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深圳哪裡有非文化遺產地方

深圳哪裡有非文化遺產地方

發布時間:2022-05-21 13:29:04

『壹』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丹霞山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他還有
龍舞 、獅舞、英歌、潮劇、正字戲、粵劇、西秦戲、白字戲、花朝戲、皮影戲等。

『貳』 沙井蚝是什麼時候列入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

沙井蚝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叄』 深圳南山有家做頸椎的店電視台有報道叫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來的

深圳南山有家做雞椎店的電視台報道委員會,遺產的這個肯定是有的,就是深圳南站的客家電視台就是了。

『肆』 深圳的石岩客家山歌為什麼就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的石岩客家山歌能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在山歌的內容中包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並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用客家話來演繹出來的山歌,除了在韻律追求一定的韻腳之外,這種山歌的形式也比較的有特色。有時會呈現出打擂台的形式,用山歌這種方式來衡量唱山歌的水平。而且在一些重大節日中,客家人也會用唱山歌的這種形式來慶祝。可以說,客家人的生活當中已經將這種山歌形式融入到了生活,而山歌所唱的內容也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客家人的山歌內容非常的豐富,從表現形式以及山歌的種類來說可以說是山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這也是能夠成為非物質文化的重要原因。

『伍』 深圳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已發掘出24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39個入選市級保護名錄,12個入選省級保護名錄,2個入選國家級保護名錄。

市級以上保護名錄(共8頁)

1、沙頭角魚燈舞

深圳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2、平樂郭氏正骨醫術

深圳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

『陸』 深圳文博會里有「非遺」作品嗎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被譽為「記憶中的檔案」,蘊含著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承載著人類文化的寶貴記憶,也是民族文脈的精華。作為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一大主角,眾多獨具特色、飽含中華文化精髓的「非遺」亮相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此外,在「一帶一路·國際館」、綜合館等也有非遺文化精品亮相。一位非遺傳承人表示,「使用是對非遺最好的保護和傳承」,通過文博會等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使非遺「活」在當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來源:經濟日報

『柒』 深圳鹽田漁燈舞的歷史

漁燈舞是古代沙頭角沙欄嚇村漁民為拜祖祭神,祈求媽祖女神保佑出海平安和漁業豐收,模仿魚的習性編成的情節性民間廣場舞蹈。市文化局的有關申報材料介紹,沙頭角漁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流行在沙頭角、鹽田、香港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等地。漁燈舞以它獨具特色的藝術,經過200多年的歷史沿襲,流傳至今。2003年,國家文化部命名了90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特色民間藝術之鄉」,沙頭角就因沙欄嚇的漁燈舞而上榜。

流傳三百年漁燈舞重返舞台放異彩
很多深圳人也許還不知道,就在毗鄰中英街的沙頭角沙欄嚇村,還有一項民間藝術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就是為沙欄嚇人所驕傲的漁燈舞!繼去年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這項曾經中斷50 年又重返舞台的民間藝術,又迎來了新的藝術價值的肯定。
漁燈藝術是什麼?在這項傳統民間藝術再度濃墨重彩地登台背後,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沙欄嚇,記者收獲了無數的感慨、驚喜與感動。
惋惜!流傳了300年的漁燈舞曾沉寂50年
漁燈藝術是流傳於我國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的一種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濃郁的民間氣息。而據史料考證,沙頭角的漁燈藝術就起源於今天位於鹽田區沙頭角街道的沙欄嚇村。
據一項1986年展開的研究考證,沙頭角沙欄嚇村漁燈藝術始於明末清初, 活躍在今天的沙頭角、鹽田和香港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等地。「那個時候的沙欄嚇漁民都過著半漁半農生活,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都很惡劣, 民不聊生的漁民們就發揮豐富的想像力, 以自己最熟悉的各種魚類的形象創造出了漁燈舞這種藝術形式,以此拜祖祭神,祈求媽祖女神保佑出海平安和漁業豐收。」一提起漁燈舞,為了搶救這項民間藝術而傾注了20 年心血的鹽田區街道辦的鄧小偉如數家珍。
鄧小偉介紹說,沙頭角漁燈舞是由古代沙欄嚇人模仿魚的習性編成情節、由20 多位男演員手舉著漁燈表演的民間廣場群舞,反映的是海底世界中,群魚集體反抗欺凌弱小的黃鱧魚的故事。在演出過程中,伴隨著鑼鼓齊鳴、嗩吶聲聲,演員們藏在漁燈下面,以低馬步曲背半蹲手舉漁燈穿插行進,通過模仿魚的動作來表現舞蹈的情節。

沙欄嚇村漁燈舞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成為當時村民們逢年過節、喜慶豐收時的必備節目,可謂盛極一時。早前,大鵬灣一帶的村莊每逢重大節慶都要邀請他們去表演,這一習

俗一直延續到上世紀50 年代。

搶救! 古老民間藝術「咸魚翻身」重放異彩

66 歲的吳觀球是如今沙欄嚇漁燈舞隊的領隊。作為「總教頭」,吳觀球走到哪裡都極受沙欄嚇村民的尊重,大家都尊稱他一聲「球叔」。沉寂了50年的漁燈舞能夠在今日重返藝術舞台,讓沙欄嚇村民歡欣鼓舞、深深自豪,也讓吳觀球等老藝人倍感安慰。然而說到這項藝術的「咸魚翻身」,吳觀球和沙欄嚇當地人都說:有一個人一定要提。用當地人的話來說: 「沒有她, 就沒有漁燈舞的今天。」她就是鄧小偉。

1986年,鄧小偉從湛江調到深圳市沙頭角文化站工作。在走街串巷、和當地居民聊天的過程中,一個居民經常提到的詞不斷地撞擊著她的神經:漁燈舞。從事文化工作的她敏感地意識到,這項民間藝術價值珍貴,絕不能就這樣失傳!時值鹽田區文化局委託市有關部門幫助創排《沙頭角漁燈舞》,她立即開始了漁燈舞的資料採集工作。
她努力地收集漁燈舞的資料,請老藝人「飲早茶」、「侃大山」,參觀文化站。其實,這些老藝人也有著讓漁燈舞重現於世的強烈願望,在鄧小偉誠意的感動之下,向她透露了一些漁燈舞的製作方法、表演招式或是鑼鼓點。鄧小偉專門准備了一個小本子,只要聽到哪怕是漁燈舞的一丁點細節,她就會立刻掏出小本子,一五一十地記下。就這樣,10 多年之後,鄧小偉從當年的姑娘邁入中年,又先後當上了沙頭角文化站的副站長、站長,收集漁燈舞資料的工作卻從來沒有放棄。

2003年, 沙頭角街道辦撥款" 萬元,作為恢復「沙頭角漁燈舞」的專項經費。消息傳來,沙欄嚇村民們奔走相告,趕忙製作漁燈,把已遷居香港和國外的老藝人都請回來參加排練。沉寂了50年的漁燈舞在當年的中秋節再現神韻了。2006 年, 在鄧小偉以及沙頭角文化站、鹽田區文化局和市文化局的關懷下,沙頭角漁燈舞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接著開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整個沙欄嚇村都為此沸騰了

『捌』 深圳文博宮的主要景點

文博宮開設有:
「非遺」精品專區,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風情文化一條街。
三聖文化藝術廣場:諸子百家雕像、浮雕,並且奇石薈萃,每尊奇石均有名家書法雕刻。
七聖娘娘聖水台:與鳳儀山七聖娘娘廟遙相呼應。
超大玉雕:由新疆開挖出重達38噸的頂級玉石雕刻而成。
唐宋元明清跨朝代風格建築:文博宮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跨越秦漢唐宋元明清多個歷史朝代的建築融合體。
徽派建築風格茶藝館。
三百六十行民生百態圖:由知名畫師特意畫制的民生百態圖文化牆。

『玖』 被載入了吉尼斯紀錄的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是

摘要 您好!很高興你選擇使用網路問一問咨詢項目!感謝你對我們的信任!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已經看到啦,接下來的5分鍾內,我會對你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解答,因為目前咨詢人數較多,請您耐心等待一下。你可以查看一下你的問題,補全資料,或者對你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

閱讀全文

與深圳哪裡有非文化遺產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