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的介紹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注冊資金2000萬,佔地500多畝,總投資5000萬元,於2009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7月竣工開園。
② 中國耕織文化園在哪兒
設置了農耕歷史區,土地整理區、江南養殖區、農家休閑區、鄉村能源區、江南作坊區、農耕諺語區、農戶設施區、生肖區等9個農耕文化功能區域,總佔地500多畝。真是一個功能齊全的休閑農庄啊!
江南養殖區由六座風格各異的橋梁與其他功能區相連接。這里養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而溫順,時而活潑的馬,有可愛至極的小香豬……共72個品種。在天網里,還養殖了孔雀、百靈、八哥等數十種鳥。走進天網,就像來到了鳥的王國。各種鳥叫在耳邊回盪,令人心曠神怡。在這里,我早已插上翅膀,成為它們之中的一員。
經過未橋,我們就來到了江南作坊區。這里作坊很多,一家家作坊星羅棋布。在這兒,遊客不僅能看到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流程,買到具有江南風味的土特產品,還能體驗坊間勞作的滋味。這里設有布鞋坊、糧食畫、手工編織等。諸多作坊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榨油坊了。親眼看了我才知道,茶籽油這樣的好東西得之不易,復雜的過程缺一不可:採摘、去殼、曬干、烘烤、粉碎、蒸熟、榨油、過濾,這都屬於傳統的手工藝,無捷徑,無技巧,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面對這種油中上品,我們真是應該好好珍惜。
農耕文化園讓我們在觀賞江南風光,品味江南農耕文化的同時,增長知識,修養身心。值得一去。
③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的主要景點介紹
「肥是農家寶,全靠施得巧」、「風潮年年做,只怕處暑夾白露」、「秋後劃層皮,春天頂一犁」……走進農家諺語區,映入眼簾的是由58根巍然聳立的石柱構成的石林。石柱上,蒼勁有力地刻著171條農家諺語,這些諺語是勤勞淳樸的勞動人民對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經驗總結,他們用朴實的語言、純真的情感,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地展現了天氣變幻、耕種原理和莊稼收成等內容,讓人一見難忘、流連忘返。
這個佔地42000平方米的農耕諺語區,以實物、雕塑、八卦田、日晷等表現形式,形象地展示天時、地利、人和、氣象等農耕諺語的文化內涵,讓人們在觀賞的同時,獲得豐富的農諺知識。171條農家諺語的形體,是由86位蘇州籍全國書協會員揮毫潑墨而成,書法家們匠心獨運、飄逸優美、龍飛鳳舞的筆墨豪情,給人以極大的視覺美感。 彈棉花、磨豆腐、做布鞋、釀酒榨油、搖紡織布、拉風打鐵,這些兒時曾經常聽祖輩掛在嘴上的傳統手工藝名詞,如今在江南作坊區內一應俱全。陪著愛人、帶著小孩一起前來親手體驗傳統手工作坊已變成了現實,新鮮、好玩、刺激,大家不妨來試試吧!
這個佔地24000平方米的江南作坊區,設有酒坊、棉花彈作坊、織布坊、染坊、布鞋坊、豆腐坊、榨油坊、鐵匠鋪、風箏製作、小蠟燭、折紙、插花、沙畫、橡皮篆刻、手工編織。在這里,您不僅能看到傳統江南手工作坊生產流程,買到具有江南風味的綠色農家食品和生活用品,還能請師傅親自教您體驗一下坊間農活的滋味。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早已實現了將自然能源巧妙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樣,在鄉村能源區,您可以盡情地感受江南平常百姓廣泛應用自然能源的歷史變遷。
鄉村能源區佔地6500平方米,展現了風能、水能、太陽能及沼氣(生物能)等鄉村能源的使用,並配以大量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展示了鄉村能源的發展歷史和使用原理。其中,風能介紹和展示了帆船航海、風力機械、風力發電等利用方式及原理;水能介紹和展示了水磨、水車、水力發電的發展歷史和原理。來到鄉村能源區,您不僅可以親自體驗踩水車澆灌花草、用沼氣燒水泡茶,還可以在體驗自然能源中廣博見聞。 農家休閑區,綠樹林蔭,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各類休閑文化設施齊全,是工作之餘放鬆身心的絕佳去處。
閑時,約上三五好友相聚精緻小木屋,垂釣、下棋、玩牌、品茗,興致勃勃,怡然自得;周末,帶上父母小孩,嬉戲兒童游樂場里,品嘗風味燒烤小吃,盡享歡樂幸福時光。游覽整個園區,您可以使用傳統的馬車、牛車、驢車作為交通工具,也可乘坐觀光電瓶車或竹簾搖櫓船,盡情感受景區美景和江南水鄉的自然風光。
同時,在江南農耕文化園里,種植了上百種江南的花、江南的樹和江南的果,而且還有十多個種類的瀕危植物。在這里,您不僅可以隨時感受到不同季節的鮮花綻放時帶來的芬芳與花香,而且還可以體驗不同時節果實採摘時帶來的無窮樂趣。 走進農戶設施區,你一定會被這以農家小院形式呈現的景象吸引。小院正中央的木質桌凳,掛在西牆上的斗笠、蓑衣,放在東牆角的磨石,江南農戶各種各樣有趣的擺設,會讓你對江南農戶家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這個佔地2000平方米的農戶設施區,還展示了各類耕作工具、澆灌工具、收割脫粒工具、涼曬工具、運輸工具、儲存工具、編織工具、量器用具、捕撈工具等種種江南特色的農耕工具,它們的操作方法、功能及歷史演變等,配有文字及圖片解說,讓你一目瞭然、開闊眼界。 走進生肖區,你一定會被十二根形態各異充滿童趣的生肖雕塑所吸引。急速奔跑的馬、安詳靜卧羊、齜牙咧嘴的猴子、仰天長嘯老虎,形象生動、活靈活現,充分展示出十二生肖的性格特色。
這個佔地9500平方米的生肖區,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十二生肖的雕塑為主題,將生肖成語、故事融入其中,展示有關生肖的圖片、文字資料、裝飾品等,讓你對生肖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水的梯田,泛著銀白色的光澤,鮮明的光照層次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宛如棋盤的墉浦圩田系統變塗泥為沃土,累累碩果點綴其上,彷彿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岸上,桑樹葉大而肥,幼蠶卧於其中;塘中,波光瀲灧,魚兒跳躍撒歡……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的桑基魚塘,彷彿帶著我們走進了濃縮的江南「魚米之鄉」。
走進這個以植物種植為主,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利用展示區,我們不僅可以盡情地了解畲田、梯田、圩田、渚田、葑田、塗田及桑基魚塘等各類土地利用形式和形成歷史,親身體驗源遠流長的土地利用方式演變歷程,感受遠古勞動人民的驚人智慧,還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放鬆身心。 這是動物的天堂,鸚鵡、鴿子、鴛鴦等珍禽鳥類應有盡有,雞、豬、羊等家禽家畜樣樣齊全,馬術、斗雞、耍猴等動物表演豐富多彩,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動物養殖區佔地37000平方米,處於園區中心,由六座風格各異的橋梁與其他功能區相連。動物養殖區遵循「自然、開放、親切」的理念,養殖了以雞鴨鵝、豬牛羊等家禽家畜等72個品種,高18米的天網里養殖了孔雀、百靈、八哥等56個鳥種類,以及鹿、馬、白水牛、小香豬、野豬等常見與珍稀動物。養殖區內專門開設了動物表演場,開展小豬賽跑、小狗跳繩、鸚鵡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讓遊客觀看江南農家動物、各類珍稀動物的同時近距離接觸動物,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同時,該區還擁有許多形態逼真的動物雕塑,如孔雀開屏、鯉魚跳龍門、喜洋洋與灰太郎等,既可愛時尚,又展示了博大的動物文化。 走進農耕歷史區,您可以盡情地了解幾千年來的農耕方式、土地制度、賦役制度的演變歷程和著名的農業歷史著作,切實感受先人們無窮的智慧和偉大的力量。
這個佔地22000平方米的農耕歷史體驗區,通過各類實物、雕塑、碑刻、文字,充分展示和說明由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織的農耕歷史;由刀耕火種、石器鋤耕到鐵犁牛耕的耕作演變方式;由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個體自耕等土地制度的沿革;由相地而衰征、初稅畝、編戶齊民、租調制、租庸調制、兩稅法等,到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歷史賦役制度的演變。
同時,沿著歷史區小徑漫走,您隨處可見道路兩旁,有許多石刻書籍平躺在地,有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和《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農耕歷史的重要著作。
④ 【晉谷晉善晉美】傳統農耕文化體驗區建在哪裡
在山西忻州晉谷晉善晉美種植基地,位於五台山山脈腳下;前段時間去打穀場來一場農耕生活的秋收體驗。當時恰逢農民秋收節,一起到田間參與勞動,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割谷,拿上鐮刀在穀子地里,沙沙的割谷,還能偶遇小瓢蟲,還有蟈蟈在穀子桿上叫!碾穀子,割好的穀子放在打穀場,用古老的石碾,用農機拉著轉圈碾壓,偶爾也可以看到有馬或者騾子在拉著石碾!手裡用竹叉不停的翻轉,確保每顆谷穗都能打落。陪孩子扎草人+創意換裝,利用閑置的乾草,讓孩子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和創意,並開發孩子動手能力,一個個草人活靈活現。掰玉米,翠綠的玉米葉像仙女的綠飄帶,隨風舞動。親手採摘一顆顆飽滿的玉米棒。挖紅薯,大片山地的綠油油的紅薯地里,碩果累累深埋在地底下,像開采寶藏一樣去挖掘。DIY手磨豆腐,親自手磨豆腐製作過程,打穀場晾曬著幾十種不同的豆,打制豆槳,濃濃的豆香飄散。燒土窯烤紅薯、玉米,用泥塊堆疊起來的窯,放入紅薯玉米,燒火等待開窯,烤制的紅薯、玉米香甜。這次在晉谷晉善晉美種植基地不僅僅於吹吹風、看看種植基地的秋收風景,挖紅薯、扎草人、自磨豆漿、逛村、騎行、徒步等,更主要的是在這里了解了傳統農耕文化的整個過程,春種秋收,除草,農家肥,灌溉,間苗,薅谷等很多從沒接觸的東西,自然生長出來的食材味道的確很好,晉谷晉善晉美就是要踐行還原食材本來的味道,在這里感覺就像是傳統農耕文化的集散地!
傳統農耕
⑤ 想知道: 北京市順義農耕文化園在哪
黑庄戶鄉政府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
===================
黑庄戶鄉政府【東】,300米左右。
⑥ 常州市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溧陽地處吳、越、楚三國交界,有「楚頭吳尾」之稱,溧陽文化,「楚風吳韻,得而兼之」 (引自《平陵筆記》)。早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221年,溧陽始建縣制,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溧陽郡(址今高淳固城)曾轄今高淳、溧水、句容、金壇、宜興、廣德、郎溪等縣。千年古郡,山巒疊翠,碧水回環。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朴實、智慧的溧陽人,以農為生,朝荷鋤、暮紡紗,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為了生存和發展,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燦爛的溧陽農家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溧陽方言,發明了許多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這些文化和方言生動、形象、徹骨、准確,這些工具和用具拙樸、實用、科學、先進。她不僅反映了溧陽農家發展的歷史軌跡,深深地刻上了歷史的烙印,而且蘊育了溧陽文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農家的生活質量。這是歷史的見證,是吳楚文化的體現和升華,是溧陽人智慧的結晶。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這些歷史文化和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已被現代的文明取而代之,有些甚至趨於失傳乃至消亡。興建吳楚農耕文化園的目的就是:通過搶救性挖掘,開發性保護,
再現溧陽農家發展歷史,傳承溧陽農家傳統文化。
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坐落於素有竹海、茶鄉之稱的溧陽市戴埠鎮、南山景區管委會,距市區20多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僅20分鍾路程,與南山竹海風景區相鄰,在香山腳下,依山傍水,山巒起伏,無任何污染,小地域氣候溫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早晨傍晚水氣彌漫,景色秀麗。整個園區佔地350畝,總投資3000萬元,一期投資1200萬元(已經完工),所有工程及配套設施將到2008年結束,屆時該景區將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農耕文化特色的旅遊型文化園。
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以吳楚農耕文化為背景,集旅遊、觀光、休閑、飲食於一體,承吳楚傳統農耕文化之精髓,顯溧陽農家文化之全貌,是全市唯一展示農耕特色文化旅遊景點,也是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⑦ 北方農耕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原始遺址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遺址在( )
半坡聚落,陝西西安半坡西安
⑧ 農耕文化社團活動作文400字
農耕文化園位於張家港永聯村。這里設置了農耕歷史區,土地整理區、江南養殖區、農家休閑區、鄉村能源區、江南作坊區、農耕諺語區、農戶設施區、生肖區等9個農耕文化功能區域,總佔地500多畝。真是一個功能齊全的休閑農庄啊!
江南養殖區由六座風格各異的橋梁與其他功能區相連接。這里養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而溫順,時而活潑的馬,有可愛至極的小香豬……共72個品種。在天網里,還養殖了孔雀、百靈、八哥等數十種鳥。走進天網,就像來到了鳥的王國。各種鳥叫在耳邊回盪,令人心曠神怡。在這里,我早已插上翅膀,成為它們之中的一員。
經過未橋,我們就來到了江南作坊區。這里作坊很多,一家家作坊星羅棋布。在這兒,遊客不僅能看到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流程,買到具有江南風味的土特產品,還能體驗坊間勞作的滋味。這里設有布鞋坊、糧食畫、手工編織等。諸多作坊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榨油坊了。親眼看了我才知道,茶籽油這樣的好東西得之不易,復雜的過程缺一不可:採摘、去殼、曬干、烘烤、粉碎、蒸熟、榨油、過濾,這都屬於傳統的手工藝,無捷徑,無技巧,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面對這種油中上品,我們真是應該好好珍惜。
農耕文化園讓我們在觀賞江南風光,品味江南農耕文化的同時,增長知識,修養身心。值得一去。
⑨ 梧州市戶外夜場燒烤有哪裡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