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西省交口縣
交口縣
交口縣,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呂梁市南端,東接孝義、靈石、南連隰縣、汾西,西靠石樓,北界中陽。總面積1258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2004年)。 交口縣於1971年組建,因縣址駐交口鎮而得名。交口縣種植小麥、玉米、穀子、薯類、豆類等,尤宜種植土豆、小麻子和核桃。 交口縣地下礦藏資源豐富 ,主要有煤 、鐵、鋁礬土、尼龍灰岩、石膏、陶瓷粘土等,其中煤、鐵、鋁的儲量最大。境內林草覆蓋率達 56%。為中國沙棘八大產區之一,也是著名的汾洲核桃,金香小米的主產區。
中文名稱交口縣
行政區類別縣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下轄地區水頭鎮、康城鎮、雙池鎮
政府駐地水頭鎮
電話區號0358
郵政區碼032400
地理位置山西省呂梁市
面 積1258平方千米
人 口11萬人(2004年)。
方 言晉語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山神峪,千佛洞
火車站交口縣火車站
車牌代碼晉J
目錄
1歷史沿革
2行政區劃
3地理環境
▪ 位置
▪ 地貌
▪ 氣候
4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生物資源
5人口
6經濟
▪ 綜合
▪ 工業
▪ 農業
7社會事業
▪ 文衛
▪ 教育
▪ 社保
8交通
9風景名勝
10特產
1歷史沿革
交口縣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秋為晉屬蒲地,晉文公重耳曾封於蒲,即在交口縣境內。[1]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依蒲地設立蒲子縣,屬河東郡。
魏改屬平陽郡。[1]
晉永嘉元年(307年),劉淵遷都蒲子城,建立政權。國號為「漢」。永嘉三年(309年)依蒲子城設大昌郡,不久廢縣。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設嶺東縣,屬吐京郡。太平真君二十一年(460年)嶺東縣改為新城縣,仍為吐京郡屬縣。[1]
隋代,廢新城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溫泉縣和高唐縣,屬北溫州。貞觀元年(627年),高唐縣並入隰州。不久,溫泉縣改屬隰州。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溫泉縣改屬石州。[1]
五代、宋、金未變。
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廢溫泉縣,其境域分別改屬於孝義縣、靈石縣和隰州。從此,經明清兩代至民國年間,其境域的歸屬基本上保持不變。[1]
抗日戰爭期間,曾在雙池鎮西庄村設立靈西縣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後,原靈西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組為靈西縣民主政府。[1]
新中國建立後,今交口縣境內的孝義縣轄區屬於汾陽專區,靈石縣轄區屬於榆次專區,隰縣轄區屬於臨汾專區。[1]
197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交口縣,因縣址駐交口鎮而得名,由孝義縣劃出大麥郊、溫泉和壇索3個人民公社,由靈石縣劃出雙池和回龍2個人民公社,由隰縣劃出交口、石口、川口和康城4個人民公社,屬於新成立的交口縣。縣城選定在交口人民公社境內的水頭村南,縣名遂稱為交口縣。[1]
2行政區劃
交口縣轄4鎮3鄉1個社區管委會,95個行政村
交口縣行政區劃
交口縣行政區劃
,381個自然村。
4鎮:水頭鎮、康城鎮、雙池鎮、桃紅坡鎮。
3鄉:石口鄉、回龍鄉、溫泉鄉。[2]
呂梁地區轄縣。位於省境中部西偏南,呂梁山中段東側。面積1258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轄4鎮5鄉。縣政府駐交口鎮(今為城關鎮)。(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1997年左右資料)[3]
城關鎮縣政府駐地。1958年建城關公社,1984年設鎮。位於縣境西部。209國道過境。面積64.6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水頭、後峪、廣武庄、交口、塔上、後水頭、衛家崖、安頭、腰庄、上庄、鐵金、趙村、樊家莊13個行政村。[3]
康城鎮1958年建康城公社,1984年設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40千米。霍桃公路過境。面積192.4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康城、支付、丁家溝、下仙、南故鄉、上村、楊家溝、田家窪、炭腰足、南庄、尚家溝11個行政村。[3]
雙池鎮1958年建雙池公社,1984年設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52千米。霍桃公路過境。面積85.8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雙池、陽坡、棗林、南窊、長史庄、蔡家溝、講理、石口、西羅、梁家溝、神堂庄、溝西、雲乾、西庄、官桑園、侯家渠、蟠龍庄、葦溝、高家墕、李家坡、店則溝21個行政村。[3]
桃紅坡鎮1958年建桃紅坡公社,1984年設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0千米。孝午公路過境。面積229.7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大麥郊、高廟山、西交子、陽冶、桑後峪、客駝、北村、下家莊、西宋庄、和左、趙圪垛、東嶺、橫羅、欒子頭、石圪塔、吉子溝、子巷、王家莊、嶺南、桃紅坡、張村、侯家坪22個行政村。[3]
石口鄉1958年建石口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4千米。孝午公路過境。面積45.8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石口、龍神殿、橋上、山神峪、嶺後、蒲依、丁家墕7個行政村。古跡有明建千佛洞。[3]
川口鄉1958年建川口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4千米。龍康公路過境。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川口、下蒿城、賀家莊、孔家莊、陳家峪、陽村堡、莊上、王家莊、岔口、郭家嶺、下村、張家川12個行政村。[3]
回龍鄉1958年建回龍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60千米。霍桃公路過境。面積112.1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回龍、均庄、王潤、營塘、窯上、茶坊、山頭、陶上、田莊、田家山、劉外、張家嶺、桃花、韓家溝、棗窪15個行政村。
溫泉鄉1958年建溫泉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4千米。窯西公路過境。面積96.4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溫泉、南嶺、閆家山、樊家沿、曹家莊、龐子窪、東頭、白兌庄、杏泉、馬家坪、郭家掌、石嶺後、花寨、古桑園、前務城、孫圪垛、常家山、響義、范石灘、後務城20個行政村。李宗山有唐建石佛寺。[3]
壇索鄉1958年建壇索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40千米。桃元公路過境。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元溝、交則、齊家莊、永遠庄、上益平、紅焰、化角、東營塘、馮家港、高家條10個行政村。[3]
3地理環境
位置
交口縣位於山西省西部的呂梁山脈中段,地處呂梁市最南端。是太原盆地溝通晉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介於北緯36°43'至37°12'和東經111°03'至111°34'之間,東與孝義、靈石接壤,南與汾西、隰縣相連,西與石樓縣相靠,北與中陽縣為鄰。東西最長距離46公里,南北最長距離53公里。[4]
地貌
交口縣地處呂梁復背斜的核部及其東翼,呈西高東低之勢。西部為基岩裸露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其中較為突出的高大山峰有高廟山、棋盤山、人參圪垯、黃崖山等。位於交口、石樓、中陽三縣交界處的黃雲洞,海拔2954米,是交口縣的最高點。由此處向東、向南逐步傾斜。區內山體巍峨高峻,溝谷深切,基岩出露,森林密布,是交口境內從河溝的發源地。東南部黃土丘陵區,區內黃土覆蓋深厚,溝谷內常見有奧陶系石灰岩的出露。平均海拔1200米,與靈石縣界處的官桑園村前的雙池河河床海拔高程為830米,是交口縣的最低點。[4]
氣候
交口縣處於中緯度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夏季受太平洋海洋性氣團控制,冬季受極地大陸性氣團控制,春秋二季則受兩種氣團的交替影響,因此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一年之內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火熱雨量集中,秋季相對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少雪。隨著西北高東南低以及相對高差較大的地勢特徵,形成西北部寒涼、東南部熱暖的地域性差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27小時/年。年平均氣溫6.7℃,最冷月(1月)平均為-7.7℃,極端最低氣溫-23℃;最熱月(7月)平均為19℃,極端最高氣溫33℃。年平均降水量618毫米。全年的無霜期平均為142天,最長為181天,最短為122天。[4]
4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交口林區
交口林區
主要有煤、硫、鐵、鋁、石灰岩、白雲岩、耐火粘土等14種,含礦面積85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7.1%。其中:煤炭資源屬霍西煤田的邊緣部分,含礦面積326.2平方公里,穩定可采9#、10#、11#煤層,保有儲量約5億噸左右;鐵礦資源主要分布於下村河、寶岩河、回龍河3條水系、8個密集含礦地段、46個集中連片區域,含礦面積166.5平方公里,可采儲量1926萬噸,不適宜規模化開采,屬典型的「山西式鐵礦」,品位在20%—58%之間;鋁土礦賦存於太原組湖田段上部,含礦面積457.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為4.04億噸,可采儲量約1億噸左右,品位在60%—90%之間;白雲岩資源有15個岩層,其中可作為金屬鎂原料的共有8層,每層厚度1.7—40米,儲量約上百億噸,品位在50%左右,開發潛力巨大。[5]
生物資源
交口縣主要有林木和灌草叢兩大類,相繼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及六大造林綠化工程,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15.4萬畝,交口縣森林覆蓋率為33.8%,林木綠化率56.6%,居山西省前列。動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有139個樹種、200種草本植物和200餘種中葯材資源。[5]
5人口
2000年,交口縣總人口107461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24210人、康城鎮15128人、雙池鎮18008人、桃紅坡鎮10435人、石口鄉5191人、川口鄉8212人、回龍鄉11042人、壇索鄉5104人、溫泉鄉10131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
6經濟
綜合
2008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億元,財政收入實現5.26億元,在「十五」期末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翻番,經濟總量及增長幅度一度居呂梁市中游位次。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給交口原本十分脆弱的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55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停產、限產。[7]
2009年主要經濟指標較2008年下降60%以上,增速居山西省、呂梁市末位。針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交口縣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切實採取有效措施遏制經濟下滑勢頭,促進縣域經濟趨穩回升。[7]
2010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50%;
神南峪牡丹洞風光
神南峪牡丹洞風光
財政總收入完成2.85億元,同比增長43.8%。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呈現較大增幅,增速位居呂梁市前列,縣域經濟出現觸底企穩回升、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7]
2011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25億元,同比增長52.2%;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完成24.93億元,同比增長7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5億元,同比增長143.4%;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62億元,同比增長272.24%。[7]
2011年全年第一產業累計完成12948萬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累計完成265303萬元,同比增長50.9%;第三產業累計完成53038萬元,同比增長9.4%,三次產業比例為3.9:80.1:16.0。[7]
工業
2000年以來,全縣累計關閉190餘座小煤礦、30餘座小鐵廠和30餘座小焦化廠,僅保留8座煤礦、10戶冶煉鑄造企業和7戶焦化企業。初步形成了煤—焦—化、煤焦—冶煉—鑄造、煤—電—鋁等產業鏈,以鋁鎂為代表的新興接替產業開始起步。截止2010年,全縣41個「三四三」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41個,環評審批33個,土地審批25個,36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16個項目建成投運,累計完成投資58.9億元。全縣共有規模以上企業55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戶),現已形成年產原煤510萬噸、生鐵150萬噸、鑄件25萬噸、焦炭330萬噸、氧化鋁20萬噸、金屬鎂3000噸的生產能力。201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36.18億元,同比增長222.4%;工業增加值實現10.38億元,同比增長94.9%;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下降5%,「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順利完成;篩選確定58個「5115」重點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646億元,上報省級重點項目11個,概算總投資405億元。[8]
農業
2003年共投入580萬元用於扶持發展舍飼圈養、中葯材、核桃等重點產業開發旱井集雨等重點工程建設。農村稅費改革任務完成,交口縣農民人均減負67.6元,減幅達87.1%。優質中葯材基地全年完成1350公頃,已形成2000公頃規模;優質核桃基地2003年新栽植1333公頃,累計面積已達到8000公頃;優質沙棘基地,結合退耕還林,2003年完成467公頃;優種牛羊養殖重點抓了養殖示範園區和舍飼圈養示範村建設,已有4個養殖示範園區初具規模。[9]
交口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2500萬公斤以上。交口縣核桃林面積發展到15.4萬畝,平均年產量350萬公斤,產值6800萬元,種植戶人均收入達800元。發展了以烏雞、散養豬為主的特種養殖業,傳統養殖業開始由散養放牧向規模化舍飼圈養轉變,累計發展規模健康養殖戶78戶,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0個,農民經紀人300多人。依託交口縣企業轉移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7000餘人,組織勞務輸出1200餘人,向第三產業轉移8000餘人,勞務經濟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扶持沙棘、核桃、小雜糧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了維仕傑沙棘、明泰核桃露、浩源飼料、米師傅小雜糧、鑫欣源番茄等知名品牌和9大類20多種農副產品,加工轉化能力達到6萬噸,年銷售收入實現1.6億元。[9]
2006年以來,通過財政投入、企業幫扶、整合項目資金等,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0億元,相繼推開7個省級試點村、41個市級重點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基本達到「四化四改」、「五個一工程」建設標准,建成8個高標准新農村建設示範村,49個新農村實現了「一村一品」,以核桃、蔬菜大棚、小雜糧、養殖等為主要內容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時期,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3%,達到3380元,分別是2005年的1.6倍和2000年的7.9倍。[9]
7社會事業
文衛
千佛洞全景
千佛洞全景
2011年,交口縣已擁有縣級衛生機構8個,鄉鎮衛生院9個,在冊醫生312人,開放床位355張。設置農村衛生所127個,選聘鄉村醫生132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95%,2010年交口縣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7個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基本葯物制度和「零差價」銷售,縣、鄉、村三級計生網路逐步健全。[10]
2011年,建成7個鄉鎮文化站、12個農村文化大院,縣圖書館、體育場開工建設,建成農村文化體育場地100餘處,以華韻創意公司為龍頭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根雕、麵塑、八音會、秧歌等獨具交口地域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氣息更加濃厚。[10]
教育
截止2011年,交口縣有各類學校151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小學121所,幼兒園21所。交口縣有教師1554人,在校學生(含幼兒)25544人,小學五年鞏固率、初中三年保留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8%和89%。2010年,縣委、政府集中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採取超常規手段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年共落實義務教育保障經費1440萬元,投入500萬元用於教育裝備,基本通過省義務教育標准化驗收和市級示範高中驗收。投資4480萬元,實施完成82所中小學4.53萬平方米的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投入500萬元用於改善縣一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教學質量穩步回升。[10]
社保
交口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障的企業有75戶,參保人員2185人,各類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90%,交口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農村4064名、城鎮2880名生活困難群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動態監管下的應保盡保、分類施保。交口縣制定出台了《交口縣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有效解決困難群眾看不起病的問題,2010年救助400人,發放救助金105.9萬元。[10]
8交通
交口縣交通發達,交口至離石、石樓、霍州、靈石、臨汾等
集鎮街道
集鎮街道
五條干線公路覆蓋交口縣,此外尚有鄉鎮級公路多條,連接著交口縣各個鄉鎮。受交通條件的影響,雙池、桃紅坡成為縣境內的重要集鎮,雙池鎮古以旱碼頭著稱,是靈石、孝義、隰縣、汾西等縣的物資交流中心,又是晉南、晉中、晉西及陝北的重要貿易集散地。桃紅坡鎮是交口縣交通要道,2010年以來已發展為交口縣重要的交通、商業的中心。[11]
9風景名勝
西庄歷史文化名村
西庄
毛主席東征路居地—西庄
毛主席東征路居地—西庄
歷史文化名村位於交口縣雙池鎮西庄村,是山西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內有麟厚堂等16座明清吳氏民居古建築群,總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設計獨特,布局嚴謹,規模宏大,雕刻精美,是晉西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築,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現狀保存較完整。同時村內還有紅軍東征史跡——毛澤東路居地和幸福泉。[12]
神南峪
神南峪位於交口縣城以北4公里處,總面積50平方公里。神南峪自然風光優美,原始生態保存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9%。林中常有金錢豹、褐馬雞、野豬、黃羊等珍稀動物出沒。神南峪內還有竹林寺、娘娘廟、上天梯、棠梨寨等人文遺跡,或隱於深山,或藏於懸崖。[12]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距縣城20公里,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二進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築有山門、過殿、大雄寶殿、九間樓、舍利塔等。大雄寶殿是開鑿於元代的石窟,窟深5.5米,寬3.1米,高3米,四周佛龕內雕刻14厘米高的佛像1003尊,故名千佛洞。其餘建築為明清遺構。享有「中國名勝」之譽,千佛洞石窟因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雲夢山勝地、溫泉無根碑及大麥郊紅軍東征紀念館等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0特產
駿棗是山西交口縣當地古老品種之一。果實大,圓柱形或長倒卵形。平均果重22.9克,最大果重36.1克,大小不均勻。果肩較小,略聳起,梗窪較深、中廣。果頂平。果柄較粗長。果面光滑,果皮薄,深紅色。果肉厚,白色或綠白色,質地略鬆脆,汁液中等,稍具苦味,含可溶性固形物33%,可食率96.3%,品質上等。適宜制干、加工醉棗和蜜棗。
沙棘飲料是交口最著名的產品,聞名全國,享譽國內外,是交口的支柱產業之一。
此外,還有涼拌粉,交口核桃等特產。
② 北京哪裡適合清明去玩
北京適合清明去玩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故宮博物院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③ 林天苗的藝術夫妻
王功新與林天苗,是一對活躍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的夫妻。
王功新:生於1960年,職業藝術家,中央美院客座教授。王功新是中國最早的「新媒體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代表新崛起的中國新媒體藝術參加海外重要展覽。他是當今中國錄像藝術的重要代表。從寫實到抽象,從裝置到影像,他始終保持著不怠的探索精神和實驗意識。
王功新的裝置作品中流露著厚重的中國情結,他本性地選用最熟悉、最富有情感的元素來傳達他的視覺感受,深刻地挖掘那些對當代生存狀態產生影響的因素,並把它們帶入到作品中。他的獨特視角使他的作品與其他國家的藝術家拉開距離,找到他自身的個性化存在的位置從而參與共同的文化討論。
2000年王功新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媒體藝術空間:藏酷新媒體藝術中心。200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過《王功新來自北京》個展。曾經參加2001年德國柏林的《生活在此時》和《轉換的行為》作品展,2002聖保羅雙年展,日本「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2005年英國倫敦的《過去和將來之間:中國新攝影新錄像藝術展》等。
夫妻一旦從事同一行業,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夫唱婦隨」,但他倆絕對是一個例外,一直都是各管各的創作。2002年的上海雙年展上,《這里,或那裡》是他倆唯一合作的作品,還被林天苗形容為「苦不堪言」,並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合作了」。於是采訪的過程中,幾次出現他倆同時對著不同人表述著各自藝術觀點的狀況,還都那麼津津樂道,互不影響。當然,這只是在創作上,在生活上,他倆仍然是一對默契的夫妻,用王功新的話說,是「針線活養著新媒體」。
林天苗和王功新,這對裝置藝術家夫婦,在好幾年前就先他人一步,選擇了遠離城市這座巨大的「圍城」,夫婦倆從北京市中心的四合院搬出後,不僅舉家遷往了楊各庄的鄉下,還建了一所別具風味的「大農舍」,過著恬淡幽靜的鄉村生活。不久前,對生活總有自己獨到理解的這對藝術家夫婦,又對其心愛的「農舍」進行了一次改造。王功新與林天苗是夫妻,同是中國觀念藝術的先行者。王功新主要從事影像藝術創作,林天苗則熱衷於裝置藝術的觀念表達。他們二人都是北京人,也均是海歸派,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留學美國,在世界當代藝術的中心紐約受過熏陶。他們的閱歷要比許多通州藝術家多,創作起點也比許多通州藝術家高。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當代藝術界曾經掀起過一場媒介革命,藝術家們在經歷了社會學的影響之後,逐漸意識到了藝術本體的重要性。於是,便紛紛在自己的作品中去意識形態化,而形成了一股自覺走向語言的潮流。王功新與林天苗就是在這股潮流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將自己在美國學習到的技術手段運用到中國,並創造性地注入一些本地經驗,在當時的確是耳目一新,為中國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視覺盛宴。正因為如此,王功新與林天苗雙雙成了中國新藝術的代表人物。
王功新與林天苗跟圓明園藝術家村沒有任何瓜葛,他們遷入宋庄,純粹是因為過去的宋庄較為寧靜,可以用來休養生息。所以,他們來宋庄之後,沒有選擇藝術家集中的小堡村,而是在更為偏僻的小楊各庄修建了工作室。平常在宋庄,王功新與林天苗很少跟其他藝術家來往,他們的活動大都是在北京城裡,只有工作與休假的時候才會驅車來到宋庄。宋庄之於他們與其說是一個藝術群落,不如說是一個溫柔鄉,可以化解那四處奔波的疲憊。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令王功新與林天苗萬萬想不到的是,中國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竟然將這窮鄉僻壤的宋庄變成了一個人丁興旺的香餑餑。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在宋庄的展開,宋庄已逐漸變得人來人往、門庭若市起來。這無疑打碎了王功新和林天苗夫婦的早年夢想,使他們對溫柔鄉的憧憬,只能轉換到藝術作品中去不斷訴求了。
④ 通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京杭大運河(運河文化廣場、萬畝濱河森林公園)京杭大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為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標志和象徵。
三教廟在通州舊城北部區域大成街北側(原為花絲鑲嵌廠址,位於通州大成街1號),儒教的文廟(亦稱學宮)與佛教的佑勝教寺(亦俗稱塔庵)、道教的紫清宮(亦俗稱紅孩兒廟)這三座獨立存在的廟宇,近距離成「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圍牆之側,在佑勝教寺西側,聳立著燃燈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坐落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17]
八里橋又名永通橋,明正統十一年(1446)建造,為三券石拱橋。
燃燈塔位於通州北城,大運河北端西畔。據縣志載, 此塔始建於北周,唐、元、明諸代曾予以維修。燃燈塔燃燈
李卓吾墓
塔為磚木結構,密檐實心,八角形13層,略有收分。原高48米,圍44米,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磚雕,下腰置二龍戲珠,上腰設三壺門,內鑲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頂盔。此塔距潞河數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詩句。[18]
西海子公園位於通州區北城,東鄰電影院,西毗游泳館,南臨通州賓館,北靠通惠河。公園建成於1936年,現已成為既有園林景色,又有文物古跡,還有現代化娛樂設施的大型公園。[19]
李卓吾墓:李卓吾墓在通州城內西海子公園。[20]
城牆遺跡:張家灣為大運河最北端的碼頭,經遼、金、元三代,成為京東重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為護漕衛京修築城池。城依河而建,平面呈瓦刀形,南北長,東西窄,周長約3015米。牆體厚處3.5米,高7米。中實夯土,外甃城磚。1937年後,日本侵略軍拆城牆修炮樓,破壞嚴重。1958年拆平,僅余南牆東段120米,殘高4米。1992年按明城牆尺寸修復南門東側城垣20米,其餘80米保存殘貌。東牆西北轉處,還殘留一段長50米的牆基,也被保護。
通運橋:南護城河利用蕭太後河,通運橋因橫跨蕭太後河上,俗稱「蕭太後橋」。原為木橋。明建城池時,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在南門處建三孔石橋一座,稱通運橋,長41米,寬9.6米。兩側護以石欄,望柱頭雕獅,欄板兩面浮雕寶瓶。
通州博物館1992年建館,館址位於通州區中心,新華大街南側。
通州博物館
韓美林藝術館坐落於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主題公園內的北京韓美林藝術館於2008年6月25日開館,藝術館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由六個展廳和休閑吧、影視廳等部分組成。主體建築為現代風格的灰白色基調,內部裝修簡約、空間開闊。館藏藝術品包括繪畫、書法、雕塑、民間工藝品等2000件藝術作品。
宋庄離北京城區18公里,毗鄰東六環和京哈高速的邊緣小鎮,由於聚集了3000多名藝術家,「中國·宋庄」的品牌已經在國內外嶄露頭角。宋庄當代藝術產業與卡通產業集聚區於2006年12月經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掛牌認定,成為全市10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之一。集聚區產業發展定位是以當代藝術家群落為依託,構建文化藝術產業鏈,形成藝術品展銷、交易,卡通、動漫、網游,設計、生產,藝術教育、培訓,藝術加工,旅遊,會議、會展等支柱產業。
北京國際圖書城位於通州台湖的北京國際圖書城是全國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這里吸引了全國500多家出版社入駐,擁有國內出版社圖書、音像製品等展銷區,常年展示精品圖書50餘萬種,為「書蟲」們打造了一個365天不閉幕的圖書博覽會。
寶光寺位於通州區
北齊長城遺址
次渠鄉次渠村。舊名法華寺,元大德元年(1297)建,明正統五年(1440)敕賜寶光禪寺,為通州區重點保護文物。
伏魔大帝宮位於通州城內西大街與中山街交接處路北。
伏魔大帝是關羽封號,為帝王與民間所推崇供奉。佛教祀關羽始於六朝陳末。道教祀關羽,似始於北宋,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封其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帝廟、伏魔宮遍及全國。
漢路縣城遺址位於通州區胡各庄鄉古城村東北。西漢時,曾設路縣縣治於此,遂夯築土城,城為方形,周圍7里。清時,遺址尚完整,高五六尺,西北角遺堞高至丈余,光緒年間洪水沖淹,城大部倒塌。今遺址尚長41米,寬18米,殘高4米。夯層0.1米左右,整齊清晰可辨;夯窩約0.11米,均勻密列成行。為古代土築牆體典型。遺址為通州重點保護文物。
北齊長城遺址位於通州舊城南門外迤東窯廠村址處。西北--東南走向,長約150米,殘高近5米,頂建民房,坡被荊棘,飽經滄桑,古意盎然,人文風采顯赫,可謂鳳毛麟角。
御制通州石道碑位於通州城西,京通快速路北側,清世宗御筆,為紀念雍正七年敕築北京朝陽門至通州各倉,碼頭間石道事,於十一年(1733)制立。南向面道,艾葉青石制。螭首龜跌,全高七米,其精其巨,京東堪冠。
通州清真寺乃北京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郊區稱首。其元代創建,歷史之悠久,僅次於宣武區牛街者。明代正統,萬曆間予以重修。清康熙、乾隆帝游通州時曾經至此,再增修之。民國二十二年(1933)四月,一撮日軍竄犯縣城,隔運河炮轟通州城,炸毀此寺部分建築,旋而修復。三十四年(1945),此寺曾辦大學。寺前胡同曾因寺而名清真寺街,今名胡同。20世紀50年代,著名影片《野火春風斗古城》曾在此拍攝。1959年定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後遭到 破壞,1996年升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焦王莊。陳列館佔地約100畝,包括室外的野戰炮場,陳列館共收集了自中國革命戰爭年代以來,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乃至現代中國軍隊所有的地面裝備,以及世界其他23國的武器等約1萬余件,陳列館內並以聲光效果及多媒體的展示方式,希望增加參觀者的的印象。
台湖國畫院位於通州區台湖,國畫大師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等60多位知名畫家及理論評論家入駐其中的工作室。這座由舊廠房改造的畫院集國畫名家、國畫交易、國畫培訓、學術交流、藝術品交易、旅遊景觀等多功能為一體,擁有創作室62間,共計9000平方米,袁振西,李小可等知名畫家。另外,佔地600平方米的國畫學堂還設有初、中、高級班和鑒賞班,既為幼兒和老年人提供普通國畫入門課程,也為專業學生教授高級課程。
⑤ 首開香溪郡項目配套怎麼樣
目前首開香溪郡周邊配套如下:
首開香溪郡地處通州區東北五環外(東壩向東八公里),順義、朝陽和通州交匯地帶,打造的是低密度花園洋房,近享8.9萬畝東郊森林公園,環境非常宜居。是30年國企首開匠心打造的20萬平生態宜居區。首開地產以全新的產品規劃嚴苛遵循生態宜居生活理念,打造無論建築、園林還是戶型設計都體現出墅居的品質感,進而將生活提升到另一個高度——灣岸輕墅。
首開香溪郡位於通州區宋庄鎮,並與第四使館區、首都機場相鄰,宋庄文化創意產業園、通州商務園、順義臨空經濟區、東壩國際商貿區環伺, 近享眾多會所,擁有通州,朝陽等多項發展利好。8.9萬畝的東郊森林公園、5大高爾夫俱樂部、2大馬會等休閑配套,京平高速、西臨機場高速、機場第二高速等三大高速與規劃中的S6號線與M6號線無縫接駁,暢享通州繁華生活圈,打造一處生活舒適、充滿活力的宜居之城。 融情於景的4—8層托斯卡納原鄉建築,1.5低容積率,目前在售南區洋房,在售戶型:建面70平兩居、建面90平-117平三居(建築面積)別墅和洋房,一梯兩戶,戶戶南北通透,首開香溪郡以典雅的建築氣質傾心打造、全新演繹,並融合托斯卡納原鄉浪漫風情,以托斯卡納之名,為都會新貴營造浪漫休閑宜居之城。目前客群多為市政人員、外交部官員與國航工作者,業主整體素質和消費水平較高。
【目前配套】
1.交通:公路交通:通順路、窯管路、壁富路、京平高速、六環、機場二高速等;
軌道規劃:平谷線(規劃):徐辛庄站2km,6號線-通州北關9km,八通線-九棵樹站;公交站-窯上、寨辛庄
2.商業:北區社區商業已經開始招租,目前少量已入駐,東壩商務中心(網路地圖8公里),通州萬達廣場等
3.醫療:首都兒研所(順義分院)、潞河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規劃中)263醫院等通州核心區醫院
4:教育:英才幼兒園、北理附中、項目西側還有一塊規劃的教育用地
5.環境:背靠東郊濕地公園,環抱小中河
項目距離您關注的機場比較近,很適合機場上班的人群。
⑥ 通州區域分析
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將北京與天津、河北相連,是規劃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通州新城是距離北京中心城最近的新城,在北京市總體規劃「兩軸-兩帶-多中心」的空間格局中,通州位於北京長安街軸線與東部發展帶的節點之上,處於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樞紐位置,連接著首都與環渤海的多個經濟中心。
十二五期間,通州被明確定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5年7月11日,在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上通過的《關於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特別是「加快規劃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通州城市化進程大大加速,新城核心區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日趨完善。
根據發展定位,新城的主要職能是中心區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宜業宜居的綜合性新城市、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十二五」期間,通州新城開發建設重點突出「一核五區」。「一核」,即:新城核心區——通州新城;「五區」,即:文化旅遊區——台湖板塊;宋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宋庄板塊;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亦庄-次渠板塊、國際組織聚集區。
⑦ 通州區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1,通州博物館
通州博物館1992年建館,館址位於通州區中心,新華大街南側。
⑧ 北京六環一圈多少公里
187.6公里。
北京的六環路全程187.6公里,是連接北京第一圈衛星城的一條環形高速公路,以前的名稱曾為「公路二環」。2009年9月12號隨著六環路最後一段西六環的建成通車,北京六環路全線貫通。
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家暫時或者永久性的安札在這條高速之外,他們在城市中心和衛星城之間穿梭。
(8)宋庄憶園文化創意產業多少距離擴展閱讀:
北京六環的交通樞紐作用:
北京六環是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項目,是縫合城市空間,串聯宋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路縣故城遺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北京環球主題公園等多個功能中心
形成貫通歷史現狀未來、功能匯聚、集約高效的創新發展軸,是連通順義、大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道路,對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⑨ 楊建英的宋庄簡介
宋庄目前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藝術家群落聚居地,是北京市首批「十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在「文化造鎮」的戰略指導下,經過十幾年來的精心打造,形成了極具包容性的文化藝術氛圍,吸引了眾多藝術人才,目前已有1500多名國內外藝術家入駐宋庄。「中國·宋庄」的品牌已得到廣泛認可,在國內外藝術界享有盛名,作為「藝術名鎮」、「文化重鎮」的地位基本確立。畫廊、美術館、畫家工作室,這些都是可以開發的旅遊資源,再加上宋庄是北京市凈水保護區,農業生態資源分布也非常豐富,有養馬場、垂釣園、採摘園、度假村等,所以,具備發展成為旅遊景區的資源以及設施條件。楊子想在自己的發展戰略中,首先按照鎮里打造文化藝術之都的構想,讓世界上愛好藝術的人們來到這里,與藝術家近距離接觸,與現代藝術近距離接觸,做出超強人氣。
2007年9月8日上午,以「感受藝術宋庄,體驗田園風情」為主題的「宋庄第二屆梨園採摘節」在通州區宋庄鎮隆重開幕。這次採摘節由宋庄鎮人民政府、通州區旅遊局、林業局主辦,由北京宋庄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結合宋庄的農業資源、藝術資源,楊建英與她的同事們在「梨園採摘節」期間開發出了適用於不同旅遊群體的多個旅遊項目及其精品旅遊線路,並推出具通州特色及宋庄個性的系列旅遊紀念品。
9月15日,她們在宋庄二十一世紀梨園成功舉行「宋庄藝術採摘之旅大聯歡」及「宋庄旅遊同行旅遊推介會」,當日成功接待了世界500強企業「諾基亞」與「西門子」公司近1100名員工參加的家庭日活動,當晚還舉辦了「藝術宋庄、激情之夜」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活動。採摘節歷時一個月,期間穿插「最美宋庄數碼攝影大賽」、「TOM車友會宋庄梨園行」等「套餐」活動,給來賓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動累計接待遊客5472人次,銷售採摘果品共計43679公斤,取得了成功。
但是,做宋庄旅遊開發公司的業務不等於要局限在宋庄區域內,楊子更加長遠的戰略目標旨在打造整個通州區旅遊氣候的形成,經營策劃是以區政府及鎮政府的宏觀指導和市場化運作為原則。她首先構建起宋庄鎮的旅遊平台,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收集、整合、開發和利用好通州區內整體旅遊資源,開發並形成具有通州特色的旅遊產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及精華旅遊線路,將這些旅遊產品及線路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來到通州消費,帶動本土旅遊經濟的增長,最終形成京東旅遊新地標。
「文旅結合,商旅結合,農旅結合,工旅結合」,這是楊建英下一步和正在著手建設的一個新目標。當然,這有待一定的時日來完成。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通州區的旅遊資源,觀光農業、休閑度假、文化藝術等資源已經吸引了北京乃至全國各地甚至許多國外不同類型和目的的遊客,使通州的旅遊市場具有巨大的挖掘潛力和發展空間。
⑩ 北京通州周末哪裡好玩
京杭大運河(運河文化廣場、萬畝濱河森林公園)京杭大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為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標志和象徵。
三教廟在通州舊城北部區域大成街北側(原為花絲鑲嵌廠址,位於通州大成街1號),儒教的文廟(亦稱學宮)與佛教的佑勝教寺(亦俗稱塔庵)、道教的紫清宮(亦俗稱紅孩兒廟)這三座獨立存在的廟宇,近距離成「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圍牆之側,在佑勝教寺西側,聳立著燃燈佛舍利塔,因而形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坐落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
八里橋又名永通橋,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建造,為三券石拱橋。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焦王莊。陳列館佔地約100畝,包括室外的野戰炮場,陳列館共收集了自中國革命戰爭年代以來,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乃至現代中國軍隊所有的地面裝備,以及世界其他23國的武器等約1萬余件,陳列館內並以聲光效果及多媒體的展示方式,希望增加參觀者的印象。
台湖國畫院位於通州區台湖,國畫大師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等60多位知名畫家及理論評論家入駐其中的工作室。這座由舊廠房改造的畫院集國畫名家、國畫交易、國畫培訓、學術交流、藝術品交易、旅遊景觀等多功能為一體,擁有創作室62間,共計9000平方米,袁振西、李小可等知名畫家。另外,佔地600平方米的國畫學堂還設有初、中、高級班和鑒賞班,既為幼兒和老年人提供普通國畫入門課程,也為專業學生教授高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