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哪些文化舍棄

哪些文化舍棄

發布時間:2022-05-18 10:26:50

Ⅰ 對傳統文化要鑒別吸收,哪些觀點要完全摒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是,傳統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觀點是需要我們在鑒別吸收的同時需要完全摒棄的。只有對維護國家和民族團結及符合科學發展的優秀文化,我們才需要繼承發揚。

在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攀比和虛榮觀念一定要摒棄。攀比和虛榮心強的人,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偽、欺詐等因素,他們為了表揚才去做好事,對表揚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虛作假。他們對自己的不足想方設法遮掩,不喜歡也不善於取長補短。

縱觀華夏千年文明,傳統文化中精華值得我們驕傲,科學合理的繼承並發揚光大。

Ⅱ 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習俗要舍棄

尊老愛幼吧,我感覺這個很容易道德綁架,我爺爺對我很不好,話幾乎不說,小時候壓歲錢只給最大的孩子,我家一樓的老爺子就跟我很聊的來,我經常和他一期聊天遛彎,有空就幫他打水,尊老愛幼是給特定的人的而不是每個人

Ⅲ 中國傳統文化應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當中也會形成屬於自己的文化,但是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一些老舊的思想落後的文化肯定是不會符合現在的發展趨勢的,因為不符合現在人們的思想,所以這些文化就不會得到特別好的傳承,只能夠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被淘汰。我們的傳統文化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傳統文化當中一些封建落後的思想完全摒棄掉,然後再把傳統文化與現在的時代所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與時俱進的文化。

三、與時俱進

一個優秀的歷史文化雖然經受的住時間的檢驗,但是這也並不證明它就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學會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優秀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雖然有糟粕,但是也有著很多的精華,比如說像“孝”,“禮”,這些思想核心都在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國人,對於這些文化,我們也應該和時代相結合,把它發展成一種新的,更容易讓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的形式。

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是糟粕是我們要拋棄的呢

階級觀念,還有奴性,其他的樓上的都說了

Ⅳ 古代文化揚棄,揚哪些,棄哪些

揚棄傳統文化,需要批判繼承,推陳出新。

師古而不復古,這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信奉的箴言。面對中晚唐時期佛道盛行、儒家式微的狀況,韓愈率先舉起復興傳統儒學的旗幟。然而他的復興儒學,絕非一成不變的死守孔孟之言,而是從中擷取出有助於重構文化信仰的「原道」。這個原道,出自傳統,又不拘於傳統。韓愈更加藉此一掃六朝駢文化而不實之風,主張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推陳出新,韓愈使傳統儒學煥發出新的光芒。如果說韓愈是以繼承為主,那麼以黃宗羲、顧炎武等人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則是對儒學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黃宗羲高呼「天下為主,君為客」,使儒家民本思想帶有了民主色彩;顧炎武力倡「經世致用」,一掃宋明理學空談義理之風。批判繼承,革故鼎新,他們讓儒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揚棄傳統文化,不可一概否定,全盤舍棄。

在歐風美語的沐浴之下,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之下,以陳獨秀、胡適為代表的激進派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這場對當時及後世都意義深遠的文化變革,不僅大力宣揚西方科學民主平等博愛,更加主張全盤否定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傳統文化。部分激進學者甚至揚言要「打到孔家店」。必須承認,傳統文化在當時的時代的確與西方民主共和格格不入,但不加區分地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無異於挖掉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傳統文化,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這個紐帶綿延五千年,不能斬斷,也不可斬斷。

揚棄傳統文化,需要立足當下,古為今用。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傳統文化與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高度融合,必將為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傳統文化中「禮之用、和為貴」的尚和思想可以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借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理念可以成為人際關系的准則,「人無信不立」的誠信觀亦可以引導市場秩序的規范和市場規則的完善。可以說,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具有普適價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古為今用,必將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托起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揚棄傳統文化,成今世之業,興民族之魂,聚中華之光。

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糟粕是我們要拋棄的

愚忠,愚孝,人格依附是封建文化最大的糟粕。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影響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Ⅶ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裡面的糟粕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有: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刻意壓低女子社會地位、愚忠愚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等。面對這些糟粕的文化,我們要堅決拋棄。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世所公認的。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是需要我們舍棄的。只有對維護國家和諧穩定、繁榮昌盛的優秀文化,我們才需要繼承,糟粕文化要堅決抵制和拋棄,這就是哲學上講的“揚棄”。

對中國人影響最深的,當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觀念。現在強調“360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都可以干出成績,不一定非得讀書好才有出息。

Ⅷ 酒桌文化是傳統文化嗎現在看來應該舍棄嗎

前幾天,果之鄉劉三出於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鄉這一初衷,再加上本人也卻是愛酒之人,所以就隨心下了一篇小作《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和各位分享,卻意外引發了一場熱議。熱議的焦點就是,有些讀者認為酒桌上的一些習俗是陋習,是糟粕!為此,小劉繼續發揚「好奇寶寶」的特點,針對這一爭論再次進行研究,再次和大家分享如下。



古人飲酒,長幼有序。習慣以一飲、一干、一盡為序。如果長者還未喝完,年少者先喝掉,則視為不敬,與現代宴席中,大家一起舉杯共同喝完的禮俗有所不同。由此可見,自古至今酒俗都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紹興的婚嫁酒、生(剃頭酒、得周酒、壽酒)喪酒(白事酒)、分歲酒(新歲酒,一般在除夕之夜進行)等都是酒俗文化的一種體現。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酒俗文化漸漸被扭曲,形成了酒桌陋習,導致很多人對我國傳統的酒文化產生了誤解,其中勸酒這一行為被現代很多人深惡痛絕。其實「勸酒」這種做法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詩經·小雅·楚茨》中就有:"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詩句。其中「侑」(yòu)就是「勸」的意思,這句話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沒有吃飽,故而勸飲勸食。這種「勸酒」行為一方面表達了敬酒人的真誠,希望對方喝好喝夠,同時也可以活躍酒宴的氣氛,為飲酒者助興。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勸酒"勸"過了頭,竟然帶有相當的"強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對方為樂。在現代社會,甚至還有人變出了這樣一句順口溜:"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飲酒不用讓,感情就是量",硬是把"多喝"與"感情深"捆綁在一起,卻根本不顧及被勸者的酒量大小、健康狀況和感受,更有甚者還「硬勸」女性喝酒,這的確是一種必須戒絕的陋習。由此可見,「酒俗」本身是一種文化,然而卻不能把被曲解和扭曲後形成的的酒桌陋習與之相提並論,從而玷污了中國幾千年的酒文化。

果之鄉劉三是個愛酒之人,熱衷於與老友「把酒言歡」,與新人「以酒會友」,但是劉三也鄭重承諾,一定堅決抵制酒桌陋習,做一個文明的「愛酒之人」!

Ⅸ 有哪些文化觀念中國應該要舍棄掉

我們歷史老師說,最大的弊端,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這種封建制度和思想束縛了人才,明朝的科舉取士,作八股文就是受封建制度的影響。例如《論語》里有「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就是說學生要絕對服從老師。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求絕對服從: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講的就是絕——對——服——從!這種封建思想導致了中國人民思想的「守舊性」,而「迷信」也是有此引申而來,就是老百姓絕對服從天神的旨意。(袁世凱就利用了孔子的「絕對服從君主」來鞏固自己的總統地位,所以才尊孔復古)

禮教,就是一些繁文縟節,也是講的絕對服從和講究三綱五常。

Ⅹ 傳統文化,哪些應該發揚,哪些應該拋棄

發揚優良,去其糟粕。具體點說,傳統文化裡面的傳統美德,如尊老愛幼。還有傳統文化里對人的激勵,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糟粕的文化,就是封建迷信啊,你可以從一點開始展開,也可以從一點深入,不要以偏概全。
文化藝術團

與哪些文化舍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