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樹木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樹木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發布時間:2022-05-20 21:31:25

① 柏樹在中國傳統文化意義

柏樹的文化意義:

松柏樹它的身軀比較堅毅剛強,所以它象徵著也是一種無畏的精神。就連冬季的大雪都壓不倒它那挺拔身姿,就像是軍人一樣,有著威武不屈的英雄氣魄,著實讓人著迷。

以松柏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在壽宴常聽到的祝福語常有「祝你老如松柏,福壽康寧」,松樹十分耐寒,在嚴寒之下松樹的針葉也不會脫落,松樹為長青之樹木,有謂 「松鶴同齡」,所以有些圖畫亦畫上松樹白鶴,以示長壽。柏樹亦是壽樹,柏松具為「白木之長」,十分耐寒,又傳相樹能夠辟邪,曾傳 「魍」鬼喜歡食死人的肝臟及腦,但最怕柏樹,所以很多人都在墳旁種植柏樹辟邪。又傳在年初一(正月初一)用柏樹的樹葉來浸酒,該酒是可以辟邪的。

② 蘇州園林融入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據例子說明

一.蘇州園林簡介
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緻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
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
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地,取「拙者之為政」
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
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
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
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
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
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
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
美譽。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
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
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
築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全園佔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
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
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採諸園之長,形成
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
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
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
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
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
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
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
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二。蘇州園林的特色
1、借景的造園手法
游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徵。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里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台樓榭,游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一處景緻映襯另一處景緻,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2、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3、完美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
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
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
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
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
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
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
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
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
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
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
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築物!
4、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
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
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
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
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
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
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
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
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
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
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
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
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③ 為什麼中國文化中對「樹」有著特別的崇拜

樹,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傳奇神秘色彩。或有鬼故事總以榕樹槐樹為背景,也有《倩女幽魂》中的樹妖,即使是生活中的茶餘飯後,總能聽到隔壁家老王砍了樹,遭了報應。

悠悠幾千年的歲月,中國人一直崇敬著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對於樹的崇拜,正是對於永生意識的崇拜,更是對於大自然萬事萬物的敬畏之心。

④ 古樹名木的存在有哪些意義樹木怎樣才可以存活百年,千年乃至更久遠

自2017年開展駐馬店千年古樹親子游,每次活動作為20世紀「生態文化保護 ,我們在行動」系列的第一站,受到全市人民的火熱響應。

「應該說,古樹名木不僅僅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市民日常幸福生活的陪伴者。」 為了彰顯天中風范,天中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塑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像「生態文化之行~駐馬店千年年古樹游」這樣的活動還會持續大力開展,在各界人士和眾多古樹保護志願者的帶動下會吸引更多市民行動起來,參與進來,讓古樹名木保護「動」起來。

⑤ 中國古代園林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園林建築以自然山水園為主要類型,其結構特點在世界古代園林建築史中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並自成體系,尤其是作為園林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樓,閣,亭台,廊等配套建築,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不但作為賞玩之用,更是作為藝術供人們欣賞。這些園林建築不但歷史悠久,文化含量豐富,而且個性特徵鮮明,極具藝術魅力,在漫長的時間里,作為東方園林的代表,對東亞各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傳統園林建築大體上可分為以講求多功能,氣勢宏偉和以嚴格的等級秩序和對稱結構見長的皇家官方園林建築和以精巧多姿,迂迴曲折,以融合大自然為情趣私家園林,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深深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而其中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人心態和文化精神的,當屬數量眾多的私家園林。傳統文化中,儒家學說作為古代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官方正統學說,其哲學、倫理思想、審美觀念,已經滲透到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儒家道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的基本心態,對傳統園林建築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一要宜觀,二則養性,三則寄託精神追求,這種價值觀深刻反映了古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性格操守,給園林建築增添了不少文化內涵。

在中國古園林建築方面,最突出的莫過於將園林視為文化的人文觀,這也是儒家積極入世心態的一種體現。傳統園林建築中處處可見文化的痕跡,從園林中前朝後寢的基本布局就決定了園林建築的基本形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審美觀念,使得眾多的私家園林建築隨處可見脫胎於詩詞歌賦的題匾,園名,古代的文人們,將園林視為一種藝術,講究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在中國古典的園林中行走,有一種古典的意境美,傳統園林,就是要營造出這種詩情,畫意,樂韻的意境。一座古典園林的建築就是凝固了的中國繪畫和文學,它以意境為創作核心,使園林建築空間富有詩情畫意。同時,園林布局的自由和寬容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儒、道兩種思想在中國文化領域內的交替互補,也足以說明文人希望通過園林藝術,以曲折隱晦的方式反映出人們企望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憧憬返樸歸真的意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道結合為基礎的文化,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建築環境的選擇了產生重大影響,使得中國古建築最注重環境的優化,道家哲學作為儒學最重要的補充,占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下層社會,其觀念已經滲入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包括園林建築。在傳統上,中國人崇尚自然,追求內向而外封閉的空間心態,使得中國的園林有了一種虛虛實實的模糊化意識,更注重和大自然的協調,通過適應環境,而不是征服環境的方式來實現,使得表現在傳統園林在布局上,建築營構,甚至植物配置上都竭力追求自然,營造與大自然和諧的自然氛圍。中國的園林可以造的很大,但是這種大不是像西方那樣通過外表的擴張來實現的,而是通過隱蔽的花草樹木,一道道透牆,無數的廊、亭、軒、水的分割來實現的。隱蔽的圍牆,含蓄裝點的山水,還有爬滿整面牆的垂直綠化植物,不但可以拓展空間,更是創造了令人陶醉的山水畫意境,況且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 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深受成道家思想的傳統文人將這 種天真活潑的自然生機,視為人與自然間必有的境界,他們在此尋找園林情趣,探索人的生命與生存的和諧之道,這才是最令人神往的中國園林的特色。

⑥ 園林植物在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值等幾種:孤植
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孤植樹木的要求是:姿態優美,色彩鮮明,體形略大,壽命長而有特色。周圍配置其它樹木,應保持合適的觀賞距離。在珍貴的古樹名木周圍,不可栽植其它喬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獨特風姿。用於庇蔭和孤植樹木,要求樹冠寬大,枝葉濃密,葉片大,病蟲害少,以圓球形、傘形樹冠為好。對植
即對稱地種植大致相等數量的樹木,多應用於園門,建築物入口,廣場或橋頭的兩旁。在自然式種植中,則不要求絕對對稱,對植時也應保持形態的均衡。列植
也稱帶植,是成行成帶栽植樹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或規則式廣場的周圍。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叢植
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務求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看出樹種的個體美。群植
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原文鏈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334.html?1308212848

⑦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松柏樹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引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些植物被冠上了特殊的寓意,它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那麼松柏樹的象徵意義是什麼呢?

三、文人雅客所愛的

其實松柏樹一直是文人雅客所愛的東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樹木。松柏樹和竹子梅花一起被稱為是”歲寒三友“。因為它們無論是在惡劣的環境中,它們也不怕。甚至梅花能在寒冷的冬天開花,花朵十分的顯眼。竹子和松柏樹一樣一直保持著常年的青色。這些植物它們都有著一些特質,讓人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說是一個象徵意義很好的植物。

⑧ 賞析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情懷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古建築與園藝工程高度結合的產物, 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結合體, 是中國傳統居住、休閑、觀賞、文學藝術等綜合營造的藝術空間體形環境, 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是人類生存的命脈。園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樹木, 使園林顯得生機勃勃, 情趣幽逸。「石本頑, 有樹則靈。」樹木可使頑石有靈氣, 畫面才有氣韻。古人說:「山借樹而為衣, 樹借山而為骨, 樹不可繁, 要見山之秀麗; 山不可亂, 須顯樹之光輝。」從山與樹兩者之間的關系,把配置原則作了很好闡述。 配置風格和特色由於造園時, 受不同的審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響, 在具體地處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築等要素上, 會體現和追求不同的審美效果, 這樣就導致了園林風格與特色的區別同樣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觀配置風格和藝術特色。中國傳統園林因地域差異, 從而導致它風格上的差異。也造成園林植物景觀風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園林體現了皇家園林氣派,古拙莊重的蒼松翠柏等高大樹木與色彩濃重的建築物相映襯, 形成庄嚴雄渾的園林特色。私家園林追求的是樸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間的局限性, 創作出「咫尺山林, 多方勝景」的園林藝術, 依仗於植物的配置。時間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時間流程中顯現出春、夏、秋、冬四時周而復始的運動, 而一年四季除了顯示氣候冷熱變化外, 更鮮明地顯示了山水花木的具體形象變化, 都可以稱為季相美。植物景觀的空間審美古典園林植物景觀形成的空間, 無論是從其層次、意境等許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點。運用植物同其它造園要素創造出一個「入狹而得景廣」的壺中天地, 才能產生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運用不同種類的植物材料, 使產生不同的冠形、色彩、葉形、高低等變化。引起觀賞者視覺變化, 從而引起不同的視覺感受, 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如在一條稍有彎曲的園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結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襯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襲人的蘭桂, 或用晶瑩碧透的蕉葉等隨勢配置。觀者稍一變換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觀和植物與相應的山池建築組合的景觀,這便是「步移景異」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賴植物的烘托和掩映。於是, 空間感覺由此而得到擴大。景雖小而天地自寬, 使園林有限空間范圍, 引伸到寬廣的多維空間中。正因園林植物景觀具備了這種空間藝術效果, 從而引發出欣賞者的無限空間意趣和聯想。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園林文化里, 許多擬人化的植物象徵著人們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懷、瑰麗的想像、思想的情趣, 抒發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響極深的古典園林, 適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術兩方面內容。如兩者結合, 才能具有傳統文化與環境工藝相協調的意象效果。文化內容若是植物景觀配置的「意」, 那麼技術內容便是「匠」。植物景觀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觀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內涵、造園主的審美觀、宇宙觀、人格觀的互相融合, 並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與園主內心世界的一種景觀。城市土地面積有限, 難以廣拓園地, 只能在造園技巧上作藝術的安排,力求做到「壺中天地」景象。這是受景觀的支配, 也是園林藝術上的需要, 兼顧這兩方面的統一, 就必須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貫穿在植物景觀配置的「意」中。具體而言, 就是通過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環境形成安樂、舒適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觀配置的「匠」是「意」的貫徹和保證,「匠」是把配置的意圖落實到園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圖種植在園中適宜地點, 經養護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首先是大小比例。「 大園重在補白」,「小園重在點景」。其次是保留利用基地大樹。中國園林講究的是自然情趣, 正所謂因地制宜, 也就是中國傳統的環境觀。最後是注重「鄉土」樹木品種: 古典園林造園更注重追求景觀的深、奧、幽,因此植物的配置, 應該有助於這種環境氣氛的形成。總之, 古典園林崇尚自然, 獲天然真趣的審美觀及師法自然, 表現生活的基本原則體現在植物景觀配置上, 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因此植物景觀配置十分重視第一性的, 精神方面的內容。這樣有利於以「妙在小, 精在景, 貴在變,長在情」的園林藝術效果。從中國山水畫上, 清晰反映出士人們對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繪, 表達了他們對理想天地的嚮往: 於是他們藉助於山水畫的指導, 運用造園技巧, 把理想的天地在適宜的位置營造成城市山林。中國的園林之所以能發展到極高的藝術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起了關鍵作用。特別是詩、詞與繪畫給造園藝術家們提供了絕好的借鑒, 這些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底蘊, 使園林藝術更具有了詩畫情趣。中國園林中的花草樹木, 貴精不在多。音樂重旋律, 書畫重筆意, 花木重姿態重視花木的姿態, 是中華民族在花木審美上的一大特色。線條的藝術是中華民族諸藝術之源: 樹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線條, 或柔和或幼拙, 從動的線條中可以體會到中國傳統詩文繪畫的含蓄之美。如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軒名, 實是對園景的寫實。軒南遠山近水, 軒亭、曲橋, 樹壇中園柏、羅漢松姿如畫,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圖畫, 今樹齡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氣勢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樹、古樹, 以其高大的軀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園林的天際深淺莫測, 小空間使乎也是無止境似的, 獅子林的古銀杏、留園中銀杏、樟等大樹, 都起著豐富園中山林空間功能, 加強了立體效果, 這可以說是樹姿的景觀功能。我國古典園林植物景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它是我國歷史文化的表現手法之一, 民族藝術文化的典範。中國古典園林是從主體出發, 它已不僅僅是反映形式空間, 而是一種心理空間, 強調對象的可觀性, 而不是可達性, 體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

⑨ 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系是什麼!!!急啊啊

我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開發利用竹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長茂受到了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心虛節堅、堅忍不拔、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
一、中國竹文化的地位與作用
(一)中國竹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心靈的龐大載體,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依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產生之後,一直對中國的政治、教育、文學以及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民族,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個熱愛森林、創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誕生和發展,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誕生於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發展而輝煌於世。森林對人類文化與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且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建立在中國獨特風土基礎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獨樹一幟的一個重要分支。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華文明史中一個特殊的現象:竹作為一種特殊的質體,已滲透到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子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並滲透和凝聚於精神文化之中,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竹文明,積淀成為源遠流長的中國竹文化。
(二)竹子是東方文明的象徵,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英國著名學者,研究東亞文明的權威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東亞過去被稱為「竹子」文明,中國則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
甲骨文中竹子符號的出現到竹部文字的創造和發展,從一個重要側面反映了中國竹子文明的歷史演進。著名竹子專家熊文愈教授詳細統計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說文解字》�東漢、《玉篇》�梁、《字匯》�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數量。根據出土文物和有關典籍記載,論述了竹子與中國古代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武器、文化藝術、音樂以及人們日常生活諸方面的密切關系。中華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跡,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成長、壯大、繁榮,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發展的詩篇,由此可見,中國被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是名不虛傳的。
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就拿「書者竹紙」來說,從殷商時期出現在竹簡上的刻字,到六朝時期發明的竹紙,竹作為中國文化傳播積累的載體,在文化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三)中國竹文化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子四季常青、姿態優雅、鞭根發達,不但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態、旅遊、觀賞價值,在綠化環境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竹文化的發展,不僅在物質層面上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更在精神層面上熏陶了人們的情操,成為品格的象徵。
二、中國竹文化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竹文化就是以竹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就其內容來說可以分為竹文化景觀和竹文化符號。竹筍、竹製書寫工具、工藝品、樂器、舞蹈道具、日用器物、生產工具、建築、交通工具等是構成器物的物質材料,文化內涵的顯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構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規范,它能顯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特定的實踐需要而有意識地用竹所創造的景象,此為竹文化景觀。而宗教、文學繪畫、倫理規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現與象徵著人的情感、思維、觀念、價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為竹文化符號。
(一)竹文化景觀
竹文化景觀是指人化了的竹所顯示出來的中華文化性質,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滿足生活需要、生產需要、書寫需要、審美需要等有意識地用竹創造的景象。竹文化景觀既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心理傾向和特點,又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進化的程度。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聯系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用。
衣——竹服飾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一。從服飾方面看,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並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製成的容飾器,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出土文物,發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體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現在運用高科技還可以將竹纖維與純棉、真絲合成纖維或交織製成服裝、毛巾和床上用品等。
食——竹飲食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二。從飲食方面看,根據《詩經》、《禹貢》等文獻記載,竹筍在西周時期已成為餐上佳餚,此後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筍仍不失為中華民族的桌上名菜。竹不僅可以充飢裹腹,滿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賦予濃厚的文化內涵,傾注了生長於農耕文化的中華民族對於植物格外厚愛的感情。
住——竹建築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三。從住宅方面看,竹被中華民族用作房屋各個部分的建築材料,甚至到了「不瓦而蓋,蓋以竹;不磚而牆,牆以竹;不板而門,門以竹。其餘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中國竹建築體現了中華民族以農立國的生活觀念、尚儉歸朴的生活情趣、優美和諧和空靈飄逸的審美理想。
行——竹交通工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四。從交通運輸方面看,竹是一種重要的營造材料,人們用竹來開路架橋、制舟做車。在需要與條件制約之下發明創造的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在特定的環境之中代代承傳,成為一個突出的文化質點。竹製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一方面顯示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極富想像力的創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禁嚴的等級觀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態。
用——竹生產生活用具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五。竹製生活器物。竹材被中華民族大量用來製作成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飲器具、消暑用具、傢具等。竹製日常生活器物的製作工藝、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構成一副別致的中華民族生活風俗圖和中華文化景觀,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強烈理性特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生活藝術化的情趣。
竹製生產工具。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漁業等中國傳統社會的主要產業都有竹製生產工具。在中國古代生產中,無論是簡單工具還是復雜工具,竹都是生產工具的一種重要製作材料。竹製生產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緩慢性和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中華民族認識自然與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氣和理想,顯示著中華文化對待自然因地制宜、輕視永恆、肯定已然的現實精神。
竹製書寫用具。中國的書寫工具別具一格,書寫材料亦頗有特色並富創造性,而竹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竹筆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書寫工具,作為創作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工具,歷久不衰,宣筆、湖筆、湘筆等名筆的筆桿均由竹製成。早在中華文化的發軔時期商朝末年周朝初年,竹即開始成為中華民族的書寫材料——竹簡。至春秋時期,竹簡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材料。直至南朝時期,流行了約兩千年的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才被紙所完全取代。然而,竹與書寫材料的密切聯系並未由此中斷,竹不再作為直接的書寫材料,但至遲在唐朝中葉卻作為書寫材料之上品竹紙的加工原料而成為書寫材料的重要因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尤其是竹製書寫工具是使漢字的書寫藝術化而形成書法藝術,以及形成中國畫畫法的一個重要動因。竹製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滲透著中華文化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觀念。
娛——竹娛樂品是中國竹文化景觀之六。工藝品是器物由實用走向審美、人類精神需求增加的結果,兼具實用與審美兩種功能,既是物質生產技能的集中體現,又顯現出文化性格與審美追求。這兩方面的表現均需藉助於其構成物質材料的形狀、色彩、造型的變化,因而體悟與分析工藝品的文化性格和審美追求不能忽視其構造材料。在蔚為大觀的中國藝術品中,竹製工藝品是頗具特色且種類繁多的一類,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娟秀細膩、清新淡雅、柔和婉約的審美趣味。
竹製樂器。竹是中華民族樂器的重要製作材料。被列為中國古代的音樂分類「八音」之一,甚至常用「竹」代表管樂,用「絲竹」代稱音樂。竹製樂器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待自然的「天人合一」或「天人協調」的態度,亦顯示了中國傳統音樂簡明、靈活的特徵。
竹生活環境。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竹子獨特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決定其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和為其它生物資源提供生存環境,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用其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二)竹文化符號
文化符號是指一定的社會環境用於較穩固地象徵某種特定意義的事象。竹被中華文化賦予象徵宗教觀念和理想人格、表現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內在情感、觀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徵與表現,因而竹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符號。
竹宗教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一。中華文化在戰國時期開始把竹神聖化和非凡化,對之加以崇拜。天師道把竹視為具有送子和延壽神秘力量的「靈草」,人們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長,以驅病延壽。彝族、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視竹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護神進行祭祀,竹成為一種圖騰。竹宗教符號象徵著中華民族虔誠的宗教情感、對現實的態度及對未來的熱望。
竹民俗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二。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聯系著口承文藝、游樂活動和民間習俗;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社群文化構成了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竹詩歌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三。早在遠古時期,竹就被當作原始歌謠的描繪內容,其後《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等先秦兩漢的文學作品對竹和竹製器物均有大量描繪,但竹或竹製器物僅只是意境的一個構成要件,尚未成為中心意象。至南朝時期,伴隨著山水詩的出現,以竹為中心意象的詠竹文學誕生了,其代表就是謝跳的《秋竹曲》和《詠竹》。此後,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吟詠不斷,創造出大量詠竹文學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搖曳之聲和清疏之影,盡入詩懷,並藉以象徵與表現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構成情志依附於竹意象、情志貫注於竹意象、情志超越於竹意象幾種文學符號類型,顯示出清新淡雅、幽靜柔美的審美特徵。
竹書畫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四。中國繪畫畫竹始於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畫的重要一科——墨竹畫已問世,北宋文同、蘇軾等人開始大量畫竹,完善了畫竹藝術。清朝涌現出傾畢生精力於竹的畫家——鄭燮,他不僅留給我們大量寫竹畫,而且在畫竹藝術上多有創新、理論上頗多總結。從正直、高潔、孤傲、堅貞、抗爭到直爽達觀、體恤民情等,畫家們都借畫竹得以象徵與表現,並構成別具一格的簡淡逸遠的繪畫風格。
竹造景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五。竹子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植物材料,從上林苑、輞川別業到壽山艮岳,都有竹子景觀的記載。現存的江南古典園林中有不少竹子造景的範例,如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滄浪亭的「翠玲瓏」、留園的「碧梧棲鳳」、個園的「春山」等等。竹子造景可通過題詠、匾額、楹聯、名人故居、雕塑以及竹韻景石等藝術手法渲染竹文化,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營造出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意境。
竹人格符號是中國竹文化符號之六。竹在中華文化中被人格化,成為象徵中華民族的人格評價、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標的一種重要的人格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儒家和道家設計出兩種迥然相異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建功立德與遁跡山林、剛正奮進與淡泊自適。這迥然相反的二元人格標准構成了中國傳統理想人格系統,竹人格符號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意指著中國傳統人格的整個結構和系統。
三、中國竹文化的核心及特徵
(一)中國竹文化的核心
白居易在《養竹記》中總結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節貞」,將之比作賢人君子。劉岩夫在《植竹記》中賦予竹子「剛」、「柔」、「忠」、「義」、「謙」、「賢」、「德」等品格。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把竹的特性擬人化,如人們極易由竹的不畏嚴寒聯想到人的堅貞不屈的人格品質,由竹的清風瘦骨聯想到一種「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這種竹的自然屬性同人的人格特點發生契合是中國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等詩句都是借竹來表達自己的情懷或表現自己的人格理想。而湘妃的斑竹淚更是使竹成為女子對於愛情堅貞不渝的寫照。享有詩佛之譽的王維最擅長以竹來傳達自己的禪悟體驗:「獨坐幽徨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生產生活的資料到具有自然觀賞價值的景物再到表現人類精神追求的審美載體,竹在人們的生活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自然到「人化的自然」再到「自然的人化」,實用性向審美性的轉變標示出人們對同自己息息相關的自然的終極關照。
(二)中國竹文化的特徵
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竹文化具有濃重的文學和美學、宗教和民俗、生活和鄉土氣息特點。它既有道德人格的比附意義,又有理想愛情的象徵意義,同時又是禪宗禪趣的載體。
中國竹文化具有突出的倫理主義特徵。竹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結叢,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整體光彩,竹文化的倫理性特徵正是中華文化倫理性的反映。竹文化滲透的領域之所以如此廣泛、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如此深厚,是因為竹的某些特徵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異質同構性」,竹文化兼收並蓄地融合了中國古代諸家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倫理精神對竹提出了文化的需要並賦予它豐富的內涵,「天人合一」的類比思維則使竹與人及其文化相結合。
竹文化是中華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重要標識。無論是竹文化的構築材料、形制特徵還是它所體現出的文化氛圍,無論是竹文化的能指還是它所象徵與表現的意指,均能非常鮮明而突出地顯示出中華文化的特色,透露出深厚的中華內涵。一雙竹筷,一座竹樓,一架竹橋,一根竹笛,一把竹絲扇,一隻竹管毛筆,一首詠竹詩,一副墨竹畫,一句「無竹令人俗」的人生格言……無不彌漫著迥異於歐洲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的中華文化的濃郁氣息:竹筷是中餐別於西餐的標記,筒車是中國古人獨有的運輸工具,竹絲扇是中國能工巧匠的傑作,竹管毛筆是古老中華文化的象徵,竹笛是中國特有的樂器,詠竹詩是中國詠物詩的一類,墨竹畫代表著中國畫,借竹喻人格只為中國哲人所道出……不必詮釋,無需標簽,人們自會睹物思人,見景生情。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正是通過竹及其他文化事象得以顯現,從而與其他文化判然相別。
四、中國竹文化的源流與現狀
(一)中國竹文化的源流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竹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竹文化的形成是歷史的必然,體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諸多方面。考古和歷史文獻資料證實,原始時期中國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肅祁連山,北到黃河流域北部,東至台灣,南及海南島。中華文化發源的兩大中心——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正是在竹林生態區域之內。我們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正是在這種竹生態環境下產生和演進的。竹子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字、生產、文學、藝術、宗教、風俗以及日常生活,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毫不遜於石器、金屬,以致於積淀成為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的中國竹文化。
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研究表明,我國商代就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
早在九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一千年。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隨著時代的發展,竹在生活中更是大展身手,與人們的聯系也更加密切。
(二)中國竹文化的發展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度,豐富的竹資源為我國古代用竹、種竹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是中國竹文化產生的物質基礎。中國對竹子的培育和利用已有六千多年歷史。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竹子的優良特性和開發價值得到重新認識,且已被逐步推上生態環境建設和山區經濟建設的歷史舞台。
竹子具有其他一般樹木無法比擬的多重特點和優勢,發展竹資源、開發竹產業能把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在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推進產業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大量的竹子公園、竹子博物館。典型的竹子公園有北京紫竹院公園、上海萬竹園、南京菊花台公園、成都望江樓公園及廣州曉港公園等;以竹景為主的「園中園」主要有北京植物園的「集秀園」、杭州黃龍洞圓緣民俗園的「方竹園」、馬鞍山採石磯公園的「萬竹塢」等。位於安吉縣竹種園內的中國竹子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展館面積最大、展品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竹子專題博物館。
中國竹業的盛典——1997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的中國竹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和首屆十大「中國竹子之鄉」的評選,為我國竹文化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1997年11月,總部設在北京的第一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業的一大盛事。
對竹文化進行研究的組織機構、科研成果、專著論文等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神奇朴實的中國竹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在中華民族精神長河中留下了深長的歷史投影。它正以倔強的生命力隨著文化傳統對生產和生活的實踐,實現同現代文化的綜合,以形成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文化意識和品格。

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文人們賦予了特殊的象徵意義.請說荷花竹

天下第一香---蘭花
花間四支----蝶、鶯、燕、蜂
人間第一香---茉莉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歲寒三支----松、竹、梅
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品花三標准---色、香、韻
園林三寶----樹中銀杏、花中牡丹、草中蘭
花中兩絕----牡丹、芍葯

花的美稱雅稱別稱

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雅稱「貴客」,還有稱是「國色天香」、「百兩金」、「木芍葯」、「富貴者」。
蓮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稱「花君子」,雅稱「凈客」,別稱「水華」、「水旦」、「水蘇」、「澤芝」、,還有稱「君子者」。
蘭花:「美稱」空谷佳人」,雅稱「幽客」。其他有稱之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蘭」、「話中君子」。梅、蘭、竹、菊共稱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歷來被稱為「人間不老春」。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斗雪紅」。
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草雅」。
茉莉:古塵「沒利」,美稱「人間第一香」,雅稱「神客」。
梅花:雅稱「清客」。它和松、竹合稱「歲寒三友」,與山茶、水仙、迎春合稱「花中四友」。
杜鵑花:雅稱「山客」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鍾海棠稱「盆花五姐妹「。
。。。。。。

閱讀全文

與樹木如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