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常熟文化節在哪裡

常熟文化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06 16:28:06

Ⅰ 常熟市亮山美食節是幾月幾號

正常的話,應該就是每年的12月12號,這個時候是同一性質的

Ⅱ 常熟的習俗有哪些,

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為吳歌一脈,源遠流長。

白茆山歌是白茆塘流域的常熟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常熟人民智慧的結晶。

傳說漢代張良曾來白茆傳授山歌,至今白茆山歌中還有「張良就是唱歌郎,坐著風箏教思鄉」的唱詞。

白茆山歌突出表現了白茆人民的思想情感。可以說每一首山歌都是情真意切的。白茆山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白茆山歌的語言樸素、清新、自然、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白茆山歌不僅流傳於民間,而且也影響到文壇,使歷代許多文人學者為之傾倒。白茆山歌的表現手法豐富多采,譬如比、興、賦的運用。白茆山歌曲調優美,有大山歌、小山歌、四句頭、吭吭調、打夯調春調、邀調、劃龍船調、搭涼棚調等幾十中山歌調。

白茆山歌名副其實是我國民間文藝的一朵奇葩,長期以來,常熟人民為這個一土生土長的民間文藝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白茆山歌至今仍保護得比較完整。

白茆山歌舉世矚目,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國立博物館、歐亞等地的民俗民間文藝研究學者均專程赴白茆實地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1995年白茆建成了全國第一家山歌展覽館,並向社會開放。1998年「白茆山歌發展研究會」成立,標志著白茆山歌的研究走上了有序、規范的道路。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白茆為「中國民間文藝之鄉」。「慷慨吐清音,明轉出自然」的白茆山歌會越唱越動聽。.

常熟燈謎

常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隱迷代有傳聞。

南朝宋時,擔任過海虞縣令的文學家鮑照,曾將歷史的廋辭、隱語編纂成集,他隱「井」、「龜」、「土」的三首謎詩,被譽為「百代字謎之祖」。

明末文學家,邑人錢謙益,有《癸亥元夕宿墳上》詩:「博靄春泥黯黯吹,一燈如豆夜何其。愁倚短檠聽更漏,悶撥寒爐記歲時。好景良宵渾棄擲,暗塵明月費盡思。猜殘燈迷無人解,何處憑添兩鬢絲。」由詩可見:明天啟間常熟已盛行新春猜謎。

晚清小說家曾樸邑人,所著《孽海花》用燈謎的手法,將真名實姓,化作書中人名。

民國時,通俗教育館於每年新正、元宵時,懸謎征射,很吸引人。

邑人謎著,年久散佚,傳世教少。現存者有清光緒間顧錫珍燈謎稿本等數種。

解放後常熟市工人文化宮於1956年辟燈謎室,逢節假日開放。1957年編印《燈謎集》,收職工創作燈謎。1986年4月市民文協會與《知識窗》雜志聯辦」一九八六年春節常熟燈謎邀請賽」。

許多謎書及《知識窗》、《文化娛樂》、《智力》、《中華謎報》等報刊上,有常熟燈謎愛好者的作品、文稿。

一些基層單位,如:市印染廠、徐市中學,亦堅持開展燈謎活動。編印《虞山虎嘯》、《謎花飄香》等內部謎刊。

2000年,徐市鎮被評為燈謎活動特色鄉鎮。12月18日,由市文化局、徐市鎮政府創辦的徐市燈謎館開館,並舉辦「江浙滬燈謎邀請賽」。

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的燈謎活動,將以更加絢麗多姿的面貌,綻放在新世紀。

評彈

評彈,是蘇州的評話和彈詞的統稱,評話又稱說大書,以講歷代軍國大事為主,其演員多為單擋(一人),演出時講究說表、插噱、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較大幅度的動作。彈詞又稱說小書,大多演唱傳奇及野史中的悲歡離合故事,其演員由單檔發展為雙檔、三檔(男女兼有),以說、噱、彈、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吟唱時常用弦子、琵琶伴奏。由於評彈的清潔曲折離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賞,故數百年來流傳於江、浙、滬城鄉,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愛。由於常熟是蘇州評彈的故鄉,在評彈界中名家響檔眾多,代有相承。常熟評彈演員在繼承的基礎上,力求推陳出新,創演了不少劇目,獲得好評。

常熟故事

常熟地處江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三千年來,常熟的先民們開疆闢土,逐水而居,一代代地為生存發展而披荊斬棘,一代代地文明的薪火向下傳遞。就在這漫長而又燦爛的歲月更迭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關於天地日月,關於虞山尚湖,關於神仙英雄,關於特產風物,可說是應有盡有,瑰麗多姿。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是常熟人文精神長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1987年,國務院「民間文學故事、歌謠、諺語三套集成」工程啟動,常熟組織專人收錄編集,從而有了自己的民間故事集,共計收入神話、傳說、故事110篇,常熟故事專集也在1985年後陸續推出。

盪湖船

盪湖船,舊時境內迎神賽會時各鄉鎮普遍流行,尤其是任陽、唐市、橫涇等水鄉更為盛行。解放後,盪湖船不僅在節日里出現,且搬上文藝舞台。

花鼓

花鼓、蓮湘,在滸浦、福山等地流行。表演時各人持花鼓、蓮湘,邊唱邊舞,活潑、歡快。打蓮湘有文武之別。文蓮湘,演員表演時歌舞並重,節奏輕快,武蓮湘,演員表演時活躍、自由,節奏流暢,動作粗獷,呈現一派歡樂氣氛。

龍燈

龍身大小、長短不一,色彩一般取青、紅、皂、白、黃。如幾條龍燈會聚於一處時間表演時,舉黃龍為首。龍燈耍法中,還有「蛇脫殼」、「疊羅漢」、「撬荷花」等高難動作。龍燈流行在常熟城鄉各地,尤其是東鄉梅李等地最盛。每年元宵節或夏秋之交舉行龍燈會。

賽龍舟

常熟以往每天春秋兩季舉行。春季,最為熱鬧的是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大東門外南塘三里橋,四月初二西門外湖甸李王廟、藕渠戈庄,七月初三、初四南門外3次活動。秋季舉行的競渡,叫做「劃青苗」,藉此預祝豐年。練塘、大義等地的龍舟競渡,也是相當熱鬧。

Ⅲ 常熟沙家浜門票

景區開放時間:7:30—17:00
②身高不足1.5米(含1.5米)的兒童半票,身高不足1.2米(含1.2米)的兒童免票,無學生票購買
③ 憑老年證60-70歲之間購半票,70歲以上免票;現役軍官證、殘疾證免票。
地址:常熟市沙家浜鎮 郵政編碼:215559

Ⅳ 常熟15年元宵花燈在哪裡

15年的元宵花燈晚會已經結束了。

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屬於元宵節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粉,「篩」起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

元宵,願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燈會是一種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斗」儀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南朝時期,國都建康(今南京)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燈會興於唐,盛於宋,明朝時達到頂峰。隋煬帝時期,每逢正月國都洛陽宮城正門端門舉辦燈會,端門燈火盛極一時。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南朝時期,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張燈結綵,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Ⅳ 常熟有哪些特色的藝術表演

1、常熟尚湖牡丹花會

常熟尚湖牡丹花會是江蘇省常熟市舉辦的賞春旅遊活動。自1992年舉辦首屆以來,每年3月下旬至4月底舉辦一屆。花會期間,尚湖牡丹園遊人如織。園中設有中華牡丹園、國際牡丹園、山地牡丹園、江南牡丹館等牡丹景觀及牡丹文化主題產品。

不僅有來自河南洛陽、山東荷澤、江蘇鹽城、安徽寧國的近300個品種、5萬多株精品牡丹爭奇斗艷,還有國際牡丹園里的美國、歐洲等異國牡丹競相開放,吸引了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趕赴這一場牡丹盛宴,花會成了常熟旅遊的新名片。

活動期間有大型文藝專場、情緣牡丹婚典、捕魚;水上漁家魚鷹捕魚生活秀;民間鳥類藝術表演;民間民俗藝術表演:腰鼓、秧歌、打蓮槍、盪遊船、角士舞等。

2、常熟沙家浜旅遊節

常熟沙家浜旅遊節是江蘇省常熟市舉辦的休閑旅遊活動。

自2006年舉辦首屆以來,每年不定期舉行一屆,為期兩個半月。「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常熟旅遊業可謂精彩紛呈,培育出「春有尚湖牡丹花會、夏有虞山寶岩楊梅節、秋有沙家浜旅遊節,冬有興福寺新年聽鍾聲」等四大旅遊節慶活動。

節日期間,通過舉行旅遊產業研討會、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美食節、虞山尚湖中秋音樂焰火節、中國常熟服裝城秋季購物節等十餘項活動,全面展示沙家浜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特的魅力。

3、常熟寶岩楊梅節

寶岩楊梅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至今,寶岩尚存170多棵樹齡逾百年的古楊梅。每年六七月間楊梅成熟時節,這里將會舉辦熱鬧非凡賞梅盛宴,成千上萬的人到寶岩看楊梅的習俗經久不衰。 江蘇常熟寶岩楊梅節是江蘇省常熟市的文化節日。

主辦單位為江蘇省常熟市委宜傳部、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市風景園林局、市旅遊管理局。承辦單位為江蘇省常熟市文化局、市廣-播電視局、市環保局、市教育局、常熟日報社。

4、江蘇常熟白茆山歌藝術節

常熟白茆鎮為著名的山歌之鄉。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於2002年9月舉辦了首屆江蘇常熟白茆山歌藝術節。

5、常熟虞山登山節

江蘇常熟虞山登山節是江蘇省常熟市虞山的文化節日。

活動起源:在傳統登虞山的基礎上,舉辦了江蘇常熟虞山登山節。主辦單位為江蘇省蘇州市體委、市旅遊局、常熟市體委、市旅遊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常熟寶岩楊梅節

網路-常熟沙家浜旅遊節

網路-常熟尚湖牡丹花會

Ⅵ 常熟在哪裡

常熟市位於江蘇東南部,是蘇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該市處於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扼長江黃金水道咽喉,位於東經120°33′—121°03′,北緯31°33′—31°50′之間,東鄰太倉,距上海100公里,南連崑山、蘇州,西鄰無錫、江陰,北瀕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西北與張家港接壤,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Ⅶ 旅遊文化節是在哪裡舉行

本屆國際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將於11月28日晚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隆重舉行,閉幕式將在中山舉辦。文化節期間,廣東開放論壇--現代旅遊業合作與發展、「成龍和他的朋友們」廣州愛心演唱會、旅遊招商會、旅遊大促銷暨國際旅遊展覽會、泛珠三角旅遊花車花船大巡遊、嶺南民間藝術匯演、「友城之夜」系列活動、海外傑出華人廣東行系列活動、網上旅遊文化節等活動將在主會場輪番上演。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河源、惠州、中山、湛江、清遠、潮州、揭陽等分會場也將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節慶活動。好戲連台,高潮迭起,盡在2008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
時間:2008年11月28日
-
12月4日

Ⅷ 常熟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Ⅸ 常熟各鄉鎮什麼時間有廟會

摘要 常熟的虞山鎮廟會是農歷3月初十。

Ⅹ 常熟聖誕節哪裡過

你要是女的咱倆一起過,要是男的就一邊玩蛋去

閱讀全文

與常熟文化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