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民俗有哪些
日本的風俗習慣與重要節目 (一)風俗習慣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民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用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會,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間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電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即使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尊貴的位置是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這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 日本人設宴敬酒時,往往要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這是傳統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裝潢,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禮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日本有許多傳統的送禮時節,而不同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種類也不同。歲暮是最大的送禮時節,中元、歲暮禮品以食品為主,其它節日,非食品比例相當高。遇到送禮時節,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銷的好時機。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禮品種類舉例如下: (l)中元節(7月15日)。禮品價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禮品種類有糖果、酒、奶製品、食用油、咖啡、茶葉、襯衫、圍巾、禮券等。 (2)歲暮。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種類有食品、酒、茶葉、咖啡、食用油、襯衫、羊毛毯等。 (3)結婚。禮品價值2~10萬日元(受邀參加婚禮)或價值3000~10000日元(不參加婚禮)。禮品種類有電壺、烤麵包機、微波爐、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歲)。 禮品價值l~2萬日元。種類有皮帶、袖扣。領帶夾、化妝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節。禮品價值400~1000日元。種類有糖果和餅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親節。禮品價值3000~5000日元。種類有化妝品、花、衣服等。 (7)父親節。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種類有衣服、配件如領帶、領夾、襪子、打火機等。 (8)聖誕節。禮品價值5000~20000日元。種類有玩具、衣服配件、游樂器、貴金屬、體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節日 日本的國定節假日共有14個,另有5個重要節日,簡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闔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成人節:1月15日。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這一天要身穿節日盛裝參加各級政府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和慶祝活動。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 女孩節 日本稱「雛祭」,亦稱「桃花節」。每年3月3日,家長為女孩過節,屆時為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在家裡擺上人偶,祝其擺脫惡運、災難,幸福成長,並帶女孩走親戚,外出遊玩。關西帶還有「流雛」習俗,將「小人偶」放入河中,讓其隨流而下,沖走惡運。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樹節:4月29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的實施。 國民節:5月4日。 男孩節(又稱「兒童節」和「端午節」):5月5日。這天有兒子的家庭房前均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糕團(稱「柏餅」)或粽子。 盂蘭盆節 7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675年齊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為宮廷節日活動,後廣為流傳民間,類似中國陰歷7月15日的鬼節。日本原為每年陰歷7月15日舉行活動,後改為陽歷7月15日,祈悼親友亡靈、供奉祖靈、上墳掃墓,有時舉辦「盆舞」等悼念活動。這是日本較為普及的主要民俗節日之一,目前又成為城裡人返回家鄉會見親友的節日。 中元節 亦在7月15日,古時是祀農業地神的節日,現與盂蘭盆節合在一起,成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時,即向親友、長者、施惠之人贈送禮品,目前甚至發展為單位與單位或個人之間也相贈禮品。這種禮品被稱為「中元」,成為一種新式禮俗。 敬老節:9月15日。各市、町、村紛紛集會慶祝,並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10日。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在這一天被授予「文化勛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會及各家庭為7、5、3歲兒童祝歲的習俗節日。始於平安時代,當時貴族家庭為5歲男孩舉行祝賀儀式。到了鐮倉、室町時代,發展為公卿大臣為二、三歲男孩舉行穿和服的儀式。江戶中期以後,形成目前的習俗。每至此日,家長為男女兒童進行祝福,祝神靈保佑其健康成長,並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帶其到神社參拜,為他們登記注冊,領取氏子牌,以示可以開始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務旅行,一年中應避開的時間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歲暮歡度新年時節)、4月29日至5月5日(黃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遊,許多商店都停止營業)、7~8月(這期間商人們要去度假)。 聖誕節 這並非日本傳統的民俗節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別是在城市裡過聖誕節者日增,成為現代日本一種習俗。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我在此先祝願你可以夢想成真,一切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2. 日本人的習俗有哪些
1.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2.日本人相互見面多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鍾為宜;如果遇見好友,腰彎的時間要稍長些;在遇見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和長輩的時候,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把頭抬起來,有時候甚至要鞠躬幾次。他們在社交場合上也施握手禮。
3.日本人對送花有很多忌諱:忌諱贈送或擺設荷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仙客來及淡黃色和白顏色的花。
4.飲食,日本的主菜是魚。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2)日本風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的旅遊景點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東京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別墅,修建於14世紀,後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中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台場:或稱御台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於628年,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將軍德川家康把這里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歷史鄉村:是將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於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3. 日本的文化習俗都有哪些。
就我所知道的總結如下:
1、酷愛櫻花,每逢時節到的時候會去觀賞櫻花!
2、日本人不服老,尤其是日本女人,明明很老了,還打扮妖艷,極像巫婆!
3、日本文化源自中國,最早可追溯於唐朝。茶道棋道這時候開始傳入日本,不過說實在的,這里兩門藝術在日本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的!反觀在中國這方面做得不怎麼好!
4、民族性格的雙重性!菊花代表了他善良的一面,刀則代表了剽悍的民風!(推薦《菊花與刀》一書)
5、以武士道為精神支柱!忠於天皇!看看侵華戰爭中,日本人不是戰死就是剖腹自殺的,被俘投降的很少。這都是武士道的作用!
6、日本人思維比較精密,尤其精於高科技製造,機械,醫學世界第一!
7、日本身處島國,所以有很強的危機意識,而侵華戰爭便是一個例子!
8、文娛事業發達,日本的色/情事業是唯一一個歷次不受經濟大蕭條波及的產業!
9、日本軍國主義情節嚴重,參拜靖國神社的不僅僅有小泉純一郎!廣大的民眾都把那些戰犯奉為名族英雄!
10、很強的秩序性,在地震面前的驚人表現,不論他以前做了什麼,但就這一點而言,我很佩服!
總結,日本作為一個37.788萬平方公里土地,1.2776億人人口,創造的價值卻遠遠超過中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中國去年才取代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真正的情況遠遠不是這樣,第二大經濟體只是一個數目,只有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普通民眾才知道這里的生活:住房沒有保障,醫療不能令人滿意,就業問題,物價飛漲,而最為嚴重的莫過於貧富差距嚴重!這些事情都亟待解決,所以不能作為炎黃子孫對此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4.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什麼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
1、社會習俗
行禮在日本是一種很普通的禮節,一般只是淺淺地鞠躬。對年長或地位高的人,則應深深鞠躬。當你在日本朋友家作客的時候,要主動脫鞋,連拖鞋都要脫在外面。日本式面是日本人大聲地吃,表示對自己所吃的食物非常滿意。
2、服飾
男子和服的顏色較為莊重.單調,後背多飾有"家紋飾"。女性的和服比男式和服更加艷麗,腰帶更寬大,縫合處彷彿是個小包。女和服種類繁多,高檔服裝以真絲為原料,飾以綉花或手工圖案的圖案,價格十分昂貴。這一套和服,在影視和視聽媒體中隨處可見。
3、茶道
日本茶道聞名於世,是日本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的一種儀式,也是日本人款待貴賓的禮節。來自中國茶葉的日本茶道,它剛剛傳入日本,十分珍貴,飲茶成了上等階層流行的擺闊行為,後來經過幾位茶道大師的改造,將佛教的「禪」引入茶道中,使之逐漸完善,最後演變為貴族階層的一種禮儀。
日本人的禁忌:
1、語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
2、行為禁忌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
3、社交禁忌
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時必須脫鞋。在日本,訪問主人家時,窺視主人家的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日本,沒有請同事到家與全家人交往的習慣。日本人從來不把工作帶到家裡,妻子也以不參與丈夫的事業為美德。
5. 日本的風俗習慣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忌送梳子、見面互施鞠躬禮、相撲、三道、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等。
1、忌送梳子
送禮物的時候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在日本這是不吉祥的意思。
2、見面互施鞠躬禮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3、相撲
相撲是日本的國粹,在日本很受民間喜愛,也很受政府推崇。其次,一旦相撲打成一定名氣的話,經濟方面的收益也是很豐厚的。在日本男相撲運動員很是受到日本女性的青睞。
4、三道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終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造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5、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
在日本有許多關於筷子的禮儀,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對著食物舉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著筷子等這些行為,都是沒有禮貌的使用方式。
6. 日本有哪些特別的風俗、文化習慣
日本人愛喝酒,常常也同中國一樣"無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卻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為敬。日本人則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斷地為對方斟滿酒,他卻不喝。而且為了表示誠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頭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對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國人一樣愛喝茶。但他們飲茶從不直接將茶葉放入茶杯中沖,而是放在一個帶過濾網的小茶壺里。斟茶時不像中國那樣一次斟滿,而是以半杯為敬,並且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碗茶的中國人感到難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發音與"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對贈"梳子"有忌諱,在較為豪華的飯店客房裡,也很少有擺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動要,你千萬不要隨便將梳子借給他用。
日本人睡覺的朝向是很有講究的,最忌頭朝北睡,因為死人停屍時都是頭朝北的。所以,當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鋪時,一定不要將枕頭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煙,從來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國的煙民,喜歡互相敬煙。因為日本人認為每個人喜歡的香煙品牌、品味都不盡相同,不必強迫別人吸自己喜歡的煙。
日本人喜歡中國的書法篆刻,因而中國人常常將一些古樸的篆刻印章做為禮品贈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記,在他們的習俗觀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講"黃道吉日",日本的日歷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 "友引"、"先勝"、"赤口"、"先負"、"佛滅"的字樣,表示吉凶日,稱其為六曜。其中"大安"即為黃道吉日,日本人入學考試、結婚、出門旅行多選此日。而"友引"卻是火葬場休息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火化,死者會將其友一起"引"到陰間去。"先勝"意為先到者勝,所以這一天,人們干什麼都加快速度。而"先負"則正相反,這一天干什麼都力爭慢半拍。日本人常對動作遲緩的人開玩笑說: "您的日歷今天是先負吧。""赤口"之日一早一晚為凶,而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為吉。"佛滅"則為大凶之日,在日本,如無特別緊要之事,一般不要選擇"佛滅"之日辦理重要事宜。
日本人的生活習俗雖與中國的習俗有許多相近之處,但也有不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到日本後,千萬不要按中國的某些習俗去想當然辦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鄉隨俗。否則,將會因不合習俗而造成一些別扭和誤會。
日本人愛喝酒,常常也同中國一樣"無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卻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為敬。日本人則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斷地為對方斟滿酒,他卻不喝。而且為了表示誠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頭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對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國人一樣愛喝茶。但他們飲茶從不直接將茶葉放入茶杯中沖,而是放在一個帶過濾網的小茶壺里。斟茶時不像中國那樣一次斟滿,而是以半杯為敬,並且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碗茶的中國人感到難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發音與"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對贈"梳子"有忌諱,在較為豪華的飯店客房裡,也很少有擺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動要,你千萬不要隨便將梳子借給他用。
日本人睡覺的朝向是很有講究的,最忌頭朝北睡,因為死人停屍時都是頭朝北的。所以,當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鋪時,一定不要將枕頭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煙,從來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國的煙民,喜歡互相敬煙。因為日本人認為每個人喜歡的香煙品牌、品味都不盡相同,不必強迫別人吸自己喜歡的煙。
日本人喜歡中國的書法篆刻,因而中國人常常將一些古樸的篆刻印章做為禮品贈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記,在他們的習俗觀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講"黃道吉日",日本的日歷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 "友引"、"先勝"、"赤口"、"先負"、"佛滅"的字樣,表示吉凶日,稱其為六曜。其中"大安"即為黃道吉日,日本人入學考試、結婚、出門旅行多選此日。而"友引"卻是火葬場休息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火化,死者會將其友一起"引"到陰間去。"先勝"意為先到者勝,所以這一天,人們干什麼都加快速度。而"先負"則正相反,這一天干什麼都力爭慢半拍。日本人常對動作遲緩的人開玩笑說: "您的日歷今天是先負吧。""赤口"之日一早一晚為凶,而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為吉。"佛滅"則為大凶之日,在日本,如無特別緊要之事,一般不要選擇"佛滅"之日辦理重要事宜。
7.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稱呼
在我們國內的生活習慣中,對於陌生人開口詢問事情,或想要搭訕的時,有些地方的方言總是稱呼陌生人為「老師」(日語中寫作「先生」)。而在日本,「先生」這種稱呼只能被用於老師、醫生、律師、等有成就的藝術家身上,以表示尊重。
8. 日本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
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
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
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8)日本風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9. 日本的風俗文化習俗有哪些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亞洲文化十分繁榮,尤其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傳統漢文化,其中古漢文化在亞洲的韓國與日本都有很好的繼承與發展。由於日本在歷史時期有很長一段時間與中國是互相隔絕的,所以它也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今天夏小米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日本的傳統文化習俗。
1. 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
現在,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但日本的茶道最終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早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
2. 花道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
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公共設施的大廳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3. 書道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
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4. 和服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
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的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10. 日本有什麼習俗
一、信仰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忌諱3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
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諱在探望病人時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此外,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二、語言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
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失聰者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三、行為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
四、社交
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會議室、接待室,他們不會輕易領人進入辦公室。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時必須脫鞋。在日本,訪問主人家時,窺視主人家的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日本,沒有請同事到家與全家人交往的習慣。
五、飲食
日本人在用餐時,有「忌八筷」之說: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準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準夾了一種菜又換夾另一種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準將筷子頭反過去,吞在口裡;
其五,是忌插筷,即不準將筷子插在飯菜里,或是把它當作叉子,叉起飯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準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碗、盤之上;其八,是忌別筷,即不準用筷子當牙簽用。
(10)日本風俗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的生活常識:
1、貨幣:日本流通單一貨幣日元,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日元,美元、港幣可自由兌換。
2、交通:在日本,須時刻牢記遵守交通規則。日本與中國交通規則最大不同在於,日本是車輛與行人左側通行。在中國,機動車過路口時即使綠燈也要減速,而日本是正常速度行駛。行人隨意橫穿馬路、闖紅燈非常危險,必須走人行橫道。
乘坐電車、地鐵、公交車要排隊,文明禮讓,按順序上下車,防止推搡擁擠。日本的計程車價格昂貴,乘客只需按照計程表付費,無需小費。叫計程車時,應該注意計程車前車窗玻璃右下側表示空車的紅燈,其他顏色則表示為預約車或者載客車。
3、電話:在日本,到處都可以見到公用電話,標有國際、國內電話兼有字樣的電話機(墨綠色)及IC電話機(桔紅色)均可直撥國際長途。此種電話機可使用日元硬幣或電話卡。
4、購物:日本商店內明碼標價,通常不討還價。日本的一般商店和購物商場的營業時間是從上午10時至晚上8時,星期六、星期日以及全國假日也正常營業。百貨公司會在一周中的一天休息,不同的百貨公司的休息日各不相同。
有些專門店在星期日和全國假日閉店。另外百貨公司比其他商店早一小時下班(晚上7時)。購買電氣或者電子用品時,應留意電壓是否可以調節,以便於您在本國使用。各國家的錄放機制式不同,請確認制式是否正確。
5、垃圾:日本生活垃圾實行分類收集,應在規定的日期扔指定的垃圾,具體分類請務必事先確認並嚴格遵守。電池、傢具、電器的丟棄方法與普通垃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