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湖北有哪些文化

湖北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19 14:11:47

Ⅰ 湖北有哪些民俗風情

1、漢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楚綉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綉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綉法。1910年和1915年,漢綉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辦漢綉博物館——武漢漢綉博物館,在漢陽江欣苑社區掛牌成立。

2、漢劇舊稱楚調、漢調,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於清代康乾年間,至嘉道年間走向進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漢劇聲腔以西皮、二簧為主,首創皮簧合流,豐富完善了板腔體音樂的表現功能。其曲牌有四百餘首,包括嗩吶、笛子、絲弦三類。

3、湖北崇陽人在嫁女兒的時候,都會把傢具打造成一個古老的樣式,而且在給客人泡茶的時候會帶有花椒鹽巴,給客人吃的菜都是大塊的肉,大塊的魚,這些體現了崇陽人的熱情好客。

4、荊州花鼓戲,曾稱沔陽花鼓,後正式命名為天沔花鼓。20世紀80年代初改稱荊州花鼓戲,是流行於湖北省江漢平原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荊州花鼓戲發端於清代沔陽州,即現今的仙桃、天門、潛江一帶。

5、跳三鼓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稱為孝鼓,為高壽長者演唱的稱為壽鼓,各種喜慶場合演唱的稱為喜鼓。跳喪、跳壽、跳喜稱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為三人,打擊樂為三件,每段唱詞為三句頭,取喪和三的諧音,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跳三鼓。

Ⅱ 湖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歷 史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Ⅲ 湖北有哪些非遺文化

湖北的非遺文化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等。
1、民間文學
湖北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學項目有董永傳說、屈原傳說、王昭君傳說、炎帝神農傳說、伍家溝民間故事、黃鶴樓傳說、黑暗傳等。
2、傳統音樂
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有武當山宮觀道樂、枝江民間吹打樂、宜昌絲竹、興山民歌、薅草鑼鼓、老河口絲弦、馬山民歌、嗩吶藝術、鑼鼓藝術等。
3、傳統舞蹈
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有土家族撒葉兒嗬、肉連響、高龍、土家族擺手舞、鄖陽鳳凰燈、麻城花挑、宣恩土家族八寶銅鈴舞等。
4、傳統戲劇
流傳湖北的傳統戲劇有漢劇、京劇、楚劇、花鼓戲、黃梅戲、皮影戲、提琴戲、儺戲、採茶戲、漢調二簧等。
5、曲藝
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藝項目有湖北大鼓、漢川善書、湖北評書、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揚琴、鼓盆歌、三棒鼓等。

Ⅳ 湖北有哪些古老是歷史文化

楚地在歷史上大體以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范圍,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當北方有炎、黃部落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採的楚文化。

湖北歷史悠久,建始人、鄖縣人、長陽人的發現,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還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其燦爛的青銅文化和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城邑等,充分說明商代這里的城邑就十分興盛和繁榮。

Ⅳ 湖北有哪些特色的非遺文化

在我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湖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湖北有哪些傳統手工藝技能或者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等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大概的了解湖北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10.民俗。湖北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西塞神舟會、武當山廟會、隨州神農祭典、漢陽歸元廟會、當陽關陵廟會、嫘祖信俗等。

Ⅵ 湖北應城市有那些本土文化

蒲騷文化,靈泉文化,膏鹽文化,紅色文化。
蒲騷文化是其文化之源,靈泉文化是其文化之根,膏鹽文化是其文化之脈,紅色文化是其文化之魂。
應城為古蒲騷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析安陸縣南境置應城縣,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以應城為城陽郡治,隋時改應城為應陽,唐武德四年復應陽為應城。1944年8月,應城縣分為應城,應西兩縣,次年3月,兩縣復合並為應城縣。198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應城撤縣設市。

Ⅶ 湖北有哪些獨特的風俗

湖北獨特的風俗有:

1、龍燈會: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

閱讀全文

與湖北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