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是什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Ⅱ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一 、中國的傳統文化具體包括: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2、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
3、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4、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如《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
6、中華詩詞: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無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京戲臉譜|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8、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9、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10、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11、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12、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13、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二、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1、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2、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道教文化、禪宗文化、飲食文化、孝賢文化、慈善文化、中醫文化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戲、周易八卦陰陽五行、中國傳統服飾等。
1、中國結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商周時代的服飾,秦代的服飾 ,漢代的服飾,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隋唐五代的服飾 ,宋代傳統服飾 ,明朝傳統服飾 ,等之別。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
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包括哪些
傳統思想文化: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仁、義、禮、智、信;《中庸》)
佛家(《心經》、《地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道家(老子、列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蘭名鈞)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兵家
醫家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傳統文化有如下特徵:
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文化-網路
Ⅳ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多如繁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里就分別舉幾個例子。
中華傳統文化: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贍老愛幼的家庭規范傳統、與人為善的社會處世傳統、廣交朋友、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傳統、在艱苦磨煉中成長的傳統、國家利益重於生命的傳統等。
(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傳統文化
Ⅵ 什麼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歷經磨難而愈挫愈勇、奮發奮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自身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和豐厚文化滋養。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一個民族如果拋棄自己的文化,就會失去精神支撐,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
又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新時代,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需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將其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Ⅶ 什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Ⅷ 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文明演進與融合的民族特徵和特點的一種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國領土上的創造,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達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應首先包括思想、文字和語言,然後是禮樂、射擊、朝廷、書號六大藝術,再是書法、音樂、武術、曲藝、象棋、節慶和生活繁榮產生的民俗。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是先秦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對人、對社會的理解和對社會行為規范的追求——「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強調「禮」,追求「禮」,即確立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多如繁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這里就分別舉幾個例子。
中華傳統文化: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贍老愛幼的家庭規范傳統、與人為善的社會處世傳統、廣交朋友、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傳統、在艱苦磨煉中成長的傳統、國家利益重於生命的傳統等。
(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歷史: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核心就是關於人的自覺的思想。此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和為貴等,也是中國文化優秀傳統中的精湛思想,但最重要的是關於人們道德自覺性的思想。
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獨立人格精神;憂國憂民、竭誠盡忠的愛國精神;「慎獨」的高度自覺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愛幼、尊師重道、溫、良、恭、儉、讓等,都是「傳統美德」。
優秀文化傳統應當具備的特徵是:
1、反映中國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
2、能夠、鼓舞人們前進,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中,都具有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具有民族文化認同功能;
3、具有歷史繼承性和穩定性;是中華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