出了創作的堅實步伐。他寫戲劇、游記、小說,其中不乏佳作,如《即興詩人》。1835年,他的第一部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他深受鼓舞,此後幾乎每年都要寫一集童話,作為給孩子們的「新年禮物」。他的童話很快風靡世界,為他帶來了國際聲譽。他一生所寫的168篇童話成了全世界孩子的精神食糧,他的名字因此永遠銘記在世世代代孩子們的心裡。
安徒生認為:「最奇異的童話是從真實的生活里產生出來的。」童話的寫作,也應考慮到讀童話的孩子的父母,也要「讓他想想」。《丑小鴨》實踐了安徒生自己的創作主張。這確實來自他自己的「真實生活」,而且蘊含著深刻的對人生的思考,讀來雋永而回味無窮,給人以有益的人生啟迪。
《丑小鴨》中丑小鴨早期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鴨媽媽孵了一群小鴨。那隻最後破殼而出的小鴨長得「實在太大」,因為與眾不同而被公認為形象「醜陋」,因而在雞鴨群中「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連它的鴨媽媽都希望它遠遠離開。於是,這只可憐的小鴨逃了出來。外面的世界更是充滿凶險,獵人的獵槍「砰,砰」亂響,它新結交的朋友——兩只公雁血染蘆盪,命歸黃泉,它自己也差點兒被大獵狗咬住。它再次逃亡,進入一個養著貓和母雞的農家小屋。它因為不能像母雞一樣生蛋或者像貓咪一樣「拱起背,發出咪咪的叫聲和迸出火花」而被母雞和雄貓剝奪了發言權,它「想到水裡去游泳」的渴望被譏諷為「怪念頭」,它不得不離開那自稱為它的「真正朋友」的母雞和雄貓。它來到了「廣大的世界」。它在這里看到一群正「飛向溫暖的國度」的美麗的大鳥,它們摩天的飛翔使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它再也忘不了」。但冬天逼近了,它凍昏在冰面上,靠一位好心的種田人的收留才度過了要命的嚴冬。同伴的欺凌、外界的暴力、平庸者的不理解與安徒生早年所受的譏諷、欺凌豈不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丑小鴨確實有著安徒生的影子。
丑小鴨的痛苦,不僅來自暴力和凍餓,而且來自精神上的歧視和隔膜,後者的傷害遠遠超過前者而成為心靈永恆的痛。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只能在同類中認識自己,也只能被同類認同。超出同類的范圍,相互之間往往就難以理解。丑小鴨雖然與其他小鴨是同一個鴨媽媽孵出的,但它的超常性使它的同胞產生了「非我族類」的感觸,難以認同,它也難以融入它們的群體,它就不能不被排斥,不能不感到孤獨。同時,對於母雞和雄貓來說,它們也只能在自己同類的范圍內和可能性中理解丑小鴨的追求和理想;超出了這種范圍和可能性,丑小鴨的追求和理想就不能不被它們看做「簡直是發瘋」。因為在它們看來,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生蛋」和「咯咯地叫」,就是「迸出火花」,除此之外,就都是虛幻的妄想,都是不可實現的囈語。那被排斥後的孤獨、「你們不了解我」帶來的痛苦是難以排遣的,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丑小鴨的經歷證實了這一生活哲理。美麗的春天終於到來,被排斥的孤獨、不被理解的痛苦都在這百靈鳥歌唱的季節里煙消雲散了。三隻令它「不禁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的美麗的鳥正向它游來,它也向它們游去——它最後終於明白:它和它們同類,也是一隻天鵝。
在這幸福的時刻,它如何看待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呢?它並沒有忘記過去,它回想起「它曾經怎樣被人迫害和譏笑過」,但它對迫害和譏笑過它的人並沒有斤斤計較、耿耿於懷,而是採用了一種寬恕、寬容的態度。它一如既往,保持著謙恭溫良的態度,「一點兒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這里,像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一樣,頗有一點基督教的影響,宣揚的是基督的博愛思想,提倡的是容忍與和解的精神。但是,拋棄了宗教的外衣,愛和寬容,不正是人類所應受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精神嗎?
在安徒生看來,正是這逆境的磨煉,才使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逆境往往構成一種心理壓力,激發出沖出逆境的精神力量,從而使人的一切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跨進至善的境界。從這一角度講,逆境不僅是壓抑人才的消極力量,也是促人上進的積極因素,正如飛機只有在逆風中才能上升起飛。也許這正是安徒生寬容一切的認識基礎。
《丑小鴨》用生物界現象與社會現象作比附,由於安徒生對生物作了人性化處理,賦予丑小鴨以人的思想和感情,因而使丑小鴨的遭遇和安徒生的經歷有了契合點,從而使丑小鴨的成長史成了安徒生生活的縮影。但是,生物界現象畢竟與社會現象不同,因而,我們在理解這一作品時就不能過於拘泥。比如,「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系」,這在生物界是真理,但在人類社會中未必是事實。安徒生這只社會上的「丑小鴨」,生在社會的「養鴨場」,但他不放棄理想,孜孜以求,克服了種種艱難困頓,才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而並非因為他生來就是「一隻天鵝蛋」。這是有著重大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