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企業文化是什麼?
通過對各種企業文化概念的研究我們發現,雖然目前對企業文化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但各種定義之間其實存在著一定的共性要素,那就是:企業文化必須是明確的理念、規則和倡導,必須落實到組織及員工行為層面,必須成為組織內部全體人員共同認可的價值及行為選擇。企業文化取得成果的最關鍵的兩個領域是「理念」和「習慣」,企業文化的打造必須從這兩個領域出發,讓企業的理念可以促進企業和顧客值之間、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達成共識;讓企業的行為習慣落實到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中,最終成為員工的行為習慣。
基於以上研究,結合漢哲咨詢在多年企業文化咨詢中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我們對企業文化給出如下定義:企業文化由企業核心價值衍生而成,具有延續性的認知模式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這種認知模式和行為方式使企業員工彼此之間能夠達成共同認知,形成心理契約,並成為員工思想、行為的依據。
企業文化有些什麼用處?
結合相關專家的研究,我們認為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六方面的作用,如下圖所示:
1.導向作用
文化牽引戰略、文化影響制度、文化改變行為,都強調了文化的導向作用。任何企業文化都會依託獨特的價值理念和標准,潛移默化的影響組織所追求的目標,落實到企業制度、機制的建設和調整,並對企業全體員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員工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制度要求,逐步形成共同的、連續的、獨特的思考習慣及行為模式。
2.凝聚作用
企業文化所提出的目標、倡導和要求,只要能夠被大多數員工所接受,就能產生對員工工作的責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強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能把員工的力量凝聚起來,以共同的行動,為企業的目標而努力。
3.激勵作用
企業宗旨和經營理念是良好的激勵標尺。企業文化通過企業精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理解,給員工一種比紀律約束、物質獎勵更為容易接受的精神動力,這種精神動力是基於企業全體員工所普遍認同的心智模式和行為方式得到正向、積極的反饋而產生,這非常有利於激勵全體員工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4.約束作用
公司的文化氛圍能夠以無形的、非正式的,非強制性的方式,對思想和行為進行約束,對全體成員形成行為上的號召力和管理力,企業文化中既包括規章制度等要求全體員工必須做到、不能違背的內容,也包括要求員工「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道德規范。當這種約束逐漸從外部他律普遍轉化為個人自律,從少數人的自覺行為變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行為時,就會造成一種穩定的、長期起作用的無形精神力量,作為企業的良好風氣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
5.美化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過往發展經驗和優秀成功基因的萃取、凝練和升華,並通過文字的詮釋、外在表現系統的豐富化,如:公司文化核心理念的表述、文化手冊的呈現、公司VI的設計、工作環境的優化、員工行為的規范等,都會對企業和員工自身產生美化的作用,使員工的求知、求美、求樂、求新的願望得到滿足。
6.協調作用
企業文化具有協調企業和社會的關系、協調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關系、協調員工價值觀和企業價值觀的作用,促使企業與社會、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和諧一致,從而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促進企業發展。
Ⅱ 企業文化是什麼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能夠長期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的總和。
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企業內外部環境、企業經營行為、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產品和形象等,其中體現企業價值觀的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不僅是觀念形態的東西,而且是物質形態的,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
(一)企業文化的由來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疆域狹窄的東方島國,在短短二三十年內,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迅猛發展,一躍撤女工委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後來成為第二大工業國),這一事實使整個世界大為震驚。 於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管理學界掀起了一場日美管理比較的研究熱潮。學者認為,美國的管理注重「硬」的方面,強調理性管理;而日本管理不但重視「硬」的方面,更注重「軟」的方面:注重企業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企業全體職工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職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和忠誠度;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系。學者們將這些「軟」的特點認為是一種企業的文化。1982年,以泰倫斯.狄爾和愛倫.肯尼迪撰寫的《企業文化》一書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面世,標志著企業文化研究的興起。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發打破了大鍋飯的企業制度,我國企業才真正開了從壟斷走向競爭的進程,「企業文化」才開始被我國的理論界與企業界所關注。1984年海爾公司的張瑞敏在企業虧損147萬元的情況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業理念先行,為中國企業界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注入了強心針。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
下面從以下幾個角度闡釋企業文化的內涵:
1、企業文化從形式上看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企業文化屬於人的思想范疇,是人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和社會道德屬於同一種范疇的。我們提出治理社會,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國,人們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時候。法律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社會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國,同時也要以德治國。管理企業也是一樣,首先依靠企業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會有失效的時候,企業制度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文化約束。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和社會道德一樣,都是一種內在價值理念。都是一種內在約束。即人們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約束,因而都是對外在約束的一種補充,只不過社會道德是對社會有作用,而企業文化是對企業有作用,它們發生作用的領域不同而已。所以從形式上看,企業文化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例如:財務制度失效了,但是一個人如果有不是我的錢就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即使企業制度對他沒有了約束,他也不會拿不是他自己的錢。相反,如果一個人有著不拿白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財務制度一旦失效,他就會去犯錯誤。
2、企業文化從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在內容上:是對企業的現實運行過程的反映。具體講,就是企業的制度安排,以及企業的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說,企業的所有的相關活動,都會反映到人的價值理念上,從而形成了企業文化。
由此可見,從內容上講,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的活動有關的價值理念,而不是別的方面的價值理念,它是反映了企業現實運行過程的全部活動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例如:一個企業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要拉開人的收入差距,那麼這個企業在企業文化上就應該有等級差別的理念;又例如,一個企業要在經營戰略上擴大自己的經營,那麼這個企業就要在企業文化上有誠信的理念,等等。
總之,企業文化在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3、企業文化從性質上看是屬於附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
價值理念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一類就是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既屬於企業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又屬於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真正的約束員工的行為,是真正的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起作用的價值理念。
因此,我們在談到企業文化的時候,就應該明白,它其實是已經對企業發生作用了。企業文化沒有付諸實踐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就是一紙空文。
4、企業文化從屬性上看是屬於企業性質的價值理念。
文化可以說是與物質相對應的范疇,因而文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也就是說,對於價值理念來說,如果從其擁有的主體上劃分類別的話,可以分為自然人的價值理念,民族的價值理念,國家的價值理念,法人的價值理念和企業的價值理念,而企業文化則是屬於企業的價值理念,是企業的靈魂。
5、企業文化從作用上看是屬於規范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價值理念,是對企業真正發揮作用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對企業的行為以及員工行為起到非常好的規范作用。例如:企業文化中關於責、權、利對稱性管理理念,規范著員工的責權利關系;企業中的共享、共擔、理念、規范著企業與員工在風險承擔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關系。
總之,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
(三)企業文化的構成
綜合國內外各種定義和經驗,企業文化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根據分層,建立的四層同心圓模型如下:
理念層——也叫道德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層面,它明確了企業的指導理念、目的、願景和使命,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口號、企業風貌等,是公司社會價值的主要體現。高尚的社會價值能夠獲得公司幾乎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認同,並對股東、公司高管、公司員工具有持久的激勵作用。如《企業文化》的作者迪爾和肯尼迪發現,在他們所調查過具有明確信念的公司中,2/3的公司不以利潤目標而以一些崇高的信念作為最高目標。
制度層——它明確了如何去實現企業的目標,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方面。具體來說包括企業的經營規模、運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際關系、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內容。
行為層——它明確了企業成員實現目標的行動規范和要求,包括企業家行為、企業模範人物的行為、企業員工群體行為。
物質層——它明確了企業目標的外在表現,包括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企業環境和企業容貌、企業生產環境、技術設備的現代化與文明程度。
Ⅲ 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職工文化,也稱企業職員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形態,職工文化以職工為本,是一種素質文化,企業文化以企業為本,是一種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經營活動中所秉持的價值觀念。
(3)真正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
(1)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稱為企業的「硬文化」。包括廠容、廠貌、機械設備,產品造型、外觀、質量等。
(2)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領導體制、人際關系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等。
(3)核心層的精神文化,稱為「企業軟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
Ⅳ 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麼呢
企業文化不是標語,不是寫在書面的。而是在企業的每個員工的心中的做事,行為的准則。
我見過很多企業,把企業文化寫在宣傳紙上,廣告上,寫給別人看,但是到了企業里,深入了解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見過企業文化最好的公司,是一個微型企業。這個公司只有十一個人,是一個創新型的小公司,企業文化是:相互幫助,共同創造!這八個字。開始,我以為這只是說說的標語,沒有任何實際做用,後來我發出,他們這十一個人真的做到了這點。當有一個項目做的時候,他們十一個人開會,每個人都參與,每個人都給意見,每個人都主動承擔一部分任務。在項目結束後,分錢是由老闆按每個人付出的多少分的。我有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樣的企業,不可能生存的太久,但是人家做了十多年,做的在業內都有一定的名氣了。還是一樣的運營。
這個團隊中,人員的波動非常小,十年前工作的人,現在還在做。只是業務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高,他們要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收入也越來越多。我最服的是他們老闆,他是一個非常公正的人,他做出的決定,是這個團隊內部都非常認可的。
我有一次酒後好奇的問他,為什麼他的企業是可以這么團結,而且他做出的決定都是被認可的。他哈哈大笑,然後神秘的跟我說:」不服氣的,都走了!「然後,又大笑。
所以,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企業的文化。
Ⅳ 企業文化是什麼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能夠長期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的總和。
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企業內外部環境、企業經營行為、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產品和形象等,其中體現企業價值觀的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不僅是觀念形態的東西,而且是物質形態的,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
(一)企業文化的由來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疆域狹窄的東方島國,在短短二三十年內,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迅猛發展,一躍撤女工委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後來成為第二大工業國),這一事實使整個世界大為震驚。 於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管理學界掀起了一場日美管理比較的研究熱潮。學者認為,美國的管理注重「硬」的方面,強調理性管理;而日本管理不但重視「硬」的方面,更注重「軟」的方面:注重企業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企業全體職工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職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和忠誠度;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系。學者們將這些「軟」的特點認為是一種企業的文化。1982年,以泰倫斯.狄爾和愛倫.肯尼迪撰寫的《企業文化》一書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面世,標志著企業文化研究的興起。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發打破了大鍋飯的企業制度,我國企業才真正開了從壟斷走向競爭的進程,「企業文化」才開始被我國的理論界與企業界所關注。1984年海爾公司的張瑞敏在企業虧損147萬元的情況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業理念先行,為中國企業界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注入了強心針。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
下面從以下幾個角度闡釋企業文化的內涵:
1、企業文化從形式上看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企業文化屬於人的思想范疇,是人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和社會道德屬於同一種范疇的。我們提出治理社會,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國,人們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時候。法律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社會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國,同時也要以德治國。管理企業也是一樣,首先依靠企業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會有失效的時候,企業制度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文化約束。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和社會道德一樣,都是一種內在價值理念。都是一種內在約束。即人們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約束,因而都是對外在約束的一種補充,只不過社會道德是對社會有作用,而企業文化是對企業有作用,它們發生作用的領域不同而已。所以從形式上看,企業文化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例如:財務制度失效了,但是一個人如果有不是我的錢就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即使企業制度對他沒有了約束,他也不會拿不是他自己的錢。相反,如果一個人有著不拿白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財務制度一旦失效,他就會去犯錯誤。
2、企業文化從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在內容上:是對企業的現實運行過程的反映。具體講,就是企業的制度安排,以及企業的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說,企業的所有的相關活動,都會反映到人的價值理念上,從而形成了企業文化。
由此可見,從內容上講,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的活動有關的價值理念,而不是別的方面的價值理念,它是反映了企業現實運行過程的全部活動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例如:一個企業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要拉開人的收入差距,那麼這個企業在企業文化上就應該有等級差別的理念;又例如,一個企業要在經營戰略上擴大自己的經營,那麼這個企業就要在企業文化上有誠信的理念,等等。
總之,企業文化在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3、企業文化從性質上看是屬於附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
價值理念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一類就是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既屬於企業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又屬於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真正的約束員工的行為,是真正的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起作用的價值理念。
因此,我們在談到企業文化的時候,就應該明白,它其實是已經對企業發生作用了。企業文化沒有付諸實踐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就是一紙空文。
4、企業文化從屬性上看是屬於企業性質的價值理念。
文化可以說是與物質相對應的范疇,因而文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也就是說,對於價值理念來說,如果從其擁有的主體上劃分類別的話,可以分為自然人的價值理念,民族的價值理念,國家的價值理念,法人的價值理念和企業的價值理念,而企業文化則是屬於企業的價值理念,是企業的靈魂。
5、企業文化從作用上看是屬於規范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價值理念,是對企業真正發揮作用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對企業的行為以及員工行為起到非常好的規范作用。例如:企業文化中關於責、權、利對稱性管理理念,規范著員工的責權利關系;企業中的共享、共擔、理念、規范著企業與員工在風險承擔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關系。
總之,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
(三)企業文化的構成
綜合國內外各種定義和經驗,企業文化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根據分層,建立的四層同心圓模型如下:
理念層——也叫道德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層面,它明確了企業的指導理念、目的、願景和使命,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口號、企業風貌等,是公司社會價值的主要體現。高尚的社會價值能夠獲得公司幾乎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認同,並對股東、公司高管、公司員工具有持久的激勵作用。如《企業文化》的作者迪爾和肯尼迪發現,在他們所調查過具有明確信念的公司中,2/3的公司不以利潤目標而以一些崇高的信念作為最高目標。
制度層——它明確了如何去實現企業的目標,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方面。具體來說包括企業的經營規模、運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際關系、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內容。
行為層——它明確了企業成員實現目標的行動規范和要求,包括企業家行為、企業模範人物的行為、企業員工群體行為。
物質層——它明確了企業目標的外在表現,包括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企業環境和企業容貌、企業生產環境、技術設備的現代化與文明程度。
Ⅵ 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到底指什麼
企業文化不是標語,不是寫在書面的。而是在企業的每個員工的心中的做事,行為的准則。
我見過很多企業,把企業文化寫在宣傳紙上,廣告上,寫給別人看,但是到了企業里,深入了解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見過企業文化最好的公司,是一個微型企業。這個公司只有十一個人,是一個創新型的小公司,企業文化是:相互幫助,共同創造!這八個字。開始,我以為這只是說說的標語,沒有任何實際做用,後來我發出,他們這十一個人真的做到了這點。當有一個項目做的時候,他們十一個人開會,每個人都參與,每個人都給意見,每個人都主動承擔一部分任務。在項目結束後,分錢是由老闆按每個人付出的多少分的。我有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樣的企業,不可能生存的太久,但是人家做了十多年,做的在業內都有一定的名氣了。還是一樣的運營。
這個團隊中,人員的波動非常小,十年前工作的人,現在還在做。只是業務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高,他們要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收入也越來越多。我最服的是他們老闆,他是一個非常公正的人,他做出的決定,是這個團隊內部都非常認可的。
我有一次酒後好奇的問他,為什麼他的企業是可以這么團結,而且他做出的決定都是被認可的。他哈哈大笑,然後神秘的跟我說:」不服氣的,都走了!「然後,又大笑。
所以,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企業的文化。
Ⅶ 什麼是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是什麼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職工文化,也稱企業職工文化,是與企業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形態,職工文化以職工為本,是一種素質文化,企業文化以企業為本,是一種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二、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企業文化(重要性)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統帥」,是企業行動的「指南」,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具有無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許多大企業的發展表明,一個企業要想快速發展並立於不敗之地,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能夠成功的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企業文化的內容及特徵的學習,加深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必將有助於企業快速、持續的向深層發展。
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向心力,使員工萬眾一心、步調一致,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事實上,企業員工的凝聚力的基礎是企業的明確的目標。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來自於企業根本目標的正確選擇。如果企業的目標既符合企業的利益,又符合絕大多數員工個人的利益,即是一個集體與個人雙贏的目標,那麼說明這個企業凝聚力產生的利益基礎就具備了。否則,無論採取哪種策略,企業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種幻想。
良好的企業文化具有引力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對員工具有很強大引力,對於合作夥伴如客戶、供應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大眾都有很大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穩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合作夥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樣條件,沒有人不願意去一個更好的企業去工作;也沒有哪一個客戶不願意和更好的企業合作。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引力作用。
企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
企業文化就像一個無形的指揮棒,讓員工自覺的按照企業要求去做事,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企業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精神,發揮著無形的導向功能,能夠為企業和員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讓員工自發的去遵從,從而把企業與個人的意願和遠景統一起來,促使企業發展壯大。
企業文化具有激勵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無形中是對員工起著激勵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圍,自然就會讓員工享受工作的愉悅,如果在一個相互扯皮、勾心鬥角的企業里工作,員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諧和快樂,反而會產生消極的心理。企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是一種精神激勵,能夠調動與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們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
企業文化具有約束作用
企業文化本身就具有規范作用,企業文化規范包括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一是規范。當企業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時候這種規范就成生無形的約束力。它讓員工明白自己行為中哪些不該做、不能做,正是企業文化所發揮的"軟"約束作用的結果。通過這些軟約束從而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企業文化具有競爭力作用
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帶動企業的健康發展,員工的積極性能調動,工作起來更有熱情,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企業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力量,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企業的好處不言而喻,企業的競爭力不光是表現在技術上,還體現在企業文化上。
更多參考:http://www.surfphpseo.com/yue/bangong/chuangye/2016-01-07/2414.html
Ⅷ 真正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關於企業文化的概念,由許多不同的認識和表達:
1、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同的文化現象。 2、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是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文化網路、企業環境。3、威廉·大內認為,企業文化是「進取、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4、企業文化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使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5、企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建和道德行為准則的綜合。6、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和群體意識以及這種意識產生的行為規范。7、
企業文化(1)企業文化是在工作團體中逐步形成的規范。
(2)企業文化是為一個企業所信奉的主要價值觀,是一種含義深遠的價值觀、神話、英雄人物標志的凝聚。
(3)企業文化是指導企業制定員工和顧客政策的宗旨。
(4)企業文化是在企業中尋求生存的競爭「原則」,是新員工要為企業所錄用必須掌握的「內在規則」。
(5)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通過物體布局所傳達的感覺或氣氛,以及企業成員與顧客或其他外界成員交往的方式。(6)企業文化就是傳統氛圍構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價值觀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7)企業文化就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
(8)企業文化是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的混合,即指在企業界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在人群中和社會上發生了文化的影響。它不是指知識修養,而是指人們對知識的態度;不是利潤,而是對利潤的心理;不是人際關系,而是人際關系所體現的處世為人的哲學。企業文化是一種滲透在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美德所在。
(9)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信息,基本價值觀核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為規范,價值體系,是指導人們從事工作的哲學觀念。
(10)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道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Ⅸ 什麼是企業文化它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業文化是一個由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構成的多層次的生態系統,根據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企業文化的各個層面是和諧統一、相互滲透的。
企業文化的內容 根據企業文化的定義,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應包括如下幾點:
1.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它的戰略決策哲學。
2.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
3.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
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4.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本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中國老字型大小同仁堂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於它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
5.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6.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廣告、商標、服飾、營業環境等,這些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容易形成印象。
7.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Ⅹ 什麼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並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准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是藉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一個沒有自己企業文化的企業其經營往往是隨波逐流的,其員工也沒有主人翁意識,這樣的企業是長不了的。縱觀國內外現代化企業管理已經從以物為中心的管理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從而越來越突出人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作用和力量。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共有的哲學、意識形態、價值觀、信仰、假定、期望態度和道德規范。企業文化代表了企業內部的行為指針,它們不能由契約明確下來,但卻制約和規范著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
企業文化的類型分為:權力導向型、角色導向型、任務導向型和人員導向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