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清楚什麼是文化自覺和自信?
所謂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建設文化強國,首先必須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培養和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必須對中華文化傳統有著清醒而理性的認識和覺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認的,這是我們培養和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的基石。中華文化雖然有其燦爛輝煌、無與倫比的優點,但也包含著封建落後、不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糟粕。只有客觀理性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優點和糟粕所在,才能更好地發揚傳統,汲取其精華,古為今用。但是,中華文化作為一個內容復雜、形態豐富的巨大系統,要准確把握其精髓,辨別其糟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近代以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爭論乃至批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文化自覺的追求,也留下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和十八大報告都明確要求「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這是培養和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何甄別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並有效地傳承與弘揚,是「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要解決的前提問題,也是擺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當前,傳統文化雖然重新獲得了應有的尊重,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打著傳播傳統文化的旗號,以實用、庸俗的功利化態度來對待傳統文化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大肆宣揚傳統文化中消極落後的東西,良莠不分,沉渣泛起,這應引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警惕和重視。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首先需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組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如何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這個問題開展討論,以便形成國家層面的中長期研究規劃安排,整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來參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這對培養和樹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自身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首先接受教育,對文化自覺和自信得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熱愛自己的社會和國家,你要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有認同感,別人才會認同你。
『貳』 怎樣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要深化對文化價值的認識,樹立文化擔當的責任意識,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夯實文化發展的根基,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切實提高文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善於站在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視角、新維度,不斷學習,提高對文化發展的認識。
1.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對文化價值的認識。
2.加強對文化知識和理論的學習,提高對文化規律的認識。
在理解文化發展階段性、文化構成多樣性和文化建設長期性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覺、培養文化自信。
3.加強對世界文化及其發展潮流的學習,提高對文化趨勢的認識。
強化文化自覺,在主動參與文化競爭的實踐中,增強文化自信。
(二)把握規律,尊重科學
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應該建立在尊重規律的科學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設階段性規律。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發展戰略。
2.把握文化構成多樣性規律。
堅持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相統一,培育和壯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主見。
3.把握文化建設長期性規律。
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做到重在建設,注重積累,避免突擊運動的文化建設方式。
(三)與時俱進,擔當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天下的文化情懷為前提。
1.自覺地承擔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
學習、熱愛、保護民族文化,使民族優秀文化薪火相傳。
2.自覺地承擔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責任。
加大文化事業的投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擴大文化消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質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3.自覺地承擔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責任。
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叄』 如何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如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主要是指我們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以及對文化的地位作用、發展規律和建設使命的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都是永恆的。
第二,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淀的過程。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文化自信是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發展的堅定信心。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要形成對中華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對人類文明成果的自覺和自信;保持高度開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於養成和保護文化多樣性;堅持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形成人們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肆』 如何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自覺的程度。可以說,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關繫到文化自身的繁榮興盛,而且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要通過深刻認識文化發展規律來增強文化自覺,深刻認識社會文化建設的基本特徵,科學把握發展社會文化的內在規律。
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方法: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首先要求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但也必須承認,中華文化也有自己的歷史性和時代性,存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精華與糟粕並存,有些內容已不適應當代社會和現代文明的需要。因此,在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上,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同時要求對外國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採取理性、客觀的態度。西方文化盡管存在著地域、民族和時代的局限性,有些地方還潛藏著一些腐朽、頹廢和虛假的因素,但也包含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很多優秀成果和文化建設的積極經驗。在對待西方文化上,既沒有必要視西方文化為洪水猛獸,加以盲目排斥和貶低,也沒有必要「言必稱西方」,崇洋媚外,奉西方人提出的標准和價值為圭臬,而應有選擇地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有益於我們的方面,在世界上展現當代中國更加自信、開放的文化姿態。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特別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加強對自身的文化傳統和文化使命的認識,堅持自身的文化主體地位,相信自己的文化創造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表現出了進取、開放的文化姿態,她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伍』 大學生如何培養文化自信
大學生培養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認同和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認同、信任,是一種自覺基礎上的自信,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強自覺鑒賞的能力。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要引導大學生分析、鑒別傳統思想文化中哪些是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東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後的要被歷史淘汰的東西,外來文化中哪些是中國社會所缺乏又能彌補中華文化發展之不足的東西,哪些是西方霸權主義、腐朽思想。
把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納入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我們必須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校園文化體系,建立大學生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基本准則,引導大學生踐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行為方式;
重視校園社團文化建設,積極開展以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核心的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社團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傳播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傳播的各種有效載體,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
文化認同的意義: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以上內容參考共產黨新聞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化自信
『陸』 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含義: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樹立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覺的途徑: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
第二,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
第三,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柒』 如何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
1、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應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2、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應深刻認識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3、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
『捌』 試述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連手發展的共處原則。
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要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如何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擴展閱讀
「文化自覺」, 正是在追求現代化的100多年的歷史中開始產生的。費孝通認為「文化自覺」 是當今世界共同的時代要求, 並不是哪一個個人的主觀空想。
有志於研究社會和文化的學者對當前形勢提出的急迫問題自然會特別關注, 所以他到了耋耄之年, 還要呼籲「文化自覺」,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用實證的態度, 實事求是的精神來認識我們有悠久歷史的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讓文化自身說話,使其成為不同語種、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平交流溝通的媒介。
在展現中華文化風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呈現中國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闡明「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從而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玖』 如何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就要深化對文化價值的認識,樹立文化擔當的責任意識,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夯實文化發展的根基,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切實提高文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善於站在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視角、新維度,不斷學習,提高對文化發展的認識。
1.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對文化價值的認識。
2.加強對文化知識和理論的學習,提高對文化規律的認識。
在理解文化發展階段性、文化構成多樣性和文化建設長期性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覺、培養文化自信。
3.加強對世界文化及其發展潮流的學習,提高對文化趨勢的認識。
強化文化自覺,在主動參與文化競爭的實踐中,增強文化自信。
(二)把握規律,尊重科學
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應該建立在尊重規律的科學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設階段性規律。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發展戰略。
2.把握文化構成多樣性規律。
堅持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相統一,培育和壯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主見。
3.把握文化建設長期性規律。
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做到重在建設,注重積累,避免突擊運動的文化建設方式。
(三)與時俱進,擔當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天下的文化情懷為前提。
1.自覺地承擔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
學習、熱愛、保護民族文化,使民族優秀文化薪火相傳。
2.自覺地承擔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責任。
加大文化事業的投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擴大文化消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質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3.自覺地承擔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責任。
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四)不忘本來,固本強基
培養提高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需要把握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這是文化發展的母體,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這是文化發展的根本;豐富的革命文化,這是文化發展的優勢。
1.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善於從中吸收思想精華,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2.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
在文化建設中辨析主流與支流、區分先進與落後、劃清積極與消極,有效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引領文化建設。
3.善於發掘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所創造的精神文化資源。
從革命文化中汲取營養,匯聚力量,擴大我們文化發展的優勢。
(五)開放包容,借鑒再造
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並非自高自大。
1.辯證取捨。
要有開放包容的胸懷,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與交流,大膽吸收借鑒一切有利於我國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對西方文化,既不能「照單全收」,也不能「全面排斥」。
2.轉化再造。
要把優秀的外來文化同我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同中國的現實需要和中國人民的接受習慣結合起來,融放中國文化的元素,實現外來文化的中國化、本土化。
『拾』 如何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
1、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一方面要認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發展和繁榮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實根基。
另一方面又必須以建設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別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2、為了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強和提升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這應當成為我們當前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之一,因為一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乃是這個民族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世代相傳而構築起來的共同的精神家園。
3、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人,還必須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澄清一些誤區,掃除一些障礙。
在當前必須繼續清除文化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堅持貫徹黨的以德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繼續清除西方中心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的不良影響,牢固確立文化多樣主義、民族文化本位主義的價值觀。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堅定文化自信,是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如何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