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神話中的華夏文化始祖
傳說中的華夏三大始祖是約5000年前的炎帝、黃帝與蚩尤。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漢族人的祖先,為中華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牛頭雙角又是傳統的龍文化里的龍角有相同之處。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1)文化的鼻祖是哪裡擴展閱讀:
「三祖文化」是和合文化。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和諧的民族,「和而不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理念。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一貫追求,它的源頭就是形成於4700多年前的涿鹿三祖和合文化。三祖和合文化的最明顯的標志,是涿鹿之戰後,黃帝與各部落之間的「合符釜山」。
這是一次經過激烈戰爭之後的政治盛典,是一次和合的盛典。合符釜山首次提出了和合的理念。而和合理念是中華文化和諧觀念的源頭。由此可見,以黃帝為代表的「三祖文化」,既是以後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思想的淵源,也是儒家強調秩序、禮樂文化的淵源
② 炎黃文化的鼻祖,黃帝的陵墓位於哪個省
黃帝陵坐落在陝西省延安南部的黃陵縣,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墓的所在地。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傳說黃帝生於山東壽丘,逝世於河南荊山,葬在陝西橋山。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里。陵冢在橋山之巔橋山有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
黃帝陵冢在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有磚砌花護圍。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歷代政府對保護黃陵古柏都很重視,宋、元、明、清都有保護黃陵的指示或通令。據黃陵縣志記載,橋山柏林約4平方公里,共63000餘株。
在橋山腳下,有軒轅廟一座。院內有古柏14棵,右側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虯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面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為軒轅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樹旁有一碑樓,內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
諺雲:『七樓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據說,不久前對此樹重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稱為「柏樹之王」。廟院里有歷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共46通。廟院最後邊是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據說全國共有黃帝陵七處,甘肅、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黃帝陵,但只有橋山的黃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後,人民政府對保坊黃帝陵十分重視,多次進行整修,並擴展道路,增建文物陳列室及服務設施。現在來此參觀游覽的遊客越來越多。
③ 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究竟是老子還是孔子為什麼呢
1、儒家:禮的守護者
先秦以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對禮儀制度的維護。即便是孔子以後觀點分歧較大的孟子和荀子,他們對人性的看法雖各執一詞,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便是維護“禮”。
雖然法家思想有些極端,但是確實也有其合理性。就後世的儒家,市面上也有許多說法是外儒內法,這種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法家的努力,才讓後世的君主看到了“法”的重要性。
④ 中華文明究竟源自哪裡到底誰才是中國人的祖先呢
中華文明究竟源自哪裡?到底誰才是中國人的祖先呢!
1.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比人類學家原先所認為的要早。科學家通過對柳江洞內的堆積物進行詳細研究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萬年至13萬年之間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認識的3萬年;
2.中國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牙化石,在中國出土的各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都有共同特徵,這表明至少170萬年以來,中國人的進化過程是連續不斷的;
3.但由於缺少5萬年至1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證據,使這種連續性出現了缺環。所以基因研究者認為,東亞地區的古人類在這個時期滅絕了,非洲現代人遷移入亞洲並取代原有人。流域發明的楔形文字相比就晚了不少年。按照當時的條件,楔形文字傳到中國來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所以,這倒是給甲骨文的發明做了一個“參考”。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到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甲骨文則產生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
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中國文化究竟來源何方?中國人的祖先究竟是誰?在沒有實際的證據之前,我們都不能下結論,這些都還有待於研究。
⑤ 炎黃文化的鼻祖黃帝的陵墓位於哪個省
位於河南靈寶。
黃帝陵位於於河南省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的黃帝鑄鼎塬上,是《史記·封禪書》 、《漢書·郊祀志》、《水經注》等正史記載的軒轅黃帝鑄鼎與升仙處。漢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宮紀念黃帝。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在此立《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此碑為現今國內發現的專為記述軒轅黃帝事跡的最早碑銘。
據《閿鄉縣志》記載:「黃帝陵在縣南鑄鼎原上。」1954年靈、閿合並為靈寶縣,而陵就在東距縣城20公里的陽平鎮東北5公里,北距黃河8公里處的黃帝嶺西端。陵高6米、周長42.5米,經堅實的黃土修築。原陵前建成有鼎湖宮和黃帝廟,廟之南是黃帝鑄鼎處——鑄鼎原。陵南8公里是荊山,《山海經》載:「華山之東,秦山之端有荊山。」陵西有陽平河北入黃河,陵西北即古稱的鼎湖。
荊山黃帝陵所在地有大量的仰韶文化遺址,鑄鼎塬聚落遺址包括北陽平、西坡、東常、軒轅台等50多處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址,總面積4.36平方公里,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並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首選 。
⑥ 中國文化的鼻祖是誰
孔子,儒家
⑦ 人文初祖是誰他的陵墓在今天的哪個省
人文初祖—黃帝陵
由西安北上約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到達全國聞名的皇帝陵,距離黃陵縣城約一公里的地方,遠遠地看到一片鬱郁蔥蔥的山,這在乾旱的陝北是不多見的。這座山叫橋山,這是一塊風水寶地,軒轅黃帝就安葬在這里。
黃帝是中國古文明的創造者,相傳他姓公孫,生於軒轅之丘,故稱之為軒轅氏。皇帝生在上古時期,他既是人類蒙昧時代走向文明的集大成者,又是人類整個文明的開創者;既是野蠻時代的掃盪者又是法制社會的奠基者;既是天下大亂的平定者又是大同世界的建立者。如此偉人,如此偉業,後世子孫應當知道其人,尊敬其人,繼承其業,發展弘揚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拜祭這位中華民族的文化鼻祖。黃帝陵前是一片用花崗岩鋪成的廣場,用石頭雕刻的立柱整齊的矗立在廣場的兩側,顯得宏大而又古樸。沮河的水在此匯聚,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湖泊穿過整個黃帝陵廣場,湖水碧綠清澈,許多遊客在湖邊的垂柳下垂釣,不遠處的水面上飄動著一些遊船。涼風習習,陽光灑滿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片散碎閃爍的金色,隨風傳來人們歡快的笑聲。青山碧水,讓人心曠神怡,的確是一個尋根覓祖釋放心靈的好去處。
走近黃帝陵紀念館,迎面而來的是寬大肅穆的廟門,廟門上方的牌匾上蒼勁有力懸著「黃帝廟」的三個燙金大字。廟門均以石頭砌成,顯得高峻而又威嚴,給人以歷史的厚重感,站在這里,我不由的對這位先祖肅然起敬。進入廟內引人注目的是院子里生長的古柏,它們拔地參天,樹冠呈蘑菇狀好似一把撐開的大傘,蒼勁的枝幹伸向天空。其中有一棵株長得特別粗大高約十米,上圍約兩米,下圍約十米,沒有七八個人是抱不住它 的。這是我國最大的古柏樹,外國友人稱之為「世界柏樹之父」。傳說這是由黃帝親手栽種,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時光了,樹旁邊立有「黃帝手植柏」的碑石。廟的中央是貢奉黃帝的大殿,大殿上方懸著「人文初祖」的牌匾。殿內供奉著帝的塑像,塑像手持石鏟神色凝重,好象有無限的心事。
院落的東側是碑林,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在此立碑,歌頌黃帝的功德,肯定軒轅皇帝的功績和保護黃帝陵的昭文。在近代毛澤東,蔣介石都在此拜祭這位偉大的先祖,並立碑 稱頌其偉業。經香港和噢門回歸後,這里又矗立了兩塊回歸紀念碑,成為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告慰先祖中華大統的業績。 游覽過山下的黃帝陵紀念館,我們驅車駛向橋山是的黃帝陵。汽車努力的在盤山石道上行駛,路邊的古柏虯枝挺立,遊人如織。在半山坡上,我們停了下來,上山的汽車到了盡頭。在山路的旁邊立著一塊碑,上面刻著「文武官員在此下馬」的字樣,看來從古到今人們對黃帝的尊敬從未改變。從半山腰向上看,巍峨的橋山,蔥蘢的古柏在陽光下透著歷史滄桑的氣息,松樹的芳香在空氣中飄散著,真是沁人心脾。沿著石階而上,在松柏茂密的山頂,我們見到了黃帝的陵墓。黃帝的陵墓四周被柏樹遮掩,陵不是很高,只有3.6米,也不是很大,周長約48米。陵的周圍是一圈朱紅色的磚砌的花牆,陵前豎立著一塊石碑,刻著「黃帝陵」三字,字跡灑脫是出自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之手。黃帝陵的不遠處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土丘,相傳是漢武帝祭奠皇帝的遺跡。據說漢武帝征朔方歸來,為了向黃帝顯示自己的功績,自己也想祈告成仙,就在這里築台祭奠,這座土丘就被稱作「漢武仙台」。
黃帝據說活了110歲,娶妻四人,一共生了25個孩子,與炎帝族、夷族、黎族、苗族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最先的基礎。爾後子孫繁衍,羌人、夷人、狄人、苗人等一些部落都是黃帝的子孫,人稱炎黃子孫。為了表彰和紀念他,後人尊稱「人文初祖」。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的皇帝和統治者都親自以朝廷的名義派朝廷大員來祭奠,成為華夏各族人民團結的象徵。近幾年,海外出現了「尋根熱」,到黃帝陵拜祖尋根的海外炎黃子孫越來越多,每年都逾10萬人,他們祝願祖國統一,中華繁榮富強。每年的清明節國家領導人和陝西是政要及海內外的華僑相聚於此,來拜祭這位偉大的先祖。
現在,黃帝陵正在大規模地改造景區,准備申請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在不久的將來她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各地觀光的客人,讓我們拭目以待。
⑧ 鼻祖什麼意思,起源於什麼
鼻祖,遠祖之父(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語出《漢書·揚雄傳上》:「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
《說文》里有「今以始生子為鼻子」的說法。就是把生的第一個兒子稱「鼻子」,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或「開始」的意思。 所以,最早的祖先、創始的祖師就稱「鼻祖」。
(8)文化的鼻祖是哪裡擴展閱讀:
鼻祖往往指開山之祖,比如農耕文化的鼻祖是神農氏;佛家鼻祖釋迦牟尼佛;道家鼻祖老子等等。除了指開山之祖意外,鼻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對第九代祖宗的稱呼。
人們常說的祖宗十八代就是指鼻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共十九代人。
人們常把第一個做某種事或是做某種事比較成功的人叫做「鼻祖」,這個詞在漢語裡面感覺有點兒怪怪的,為什麼叫做「鼻祖」呢,原來,這裡面和漢字的書寫有一定的關系。
首先,應該先從「鼻」字說起,「鼻」字的本字原為「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形狀都像是人的鼻子的形狀,同時,在古時這兩個字的讀音也是一樣的。
後來,在文中一般作第一人稱代詞時,「自」字就解為了自己,為了區別「鼻」字,所以,聰明的人類又在「自」的下面加了一個聲符「畀」,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鼻」字。從此之後,兩個字就有了不同的分工,由於「自」的本意就是「鼻」。
人們在說話自稱時往往會有一個習慣,就是指著自己的鼻子說話,而且,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生的第一個兒子稱之為「鼻子」,這里的「鼻」就是第一,最初以及開始的意思,這個意義也從「自」中而來,慢慢的,某件事的最早祖先,創始的祖師就有了「鼻祖」這一說法,從而一直沿用至今天。
⑨ 炎黃文化的鼻祖,黃帝的陵墓位於哪個省
橋山黃帝陵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史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 。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黃帝陵前植有「黃帝手植柏」,距今5000餘年,相傳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
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黃帝陵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2002年5月,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列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河南荊山黃帝陵
荊山黃帝陵於河南省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的黃帝鑄鼎塬上,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部落這一代繁衍生息歷史佐證。古代文人墨客紛紛前來瞻仰,題詩作賦,著名詩人賀敬之在鑄鼎原即興吟誦:中華五千年,史證靈寶見。荊山登高望,古今兩驚嘆。
靈寶黃帝鑄鼎塬聚落遺址包括北陽平、西坡、東常、軒轅台等50多處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址,總面積4.36平方公里,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並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首選 。
甘肅正寧黃帝陵
甘肅正寧黃帝陵,有諸多史料記載,如《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當時的羅川縣就是現在的正寧縣。
現存正寧縣博物館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寧州承天觀之碑》載:「茲縣(隋羅川縣,今正寧縣)據羅川之上游,實彭原之屬邑,氣象蔥蔚,……人敦忠義之風,俗勤稼穡之事。軒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鄉;豳土劃疆,本公劉積德之地。」「軒轅師廣成於前,夏禹尊子於後。」這里所說的「軒丘」就是羅水上游的橋山,因為有(音橋)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稱子午嶺,即《史記·五帝本紀》所說「黃帝崩,葬橋山」的橋山。
河北涿鹿黃帝陵
河北黃帝陵為軒轅黃帝的陵寢。在遠古時期和西漢以前,人們每年的黃陵祭祖,是到河北涿鹿縣,黃帝城邊的黃帝陵祭拜。
⑩ 中國文化源頭在哪
陝西洛南倉頡文化,中國漢字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