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鄭璐的演藝經歷
從2006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後,在致力於課堂教學與舞台藝術實踐相結合,以舞台藝術實踐經驗來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授課技能,她的參演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和海外。
2006年至今每年參加江西省春節聯歡晚會。
2008年10月赴法國巡迴演出。11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紅歌會》「永遠的紅歌」主場晚會。
2009年7月中央黨校專場音樂會。8月參演歌舞劇《贛風》受文化部邀請晉京演出。10月江西省60周年國慶大型電視直播文藝晚會。10月中央電視台60周年國慶專題文藝節目《為祖國喝彩》。10月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賀歲片展播文藝晚會。11月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2010年1月參加由中國文聯等在北京奧體中心舉辦的第七屆中國金唱片頒獎盛典晚會。5月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辦研究生畢業個人獨唱音樂會。8月8日由江西衛視主辦的2010中國紅歌會之紅歌英雄匯進入六強。 8月29日獲得2010中國紅歌會冠軍。10月參加中博會文藝晚會與魏松、王麗達等藝術家同台演出。10月參加中國寧都第二屆「翠微之春」文化藝術節大型文藝晚會,與蔡國慶、孫悅等藝術家同台演出。10月參加江西省十三屆運動會閉幕式文藝晚會,與黎明、汪峰等同台演出。11月參加首屆全國農民藝術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型文藝晚會 ,與劉歡等藝術家同台演出。11月參加中國紅歌會群星演唱會之唱響紅都瑞金。11月參加江西衛視中國山水情歌會特別節目之唱響鄱陽湖生態文化節。11月參加江西衛視中國山水情歌會特別節目走進南昌國際展覽中心文藝活動。12月參加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文化送溫暖走進玉山公益演出,與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丁毅老師同台演唱。
2011年4月應江西省慈善總會邀請參加撫州公益慈善表彰大會公益演出。4月在井岡山參加全國青少年「永遠跟黨走」青春歌會暨「青春給力緊跟黨走」江西百縣百場百萬青年青春紅歌會啟動儀式公益演出。4月應省慈善總會邀請參加「江西省2010年度公益慈善頒獎典禮」公益演出。5月起赴鄂爾多斯、寧波、杭州、蘇州、武漢、三明、廣州、嘉興等地攜手央視星光大道冠軍巡迴演出。5月應2011中國紅歌會組委會邀請作為2011中國紅歌會南昌唱區的海選及決賽評委。6月參加新余慶祝建黨90周年文藝晚會,與李雙江、黃宏、夢鴿等藝術家同台演出。6月參加央視 激情廣場劇組 「愛國歌曲大家唱」演出。6月參加2011中國紅歌會紅歌總動員卡位賽120進50的評審嘉賓。6月參加2011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開幕式暨建黨90周年大型情景演唱會。7月參加江西省慶祝建黨90 周年大型文藝晚會。7月參加2011中國紅歌會紅歌突圍戰搶位賽16進12的評審嘉賓。7月3日參加南昌市大型「救孤助殘」慈善義演。7月30日參加第六節廣昌國際蓮花屆大型歌舞晚會,與祖海、周濤、牛群、容中爾甲、迪克牛仔、旺姆等同台演出。8月1日參加廣州名門閨秀15周年慶典晚會,與蔣大為,趙雅芝等同台演出。8月11日應邀擔任51屆國際小姐大賽江西賽區總決賽評委。8月受日本官方邀請,作為文藝工作優秀代表,於8月24日至31日、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前往日本東京、大阪等地參與中日友好交流會。9月25日參加「第六屆山西中部博覽會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與宋祖英、閻維文、廖昌永、譚晶等藝術家同台演出。10月參加景德鎮「瓷都警察節文藝晚會」演出。10月參加九江市道德模範、首屆十大愛心人物、十大公益慈善單位頒獎典禮公益演出。11月參加江西省贛商會員代表大會焰火晚會演出。11月參加瑞金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創建80周年文藝晚會。12月參加「集善江西·愛心扶弱、善行助殘」全省愛心接力公益慈善演出,晚會募集善款42萬余元。12月18日在湖北襄陽劇院參加鼓樓商場30周年文藝晚會演出。12月28日在揚州體育館參加虎豹集團「品尊國際之夜」大型文藝晚會,與著名歌唱家呂繼宏、萬山紅等同台演出,晚會由央視著名主持人劉璐擔綱主持。
2012年1月18日參加萍鄉電視台春晚,與滕矢初、孫礫、梅林組合等同台演出。3月28日在陝西神木體育館參加明星演唱會,與黎明、旺姆、文章等明星同台演出,演唱會由鳳凰衛視陳魯豫擔綱主持。4月7日與央視星光大道冠軍精英們再次攜手,在蘇州體育館參加大型演唱會。4月15日參加第三屆井岡山國際杜鵑花節大型文藝演出,同台明星有祖海等。9月19日參加江西衛視「親·合力」2013媒體推介暨廣告招商會,獨唱《讓我們舞起來》。11月24日在江西省龍南縣參加第五屆中國·龍南客家圍屋文化旅遊節。
目前,鄭璐已經是江西省重大文藝演出的台柱子,她端莊大方和氣度不凡的舞台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鄭璐的演唱事業不斷地走向高峰,她分別於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鄭璐憑著自己的執著和努力,把自己的紅歌通過眾多音樂作品和電視劇推廣到了全國各地,其在2007年1月演唱的《山裡紅》收錄在《新農村·新風采》專輯中發行;拍攝《旗幟》MTV自2009年6月起在央視三套、音樂頻道和江西衛視播出;拍攝《可愛的家鄉》、《開口就唱哎呀嘞》、《盛世中華》MTV自2010年2月起在江西電視台各套滾動播出;演唱央視熱播電視連續劇《天仙配》片尾曲《天地和諧》,該劇自2007年12月始在央視一套、八套和其它地方台陸續滾動播出;演唱央視熱播電視連續劇《王屋山下的傳說》中主題曲《與君別》,自2008年10月在央視一套、三套和其它地方台陸續播出。 。這一首首歌曲也成了鄭璐眾多家喻戶曉的作品和演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對演唱技藝的歷練和奮斗,鄭璐從來未放鬆對歌唱專業理論的研究和探索,曾撰寫論文《關於高校聲樂課堂問題的探析》、《試論當前高等師范聲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和對策》、《贛南民歌綜述》、《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等專業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鄭璐憑借過硬的演唱技藝和理論素養,多次獲獎:2006年9月,獲江西省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美聲組二等獎;2008年4月,獲第八屆全國聲樂大賽江西選拔賽金獎;2008年7月,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聲樂大賽文華聲樂節目表演優秀獎;2009年1月,獲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優秀教師」稱號,2009年5月,被江西省省委宣傳部授予「江西省優秀年輕文藝人才」稱號;2009年9月,演唱歌曲《旗幟》獲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這是江西歌手第一次獲此殊榮;2010年8月,獲得2010中國紅歌會冠軍。
2010年度中國紅歌會終於在8月29號晚落下帷幕,而「鄭璐」這個名字在瞬間被冠上「2010中國紅歌會年度總冠軍」。
『貳』 奇趣杯龍南縣首屆我愛龍南小學生游記作文大賽
「奇趣杯」龍南縣首屆「我愛龍南」
小學生游記作文大賽
為了貫徹落實龍南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圍繞辦好明年首屆旅遊文化節,動員全縣上下投身到發展全域旅遊工作上來,推動龍南旅遊實現跨越發展,加快建設贛深高鐵沿線「旅遊旺」的明珠縣,渲染「全域旅遊」氛圍,特別舉辦本次大賽。
主辦單位
龍南縣教育體育局
承辦單位
龍南文苑(龍南縣文化藝術培訓中心)
贊助單位
中國十大作文品牌——奇趣作文
參賽對象
龍南縣各鄉、鎮、場和縣直屬小學3-6年級學生
參賽內容
記一次親身經歷的龍南景點,圍繞「客家圍」「九連山」「武當山」「千年古樹群」「玉石仙岩」等旅遊景點寫作,文章字數、題材不限。
獎項設置
全縣3-6年級共分4個年級組,每組設:
金獎:5名(4個年級組共20名)
銀獎:10名(4個年級組共40名)
銅獎:20名(4個年級組共80名)
優秀獎:50名(4個年級組共200名)
比賽時間
初賽由主辦方統一發放作文比賽專用紙到各學校,學校自行安排比賽後將文章交至龍南文苑學生處,截稿時間為:2016年11月4日
決賽由主辦方統一篩選初賽文章,組織入圍的學生到龍南文苑現場寫作後評選出各個獎項,現場比賽時間:2016年12月4日
比賽地點
龍南文苑(龍南縣文化藝術中心財富廣場B區)
『叄』 旅遊文化節是在哪裡舉行
本屆國際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將於11月28日晚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隆重舉行,閉幕式將在中山舉辦。文化節期間,廣東開放論壇--現代旅遊業合作與發展、「成龍和他的朋友們」廣州愛心演唱會、旅遊招商會、旅遊大促銷暨國際旅遊展覽會、泛珠三角旅遊花車花船大巡遊、嶺南民間藝術匯演、「友城之夜」系列活動、海外傑出華人廣東行系列活動、網上旅遊文化節等活動將在主會場輪番上演。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河源、惠州、中山、湛江、清遠、潮州、揭陽等分會場也將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節慶活動。好戲連台,高潮迭起,盡在2008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
時間:2008年11月28日
-
12月4日
『肆』 龍文化的龍文化節
濮陽中華龍文化節
濮陽是「中華龍鄉」,20多年前在濮陽縣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貴文物蚌塑龍形圖案,被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文化底蘊豐厚。濮陽市立足這一文化資源優勢,從2000年開始舉辦龍文化活動周,每年舉辦一屆。2003年改為中華龍文化節,並增設雜技藝術節,此後兩年一屆至今,共舉辦中華龍文化節6屆、雜技藝術節3屆。
屆時,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濮陽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濮陽市政府等機構團體;共同參與龍文化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中國河南濮陽
『伍』 中國首屆農耕文化節在哪裡舉辦的啊
您好,中國(慶陽)首屆周祖農耕文化節定於2009年9月21日至25日在甘肅省慶陽市舉行。
如對您有所幫助,請採納好!
『陸』 江西各地區有哪些旅遊文化節
江西瑞金紅色旅遊文化節
江西玉山首屆三清山旅遊文化節
石城:江西石城首屆旅遊文化節
江西贛州客家文化旅遊古村白鷺村
江西井岡山菖蒲葡萄旅
江西崇義陽嶺風養生旅遊文化節文化節
『柒』 江西贛州的傳統文化節日
贛州市的居民,因受客家人習俗的影響,除了按漢族人普遍的習慣,要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行慶典、祭典 和宴飲、游覽等活動之外,還特別注重立春、立夏、中元、重陽節幾個節日。
『捌』 龍南縣的客家文化
龍南,屬典型的純客家縣。龍南的人民,歷來勤勞智慧,厚道朴實,熱情好客,與人為本,與善為德,民風純朴,在四時八節、民間喜慶及日常生活中,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了中原唐宋時期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語言特色,弘揚了客家精神,秉承了客家文化,展現了客家風貌。龍南山歌「過山溜」音調高亢激越,節奏明快自由,採茶歌舞詼諧活潑;龍南人崇古敬祖,講究長幼有序;有「釀豆腐」、「捶魚絲」、「小炒魚」等客家美食。
客家圍屋
龍南的圍屋建築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屬世界之最,是研究客家民系社會史和文化史極其寶貴的物證。龍南現有376座圍屋,遍布全縣,而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烏石圍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和「建築教科書」。關西新圍和燕翼圍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楊村端午龍舟賽
楊村端午龍舟賽,起源於明朝弘治年間,龍南縣楊村鎮,古稱太平堡,居住著客家人,他們每年端午都要舉辦龍舟賽盛會。楊村龍舟賽是楊村鎮獨有的一種端午民俗,龍舟賽是在面積15畝的池塘里舉行,隨著五百多年的流傳,形成了祀奉龍神、請龍神、龍船會、掃邪、決賽、遊船、龍神歸位、送遊船鴨等為一體的獨特的傳統龍舟民俗文化,成為贛粵兩省三縣五鄉一場端午節期間最受歡迎的傳統民間活動。
龍南客家圍屋文化旅遊節
「中國·龍南客家圍屋文化旅遊節」由中共龍南縣委、龍南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龍南縣委宣傳部、龍南縣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承辦。自2008年開始每年10-11月份在龍南縣龍翔廣場舉辦一次。隨著中國·龍南客家圍屋文化旅遊節不斷發展,逐步提高,不僅成為集中體現龍南客家圍屋文化品位、開放意識的文化盛會,成為贛州地區知名的品牌性節慶活動,也是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大型節慶活動。每年的文旅節開幕式都會邀請到眾多海內外著名歌手、主持人、歌舞團等文藝界人士參加。
『玖』 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主會場,中國客屬第三屆懇親聯誼大會主會場在哪裡
在贛縣客家圍屋
『拾』 贛南的旅遊
贛南旅遊資源豐富。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牆、古浮橋、古瓷窟)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遊區;還有被譽為水上絲綢之路的梅關古驛道旅遊區;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徽峰金精洞;還有傳說中漢鍾離得道成仙的漢仙岩;有天然氧吧陽嶺,人間仙境小武當山,水上明珠陡水湖,還有東江源頭椏髻缽山……。 贛南推出有「紅色故都、江南宋城、東江源頭」三個旅遊品牌,並整合包裝了三條獨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線可供旅遊者選擇。
贛江是江西的母親河。贛江(東江)的源頭在贛南。到贛南去,走進贛江(東江)源,探尋客家源,追溯共和國之源。您收獲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與美麗的風景,更有這里悠揚的風韻和純朴的民情。 瑞金市 瑞金市境內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有傳統的九堡密溪客家圍屋(瑞金密溪古村)景點。也有太平天國時留下的舊址、風景秀麗、自然風光絕佳的羅漢岩風景區。尤其是上世紀二、三十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瑞金建立時所留下的紅色舊居舊址獲得國家級保護文物、景(區)點更是全國之最。瑞金境內共和革命舊居舊址180多處,擁有紅軍廣場、「一蘇大」會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紅井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這些都是發展紅色旅遊的寶貴資源;同時,自1995年新華社在瑞金修建革命舊址、續寫「紅色家譜」以來,修建革命舊址,在葉坪鄉、沙洲壩鎮已經成規模較大的國家部委舊群,成為瑞金紅色旅遊的一大景觀。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於2015年7月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成為贛南首個5A級旅遊景區。
通天岩 風景名勝區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素有「丹霞地貌獨特,生態景緻宜人,文物遺跡豐厚,石窟藝術寶庫」之稱謂。通天岩之名源於「石峰環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是一座開鑿於晚唐,興盛於北宋晚期的石窟寺,至盡保留自唐代以來較完整的摩崖造像359尊,題刻128品。這里,林木蒼翠,景緻獨特,是一處發育良好的丹霞地貌風景區,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歷史景區主要由忘歸岩、觀心岩、通天岩、翠微岩五個岩洞構成。忘歸岩是丹霞地貌發育最好,景緻最獨特的岩洞。1996年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的專題節目專程來此地拍攝取景。通天岩是整個景區的中心,內有古老的廣福禪寺院,蔣介石企圖囚禁張學良將軍的雙桂堂、蘇東坡拜訪陽孝本的陽公祠。蔣經國先生避暑之所、玉水池、一滴泉等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整個山岩絕壁環繞,頗具佛國氣象,山岩上還保留有北宋中期所雕刻的拱衛毗羅遮那佛及五百弟子聽佛講經群像,氣勢雄偉壯觀。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景區由原來的0.5平方公里擴展到6平方公里。逐步完善了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了景區;同時為遊客提供了商品購物一條街,開放了蔣經國舞廳和怡心閣竹樓住宿,一個集吃、住、行、游、娛、購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風景區已初具規模。 郁孤台 建在贛州市區北部的賀蘭山頂,以山勢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郁孤台坐落在城區西北部的賀蘭山上,海拔131米,是城區的制高點。以其地山勢高埠、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在唐代宗時就有記載,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墨客登臨題詠甚多,其中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菩薩蠻》詞:「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成為千古絕唱。景因文傳,郁孤台也隨之名揚四海。原台已毀,但有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所建的全木結構的樓台一座,1982年重建時改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其形制外觀均未改動,仍為3層、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鳥瞰古城全景。
【宋】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簡析】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於南宋小朝廷腐敗無能,准備不足,金兵趁機大舉南侵,如入無人之境。金兵兵分兩路,一路下建康,陷臨安,猛追高宗,直搗福建。另一路從湖北進軍江西,緊追隆祐太後,隆祐由南昌倉猝南逃,直到贛州才得到喘息機會。當時,贛西一帶遭受金兵的侵擾,人民的損失極其慘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贛州任江西提點刑獄(主管司法與監察並兼管農桑)時所寫。作者路過皂口,見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逃難人民的血淚,想到淪陷的中原,禁不住產生了江山易主卻無法收復的悲痛。這首詞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治集團屈辱求和這一錯誤政策的不滿,抒寫了他關心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八境台 建於北宋嘉氈年間(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築台後繪制《虔州八境圖》,並以圖求詩於蘇軾而得名。歷代文人在這里的題詠甚多。八境台依城牆建造,台高28.5米,總面積574平方米,新建的八境台為歇山重檐,朱樓碧瓦、飛檐書棟,雄麗壯觀,屹立在章貢兩江匯合處的古城牆上,大有控三江之勢。登台遠眺,碧波白帆、綠樹紅樓,歷歷在目;江風撲面而來,使人心曠神怡、飄飄欲仙。 贛州古城牆 始建於漢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修建於北宋年間,城牆平均高7米,從東門至西門長3.6公里,垛牆、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
說起古城牆,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萬里長城,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座歷史悠久、至今還在為防洪起著重要作用的磚城牆,那就是贛州宋城牆,當時是土城,後來因江水歲歲沖壞土城,至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孔宗瀚任贛州知州,開始用磚修築城牆,但是這些地方的磚城牆都是明代洪五年間以後的,包括北京萬里長城。明代洪五年間創建大明皇朝以後,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令各州、縣築城牆,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後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牆。而且護城河、牆垛、城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施齊全,整個城池開有西津門、鎮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涌金門5座城門,其中前3座城門還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豐年間,為了防止太平軍攻城,又在贛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興建了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境台5座炮城。贛州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難攻,有「鐵城贛州」之稱。太平軍兩次攻城。古城牆有3600米。這些城牆、城門不僅成為今天的游覽景點,而且至今還在為贛州防洪發揮重要作用,贛州市政府每年還撥出一定經費維護古城牆。 尤為珍貴的是,在古城牆上保留有數以萬計的帶有文字的城磚,這種磚被稱為銘文磚,上面載有不同時代的不同內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窯燒造等。最早的一種銘文磚記有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記載著贛州古城的興衰、嬗變,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的城市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1996年,國務院將贛州古城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贛州古浮橋 環繞贛州市的章貢兩江上,原有浮橋3座,既市區西北部章江上的浮橋,俗稱西河浮橋; 市區東部貢江上的浮橋,俗稱東河浮橋;市區南部章江上的浮橋,俗稱南河浮橋。贛州其他地區章江、貢江流經處也分布很多浮橋,如贛州市南康鳳崗鎮碼頭古浮橋。分別始建於北宋寧熙年間(1068—1077年)、 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和淳熙年間(1174—1189年)。 3處浮橋都採用篾纜聯舟結構。3舟用橫梁固定為1節,樑上鋪以板,每節長10米,寬4米。 西河浮橋長252米,東河浮橋長500米,南河浮橋長300米。 1986年新建西河大人行橋通行後,南河浮橋也拆除。1990年南河大橋建成通行後,南河浮橋也拆除。現僅存市區東部建春門外東河浮橋1座。遊人行走浮橋,目睹碧波粼粼,耳聞江濤聲聲,別有一番情趣上心頭。
現存的東河浮橋始建於南宋時期,始建者叫洪邁,江西鄱陽人,在贛州當過知軍。著有《容齋隨筆》,是唐宋筆記中規模最大、影響甚深的一部筆記。古浮橋全長400米,用了100隻小船拼接而成,每三隻為一組,整座浮橋分為33組,用纜繩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後用鋼纜、鐵錨固定在江面之上。贛江水運繁忙的時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開啟一次,讓船隻通過。過去在很多臨江的城市都有浮橋,在贛州已沿用了900多年,構成了贛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歷史景觀。 南遷紀念壇 位於龜角尾公園內。客家人南遷紀念壇分基座、銅鼎二個部分,基座借鑒北京地壇的建築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同時體現了客家人以農為本的特色,基座分為三層,象徵著客家民系形成的三個階段,即形成於贛南、發展於閩西、成熟於粵東。基座的踏步分為五級,象徵客家人的歷史進程中,共有五次大遷移。在基座上安放一個高達5米的三足大銅鼎,象徵客家人在通過五次大遷移、完成了三個發展階段之後,以一種成熟的文化形態,紮根在相毗鄰閩粵贛三省的大地之上,在紀念壇上安置銅鼎,一則有定鼎之意,二則銅鼎之足,又寓意客家人的大本營,立足於閩粵贛三省;三則銅鼎為古代祭祀之重器,有插置香燭的實用功能,同時還可將紀念文字銘鑄在鼎身之上。紀念壇按120度分為三個面,各個面又分別代表贛南、閩西和粵東,寓意三地在歷史上對客家文化的貢獻不分伯仲,在當代客家社會相互依存,今後要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紀念壇相對應的三組踏步,則象徵著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條生命之源——贛江、汀江和梅江。紀念鼎銘文是由華南理工大家客家研究所所長譚元亨先生所題,銘文文體為志銘體,文稿分為紀和頌兩大部分。銘文說明了鑄鼎的緣由、時間、地點及其意義,記載了客家發展的歷史,頌揚了客家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篇寓意深遠、文辭優秀的佳作。 客家文化城 位於贛縣縣城的東南面,南依逶迤而過的貢江水,對望風水祖師楊救貧隱居地楊仙嶺,遠眺贛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襯,是一個得天地之靈氣的風水寶地。佔地600畝,總投資6000萬元。整體設計外方內圓,整個建築風格即秉承了客家傳統文化建築理念,又結合了濃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她集祭祀慶典、文博展覽商貿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築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觀園」,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園」。
客家文化城是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的重要參觀點之一,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主會場,中國客屬第三屆懇親聯誼大會主會場。城內包括客家宗祠、太極廣場、楊公祠、藝術長廊、客家博物館、風情街等主要景點。 將軍園 位於興國縣將軍大道南端,佔地300畝,是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為弘揚蘇區革命傳統,緬懷將軍位的豐功偉績,充分利用好興國紅色旅遊資源而建。將軍園由將軍廣場、將軍紀念館、大型群雕、休閑廣場、將軍湖、將軍島等組成。將軍廣場正中安放由漢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澤東主席巨型雕像,園內按長征路線進行規劃,安放陳毅元帥和興國籍54位共和國將軍的雕像,並利用12塊奇石分別雕刻肖華上將所作的12首長征組歌;大型群雕由「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三百軍旗及69位沖鋒陷陣組成的戰斗場面群雕環繞組成。將軍紀念館位於將軍園內,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屋頂是紅軍八角帽造型,展廳和大門由鐮刀、斧頭形狀構成,突出興國紅軍縣的特色,它將利用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再現將軍位和省部級領導幹部的英勇事跡。 生態保健度假村 明駿九麴生態保健度假村為中國首席生態保健景區。位於定南縣天九鎮九曲河畔,九曲河位於為東江之源,九曲度假村依山傍水,距離深圳只有320公里,是依據原有地理風貌投巨資建成的集休閑、度假、旅遊、保健於一體的生態景區,那裡山清水秀、竹海片片、古樸深幽,充分體現著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和革命老區的古樸民風,客人可在景區內泛舟、騎馬(自費)、射箭(自費),行吟山水間,漫步竹林里,暢游九曲河。
「南武當山」位於龍南武當橫崗村。此處以山峰奇險壯美為風景名勝,諸山四面峭壁如削。叢山雲霧繞繞似仙境佳地,99座石峰齊聳立,「排如直戟」,直刺穹天,且形似奇異,有「金龜望遠」、「巨象凌雲」、「五女拜壽「眾僧朝聖」、「神女靜坐」、「情侶攜手」、「玉柱擎天」、「天馬躍空」等百姿千態,巍巍壯觀。上南武當廣東省只有一條九曲盤腸山道。因山勢陡峭,有「按胸石」之險,故置鐵索供攀援。山上有數百年的兩副石刻楹聯,皆取「武當」兩面三刀字作聯首,歷來為遊人稱道。此山明代始建佛堂,清代重修且有「重建武當新碑」。首建佛堂開山祖師鍾點有能,法名映蓮。傳說他一生習武研佛,布善施醫,有頂天之力。圓寂葬西岩崖。此後,夕照西岩,常出現「佛光映蓮」的奇觀。南武當山風景點甚多,除清風關、絕壁天門、寒谷飛虹、空中走廊、「一線天」,尚有松坡、觀音井、寒谷、後山等。 關西新圍 位於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是贛南至今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圍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歷時29年。因規模宏大、保存完整,2000年7月,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與燕翼圍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關西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關西圍整體結構如巨大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築就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其構造如同烏石圍,是在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從而形成「九棟十八廳」大型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築,共有主房124間。關西新圍開基祖徐老四,名名均,字韻彬,號渠園。因他姐姐嫁在燕翼圍,常到姐姐家做客,時常為燕翼圍的雄偉高大所神迷,內心暗藏競爭意識。姐夫賴世樟資助精明肯乾的徐老四做木頭生意,他天生聰慧,生意竟漸漸做大。有一回,他從贛州發排往南昌時,順路搭了省府稅官之公子返省,公子的父親有感於徐老四慷慨助人,遂給了他一塊免稅牌。從此,徐老四做生意如魚得水,呼風有風,喚雨有雨,一時間,許多排販紛紛依附徐老四,也求他給打上其「西昌」火印商號,徐老四則收商號費,從而盈利滾滾。 贛南森林小鐵路 於1964年竣工,全線長65公里,途經原贛州市、南康區、上猶縣,因生態保護的需要,輝煌一時用於運輸沿線地區木材的贛南森林鐵路於1998年停用。曾稱之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 的小蒸汽機車和窄軌線路之一」,被中科院旅遊資源評估小組專家譽為「世界級旅遊珍品」。2005年,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贛南森林鐵路被改造成森林鐵 路旅遊專線,通過把鐵路沿線上猶五指峰和陡水湖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第一座壩內式廠房上猶江水電站、國家A4級景區通天岩、宋城古牆、明代譚邦古城、唐代客家圍屋群盧屋村、陽嶺森林公園、聶都溶洞群等旅遊「珍珠」串聯起來,使這條「退役」了6年的森林鐵路重現生機。 陡水湖森林公園 位於江西省上猶縣,處於上猶江中游。上猶江史稱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凈,全長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猶江水力發電站而成湖,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形成湖岸線長264公里、湖灣427個、湖心島42個,湖面開闊處縱橫達500米以上,視野寬廣、波平如鏡;狹窄處不足10米,僅容一舟通行。後來,國家又相繼在上猶江上建成羅邊、龍潭等發電站,形成了「一線穿五珠、一江連五湖」壯美景觀,高峽平湖,百里煙波;島嶼港灣,鱗次櫛比;火樹銀花,滿江金龍,為猶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遠眺陡水湖,但見湖水環抱群山,疊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近看湖水如綢如緞、恬靜無痕,偶爾風生斜波、漪漣萬頃、襲人芳心。由於環湖植被綠化狀態極佳,加之湖水靠近源頭,陡水湖的水體更顯翠綠清澈。奇峰、異樹、石林、飛瀑、漂流、溫泉、古廟共同納入陡水湖綠色生態旅遊圈。 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江西崇義縣距離贛州市77公里,是集原始森林、天然飛瀑、溪湖山寺為一體的3A級自然風景區。方圓五十平方公里,有秀峰三十六座,飛流瀑布九處。公園內峰巒疊障,古木參天,泉甘溪曲,藤古樹珍,四時花木廣布,珍禽異獸咸集,保持了完好的亞熱帶原始森林風貌。蒼山翠竹間有雲隱寺、觀音廟等古跡。由於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空氣負離子含量特別高,平均值達每立方厘米9.2萬單位,最高處為14萬個單位,基尼斯總部曾向崇義縣陽嶺國家森林公園頒發了「空氣負離子濃度值最高的風景旅遊區」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被稱為天然氧吧。是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主要景點有:
雲隱寺位於兩座高聳入雲山窩中。寺廟種了許多花草,到這里猶如進入世外桃源。聽說雲隱寺求神拜佛很靈驗,信者信之,不信者游之,大家可以進去看看。
陽峰景區陽峰海拔1295米,相對高差1022米。陽峰之趣,在於高、在於險、在於雲、在於石、在於杜鵑,登陽嶺之巔,經838級台階,有「直入雲天」之感。從齊雲閣東行至天竹亭,盡可體驗其高——群山皆俯伏,一覽眾山小;其險——蜿蜓曲折,壁立峭絕。陽嶺是陽明湖、西湖水源發源地,相對高差超千米,加上森林茂密,湖水蒸騰作用,常年雲霧縹緲,雲蒸霞蔚,非常壯觀。秋日午後,雨過天晴,有「佛光」現象。陽嶺山石屬丹霞石質,似大佛、似鯉魚、似神犬、似金龜……極具神韻。陽峰四周遍布杜鵑矮林,「人間四月芳菲盡,此處杜鵑始盛開」。每年四、五月間,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奼紫嫣紅,或紅、或白、或紫、或紅白相間,品種繁多。
瀑布景區在陽嶺森林深處,有眾多的瀑布,以龍吐水瀑布和蘭溪瀑布名氣最大。龍吐水瀑布出水處似卧龍吐水,所以得名。瀑布落差18.6米。緊隨其後,又一落差15.8米的蘭溪瀑布。這里蘭溪蜿蜒,遍生蘭草,夏秋之交,竟相綻放,幽香縈繞,沁人心脾。所以稱蘭溪。在瀑布下的這個亭子,叫蘭溪亭,是供遊人觀景休憩的。水出瀑布,兩岸山峰聳立,形成了蘭溪峽谷。水在峽谷中穿行,迎風搖曳,幽香陣陣,蘭溪瀑布及蘭溪峽谷區是負離子含量最高的區域。在蘭溪亭憩息,或在蘭溪峽谷中漫步,勝過氧吧吸氧,令人精神倍增。
雨林景區海拔700米以下的陽嶺山林主要為原始闊葉林。蘭溪瀑布以下都是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指人跡罕至,或沒有遭受人為破壞的森林群落,其主要標志為倒伏木多。雨林則另有概念,它有三個特點:一是絞殺,二是寄生,三是常綠。陽嶺溝穀雨林,既是原始林,又是雨林。溝谷兩岸林木挺拔,藤林粗壯。在這一帶還有亞熱帶極為珍貴的生物基因。據初步調查有木本植物87科371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樹種有水杉、禿杉(又稱台灣杉)等12種,省級保護樹種63種;野生脊椎動物135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黃腹角雉、白鷳、娃娃魚等32種。 白鷺古村 位於贛縣北面,距縣城60餘公里,是贛南客家的原始村落。該村的開基人是唐代宰相鍾紹京第16代孫--鍾輿。傳說他當年放鴨從興國來到此地,天晚露宿河邊,夜夢白鷺棲息於此,受點化而定居此地,村莊也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60多年的歷史。毗鄰興國和萬安,是以又有一腳踏三縣之稱。這里至今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以及濃厚的客家文化。
到目前為止,白鷺是江南保存最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雖歷經86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規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村內古建築,大多為雕花門樓,前後三進的天井式民居,用料講究,構造精細,設計精巧,古樸典雅.白鷺古村還是贛州東河戲的發源地。
悠久的歷史讓白鷺擁有了為數不少的「第一」和「唯一」:中國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江南第一個村級民俗博物館,故宮唯一一塊遺留在外的金磚……
主要景點:
恢烈公祠:又被人們稱為「山溝里的大觀園」,前後三棟,為白鷺最大的的聯體建築,屋內僅大小天井就16個,與「九井十八廳」相當。大堂內還有前面說到的金磚,這塊金磚為正方形,又黑又厚,一側刻有印記。據說是故宮里流落到人間的唯一一塊金磚。在大堂的天井內,為典型的江南園林特色,其中有雌雄兩株,彼此廝守了近三百年的羅漢松,雄樹只開花不結果,雌樹只結果不開花,仔細看看就能發現,雌樹婀娜多姿,雄樹則粗壯挺拔。
王太夫人祠:這是說到白鷺不得不提的一個祠堂。在封建社會,由於受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也許除了貞潔牌坊,極少有以女性的名字命名建築物,尤其是祠堂。王太夫人的樂行善施一直為當地百姓所傳頌。臨終前,王太夫人還念念不忘建立義倉的事,並叮囑其兒子義倉的規模每年不得小於1000擔,存放於二樓,用於賑災濟貧,是以當時有白鷺無叫花子之說,據說還有不少窮人慕名遠道而來。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樓還成了赤貧子弟的私塾,理所當然,這里成了白鷺人心中物質和精神上的救濟聖地。所以,祠堂的門樓也比白鷺的其他門樓更寬闊,恢弘。
越國世家宗祠
《越國世家》宗祠,位於安遠縣長沙鄉篔簹村,始建明成化丁亥年(1467),明萬曆、清康熙、乾隆、宣統和民國曾6次修整和增建,宗祠由門樓和三幢廳組成,門樓為硬山頂單昂建築。底平面長8.9米。寬3.8米。三幢廳由前、中、後三幢廳堂組成。縱深43.3米,內寬9.4米。前幢廳內有木匾二塊,一是清道光三十年立的「聖旨」匾,二是清代詩人鍾元弦手書「畫獲遺輝」匾,門樓左側7米處有一建於乾隆五年的二柱,無樓式石牌坊,高4.68米,24米,2004年4月有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位於興國縣東部,距梅窖鎮6公里,距興國縣67公里,距南昌400公里、贛州機場、井岡山機場分別150公里,處在興國、寧都、於都三縣邊界。景區鄰近319國道和泉(州)南(寧)高速公路,距興國東出口為13公里,交通便利。始建於唐朝末年,由中國風水江西形勢派創始人楊筠松和首座弟子曾文辿選址,距今已有1200餘年,是中國風水文化始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