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評價孔教文化

如何評價孔教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20 04:30:07

① 對孔子最全面的評價

一、評價

1、名人評價

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國萊布尼茨:熱烈地贊美儒學。

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

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

司馬遷: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2、歷史評價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諸子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個學派最為著名。儒家在先秦時,和諸子地位平等,並不立於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對孔子的毀譽不一。

孔子門人及其後學者均推尊孔子。門人中以子貢為代表,他對孔子贊美備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認為孔子是天生的聖人。亞聖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聖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准則。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戰國末期大儒荀子,雖然其禮的思想根源於孔子,然而他有濃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繼承儒家正統自任,稱頌孔子,認為孔子的美德永遠不可泯滅。但他貶斥子張、子夏、子游為「賤儒」,批評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處稱引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達他重視禮法和「親賢用知」的思想。

墨家對於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於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認為孔子學說為五蠹之首,且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上述先秦諸子對孔子的毀譽褒貶,各持己見,正是反映了當時學術上百家爭鳴的興盛景象。這與漢以後獨尊儒術的局面則截然不同。

秦漢時代是儒學發展中的關鍵時期。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諸子之一,儒家雖號為「顯學」,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此居於統治地位,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

  1. 宋元評孔

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聖光環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治。

宋元時期,中國結束了晚唐以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確立了以官僚地主階級為支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宋元時期的哲學運動以更典型的形式表現了中國中世紀哲學思維的特點及其邏輯發展的曲折。從以前儒教、佛教、道教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從而產生了宋元時期十分精緻的官方哲學:以儒家綱常倫理為核心內容,以精巧的哲學學說為理論基礎,吸取佛老思想營養而建立起來的理學唯心主義。

孔子學說是理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在宋元時期作為至聖先師也被塑造得更加完美與高大,無論是皇家朝廷,還是學林名流,對孔子都極力頌揚,對孔子的學說也極力闡發光大。

繼宋元之後,明代理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心學極盛。與之同時,還出現了與之對立的所學。呈現理學、心學和氣學三大思潮鼎立的局面。三者對孔子及其學說亦各自有其闡發和評述。

在清朝時代,孔學由盛而衰。論孔者依時代之不同而歧見紛呈,其要者有:

1.治統、道統合一論;

2.朱學即孔學論; 以孔學批評理學;

3.以孔、孟之學批評君主專制;

4.「經學即理學」論;

5.「六經皆史」論;

6.「中體西用」說;

7.「孔子改制」說;

8.以夷變夏論; 孔子尊君論; 儒學汗漫說。

三、近代以來評孔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近代社會經歷了空前的民族災難和巨大的社會變革,制約和影響著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圍繞如何評價孔子及其儒學的爭論,不僅有學術意義,而且反映了各個不同階級、階層的政治、經濟利益。

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不但以物質武器批判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從思想上沖擊了一切束縛人民的繩索。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他並未完全擺脫儒家綱常思想的影響。

早期改良派目睹當時中國嚴重的民族危機,關心時政,熱心西學,提出了「器變道不變」的「中體西用」思維模式。

甲午戰爭後,面臨列強瓜分中國的危局,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變法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派展開了猛烈的批判,並發動革命與改良之辯,深化了近代評孔運動。

辛亥革命後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出現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使當時一些資產階級民主激進分子認識到,資產階級共和制度未能建立,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觸動舊思想、舊道德。

五四以後,圍繞評孔問題的爭論仍一直繼續,最後由毛澤東作了科學的總結,提出:「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對於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於推進中國的新文化。」並強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者評孔的應持態度和方法。

四、台港評孔

1.現代新儒家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力圖恢復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重建儒家的價值系統,並以此為基礎吸納、融合、會通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2.儒家資本主義又稱「第三種現代化模式」或「東亞工業文明」。現代新儒家設想的以儒家文化為背景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來實現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或模式。

3.儒學第三期發展,現代新儒家對儒學的現今發展階段和可以展望的未來前景,及其在儒學發展史中的地位所提出的一種看法。

② 如何評價孔子的思想

一孔子的思想信仰核心是仁,仁者愛人。智信義勇禮是仁的派生。仁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人要服務天下,即後世天下興旺匹夫有責之意,即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意。二孔子認為仁是天命,是繼承周以前社會信仰。三後世儒家偏離了孔子的思想信仰。四中國歷史發展從未離開孔子的思想影響。五,孔子的思想信仰在今天仍有生命力。

③ 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孔子是儒家的祖師爺,屬於溝通統治者的天與被統治者的地的中間族群的傑出代表。

儒家的領袖被稱之為「儒生」,就是(道家貴族)的儒家學生之意,而孔子的老師,據傳是道家貴族老師老子,而老子的道家學生則是有名的(大公無私以致於)「一毛不拔」的楊子楊朱。

漢武帝之後,是儒家祖師爺孔子的牌位,標志著學習立國、平民立國、文官立國的基本理念。

實際上,中國特色的「廢奴運動」就是道家傑出代表周公旦創立的儒教(奴隸翻身),中國特色的「民主」(奴隸翻身並把歌唱)就始於孔子被漢武帝冊封為「至聖先師、儒教教主」,也就是說,中國的「民主」思想,在封建社會就已經開始實踐化了,西方的「民主」,更多的是突出占社會統治職能的「人權」內容,就是論述擁有「資本」者具有統治「無產者」的「天賦人權」。

④ 孔子學院在全世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看待孔子學院

2004年,「國家漢辦」審時度勢,積極開展海外教育,孔子學院應運而生。目前,在全球106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學院或孔子學院,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也是世界關注中國文化的一個有力例證。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為發展中外友好關系,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漢語和文化的了解,為世界各地的中國學習者提供便利和良好的學習條件在世界上一些有需要和條件的國家建立了以漢語教學為主要活動內容的「孔子學院」,並在中國北京設立了「孔子學院總部」。

最後,孔子學院的發展需要探索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處理好文化認同與文化批評的關系。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學習者,孔子學院的儒學既不完全西化,也不西方化,但需要充分挖掘儒學、現代人權和民主的共同點,在人權和民主的基礎上追求人的修養的提高,從而實現儒學的現代價值。

⑤ 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有啥作用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聖人,為我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是世界上最博學的學者之一,被後世敬仰。

一、地位

孔子,是我國非常著名的聖人之一,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學家,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被後世尊稱為聖賢、萬世師表、孔聖人,也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他一生的貢獻很多,影響力深遠,名滿天下,被世人所愛戴和尊敬。

很多人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就曾學到過很多關於孔子的名言,如《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讀者朋友們,你們如何看待孔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說一說吧。

⑥ 究竟該如何評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不管是對古代的學者還是對現代的學者來說,孔子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十分出名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於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古代教育事業以及現代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孔子也受到許多現代學者的愛護與擁戴。

三、綜述

總的來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治國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並沒有被各國統治者採納,但是那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教育思想以及治國思想,對於現代的中國來說,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⑦ 我們應如何評價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社會「學在官府」、只允許貴族子弟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對推動我國文化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⑧ 陳獨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進步意義

反孔教是陳獨秀的一生中始終堅持的思想之一。從思想臻於成熟開始,陳獨秀便顯示出對孔教的反感,以後,隨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和保守勢力對孔教的鼓吹、抬舉,他反孔教的意識逐漸增強,並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達到了高潮。維新運動時期。陳獨秀說過:"吾輩少時,讀八股,講舊學,每疾視士大夫習歐文談新學者,以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1904年,陳獨秀與近代詩人蘇曼殊合譯的《慘世界》由鏡今書局出版。在書中,他們借一個虛構人物"男德"之口,再次斥責了禮教。以後,在一系列文章中,陳獨秀雖然也不斷抨擊禮教,但是,在1915年12月以前,他的反孔教思想一直比較零散,直覺色彩較濃,無系統性和理論性可言不說,還呈現出一定的矛盾。1916年10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第二卷第二號上發表了《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開始對孔教進行直截了當的批判。在文章中他駁斥康有為的"拜孔尊教"表明了外部刺激對他思想變化的深刻影響,而指出"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 陳獨秀對孔教的抨擊主要集中於現實政治、倫理以及"定於一尊"三個方面。而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現實政治的刺激,換句話說,現實中袁世凱的稱帝、張勛復辟以及康有為等保守派對孔教的鼓吹是陳獨秀批駁孔教時的最重要的誘因。 進步意義 :在傳統保守思想濃厚之時,整體上反孔教也顯示出了"片面的深刻",因為他們對保守派美化孔教,企圖"定於一尊"的直接批駁,使現代中國人意識到思想解放、人的解放的意義,並在當時實際造成了一個短暫的思想解放的局面。

⑨ 如何看待孔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國人最崇拜的聖人。他被中國封建統治者封為「大成至聖先師」 、「萬世師表」,被近代國際社會公推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⑩ 你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不像《易經》和《道德經》那樣有根基,儒家思想像浮萍一樣,是沒有根基的。沒有根基就無法成為主宰,而只能成為附庸。所以,仁義就是無條件助人的代名詞。也就是說,儒,只能成為「臣」,而不能成為「君」。故中國要成為世界的主宰,就必須摒棄儒家思想,不能只知為他人服務。

與如何評價孔教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