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

發布時間:2022-05-18 10:17:21

A. 馬頭琴是我國哪個民族的樂器呢。

蒙古族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哲黑木、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 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隊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傳統的琴曲風格多樣,富於草原特色,曲調委婉,多是描繪自然風光或對馬的歌唱。如《硃色烈》、《涼爽的杭蓋》、《四季》、《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等。《硃色烈》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硃色烈」 是山峰的名字,樂曲用它來比喻男女愛情的堅貞。《涼爽的杭蓋》是描寫水草豐美的山林和牧場的夏日風光。《四季》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曲調悠揚流暢,描繪了錫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變化和牧民對家鄉的熱愛。贊頌新時代、新生活的優秀創編樂曲,有達日瑪的《草原新歌》、《新春》,齊·寶力高的《草原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敘事曲》、《在鄂爾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贊》和辛滬光的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等。《草原新歌》取材於錫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熾熱豪情。《萬馬奔騰》描繪了內蒙古千里草原的壯闊建設圖景。有人曾經說過: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曲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這話十分貼切,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人們耳邊奏響時,你隨著那旋律閉目冥思吧……

B. 馬頭琴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樂器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C.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為常見的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在蒙古族的各種節日、慶典等重大場合上都有它的身影。
馬頭琴,蒙古語稱《Морин Хуур(音莫林胡日)》,原形是《Цоор(音潮爾)》。相傳:牧人蘇和,為愛馬而救,人還而馬去,緬之,取其頭骨為筒,腿骨為柱,鬃尾為弦,裘皮蒙面,首雕愛馬之相,製得二弦琴。
後期由齊寶力高和仟白乙拉等人改革了琴體結構、琴弦組成和演奏技法,使馬頭琴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馬頭琴,音色圓潤,音域寬廣,曲調悠揚,可塑性極強,因此聞名中外,享譽世界。
馬頭琴屬於蒙古民族,屬於全世界。1989在大師齊寶力高的努力下,野馬馬頭琴樂團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成立(�0�0в�0�1р Монгол-Х�0�3ххот);1992年蒙古國馬頭琴大樂團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成立(Дээд Монгол-Улаанбаатар)。這兩個機構的建立都為馬頭琴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優秀的馬頭琴藝術家有:齊寶力高、包寶音圖、仟白乙拉、李波、賀西格等。

D.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

蒙古。馬頭琴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人聲起便可琴聲合。

E.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常用樂器

蒙古族

F. 馬頭琴是我國哪一名族拉的樂器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哲黑木、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 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隊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傳統的琴曲風格多樣,富於草原特色,曲調委婉,多是描繪自然風光或對馬的歌唱。如《硃色烈》、《涼爽的杭蓋》、《四季》、《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等。《硃色烈》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硃色烈」 是山峰的名字,樂曲用它來比喻男女愛情的堅貞。《涼爽的杭蓋》是描寫水草豐美的山林和牧場的夏日風光。《四季》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曲調悠揚流暢,描繪了錫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變化和牧民對家鄉的熱愛。贊頌新時代、新生活的優秀創編樂曲,有達日瑪的《草原新歌》、《新春》,齊·寶力高的《草原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敘事曲》、《在鄂爾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贊》和辛滬光的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等。《草原新歌》取材於錫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熾熱豪情。《萬馬奔騰》描繪了內蒙古千里草原的壯闊建設圖景。有人曾經說過: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曲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這話十分貼切,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人們耳邊奏響時,你隨著那旋律閉目冥思吧…馬頭琴的共鳴箱是正梯形的,琴桿上端雕刻著馬頭。這是馬頭琴的基本造型也是馬頭琴名稱的來歷。馬頭琴的琴弦很特別,它是用幾十根長馬尾合成的,兩端用絲弦結住,系在琴上。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特別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早期的馬頭琴,是由馬頭琴樂手自製自用的,由於音量比較小,因此只適合於在蒙古包和室內演奏。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樂器製作者們對傳統馬頭琴進行了改造,這種經過改造的馬頭琴,音域得到擴大,用尼龍弦代替馬尾弦,使音量增大,並將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傳統馬頭琴原油的柔和、深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點。改良後的馬頭琴已經完全適用於舞台上和室外演奏;它不僅能夠拉奏,而且還可以撥弦彈奏,成為蒙古族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一。 傳統多用四度定弦,可奏雙音。音色圓潤、深沉。常用於獨奏和民歌、說唱的伴奏。 具體查看 http://ke..com/view/18020.htm,謝謝觀看,

G. 馬頭琴是那個名族習俗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習俗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樂器。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
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

H. 馬頭琴有什麼特色

1、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

2、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准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3、馬頭琴隨著時代發展,進行了多項改革。在二十一世紀出初馬頭琴演奏的形式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從以前呆板的演奏變成了視覺表型的藝術。

(8)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擴展閱讀

唯一一支以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為主弦樂的多聲部民族交響樂團: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

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成立於2010年3月,原來叫烏審馬頭琴樂團,2013年5月改稱為「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現有演奏人員56名,大部分是烏審旗牧民的孩子。

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成立以來,為了提高每一位成員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準,多次聘請齊寶力高、達日瑪等馬頭琴大師和著名指揮家查乾等,專程前來,現場指導,還多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和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同時,為了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基層農牧民群眾坐在家裡欣賞到對他們來說非常陌生的交響樂,他們一直堅持下鄉演出,每年都保證在20場以上。

每次下鄉演出時,每位樂團成員發揮「五大員」職能,都能做到不僅是演員,而且是文化特派員、教學輔導員、學術研究員、傳承保護員。樂團所有成員,都能夠熟練演奏國內外經典作品和不同風格的地方特色作品60餘首曲目。

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成立以來,多次參加國內外和自治區大型演出活動。2010年12月,參加第十三屆香港世界「金紫荊花獎」文藝大賽,榮獲大賽「最高獎」、「最佳創新獎」、「金獎」等七項大獎。

2012年4月,赴蒙古國參加第三屆國際馬頭琴藝術節,榮獲「最高獎」和「傑出貢獻獎」。

I. 馬頭琴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樂器() A. 藏族 B. 滿族 C. 蒙古族 D. 朝鮮族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傳統樂器.
故選:C.

J.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常用的樂器

馬頭琴,蒙古族拉弦樂器。蒙語稱莫林胡兀爾。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

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游記》載,十二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

琴桿用梨木、紅木製,大者全長124、小者全長70厘米。音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六方或八方形。框板用硬木製,兩面蒙馬皮、牛皮或羊皮,並繪有圖案。也有背面蒙松木薄板的。兩側開有出音孔。琴桿上部左右各置一弦軸。弓用藤條作桿拴以馬尾。張兩條馬尾弦。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

本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改革製成數種馬頭琴。一種全長100厘米。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張尼龍弦。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另一種全長128厘米,音箱膜板結合,面板中央挖橢圓形洞框,蒙以蟒皮。增置弧面指板,張三條金屬弦。定弦A、d、a。音域A—c2。

演奏時坐姿,音箱夾於兩腿中間,琴桿偏向左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弦外拉奏。按弦法頗為獨特,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頂弦,無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頂弦。有顫指、滑音、雙音、撥弦、揉弦、泛音等技巧。右手有頓弓、擊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傳統樂曲有《硃色烈》、《阿斯爾》、《走馬》、《四季》等。

閱讀全文

與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