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杏林指代的是哪個領域的文化

杏林指代的是哪個領域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18 21:05:42

A.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杏林指中醫界或者醫生。
杏林的來源是有傳說的:
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醫生,名叫董奉,家住廬山。他常年為人治病,卻不接受別人的報酬。得重病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讓病人種植五棵杏樹;病情不重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要病人種植一顆杏樹。這樣十幾年以後,杏樹就有十多萬棵了。春天來臨,董奉眺望杏林,彷彿綠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住在裡面。待到杏子熟了得的時候,他對人們說,誰要買杏子,不必告訴我,只要裝一盆米倒入我的米倉,便可以裝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換來的米,救濟貧苦的農民。 後來人們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
董奉去世後,「杏林」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明代名醫郭東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種杏千餘株。蘇州的鄭欽諭,庭院也設杏圃,病人饋贈的東西,也多去接濟貧民。元代的書畫家趙孟頫病危,當時的名醫嚴子成給他治好了,他特意畫了一幅《杏林圖》送給嚴子成。後來,人們在稱贊有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醫生時,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等詞句來形容。近現代的一些醫葯團體、雜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為醫界的別稱。有關「杏林」的佳話,不僅成為民間和醫界的美談,而且也成為歷代醫家激勵、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醫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範,「杏林」也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根據這個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滿」、「杏林滿園」或「譽滿杏林」等成語來贊揚醫生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

B. 杏林和杏壇分別指哪個行業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杏壇」與杏林有關系,但指的並不是醫護人員,而是另外一群職業高尚的人——老師,是傳授學生知識的人員。

在古代,老師多稱為:「師傅、夫子、教書先生、講郎等等」。「杏壇」之典故最早出自於莊子的一則寓言,即《莊子·漁父篇》載:「孔子游於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杏壇」一詞已成為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美稱,常會說「堅守杏壇」。如「三尺杏壇寫春秋,一枝粉筆畫古今。」意思就是在講台上度過光陰,傳授人類歷史和自然知識。由此可見,「杏壇」和「杏林」是指兩個不同的職業,分別是教育和醫護工作者,深受人們尊敬的光榮職業。

C. 「杏林」指代的是什麼在歷朝歷代的作用如何

中醫與「杏林」,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物,但是人們往往把二者聯系起來,甚至以「杏林」做為中國醫學界的代稱,這和發生在西漢董奉身上的一段歷史美談相關。

董奉過世後,「杏林」的劇情一直流傳了下來,明朝名醫郭東就效仿董奉,居山下,種杏千餘株。蘇州的鄭欽諭,院落也設杏圃,患者贈予的物品,也用於接濟平民。明朝的書畫家趙孟頫病重,那時候的名醫嚴子成給他治好了,他特意畫了一幅《杏林圖》送給嚴子成。之後,人們在誇贊有高尚醫德,高超醫療水平的醫生時,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等詞語來描述。近代的一些醫葯團體,雜志期刊學術期刊也常以「杏林」取名。「杏林」,已變成醫界的別稱。相關「杏林」的美談,不但變成民俗和醫界的佳話,並且也變成各代中醫激勵,鞭策自己的要求。

D. 杏林指的是什麼呢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

董奉曾長期隱居在江西廬山南麓,熱忱為山民診病療疾。他在行醫時從不索取酬金,每當治好一個重病患者時,就讓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顆杏樹;看好一個輕病,只須栽一顆杏樹。所以四鄉聞訊前來求治的病人雲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為醫酬。幾年之後,廬山一帶的杏林多達十萬株之多。

他選擇交州一帶行醫安生,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軍閥勢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測,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選擇廬山為隱居之地。在廬山,董奉施醫濟世,開創了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榮以及葯食同源的杏林園。

杏林精神

董奉的杏林園創立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年,經久不衰的杏林文化從它的內涵層面上來說,董奉充分汲取了老子的「中和」思想和太平道追求的「均和」思想,使得所構築的杏林文化內涵深深地打上了「道與德」的文化烙印。

E. 杏林指什麼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

據晉代葛洪所著《神仙傳》記載:三國時期東吳有位叫董奉的名醫醫術精湛長年隱居深山,為人治病卻不收報酬。

凡患重病被他治癒者只需在其宅邊、園內栽下5棵杏樹 光陰荏苒,栽下的杏樹愈來愈多,收獲時節便以穀子與前來買杏的人作交換董奉用杏換來的穀子年年堆滿倉。

他用穀子救濟貧困百姓和路過缺盤纏的人,自此,「杏林」一詞便成了中醫界的代稱。

(5)杏林指代的是哪個領域的文化擴展閱讀

同類典故:橘井泉香

「橘井」這個詞起源於西漢年間的蘇耽。相傳漢文帝時,荊州桂陽郡(今湖南省郴州市)有一位高人名叫蘇耽,他有一手精妙絕倫的醫術,而且治病從來不收報酬,故遠近之人都稱他為「蘇仙公」。

有一次,蘇耽有事外出,需三年方回,他將諸事交代給母親後便驅車上道。鄉親們聞訊都來送別,送至長亭仍遲遲不肯離去,這時有一個人開口道:「仙公如今遠出,我等若罹患重疾,可如何是好?」蘇耽淡然一笑:「吉人自有天相,請勿多慮。」復作一揖,就此別去。

次年夏天,瘟疫流行,患者多惡寒發熱,胸膈痞滿。當地的庸醫巫婆趁機向病人勒索錢財,這時蘇母想起蘇耽臨行前曾交代她的救急方,於是她就按該方救治,果然治癒了好多患者。

原來蘇耽臨行前根據六運五氣,推知將有傷寒流行,便交代母親:家中後院的橘樹及井水可以救急,患者如有惡寒發熱、胸膈痞滿的症狀,可用井水一升、橘葉三片煎服,愈後勿收錢物。從此橘井一詞便流傳開來,「橘井泉香」也成為了中醫葯史上的一段佳話。

F. 「杏園」「杏林」「杏壇」三者分別是什麼呢

杏園、杏林、杏壇雖然都有杏字,但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卻大相徑庭,分別包含了三個不同領域的意思,與金榜題名、醫學和教育有關,具體分析如下:

一.杏園是古代科舉中榜後的游宴之地,代指金榜題名。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杏除了口感鮮美外,它也是吉祥的象徵,與幸運的“幸”諧音,其原產於中國新疆,隨後發展到全國各地均有種植,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在此期間,它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和文化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飽滿的文化寓意,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杏園、杏林和杏壇等。

三.杏壇與教育有關,起源於孔子講學,泛指教育教學場所。

杏壇主要與教育領域掛鉤,指代教學工作者傳道受業解惑的地方。而杏壇此種寓意的由來,還與我國偉大的儒學創始人孔子有關。傳說孔子在周遊列國,未得到重用回到魯國後,決心放棄仕途之路,開啟講學之路。而杏壇就是當時孔子為弟子們,傳授詩禮樂易等知識的講學場所。後來又因在宋代時,又有人在曲阜為孔子建立祖廟祭拜,並取名為杏壇。杏壇一詞就逐漸發展為教書育人的場所,例如老師的講堂。

G. 杏林指代的是什麼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

典出三國時期閩籍道醫董奉。據《神仙傳》(《神仙傳》,志怪小說集,東晉葛洪所著,共10卷)卷十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十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

譯文:董承居住在山裡的時候,給人看病不收錢。只要是重病醫治好了,就讓病人的家屬栽五株杏樹。小病治癒的,種一株。十年過去了,一共種了十萬余株,成為一片茂盛的杏林。

根據董奉的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

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人,是與當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因為張仲景寫下了中醫四大經典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世醫家尊稱「醫聖」。而董奉留給我們的是杏林,杏林代表了醫界。

(7)杏林指代的是哪個領域的文化擴展閱讀:

董奉曾長期隱居在江西廬山南麓,熱忱為山民診病療疾。他在行醫時從不索取酬金,每當治好一個重病患者時,就讓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顆杏樹;看好一個輕病,只須栽一顆杏樹。所以四鄉聞訊前來求治的病人雲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為醫酬。

幾年之後,廬山一帶的杏林多達十萬株之多。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販濟廬山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飢民,一年之中施捨的糧食達數十萬斗。

後來還說有老虎鎮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穀換取,而董奉則把換來的穀米來救濟貧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說。正是由於董奉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廬山一帶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後,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道醫。

閱讀全文

與杏林指代的是哪個領域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