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商務談判有什麼文化差異
國際商務談判中,遇到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文化差異會影響國際商務談判。那麼,文化差異具體對國際商務談判都有哪些影響呢?如下,與您分享相關專業人士對此的盤點及解讀:
國際商務談判的特點之一是多國性、多民族性,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談判人員在語言溝通、思維方式、決策過程和談判風格等方面有著顯著差異,正是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從而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失敗。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談判技巧外,了解文化差異對談判活動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做出充分的准備十分重要。
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六大方面:
(一)文化差異對談判組織的影響
1、文化差異對談判班子選擇的影響。文化是影響談判班子組成的重要因素,不同國家在確定談判人員的選擇標准、數量、分工等方面有所不同。如美國是權力距離相對較小的國家,在選擇談判成員時往往比較注重口才、專業水平、推理能力,而與談判者在公司的地位無關。而日本是權力距離較大的國家,在這里地位象徵非常重要,所以所選擇的談判人員一般除了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外還擁有一定的地位和職務。因此,同日本人談判時在選擇談判人員方面要遵循對等的原則,即所派談判人員的身份和地位應該與對方談判代表的身份和地位相當,否則,即被認為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另外,日本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較低,所以遇到正式談判,一般不宜讓婦女參加,否則他們會表示懷疑,甚至流露出不滿。
美國談判人員有著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優越感,因此他們在談判人數的確定上充分體現了精乾的原則,談判班子較小,只有少數的幾個人組成。而日本的談判班子一般較大,以表示重視、便於職能分工。人數少,在日本人看來表示不夠重視,缺乏談判的誠意。而在美國人看來,人多表示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律師在談判中的作用也受到文化的影響。
美國人的法制觀念根深蒂固,律師在談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凡遇商務談判,特別是談判地點在外國的,他們一定要帶上自己的律師。而在日本談判團里一般不包括律師,日本人覺得每走一步都要同律師商量的人是不值得信賴的,甚至認為帶律師參加談判,就是蓄意製造日後的法律糾紛,是不友好的行為。
2、文化差異對時間觀念的影響。美國談判人員重視效率,喜歡速戰速決。因為美國經濟發達,生活、工作節奏極快,造就了美國人信守時間,尊重談判進度和期限的習慣,因此他們要求快速成交。在談判中他們希望盡可能減少繁多的儀式盡快進入正題。日本人非常有耐心,一般不願率先表明自己的意圖,而是耐心等待、靜觀其變。在談生意時,拖延戰術是日本人常用的一個「武器」。他們會迫使對方漸漸失去耐心,一旦知道談判對方有截止期限,他們會更加從容不迫地慢慢談。
(二)文化差異對談判方式的影響。
一般來說,談判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方式。
橫向談判是採用橫向鋪開的方式,即首先列出要涉及的所有議題,然後對各項議題同時討論,同時取得進展。
縱向談判則是確定所談問題後,依次對各個議題進行討論。
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美國人是縱向談判的代表,傾向於以具體條款開局,對美國人來講,一次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針對一系列的具體條款而展開一系列的權衡和讓步。而法國人是橫向談判的代表,傾向於以總條款開局,對法國人來講,談判就是先就總條款達成一些共識,從而指導和決定接下來的談判過程。
(三)文化差異對溝通過程的影響
1、文化差異對語言溝通的影響。溝通方式因文化而異。有些地方人們多採用直接或簡單的溝通方式,有些地方多採用間接或復雜的方式。美國人辦事乾脆利落,不兜圈子。正是因為美國人具有這種乾脆的態度,與美國人談判,表達意見要直接,「是」與「否」必須清楚。日本人非常講面子,他們不願對任何事情說「不」 字。他們認為直接的拒絕會使對方難堪,甚至惱怒,是極大的無禮。所在在同日本商人談判時,語氣要盡量平和委婉,切忌妄下最後通牒。另外,不要把日本人禮節性的表示誤認為是同意的表示。日本人在談們中往往會不斷地點頭並說:「哈依!」這樣子常常是告訴對方他們在注意聽,並不是表示「同意」。
2、文化差異對非語言溝通的影響。文化差異對談判過程的影響還表現在非語言的溝通中。談判者在形體語言、動作語言的運用上有著巨大的差異,甚至同樣的動作語言傳遞著截然相反的信息。例如,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點頭表示贊成。但在印度等國一面搖頭,一面面露微笑以示肯定。再如,拇指與食指合成一個圓圈,對美國人來說表示「OK」,而日本人看來代表「錢」,對突尼西亞人來說是極端的挑釁行為。此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當他人侵入私人空間時,我們會變得極端不安。但這一「私人空間」的范圍卻因文化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比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需要的個人空間大。如,阿拉伯人與他人交談時喜歡站近些,他們之間的間距不到0.5m,而美國人之間比較舒適的距離要寬的多,將近1m。但對中國人來將通常是0.5~1m。
(四)文化差異對決策方式的影響。在談判中知道對方誰具有做出評價的權力,決策是怎樣做出來的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影響決策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決策方式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在美國,採取自上而下做出決策,談判的主要負責人具有完成任務時決策的所有權力和精力,這樣就可以盡快完成談判。而在日本,強調共同參與和群體決策,所有成員協商一致,自下而上集體決策,所以日本人做出一項決策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五)文化差異對協議形式的影響。文化因素同樣影響雙方達成協議的形式。一般來講,美國人傾向於一種非常細致的合同,要求它能解釋所有可能情況發生後的結果,這是因為他們認為交易本身就是合同,談判者應該能依據合同解釋任何因素變化後應該怎樣做,注重合同條款的嚴密性和完整性。而在日本和中國,則更傾向於一種總體化的合同,因為他們認為談判本身是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如果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雙方應依據相互的關系而不是合同來解決。因此,有時候如果美國人在談判桌上追究太多的意外情況,其他國家的談判者就會認為他是出於對雙發合作關系的不信任。
(六)文化差異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西方社會的基礎是以市場交換和市場競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在這種社會中,人們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在這種社會中形成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利益關系,遵循公事公辦的規則,而人情關系則十分淡漠。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而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東方文化則更具有「人情味」,人際關系網的建立往往在談判中發揮關鍵作用,人們之間不主要以利益交換為基礎,更重視非經濟性資源的人情關系,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如與日本人進行第一次洽談,首先應進行拜訪,讓本公司地位較高的負責人拜訪對方同等地位的負責人,以引起對方的重視,將有利於接下來的正式談判。
Ⅱ 論文: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怎麼寫
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產生影響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沖突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人類的文化和價值觀是多樣、復雜的。這種文化沖突影響國際商務談判的進程或結果。國際商務談判從文化沖突層面看,就是談判各方固守自己封閉的文化圈,引起談判對立。全球化把不同種族、文化、國度的人聯系起來,擠壓到一個狹小空間,爭奪利益和權利,彼此間的威脅和防範心理大大加強。全球化時代的價值沖突,直接由利益和權勢沖突引起。對發達國家和強勢文化來說,表現為文化和價值向外擴張的沖動,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表現為爭取自己文化的發展、生存空間,這就可能引發沖突。國際商務談判勢必受談判行為方式、談判者價值觀、信仰等沖突的影響。
(二)文化互補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求同存異是商務談判成功的關鍵,也是商務談判的基本原則。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衡取其輕的古訓,在可能力爭時應盡量力爭;在不可能奢望時,善於動用靈活機動的談判策略讓出眼前利益換長遠利益。其實,還可通過優勢互補、劣勢互抵的原理調動雙方可調動的各種因素,趨利避害,使雙方都成為贏家。善於求同存異,反映了談判者較高的素質,歷來是談判高手智慧的表現。貫徹求同原則,要求談判各方善於從大局出發,著眼於自身發展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善於運用靈活機動的談判策略,通過妥協尋求協調利益沖突的解決辦法,構建和增進共同利益。這種原則在談判文化中的體現,就是強調文化的互補交融。國際商務談判從文化互補層面看就是要求雙方各自固守的文化封閉圈,以宏大的文化胸襟容納來自世界各地差異文化。
(三)文化倫理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文化倫理的差異也會在國際商務談判中成為障礙,商務談判人員在利益追逐中有自己的文化倫理底線,關注利益獲得的基準線不能與自己文化價值的存在形式發生抵觸。這些文化倫理價值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審美、科學和功利價值等。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或地區,其法律制度的制定須據宗教教義,對於人們行為的認可,要看是否符合該國家宗教的精神。由於宗教信仰不同,一些國家依據本國的外交政策,在對外經濟關繫上制定帶有歧視性或差別性的國別政策。在社會交往與個人行為方面,信仰宗教的國家與沒有信仰的國家表現出明顯的區別。如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都有自己的節日和活動,這些都會在談判者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選擇上產生很大影響。作為國際商務談判人員在談判前的信息准備時,須首先搞清談判對方所在國家或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信仰;對談判人員的思想行為約束如何;還要了解該國政府的施政方針、國內政治形勢、民主權力是否受到該國家宗教信仰的影響,在制定談判計劃及日程安排上不應與該國的宗教節日相沖突。
防範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影響的對策建議
(一)做好談判前的准備工作。談判者要在復雜局勢中左右談判的發展,必須做好充分准備。只有做好充分准備,才能在談判中隨機應變,靈活處理,避免談判中利益沖突的激化。由於國際商務談判涉及面廣,要准備的工作也多,一般包括談判者自身的分析和談判對手的分析、談判班子的組成、精心擬定談判目標與策略,必要時還要進行事先模擬談判等。談判准備中,談判者要在對自身情況作全面分析同時,設法全面了解談判對手情況。自身分析主要指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對對手情況的了解包括對手實力(如資信情況),對手所在國(地區)的政策、法規、商務習俗、風土人情及對手的人員狀況等。
(二)克服溝通障礙。兩列相向而行的火車在不同軌道上運行,不會發生碰撞,對於列車來講,這是最安全的安排。但對人與人間的溝通來說,如果雙方都是各行其是,自說自話,就不能有思想交流,不能有溝通。列車如果在同一條軌道之上相向而行,會導致相撞,但以人們相互交流的目的來衡量,只有碰撞才值得慶幸,才會有溝通,才知道哪條軌道是行得通還是行不通。談判中,有時雖已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會談卻無多大進展,甚至雙方爭論了半天,搞得雙方很不愉快,使談判陷入了僵局。然而,當雙方冷靜回顧一下爭論的各個方面時,結果卻發現彼此爭論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這種談判僵局就是由溝通障礙造成的。溝通障礙是指談判雙方在交流情況、觀點,洽談合作意向、交易條件等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由於主客觀原因造成的理解障礙。對於跨文化談判來說,在交流過程中溝通障礙是很容易發生的,我們在跨文化談判中尤其要注意雙方是否存在溝通障礙的問題,如果存在,必須克服它,不然的話會影響談判活動的順利進行。一般來說,在跨文化談判中,應著重克服下列三種溝通障礙:第一,由於雙方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溝通障礙。第二,一方未准確理解對方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引起的溝通障礙。第三,一方雖己理解對方信息但不願意接受這種理解引起的溝通障礙。
(三)掌握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務談判技巧。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性格和行為,形成不同的談判風格,不同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談判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和實施控制談判進程的方法、手段上。在東西方商務合作過程中,文化背景的差異、不同的文化心態、風俗習慣等,往往被很多人忽略,而常常正是文化因素的影響,決定了商務活動的成敗。因此,為了實現國際商務談判的目標,掌握談判對手的談判風格,對症下葯,促使國際商務談判向有利於我方的方向發展。
國際商務談判要面對的談判對象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由於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各民族間有著迥然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各國客商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他們在商務談判中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如果不了解這些不同的談判風格,就可能鬧出笑話,產生誤解,既失禮於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許多談判成功的契機。如欲在商務談判中不辱使命,穩操勝券,就必須熟悉世界各國商人不同的談判風格,採取靈活的談判方式。
Ⅲ 中美商務談判的文化差異
中美商務談判的文化差異
一、國際商務談判的基本知識
1、談判的概念
所謂商務談判是指一切商品形態的交易洽談,如商品供求談判、技術引進與轉讓談判、投資談判等。國
際商務談判,是指在對外經濟貿易中,買賣雙方為了達成某筆交易就交易的各項條件而進行的協商過程
。商務談判的最終目的是雙方達成協議,使交易成功。
2、國際商務談判的特點
國際商務談判具有一般貿易談判的共性,即一經濟利益為談判的目的,一經濟利益作為談判的主要評價
指標,一價格作為談判的核心;又具有自己的特點:它既是一筆交易的商洽,也是一項涉外活動,具有
較強的政策性;它依據的是國際慣例及法規,涉及知識面與一般談判相比更為廣泛;談判內容復雜;影
響談判效果的因素很多。
3、影響因素
國際商務談判要面對的談判對象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政治經濟制度,人們的
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語言及風俗習慣有著迥然不同的特點,因此,他們在商務談判中的風
格也各不相同。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如果不了解這些不同的談判風格,就可能產生誤解因此而失去許多
談判成功的契機。由於不同文化下的商務談判風格差異很大,所以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針對不同文化背
景的商業夥伴,強化基於文化差異的談判管理,對於提高談判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二、面對文化差異談判的技巧
掌握談判技巧,就能在對話中掌握主動,獲得滿意的結果。我們應掌握以下幾個重要的技巧:
(一)、談判前的准備
1、 在談判前,根據談判對象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在談判中乾脆直爽,直接了當,重視效率,追求實利。美國人習慣於按照合同條款逐項進行討論
,解決一項,推進一項,盡量縮短談判時間。同美國人談判,就要避免轉彎抹角的表達方式,是與非必
須保持清楚,如有疑問,要毫不客氣地問清楚,否則極易引發雙方的利益沖突,甚至使談判陷入僵局;
日本人進取心強,工作認真,慎重、禮貌、耐心。他們講究禮節,彬彬有禮地討價還價,注重建立和諧
的人際關系,重視商品的質量。所以在同日本人打交道時,在客人抵達時到機場接機,在談判後與客人
共進晚餐、交朋友,都是非常必要的,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沖突的出現;華僑商人鄉土觀念很
強,勤奮耐勞,重視信義,珍惜友情;由於經歷和所處環境的不同,所以了解老闆的個人情況,以真情
打動他就至關重要。
由於談判對象的不同進行的談判准備工作也有不同。
2、談判前的准備工作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商務談判中,談判的雙方雖然不是敵對的關系,但是也不是不存在利益的沖突
和矛盾。談判桌上風雲變幻,談判者要在復雜的局勢中左右談判的發展,則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只有
做好了充分准備,才能在談判中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從而避免談判中利益沖突的激化。
談判准備工作包括:談判背景;對人和形勢的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
方案和讓步策略。其中談判背景又包含:談判地點;場地布置;談判單位;參談人數;聽眾;交流渠道
和談判時限。所有這些准備必須考慮到可能的文化差異。例如,場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異對合作可能會
有微妙的影響。在等級觀念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間安排不當、較隨便,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安甚至惱
怒。
(二)、在談判過程中出現文化差異該如何處理
談判一般包括四個階段:一是寒暄,談一些與工作不相乾的話題;二是進行說服;三是作出讓步並最終
達成協議。進入正式商務談判之前,人們一般都對商務談判的進程有一種預期。這種預期往往影響著談
判進展的控制和談判策略的選擇。由於來自不同文化的談判者在語言及非語言行為、價值觀和思維決策
方面存在差異性,使得他們所持有的預期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的預期又會引起這些談判者在談判各階段
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上的差異。
1、寒暄是藉此了解客戶的背景和興趣,從而為選擇適當的後續溝通方式提供重要線索。
2、說服就是處理「反對意見」。說服是談判的要害所在。人們對說服的認識、說服方式的選用往往因文
化而異。在注重垂直型地位關系的文化中,人們往往趨向於將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寒暄以及與工作相
關的信息交流上,說服階段要「爭論」的內容就很少。即便進行說服,出於保全面子的心理,往往會選
擇含蓄或幕後的方式,而且說服的方式和結果還與地位關系有關。如在日本文化中,因為比較放肆或強
硬的談判戰略可能會導致丟面子並破壞重要的個人關系,所以較少被使用。但有時在非正式場合也會被
買方使用讓步和達成協議
2、 達成協議 。基於客觀存在的思維差異,不同文化的談判
呈現出決策上的差異,形成順序決策方法和通盤決策方法間的沖突。當面臨一項復雜的談判任務時,采
用順序決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別是英美人常常將大任務分解為一系列的小任務。將價格、交貨、擔保和
服務合同等問題分次解決,每次解決一個問題,從頭至尾都有讓步和承諾,最後的協議就是一連串小協
議的總和。然而採用通盤決策方法的東方文化則要在談判的最後,才會在所有的問題上作出讓步和承諾
,達成一攬子協議。
(三)、談判結束後的後續工作
因文化而異搞好後續交流。國際商務談判後管理涉及到合同管理及後續交流行為。不同文化對合同的內
容、合同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理解。美國文化強調客觀性,注重平等觀念,因此,往往依賴界定嚴密的合
同來保障權利和規定義務。結果,美國企業之間的合同常常長達百頁以上,包含有關協議各個方面的措
辭嚴密的條款,其目的是藉此來保障公司不受各種爭端和意外事故的傷害。此外,不拘禮節的美國文化
一般將合同簽訂儀式視作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的舉動,所以合同常常是通過寄發郵件來簽訂的。
那些注重關系的文化,其爭端的解決往往不完全依賴法律體制,常常依賴雙方間的關系。所以,在
這些文化中,書面合同很短,主要用來描述商業夥伴各自的責任,有時甚至寫得不嚴密,僅僅包含處理
相互關系的原則的說明而已。即便是針對復雜的業務關系而制定的詳細合同,其目的也與美國人所理解
的並不相同。此外,注重關系文化的管理者常常希望舉行一個由各自執行總裁參加的正式簽字儀式。
三、總結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通訊的高速發展以及各國商人之間頻繁的往來接觸,他們相互影響,取長補
短,有些商人的國別風格已不是十分明顯了。因此,我們既應了解熟悉不同國家和地區商人之間談判風
格的差異,在實際的商務談判中更應根據臨時出現的情況而隨機應變,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談判方式以達
到預期的目的,取得商務談判的成功
Ⅳ (英語系畢業論文)論中美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交際因素
(英語系畢業論文)論中美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交際因素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34317648611.html
摘 要
所謂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符號系統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的一種交際活動。理解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是消除具有不同文化的不同國家間的溝通鴻溝與理解障礙。
本文通過跨文化交際學和語用學相關理論對中美商務談判進行分析。在文章的開始部分介紹了與文化和交際有關的理論作為理解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在理論基礎上,作者把商務談判分成談判初期階段、集中談判階段及決策階段。在談判的初期階段,應用了跨文化交際學中對中美兩國間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和人際關系進行了對比。在集中談判階段,中美的語用習慣是截然不同的。差異主要體現為禮貌原則、合作原則和文化語境的具體應用。在談判的決策階段,中國的談判者注重人際關系和集體主義,而美國談判者則注重個人主義。最後,有效的談判策略將會為談判者獲得的支持提供有力的工具。
通過分析表明,成功的談判者應具備在商務談判中成功駕馭運用跨文化交際學與語用學的能力,而有效地了解商業語境對於成功交際也是至關重要的。毫無疑問,本文對於在商業活動中有效的交際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談判;策略;階段; 因素
Contents
Introction ………………………………………………………. 1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 2
1.1 Definition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2
1.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Business Negotiation ………. 4
2. Related Concep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7
2.1 value System …………………………………………………….….7
2.2 Elements of Thinking Pattern ………………………………...….10
2.3 Personal Relationship —— Soci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10
2.4 Stereotypes ——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y …………….11
3. The Analysis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2
3.1 The Main Stages of a Business Negotiation ……………….……..12
3.2 The Contrast of Thinking Patterns between Different Parties ………………………………………………………………….16
4. Effective Negotiat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Business Negotiations...…………………………………………………..22
4.1 Enhancing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22
4.2 Developing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23
Conclusion ……………………………………………………………..25
Bibliography……………………………………………………….…..27
Ⅳ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可以選以下這些容易通過的題目:
1、論文化差異對中美商務談判的影響
2、從順應論角度分析商務函電中的委婉語
3、從文體學角度淺析國際商務合同中的語言特點及翻譯策略
4、合作原則在商務談判中的運用
5、功能對等理論在商務英語函電翻譯中的應用
6、商務信函的寫作原則與技巧
7、商務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學研究
8、商務英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分析
9、商務英語中的顏色詞淺析
10、商務英語中縮略語的翻譯策略
11、商務英語信函中委婉語的應用
12、商務英語信函中的語用失誤分析
13、商務英語函電的語言特徵及翻譯策略
14、商務談判中的語言技巧
15、商務談判禮儀中的服裝禁忌
16、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文化障礙及策略研究
17、委婉語在商務英語談判中的功能和語法手段
18、格萊斯合作原則在商務英語函電中的運用
19、淺析中美商務談判中的文化沖突
20、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溝通中的語用功能
21、淺析商務談判中的恭維語應用
22、淺談文化差異因素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
23、縮略語在商務英語中的應用
24、試論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問題及對策
25、跨文化商務談判中的語用失誤和對應策略
Ⅵ 商務英語的論文,主題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還有就是翻譯的錯誤。不管是抄的還是怎麼樣!自己寫的,夠字數
英文廣告淺析
1.緒言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英文廣告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廣告文案的寫作中,修辭技巧被大量運用。恰當的修辭可以使廣告更富有語言和意境上的美感,更令人印象深刻,從而更好地達到營銷的目的。本文主要從國內的國內英語廣告現狀,英文廣告的特點和英文廣告翻譯這3個方面進行初探,最後針對英語廣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和策略!
2.現狀
2.1國內英文廣告的大量使用
經濟的發展以及和國際間的接軌,英文廣告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時常我們在電視上,電影上都能夠看到許多帶有英文的廣告,特別是在葯品的使用說明上,英文的普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特徵。而廣告的中英翻譯的重要性也越顯突出,一個好的廣告以及廣告語能夠為商家爭取很大的利益,也成就了許多的構思廣告的人。
2.2英文廣告的質量與發展
雖然現階段中國英文廣告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質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有著許多的廣告還是不能脫離直譯,亂譯,對於英文詞義的把握不準等一系列問題,這就導致了消費者對於廣告的誤解以及企業形象的損失,更是對於消費者的一種傷害,這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3.英語廣告的特點
3.1廣告英語的詞彙特點
廣告英語須簡潔、形象、富於感染力。因此恰當、准確的選詞對廣告的效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簡明易懂,通俗易記
廣告文字必須具備通俗易懂的特性,多用大眾化的口語詞彙,少用或不用晦澀、深奧的詞語,使消費者看得明白,說得清楚。如,Nike:just do it.(耐克,想做就做)。再如,Scots Whisky Uncommonly smooth.(蘇格蘭威士忌口感滋潤非同凡響)。
(2)創新拼寫,增強吸引力
在廣告英語中,創作人員會故意把人們所熟知的詞拼錯,或加上前綴、後綴。雖然新造詞與原詞形態不同,但意義仍存,這既可以達到生動、有趣和引人注意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傳播商品信息。 同時,人們往往認為用詞富於創新的廣告,其宣傳的產品常具獨特之處。如,Give a Timex to all, to all a good Time. (擁有一塊天美時表,擁有一段美好時光)。這是「天美時」表的廣告標題。Timex=Time+Excellent,由此對表的計時准確等特點給予了充分強調。又如,For twogether 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sunkissed holiday.(兩人共度一個陽光燦爛的假日,一切費用均包括在單人價格之內。)twogether取自together之音,又取「兩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倍添情趣。
(3)針對性強
廣告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盡可能多地了解產品。因此,創作者要抓住產品的主要特點,有的放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使消費者在不經意間記住產品。如,Tide』s in.Dirt』s out(汰漬放進去,污垢洗出來。—汰漬洗衣粉)。這是一則針對性很強的洗衣粉廣告,消費者自然會心領神會。
3.2廣告英語的句法特點
廣告語言要求簡潔明了,引人注目,因此廣告英語除了斟詞,還要酌句。也即在句法上要有其獨有的特色。
(1)多用簡單句
廣告是面向全體消費者的,這就要求語言簡練,簡單,即在語言結構上要多用簡單句,少用復雜句,讓消費者看得懂,記得住。如:We』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 We』re in me results business.(惟我電腦,成效更高。—電腦)。
(2)多用祈使句和疑問句
在廣告英語中祈使句和疑問句,其目的是敦促消費者積極作出反應,採取行動。如,Buy one pair.Get one free.(買一,送一)。又如,Catch that Pepsi spirit. Drink it in(喝百事飲料,振百事精神)。
3.3廣告英語的修辭特點
修辭是使語言表達准確、生動的一種文字運用手法,也是使文字表達的內容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有效手段。修辭用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藉助修辭,可以提高廣告的感染力,達到打動消費者的目的,因此在廣告英語中修辭的應用比比皆是。
4.英語廣告中存在問題
4.1拼寫錯誤
拼寫錯誤可以說是一種最常見的也是最低級的錯誤,這主要是由於工作者的不小心或者印刷的錯誤導致,可是印刷的錯誤所導致的問題卻是非常嚴重的,有時甚至會由於拼寫的錯誤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one of the world』S premiere maintenance bases.premiere應為premier。premiere:(戲劇或電影的)首次公演;premier:(重要性)第一的首位的Requirment&tasks(Siemens) Requirment應為Requirement。
4.2詞意表達不清楚,表達方式不規范
廣告的用語一般都會追求新穎和容易記憶,可這也會導致了一些英文廣告在詞意的表達上不清楚,廣告可以使用一些新的表達方式,或者給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但是過於濫用的表達方式也導致了表達方式上的不規范,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In July 1996,AM ECO received the ISO 9002 certification which is the first company in the Chinese aviation instry. (AMECO line 9—1O,p1)此處用received表示『獲得』不恰當,receive的意思是『收到,得到,接到,領取(郵寄、贈送等之物),
4.3語法錯誤或者選詞不當
一個廣告的選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於一個公司的名字還是花費了上億的錢才能夠最終確定,廣告對於語法的要求相對來說是較低的,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要求,如果沒辦法做到語法基本正確性,將會導致一些消費者無法理解,這就讓廣告的目的性大為降低,甚至於變為了零。
5.解決的方法
5.1注意文化間靈活可取的轉換
在具體的英語廣告翻譯中,當廣告商將其廣告引進別國媒介時,有時需適時、適地的進行文化的轉換。例如:一則芬蘭專門負責在中國境內招攬人才的廣告中這樣說道:「The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要是按照西方詞彙意義來翻譯,那結果就是:「上帝的磨碾得慢」。這種翻譯固然是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形象,讓聽者和觀眾從一個側面了解異域文化,但是此譯法的結果卻頗讓人費解,從而使得讀者對於廣告本身的理解成為一大困惑,而這也勢必會影響到其廣告應該達到的效應。而另外一種翻譯結果則是在進行了相應的文化轉換後得來的,它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該種翻譯從漢語文化的角度進行翻譯,舍棄了原文的呆板形象,讓廣大中國人看後頓悟廣告的精髓和用意。
5.2注意翻譯的時尚性
廣告英語的翻譯是一項極其細致入微的工作。翻譯時,不僅要求留意其文化色彩和精確性,同時亦需「與時俱進」,實現其時尚化。在現代廣告翻譯工作中,思維僵化、漠視時尚變化,甚至一成不變,危害極大。「自戀」、「自慰」、缺乏對消費者的認同是廣告翻譯中的知名弱點。這些廣告翻譯常常表現為大言不慚,言辭華麗,一廂情願。
5.4遵從各類標准
廣告用語用字應遵守國家的語言政策。
5.5杜絕不懂英語的工作人員製作標語,組織學習好的英語廣告,從中創新。
6.結語
英文廣告的發展與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再英文廣告日顯重要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予給多的重視與要求。我也相信,隨著中國英語的普及和人才的迅速成長,在往後的英文廣告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大幅度的增加。英文廣告的出現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我國經濟逐漸融人世界經濟的標志之一。雖然它現在還很不成熟,但是其發展前景令人鼓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入,所培養的英語人才數量和水平都在逐步增長和提高,這一切將促進英文廣告向著規范化發展。
7.參考文獻
1.馬彩梅. 國內廣告翻譯研究一覽[J] 北京:中國科技翻譯2005
2.網路
3.梁婷.英文廣告實用手冊[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5.
4.廖國強.英漢互譯理論、技巧與實踐.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Ⅶ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的英文論文怎麼寫
首先寫差異,在寫造成的影響,在寫建議的解決方法。
差異可以從各個方面入手,如時間觀念的差異,空間觀念,語言表達習慣,思維方式,不同的禁忌,價值觀等。
影響可以先概括的寫,然後舉例說明,談判桌上出現的一些矛盾,以及誤解,甚至不合作。例子不要舉太多,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態度。
方法就很多了,克服民族中心論,再就不外乎在談判前先了解西方的各種文化習慣,參加文化補習班,當然一味的遷就與適應也不是上策,必要時也需要做好文化滲透,讓己方文化為對方熟知。
之前寫過一篇類似的論文,在這里概括的寫了一下BODY部分的思路,希望能幫到你。
Ⅷ 論文:商務活動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這個題目我可以寫在商務談判中的差異和商務禮儀中的差異。這樣行嗎
當然可以了,因為商務活動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你既可以籠統地去介紹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可以就某一方面做出詳細的比較。我個人傾向於小范圍的比較,范圍太大的話不容易把握
Ⅸ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影響的英文論文怎麼寫啊
一、國際商務談判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必要性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體現
三、
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策略
給你參考個提綱
語言得還是自己組織
Ⅹ 商務英語談判中西文化差異有哪些
商務英語談判的文化差異
商業全球化的步伐一天天加快,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具有不同母語,代表不同文化群體的個人直接或間接地彼此交流。但在這些交流中,英語仍為最主要的商務交流語言,首先,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超過三個億,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官方語之一的國家的人口超過十五億。英語在二十世紀是主導性的國際語言。而在二十一世紀,它仍將是主要的商務和科技用語,具有不同母語和文化背景的人,雖然使用英語交流,並不因能講英語而消失,所以在商務英語談判中,應注意合作對手的文化,是談判與合作成敗的一個關鍵所在。
西方人在與中國、日本等東亞的儒家文明圈的商人建立商務關系時,就非常注意研究東方人的文化,並用「高背景文化」這一述語來描述儒家文化。他們認為中國人的主要特點首先是談話的不明確性,如中國人很不情願在談判中說「不」,擔心「不」會對關系造成傷害。由於這種不明確和間接的交流風格,所以要先建立信任關系,增進內部的理解;其次是東亞的談判才趨於一致和模仿,如果西方的商人在東亞採取了建立關系的某種姿態,那麼對方也採取類似的姿態回應;這種關系的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提升,達成滿意的談判結果的可能性就增大;再次,是時間觀念,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比西方長遠得多,他們為長期關系奠定基礎,一旦贏得信任,中國人會投桃報李。
迄今為止,背景不同的人給文化下了很多定義,但一般意義上,文化指知識、信仰、藝術、法律、論理、風俗、習慣等綜合,這種綜合給生活在特定環境中所決定的人的價值觀念和心理素質。它具有約束力,影響著具有同樣文化背景的人的行為。因而,理解文化對國際商務及談判是重要的。文化的差異影響到談判過程的各個方面,小到說話的藝術,大到決策過程,對其缺乏認識和了解,會使談判復雜化,甚至會阻礙談判。例如,美國人吃完手抓的食品後把手放在嘴裡吮吸,中國人很不習慣;而中國人吃飯時,若不分餐美國人則難以下咽。
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與中國人,有較大的文化差異。依照談判程序及其主要差異表現可分述如下:
寒暄方面,美國文化強調「人事分離」,感興趣的是實質性問題。因此他們談話涉及不相乾的事情及了解對手的時間很少,短短的寒暄後即交流與工作相關的信息。美國人在談判桌上也會談及一些與生意無關話題,如天氣、家庭、體育、政治等,但這樣做更多的是出於友好和禮貌而已。另外,美國人幽默感強,只要有可能,就開玩笑,有時間不分場合。美國是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生活節奏比較快,特別珍惜時間,注重效率。時間上,早到或遲到都是不禮貌的。
交談方面,強調「專時專用」時間表不是那麼「寬松」,注重直率和講實話。他們非常注重「基本方針」,既使對方提出的構想不錯,可一旦不符合其「基本方針」,也會否決。再者是喜歡反駁,公開表示其反對意見。這可能是源於其法律制度以直接對立關系為基礎使然,所以不易妥協。這種方式容易給人一種按自我意願辦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感覺,缺乏對人的寬容與理解,有時甚至給人以傲慢自大和粗魯無理的感覺。這些是主要是因為美國人自信心強,感覺良好。原因在於,一是英語幾乎是國際商務談判的主要語言,對他們沒有交流的障礙;二是美國為經濟大國,美元又是主要的國際結算貨幣;三是因為美國是政治上的強國,所有這些,使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有自豪感和優越感,這種感覺也會在商務活動和談判中顯露出來。
在思維的方式上,美國人往往把復雜的談判分解為一個個較小的問題,大任務由一系列小的任務堆積而成,比如提出價格、包裝、交貨等等問題,再依次解決。對他們來說,最後的協議就是這些小協議之和。他們較講究實際,注重利益;但也不漫天要價。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式的思維,認為談判是一種通盤考慮的方法,容易從綜合性見解入手,所以中國是「先談原則,後談細節」,他們則是「先談細節,避免談論原則」。
在結論方面,美國人希望在談判結束時,做出明確的結論,即交換契約書,他們認為一旦交換了契約書,一場談判已經結束。美國文化強調客觀平等,因此,往往依賴嚴密的合同來保障權力和規定義務,所以有關協議會顯得細致而冗長。簽訂儀式也不鋪張浪費,甚至通過郵寄簽訂,在合同簽訂後也較少後續交流,如信件、禮物、互訪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模式,往往安排有儀式和慶宴,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和寓意。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國之一,有很強烈的文化自豪感。但這種自豪感也衍生出負面的東西,如「面子」要讓中國人做出讓步,不要讓他們丟失面子,甚至可以說,在「利益」和「面子」之間,中國人會不猶豫地選擇「面子」。而美國文化則崇尚自我奮斗和個人主義,他們對表面的和儀式性的東西看得較淡,對實質的問題看重,毫無疑問,在語言的交流上,他們更喜歡坦率的對手。
中國的論理觀念較重。「熟人」和「關系」有其特殊的內涵和意義,一旦關系得到確立,雙方成了熟人或朋友,優惠和慷慨相助的局面就出現了,信任和包容的程度也就提高了,所以中國人有較多的口頭約定。美國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不大注意培養雙方的感情,而且力圖把生意和友情分開。對問題的處理,慣用的是法律手段,律師出面解決問題是常見的,顯得生硬而不靈活,我們應清醒地認識這一點。但一旦簽署了合同,他們非常注重合同的法律性,合同的履行率較高。 中國的集體觀念較強,強調的是集體的責任,所以談判的模式基本上是集體出場,但拍板定案的是決定性的一人,甚至決定人根本未出場。這被文化學家稱為「高距離權利文化」,在出現較復雜棘手的問題時,談判人就難以決定;而西方這被文化學家稱為「低距離權利文化」,表面上看是一兩個人出場,談判人相應的許可權已經賦予,或是智囊用輔助其決策,因而在談判中,談判人個人的責任較重,也較高、較靈活。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或間接地跨進談判領域,英美國家的商務談判人員達5%以上,而是談判學正成為培養現代政治、經濟、管理等人才的重要課程。卡洛斯的《談判游戲規則》被譽為西方談判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把談判分為四大部分,了解其內容,對我們與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談判,大有益處。第一,始終強調觸及實質問題時,人與問題一定要分開處理;第二,主張談判的重點放在利益上,而不是會場上,因此要把握談判時各方利益,盡量克服立場爭執;第三,在決定如何實施方案以前,先構思各種可能選擇,創造性地避免各方利益沖突,為談判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第四,以客觀標准而不是主觀標准來判斷、解決問題,逐步達成協議;客觀標准應有較高的權威性,而不易受到阻礙。以上四點,除了決策性指導和技術性建議之外,也表現了美國文化的特點。
還要談到語言問題,語言是談判力量的一大源泉。絕大多數美國人只會講英語。幾乎在各種談判中,無論大小,重要或是不重要,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將成為是否達到談判目的的決定因素。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講話的內容尚有誤差,可以想像,當一個人講第二種語言時,誤差肯定會更大,這是因為語言決定著文化,不同的語言有其獨特的建構信息的方式。操雙語者要在語言之間轉換,在轉換過程中,他們要調整自己的觀念和思維過程,以適應所使用的語言。
所以跨文化談判總面臨著語言障礙,為了確保溝通的順利進行,一般商務英語談判要求使用翻譯,一個好的翻譯不但熟練運用兩種語言,還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知識。英語顯然還成為全球性的溝通語言。國際商務工作者,尤其是翻譯,應當具有較高的英語功底,同時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應有深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