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自信的五個內涵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理解這一思想內涵,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1、更加珍視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特色
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文化,是我們自信的根底。但歷史文化作為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集萃,需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思想文化。新時代繼承弘揚民族文化一定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
2、更好繼承紅色革命文化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特點
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歷程貫穿著孕育紅色革命精神、傳揚紅色革命精神、彰顯紅色革命精神的文化脈絡。
3、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是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明旗幟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其精神內核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堅持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需要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1)文化自信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正因為文化自信有著上述獨特作用,它的意義也就特別重大。這些重大意義可從多個維度去作分析。
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20世紀後期,隨著知識經濟、人工智慧、生命科學、互聯網、新能源等的發展,人們認為文化變成了當代國際競爭中的新焦點。19世紀是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是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則要靠文化改變世界。
從這一意義上說,誰佔領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2. 談談對文化自信的認識和理解
1.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價值取向的自信。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表達形式、內容詮釋和實踐方式上,都極具自身特色,如講究「天下萬物蒼生為一」的自然觀,講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觀,亦推崇捨生取義、誠信知報、仁愛孝悌的道德觀等。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基於自身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性質,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
2.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思維方式的自信。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既體現在以儒為主、最終糅合儒佛道三者的思想體系方面,也體現在重道德、強調道德自律的群體本位倫理文化體系方面;既體現在「人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評價方式上,也體現在「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敬業標准設定上。
3.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生命情趣的自信。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生命情趣。這種生命情趣,既體現在中華民族面對惡劣自然或社會環境、險峻國內或國際環境時,始終不畏艱險、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方面,也體現於尋求「天人合一」時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方面
4. 提出文化自信,表明中國共產黨對現當代文化建設中自身定位的准確認知。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就是在「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建設的重視、探索和建設,貫穿黨史。
5. 提出文化自信,表明中國共產黨對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步驟的准確把握。2011年「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對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步驟的准確把握。文化自信必是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的。
3. 文化自信是什麼是什麼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文化自信來源歷史深處。泱泱大漢、煌煌盛唐,當這些盛世湮滅於歷史的長河時,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紮根在民族靈魂深處的文化。所以,當人們談到兵馬俑,談到絲綢之路,甚至談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滿懷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自信。
這種自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文化自覺。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
4. 文化自信的理解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要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一直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思想淵源。甚至,我們正努力建設的小康社會的「小康」這個概念,也是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這些千百年傳承的理念,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我們有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脫胎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著再生再造、凝聚升華,從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5. 文化自信,是什麼意思
一個人要對自己的本土文化,他的祖國的文化懷有自信,比如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感,就是文化自信。
6. 文化自信指的是什麼在對外交流時,我國要有怎樣的文化內涵
文化自信指的是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的認可與尊崇,對外交流時我國要展現出中國人民的精神志氣。
7. 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內涵及表現是什麼
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
」所謂「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對既有文化優良傳統的肯定與堅持.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華民族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
有了「文化自覺」,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強」.在多元文化並存的當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覺,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對比和互動中穩住根基,獲得文化選擇的能力和地位,繼而增強自身文化轉型的能力.文化自信,關鍵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唯我獨尊,要在堅守自己的優秀文化的同時,正確對待別人的文化.著眼於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倡導和發展先進文化,凝聚奮鬥力量.
8. 什麼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來源歷史深處。泱泱大漢、煌煌盛唐,當這些盛世湮滅於歷史的長河時,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紮根在民族靈魂深處的文化。所以,當人們談到兵馬俑,談到絲綢之路,甚至談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滿懷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自信。
這種自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文化自覺。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
9. 文化自信是什麼意思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歷史發展精髓的深刻領悟,對自身文化秉賦的充分尊重,對自身精神價值的高度肯定,並在此基礎上自覺地傳承、弘揚、踐行,進而擁有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能力。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對既有文化的被動承擔,其基本路向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覺,目的是文化自強。
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是樹立和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三種文化,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10. 什麼是文化自信我們如何增強對祖國民族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背景
主席多次在重大場合引經據典,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國文化熱。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節奏,我們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當代,文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維度。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更應為中國社會各界所重視與扶持。我們須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造力所在,只有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