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弘揚中華文化
孔子是一個有道的生命,他承奉天命而來,做一個混沌的暗昧的世間的木鐸。他的高尚的人格,使得一群俊偉的青年追隨著他失道絕糧,周遊四方。他們雖然在現實的功績上沒有世功所建立,但是他們對於人性價值的永恆追求為這個民族奠定了永世的道德理想的方向。孔子未出世,我們只能嚮往於聖王之統,我們所有的生民,只能在少數聖王的照輻之中過生活,而孔子的出現卻為我們確定了每一個生命的主體價值都可以盡其本分的於天地間挺立,這就是孔子所開創的仁教。自孔子之後,中國的所有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精神力氣完全對准了生命如何超越,如何在現實中表現最高的價值,這樣的一種求道的方向。
仁教一旦開出,結果就是每一個後世子孫都可以在自己的份位上盡自己可能的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大家知道財富地位這是身外之物,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是你想求不一定能得的。而成德---生命的價值,是內在生命本質中,是有求便有,是求有益於得也,這是孟子里所說,所以孔子的價值在於,即便我們有很好的機緣,有財富地位權勢,堂堂的可以挺立於天地之間,但是我作為一個人,縱使我一個字都不認得,我也可以憑我的良心在天地間盡我的本分,做天地人三才之一。這是孔子的價值。
中華民族由於原初文化的形態沒有形成神的設教,而最終形成的是以人性的內在人格的挺立、而完成的盡己生命之所誠、便能夠心誠而天下安這樣的一個主體道德實現的文化。
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國學專家、石雕老總潘守宇常說:千年文官祖,百代帝王師.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2500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2500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中國上下5000年文化代表非孔子無與倫比!
⑵ 鋼材銷售如何才能做得很好呢
濟南鼎鋼說:鋼材銷售如何才能做得很好呢?
「好」標準是什麼呢?首先賺錢,其次是個人成長,對嗎?
鋼材是城市發展的必需品。2020年受疫情影響,加上鋼材電商發展,鋼材價格和資源日益透明化,大大小小的鋼貿商幾乎都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競爭愈發激烈。濟南鼎鋼物資有限公司也是形形色色的鋼貿人中其中之一,自2013年發展至今,我們依然踏實地走著,銷售業績越來越高,團隊越來越壯大,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濟南鼎鋼能讓每個員工都賺到錢,不僅賺到房車,賺到家人的支持,更賺到自信、自我的成長。
下面分享給每一位鋼貿人,這些干貨都是我們近8年經驗的總結,今天無私貢獻出來,濟南鼎鋼希望為鋼貿行業盡到一份社會責任,希望每一個同行鋼貿人都能賺到錢,都會賺錢。我們更希望找到更多同頻人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創造一個屬於每一個平凡人的偉大的平台。
那麼鋼材銷售如何才能做好呢?
第一,熟悉你的產品
你公司經營的鋼材種類,材料的品種、規格、產地、價格、用途、材質、計算公司等方面都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注意是「系統」了解而不是簡單知道,一定要真正懂才行。
比如,這些鋼材的需方主要是哪些行業,這些行業的主要產品所需的主要鋼材。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去尋找這些企業。
第二、熟悉客戶及市場
做業務的你,必須要清楚,最了解客戶的人一定是你,甚至你要比客戶自己更了解他。不管是老客戶還是潛在客戶,你只要抓住了客戶的需求,甚至包括他的興趣愛好,得到了他的信任,才能達成成交。
另外除了了解客戶,還要了解客戶所在地的鋼材市場。你的同行不一定就是競爭對手,只要客戶群體不沖突,他們一樣可以為我所用,一方面是了解其公司實力和經營項目,可以學習借鑒經驗,另一方面便於尋求合作,為日後調貨做准備。盡可能多地了解其他公司的價格,調查市場,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價格做到最合適,才有更大的機會爭取客戶。
你想,同樣賣鋼材,客戶肯定願意和專業熟練的銷售員溝通,對嗎?
第三、開發新客戶
鋼材業務新手如果初次接觸鋼材行業,總有些力不從心,客戶的多少直接關繫到日後自己業績多少,以及日後業務能否順利開展。所以開發新客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對傳統的鋼材行業,開發客戶的方法還非常陳舊,比如陌拜、網路電話直接聯系要采購電話,碰釘子是常有的事。新手如果沒有強大的抗壓力,或許很容易放棄。
所以鋼材業務一定要把開發新客戶鍛煉成自己的一種能力,當今互聯網這么發達的時代,新媒體正在風口,如果你還不會用抖音、頭條、直播等各種新工具開發客戶的話,那必須好好學習一下了。
濟南鼎鋼還有一套秘籍,一本鋼貿人必備的《100萬客流18招》電子書,因篇幅實在有限,如有緣,你或許可以免費拿到哦。
第四、定期整理更新客戶資料、維系好客戶關系
所有資料要落實到書面上,包括你們平時溝通的內容。了解目前市場上客戶最需要的是什麼?客戶問起來時,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客戶的主要需求是什麼。以主流的趨勢應答客戶,做到在交流中對答如流,並且一定要定期更新資料。
維系好與客戶的關系記住一句話:利益關系才是你與客戶的主要關系。
第五、多打電話多溝通
做業務,一定多打電話,目前很多鋼材銷售公司的主要銷售方式是電話銷售。在進行電話溝通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准備,不要盲目地去打電話。
怎麼才能快速的通過電話拉近和客戶的關系,讓客戶記住你,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首先要簡短,介紹自己鋼材的特性,用價格服務等優勢把客戶吸引住。記錄下客戶的需求,向客戶推銷更為適合的鋼材,盡可能地給予客戶幫助,觀點要明確,立場要堅定。讓客戶認為你說的是真話,讓客戶產生好感,起碼讓客戶記住你,這是第一印象,只有這樣才能給你帶來更大的單子。
另外,打電話的時間,我的經驗是早9點到11點,下午2點到4點半效果是最好的。
最後、作為銷售人員,要為自己定目標,有主動工作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每個月給自己定製銷售目標,有壓力才有動力,目標越大,動力越大,即使達不到目標,也離目標很近了。
做銷售是一門學問,需要耐心地體會和學習,靠一個「悟」字。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中國古代有師傅帶徒弟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種傳承,濟南鼎鋼的所有銷售人員也都有師傅帶,但是做一名好銷售,多看、多聽、多想,多吸取老業務的經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你才能正在成長。另外還要盡可能得真誠,因為真誠的交往會使客戶感到放心。這樣才能和客戶走的越來越近,你的客戶才會越來越多了,你才能真正蛻變成一名合格的鋼材銷售員。
濟南鼎鋼祝你在鋼材銷售行業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
⑶ 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一、 明確定位,整合資源,建立公信,顯正破邪。
如何定義中華傳統文化,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要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正名聚焦,綱舉目張才能化繁為簡。中華文化即是聖賢教育,是參透宇宙人生根本規律的聖賢對芸芸眾生的心智啟迪,旨在令大眾破迷開悟、了凡成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為人所需,其核心理念是仁愛,仁愛的原點和最實際的落腳點就是「孝慈」。父母愛子女,自動自發,天性使然;子女孝父母,既是天性的彰顯,又是教育的重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每個生命個體圓滿人生的內在訴求, 「以孝治家」是當前傳統文化推廣最准確最實際的定位。家庭是否和諧,是衡量公民真實素質和幸福指數的最基本指標,是檢驗公民個人修為乃至工作質量的高懸明鏡。這一條,無論對官員,對教師,對任何團體和個人都適用。國家政府致力於促進家庭和諧的舉措能夠得到民眾最大程度的認可,沒有誰有理由對此提出異議!
在此前提下,整合當前傳統文化資源,建立相對中道正統的傳承體系,提高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的公信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在政府支持下組建一支公益化的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由在公眾享有盛譽的各方大德們組成顧問班子,下設具體部門各負其責。「舉直錯諸枉,則民服。」最初的倡導者、凝聚者、護持者,具足福慧威德,誠邀各方大德,組建正法團隊,旗幟鮮明,顯正破邪,如此則名正言順,具體工作方可順利開展,此是關鍵第一步。(若非如此,則說明全國性的普弘因緣尚未真正具足,小民徒有報國之志,螳臂何足以擋車,非大信願、大氣魄、大權威者不敢效法古聖先賢迎難而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恪守原本的人生定位,紮根修學、韜光養晦、安以待時,方為現實明智選擇。)
二、 廣泛宣傳,深入試點,營造正氣,樹立標桿。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步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的一半。這幾年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政府媒體適時宣傳,引導大眾以孝治家、學習經典、共同改善社會風氣,各地自然會有更多民眾響應。上下同心,正氣浩然,中華大地倫理道德普弘之勢已成!如此,則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同時入手。廣度上團結全國各地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同道,統一思想,互助協作,各地彼此借鑒方式方法,存心無私利眾,形式活波多樣,具體細則有待優化組合。深度上選擇一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城鎮、社區,深入細化做傳統文化「以孝治家」道德文明示範點。從開辦公益講堂、舉辦敬老愛老活動、加強社區文明建設、完善社會互助體系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以實際成效呈現給社會大眾,樹立正面典範,各地自然群起效仿。(不必擔心示範點難選,很多地方早已經做的有聲有色;不必擔心人員及財力,全社會的愛心無窮無盡,最需要的是被喚醒! )
三、內聖外王,福慧雙修,各行各業,君子帶頭。
各級政府的作風引導社會風氣,各界成功人士引領大眾追求,隨著新一屆政府反腐倡廉力度的增加,舉國上下的道德水平提升是全民族正氣和能量回復的必然表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政府有決心整改,各行各業都會涌現真正德才兼備之士做道義引領成功的見證,各級媒體在各個層面發掘真正「通天道接地氣」的正能量素材,同時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義,老百姓就會對社會國家重新建立充足的信心!(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黨和政府大力支持,需要仁人志士無私發心,需要社會大眾積極參與,「自天子以至於庶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四、理論引導,深入落實,多元並存,潤物無聲。
在舉國上下弘揚孝心正氣的氛圍下,各類思潮必將此起彼伏,出現不同聲音是一種必然,正如掃黃打非也會有人反對一樣,如何平衡傳統理念和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關鍵在於因勢利導、把握中道。「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思想見地上要足夠高遠,具體行動上要深入落實,這是中華文化一直倡導的道風學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進程中,要放大心量,重實質不重形式,避免團隊內部在引領大眾的過程中出現偏執思想和極端行為,否則必遭詬病!這就需要理論導向旗幟鮮明、不偏不倚,「極高明而道中庸」;執行層面從我做起、貫徹到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百花齊放,同生共榮,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貫徹多元文化的理念方能最大程度和諧整個社會,而「以孝治家」正是整個社會「求同」的根本原點。
五、培養人才,梯隊成長,帶動社會,漸成風尚。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才的培養,在文化復興的事業中排在最先,也要貫徹到最後!從社區文化建設到城鄉各個領域的推進都需要大量發心學習和踐行傳統文化的人才,如何凝聚、指導、持續發展並提供相應成長的平台是問題的關鍵。只有梯隊成長才可能持續不斷,傳統文化老師、義工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專門的課題,從硬體設施到師資力量需要具體實施的詳細方案,不是簡單筆墨所能描述。最終效果是社會大眾視做義工為一種責任和風尚,在適宜時間做做義工是高品質生活的自然選擇,雷鋒不僅生活在每年的三月。
六、文化復興,經濟振興,中華引領,世界大同。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根源上是文化的復興,文化復興是整個國家社會更加趨於有序化的具體表現,文化復興必將帶動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振興。中華民族不是簡單狹隘的地域概念,而是文化認同概念,西方人認同了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同樣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到那時,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取消對立紛爭,世界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諧共存。二十一世紀人類如果還想生存下去,正如同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所說的那樣,這是唯一的出路,這也是中華文化對整個世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綜上所述,中華文化的復興是一項偉大的全民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輩小民,人微言輕,偷生於太平盛世,無心於仕途經濟,敢闡發濟世狂語,無實力擔負使命。惟願國家領導人見微知著、力挽狂瀾,祈請福慧雙全者慨然發心、共襄盛舉!
⑷ 促進民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從理念方面又有怎樣的建議呢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學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廣泛宣傳,深入試點,營造正氣,樹立標桿。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步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的一半。這幾年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政府媒體適時宣傳,引導大眾以孝治家、學習經典、共同改善社會風氣,各地自然會有民眾響應。上下同心,正氣浩然,中華大地倫理道德普弘之勢已成!如此,則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同時入手。
廣度上團結全國各地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同道,統一思想,互助協作,各地彼此借鑒方式方法,存心無私利眾,形式活波多樣,具體細則有待優化組合。深度上選擇一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城鎮、社區,深入細化做傳統文化「以孝治家」道德文明示範點。從開公益講堂、舉敬老愛老活動、加強社區文明建設、完善社會互助體系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以實際成效呈現給社會大眾,樹立正面典範,各地自然群起效仿。
⑸ 如何打造有品味的校園文化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學生的進步有賴於精神的成長。校園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明確方向,統整教育,推進學校創新發展。然而,學校文化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它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是一種願景,也是一種環境。校園文化不是生搬硬套的簡單移植,不是口號標語式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種系統化、立體化、內涵化的整體設計,需要學校立足校情,本土創生,凝聚智慧,主動挖掘,全力打造,精心呵護。
突出校園文化特色應當著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校園文化要突出核心理念
校園文化不是校長心血來潮的個人意志,不是憑空臆造的空穴來風,不是毫無章法的任意而為。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是精神,是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因而,要整體設計校園文化,需要確立學校發展的核心理念。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這是國家的教育目標,也是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方向。然而,具體表現每一所學校,這樣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標,需要個性化的解讀、本土化的表達,這是支撐校園文化的靈魂所在。
二、設計校園文化首先需要提煉學校的精神與靈魂
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學校的歷史,積極發掘學校的文化積淀,努力發現學校發展的潛力與優勢,並在此基礎上,找到具有學校實際特點、順應教師心理需要、指引學校發展方向的精神符號。這就是核心理念生成與凝結的過程,就是校園文化的尋根過程。核心理念就如校園文化大廈之基,有了基於校本特色的核心理念,才能使校園文化入土、紮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成長為枝繁葉茂的濃郁森林,構建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三、校園文化要突出以人為本
校園文化的創造者是師生,服務的對象也是師生。文化的核心是人,只有突出以人為本,才能使校園文化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校園文化得到師生的充分認同,獲得足夠的生長與延展。任何脫離師生,無視人存在價值與意義的校園文化,都只能徒有虛表,只能是華而不實的空殼子與花架子。校園文化應當將師生放在第一位,充分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尊重校園里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都能在文化的氛圍與環境中獲得心靈的享受,獲得生長的自由,釋放個性的魅力,展現存在的價值。
四、校園文化要突出呈現方式
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氣息,一種場域。深層次的文化雖然是一種體驗,一種感覺,一種心靈的碰撞,但也有呈現的方式。校園文化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不僅體現在物化的景緻上,通過校園景觀的設計,透視一種精神,傳達一種品位,釋放一種訊息,營造一種環境,「讓每面牆壁都說話,每處景物皆育人」。而且體現在系統的課程上,包括顯性的課堂文化和隱性的活動文化,使學校的核心理念貫穿到教育的實處,融入到教育的每個環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文化的包容與豁達,感受到校園文化的滋養與浸潤。不管怎樣,文化是一種品位,一種精緻,一種講究,需要管理者統籌規劃,精心設計,潛心打磨才行。(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⑹ 覺得自己有哪些成為導師的優勢或者說有哪些帶徒弟的技巧
「導師帶徒」活動是為了充分發揮人才效應,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保持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而確立的一項旨在發現年輕人才、鍛煉青年人才、培養青年人才、造就青年人才的青年人才工程。導師帶徒這一項計劃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於我們大學生的重視程度,更凸顯了企業的精神與精神面貌。
導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無論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還是生活環境的適應當中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不僅教會了我們一些操作上的技能,還讓我明白了不少人生的哲理,使我受益匪淺,正是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們懂得了如何充實自己。如何體現自身價值,如何讓自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我的一些切身體會:
一、學會適應,博學強知,虛心求教。
師傅一開始就開導我說要學會適應,學會學習,這句話讓我體會很深,作為剛走出校門的我們,習慣了學校的豐富熱鬧,對於工地的那種單調的生活很難立馬適應所以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學會適應,快速的適應角色,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
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學習的機會,剛參加工作沒有什麼經驗,只懂得一點理論知識,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總是感到知識不夠用,所以自己一定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剛來單位可以說你是最沒資歷最沒經驗的,好多的事情都不太了解,專業知識,業務水平,為人處世等都有所欠缺,所以只能自己摸索的同時向師傅及前輩們多學習多交流,這樣才能快速的成長與進步。
二、勤學苦練,勇於實踐,吃苦耐勞,理論聯系實際。
我師父在一開始就對我提出的很具體的要求:認真的學習理論知識,夯實基礎,面對新領域,要敢於挑戰敢於突破,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師傅要求我從零開始,以現場實踐為手段,加快對新的知識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從現場學起,在學習過程中我向每一位有經驗的前輩們虛心請教。只要在我能力范圍內的我都勇於實踐,在施工一線和項目部的老師傅們和現場工人們打成一片,一起出力、出點子。每天回到宿舍,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弄得滿頭大汗和滿練泥土,但我還是感到很欣慰,很滿足,我挑戰了自己,過的很是充足。
三,肯鑽研、敢創新,實現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等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為一名實習學生,雖然先在基層崗位上實習鍛煉,但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永遠向前看想上級所想做上級所做。」這是師傅經常給我說的話。日常工作中,師傅注意引導我觀察施工測量的每一個細節,注重在觀察中發現規律,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場聯系起來,
於拓寬思路、豐富視野。沒有「導師帶徒」活動,沒有公司和項目部領導的關心和培育,自己不能有如此快的成長。在今後的工作中有的是挑戰,而「愛學習、肯專研、敢創新,大膽實踐」的精神我將受用一生。
四,提高思想覺悟,豐富自己的精神和涵養。
一個真正強大與富裕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精神富裕的,師傅時刻警示我要加強個人修養,不斷的加強思想覺悟,因為每個在工作中時常會出現頹廢消極思想,要更好地適應工作更快樂的工作就得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生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豐富自己的精神和涵養,這樣才能更快樂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師傅的虛心教學和詳細解答幫助和鼓勵著我!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無止境」的含義,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有決心有信心在今後的工作中以不懈的努力完善充實自我,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大步邁進,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想要成為一名好徒弟:一定要甘於吃苦,虛心求教,刻苦學習,勤奮工作,敢於負責,頑強拼搏。「誠信創新永恆,精品人品同在」的企業作風,造就了一個具有如此凝聚力、戰鬥力和創新力的企業,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藉此機會我要感謝公司和項目部領導對我的培養,感謝我的師傅趙長軍對我的諄諄教誨。在這里我們用青春做伴,完善自我;轟轟烈烈,振興企業!
王亞群
2016.7.15
篇二:「師帶徒」徒弟的心得體會
「師帶徒」徒弟心得體會
西拉科學校馬守榮
轉眼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半學期的成長歷程,離不開我的師傅李生菊老師。她在職業道德、教學方法都毫不保留地給了我許多的指導和幫助,真正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
作為一名教師,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在為祖國培養人才,與廣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必須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現代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工作中,我能積極貫徹素質教育方針,把提高素質,發展能力放在首位。我充分認識到 「減負增效」工作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特別是而這一切就要靠我們教師落實到行動中去。我也決心盡我最大的努力來切實提高45分鍾的課堂教學效益,取得好的教學成績,決不能給師傅丟臉,給學校抹黑。
工作中,我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不串崗。積極參加教委、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搞好日常教學各環節的工作,備課,我詳細,周到;上課,我不斷探索改革新路;課後,我及時分析,總結,細致批改作業,積極搞好輔導和補差工作。我能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在培養優秀的同時,決不歧視差生。做到「抓兩頭,促中間」,特別是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在適當的環境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養成習慣,提高技能。
我經常去聽李老師的課。。我遇到問題常主動去請教李老師,她總能不厭我煩地回答我。學校的教學質量是關鍵,而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益的主陣地。李老師教我上課主要先抓備課,必須做到心中有綱,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既備教法,又備學法,既備知識,又備能力。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運用啟發思維的方法,全面實施目標教學,上課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堅持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雖然李老師從沒有來檢查過我的備課本、聽課筆記以及作業批改等,但我還是能夠自覺地向師傅學習,以師傅為我的榜樣,因為她的態度時刻影響著我,我能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設計教法,上好每一堂課,課後認真細致批改作業,進行輔導補差工。及時寫好教學反思。
總之,這半學期以來,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栽培下,在她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的感染下,良好人格品質的熏陶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後我要更加主動地、虛心地向各位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工作,積極創新,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2015、11
篇三:導師帶徒活動總結(徒弟)
導師帶徒活動總結
九月以來,在公司和項目部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團委對新來的同志實行「導師帶徒」活動,全面提高學徒綜合素質,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八月至現在,我在安質部工作,導師是生產經理余慧遷老師,在他的精心安排和教導下,本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克盡職守,兢兢業業,時時處處以領導和老同志為榜樣,不會的就學,不懂的就問,始終保持了謙虛謹慎勤奮好學的積極態度,多聽師傅的教誨,在師傅的「傳、幫、帶」下,迅速茁壯成長,綜合能力顯著提高。各項具體工作按計劃推進,各項臨時交辦的工作基本完成,為安質部總體工作計劃的順利完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現將個人導師帶徒活動的工作、學習情況總結如下,請各位領導和導師指正。
一、學習的主要內容:思想道德方面:學習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 ;工作能力方面:系統學習了解項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學習基礎的安全管理知識。學習現場安全管理,學習與工班、與個人的關系處理。深入學習安全質量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編寫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種設備台賬及報表;日常機械設備的維護管理和故障處理;安全管理的數理統計分析與計劃編制。
三、主要收獲:
1、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我不僅從書本上汲取養分,還謙虛地向周圍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學習,努力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政治水平和駕馭實際工作的能力,目前基本能獨立完成領導交辦的綜合事務工作。我更加明確了安質部的安全員應該具備的素質
2、肯鑽研、敢創新,實現專業知識等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作為一名見習生,雖然先在基層崗位上鍛煉,自己卻不能定格在普通崗位的標准上,要永遠向前看。」這是導師經常給我說的話。日常工作中,導師注意引導我觀察生產中的每一個細節,注重在觀察中發現規律,定期做總結,把所學的知識和生產聯系
起來,通過觀察、總結、發現規律,不僅能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更有利於拓寬思路、豐富視野。完成從普通技能人員到專業型技術人員的轉變。
每一個成就都來源於從工作第一天開始學習到的「肯鑽研、敢創新」的精神。在這些工作的實踐中,在每一個節點工程勝利完成後,在滿心成就感的同時我都會感慨到,沒有「導師帶徒」活動,沒有公司和項目部領導的關心和培育,自己不能有如此快的成長。在今後的工作中有的是挑戰,而導師傳授於我的「愛學習、肯專研、敢創新,大膽實踐」的精神我將受用一生
3、主動服務的意識明顯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知識水平,對各種安全操作技術性能,日常檢查維護知識,設備管理中數據統等都需要有較深層次的掌握,這樣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才能把日常工作做好。如果能快速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要求,深刻理解相關會議精神和領導指示,做好充分准備,象戰士一樣時刻准備投入戰斗,我相信一定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由於導師一直堅持灌輸主動工作的思想,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醒我注重基本功和動手能力的訓練,甚至連從簡單的寫台賬,到復雜的陳本分析都進行手把手的指導,使得我從最初的不會干、不敢幹,到現在主動干、搶著干。
三、存在的不足
本職工作還不夠認真負責,崗位意識和責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後需在工作中要體現個「勤」字。
學生簽名:
2012年7月24日
精選閱讀
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
教師帶徒弟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幫助年輕教師更快速地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教師。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篇1: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
時光飛逝,很快一年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和**老師師徒結對已經一年了。回顧這一學年「師徒結對」活動,我獲益匪淺,*老師的「傳、幫、帶」加速了我的成長。我非常感**老師為我搭建教學發展平台,在師傅的關愛下,我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使自己在教學方面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我很榮幸能成為*老師的徒弟。我和*老師同時承擔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同一學科,為我向師傅的學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師特別的謙虛與溫和,我每次備課遇到問題,向他請教,他總會不厭其煩地向我說說他的想法。在相互的探討與思考中,在*老師的鼓勵、指導和幫助下,我與新課改共同成長,在運用教學新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給了我許多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幫助。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獲:
首先,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跟上課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因此,在*老師的要求、指導下,我堅持平時及時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平時的教學
學中,我能做到認真備課,鑽研教材,遇到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疑點,主動向師傅請教,與師傅共同鑽研教材和備課,主動讓師傅指導教案,虛心接受師傅的建議,修改不足,更好地吃透教材。
互相聽課、評課是師徒結對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這也成為了向師傅學習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我感到師徒結對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我與師傅之間,使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得到提高。
更督促我的教學實踐的還是*老師不定期的隨堂聽課,課後他總能讓我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我的教學,從而督促我不斷的改進,也就是在這樣不斷的磨練中,我變得課堂從容,應變能力強,順利的完成了這個學年的教學任務。
在聽*老師的課的過程中我也有很大收獲。他扎實的教學功底、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樣的教學手段,使我受益匪淺。*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條理性強,思路清晰。他的課給人感覺從容不迫,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緊密相連,課後我們坐在一起交流上課後的體會,在多次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此外,*老師的為人處事,經驗心得,他的熱情、真誠、敬業,常常讓我在感動之餘,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工作動力,使自己能更好的
投入到這份事業中去。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更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只有虛心的向師傅學習,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總之,這一年來,我向*老師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將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向專業型教師發展,這是我的又一目標。
篇2: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
轉眼我已參加幼教工作兩年多,值得慶幸的是在我步入工作的第一年就能藉助幼兒園開展的「師帶徒」這個平台,拜園里優秀的孟凡娟老師為師,孟老師的為人處事,經驗心得,尤其是工作中那份認真的態度,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等常常讓我深深的佩服,從而讓我獲得了很多學習、工作動力,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這份事業中去。在孟老師的指導下,這兩年裡我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每次對課題的研究和對公開課的准備,孟老師都是爭求我的意見,而不是把她的知識觀念強加給我,更多的是傳授給我上課的方法和思路,這對我一個新老師來說在心理上對幼兒園的工作沒有過多的壓力,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長處,受到了師傅的重視,從而加強了自己對工作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更多的時候我們的關系是亦師亦友,互學互助,共同進步。
擺正心態,不
恥下問,持之以恆。我和孟老師不在同一個班任課,但這並不阻礙我向她學習,不上課的時候,遇到不太懂的問題或拿捏不準的活動教案,我總是虛心的向孟老師請教,孟老師則會不厭其煩的給我講解,以至於認真到每一個小環節小細節,甚至還會給我預演上課時所遇到的問題,教會我如何去應對。心裡懷著一顆對老教師的尊重,不驕不躁的心,擺好自己的心態,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要勤問並勤做總結,只有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自己的工作業務水平才會不斷的進步。
多聽師傅的課,多總結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我總是一有時間就去孟老師的課,孟老師的課題設計總是很新穎,無論是從教具還是課件的准備上孟老師都是一絲不苟的認真做好,孟老師就像有某種魔力,無論多無聊的課都會很容易的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並且讓孩子們很快的喜歡上上課,孟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極強,在多次聽課之後,我慢慢熟悉她的教學風格,發現她很多閃光點,這使我受益匪淺。
在孟老師的指導下,在這兩年裡我進步了很多,我感謝我的師傅。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深知作為一名專業教師對工作的責任重大,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
合格的幼兒教師。
篇3: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有理想有激情有闖勁,但我們缺乏經驗,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們的教學理念還有待更新、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教學經驗有待豐富、業務知識有待拓寬總之,與老教師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迫切需要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希望在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盡快成長。學校「師徒結對」活動的適時舉行,猶如雪中送炭給了我們希望和信心,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
這學期我很榮幸能成為王增運老師的徒弟,我的師傅王老師是在教壇上默默耕耘了多年的老教師,他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並形成了自己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時間過得很快,這一學年結束了,我從王老師那裡學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一.每個星期邀請
師傅來聽一節我的課。課後主動找師傅交流,請師傅指出課堂中暴露出的不足,寫下反思,梳理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及時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改善。
二. 每個星期觀摩師傅的一節課。課前研究師傅所教課的那一課,自己思考該如何安排教學,本著謙虛學習的心態,聆聽師傅的課堂。課後和師傅交流自己的思考,多多提問,才能進步。
三.邀請師傅指點
備課,每學期開設一節校內校外公開課。
四.經常和師傅溝通,探討在教育教學上的疑惑和想法。
五.平日里遇到什麼教育教學當中的問題無法解決,主動和師傅交流。
通過師徒結對,拜師學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能力。通過師徒結對活動,切實提高職業
道德修養、教育教學理論素質、教育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積極參與教育教學實踐研究,力爭後期寫一篇論文或案例,並積極投稿;很多優秀教師經常說到反思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學有很大的收獲,可以使我在教育教學中進步的更快。因此,本學期能積極參與每一次的研討活動,多和同事進行討論評價,從而獲得廣泛而深入的評價反思信息,找出改進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提高教學技能的對策。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耐心細致的向有經驗的王老師學習,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要努力鑽研業務,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爭取做一位優秀的教師。
篇4:教師帶徒弟心得體會
整整一學期的師帶徒工作又進入了尾聲。回望走過的歲月,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學校嚴格而有序的骨幹教師管理體制讓我為之驚嘆。同時也下決心做好我的分內工作。
以身作則,深入教學研究。在
本學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總是身先士卒,帶頭做好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如果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學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純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義的瘋狂,多一份內心的沉靜與高貴氣質的沉澱,我們身上自然就會流淌一種精神之美、文化之美,由內而外、厚積薄發的人性之美、激情之美,這樣才能征服我們的學生。
因此,我和徒弟時刻注意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既要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又要積極參加骨幹教師培訓。我比較好地處理了工作與培訓的矛盾,堅持參加每一次培訓學習。加強了課程標准和學科知識的學習。經過培訓,我和徒弟的學科專業素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還將繼續努力,不斷地提高自己,不辜負各級領導對我的期望。此外,我們還注意多讀書、讀好書,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骨幹教師有義務豐富骨幹教師網的內容。為了豐富骨幹教師網,我經常瀏覽該網頁,向其他骨幹教師學習,並積極投稿。
積極聽課,輔導青年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各個環節加強對杜老師的培養和幫助。我多次深入課堂聽課,針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給予指導。在帶徒弟方面,我不僅多次走進徒弟的課堂聽課輔導,並且針對徒弟們課堂上所存在的問題做出精細的指
導。在徒弟做研究課之前及時地發去鼓勵的信息,增強她的自信心。課後為她點評,並提出我的建議。除了帶徒弟,我還認真做好本校教師劉老師,沈老師的教學指導工作。
勇於創新,搞好教學工作。本學年,我堅持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此外,在其他工作方面,我也積極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與學校其他教師密切合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到了很好的成績。
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一貫的工作作風,同時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學校的支持更加激勵著我不斷學習,不斷前進,不斷創新,以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導師帶徒小結2篇
在各單位的精心組織和努力下,在公司的各條戰線上有聲有色地持續開展,成為公司一條獨特的風景線,目前活動已經圓滿結束。當時確立的29個導師帶的徒弟,現在大都已經能夠挑起重任,獨當一面,成為各自崗位的骨幹力量和中堅分子。縱觀「導師帶徒」活動的全過程,我們認為有「三好」與「三差」。
一好是活動的意義好。「導師帶徒」活動是在公司做強做大做優戰略思想指導下,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態勢不斷增長,經濟效益持續穩步增長,大批引進省內外優秀大中專畢業生,現實盡快解決上規模和技術人才短缺的矛盾,充分發揮人才效應,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保持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而確立的一項旨在發現青年人才、鍛煉青年人才、培養青年人才、造就青年人才的青年人才工程。
二好是活動開展的好。「導師帶徒」活動目的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從一開始就受到各單位領導和同志們的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首先由各單位集體研究確立師徒對子,並詳細確定所培養徒弟兩年要求達到的目標、培養內容和具體措施等。大部分單位給徒弟定的目標都比較高,最高要求從三級達到的一級,最低也要求成為業務骨乾和內業管理者。師傅們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徒弟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但更多的是動力和信心。在簽定師徒合同書之後,各單位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按照要求和合同書的規定做好工作。特別是**分公司積極響應公司的要求,首先在分公司內確立了五對師徒,並按照公司的要求,結合分公司的實際,把這五對師徒與報公司的三對師徒同等對待、同等開展、同等考核,擴大了導師帶徒的范圍,豐富了導師帶徒的內容;**分公司和**分公司能夠堅持對導師帶徒活動進行檢查和考核,定時總結定時評比,認真填寫意見,不斷完善活動內容。
許多單位的師傅都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所帶的徒弟,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導徒弟做人做事。**等人,不但能做好領導表率作用,是大家眼裡的好領導好上司,更是所帶徒弟眼裡的好師傅。他們在兢兢業業干好各項工作的同時,都能有所側重地教導徒弟,無論工作忙與否,總能堅持帶好徒弟,並把自己的一技之長靈活地傳授給徒弟。這些經理們都敢於給徒弟們壓重擔,分任務。
三是活動的成果好。導師帶徒活動開展兩年來,29名徒弟在各自師傅的精心教導和自覺努力下,漸次成長起來,成為各自崗位上的骨幹力量和中堅分子,大都能夠獨當一面,挑起重任,能夠勝任工作,較好地完成各種工作,並屢屢獲得佳績,不斷為公司爭得榮譽,顯示了「導師帶徒「活動較好的成果
以上成績固然喜人,但是我們從中也發現了許多不足或者說是比較差的地方。一差是有的單位沒有認真開展此項活動,活動流於形式,對此項工作重視差。一些師徒簽定合同書後,就把它束之高閣,也忘記了師徒責任,各行其是。有的單位連師徒合同書也丟失了。這樣的師徒就更不用說存在帶與不帶的問題了。
二是沒有檢查考核,落實責任差。這方面的主要責任在公司的相關部門,我們首先提出自我批評。按照制度,公司每半年要對所有簽了合同的師徒進行檢查考核,由於初次開展此項工作,有關部門和人員缺乏經驗,但是主要是我們沒有進行深入的指導和檢查,以致於大部分單位沒有認真開展工作,落實的少。使「導師帶徒」活動缺乏動力,相關人員也失去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更好地發現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
三是人員變動,活動成效差。雖然首批確立的29對中,涌現出來了一些優秀分子,但是成功的比例太低,與公司的期望相去甚遠。這其中原因很多,有重視不夠,有開展的不夠好,也有的是人員崗位變動,使活動無法開展下去,也就無法培養徒弟了。在檢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有的單位給徒弟定的目標太高,有的又太低,或者是目標不明確不準確,使徒弟缺乏向上的動力。還有就是幾乎所有的合同書填寫的各時期考核意見,師徒都一樣,師傅咋樣帶的,徒弟咋樣學的,沒有明確說明,給師傅和徒弟的意見都一樣,不夠嚴肅和認真。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進。
同志們,第一批「導師帶徒」活動已經告一個段落,第二批「導師帶徒」活動就要開展起來了。公司已經就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的有關要求做了部署,上報公司的導師帶徒名單,公司已經做了修訂,各單位也就導師帶徒的合同書制定了具體的目標措施,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此項工作,切實開展好活動,讓導師帶徒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導師帶徒小結(2):
在校領導的關懷下,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一年的導師帶徒活動已經進入尾聲階段,第一次做師傅,真的有很多的喜、怒、哀樂,很多酸、甜、苦、辣,感受之多、之深,簡單體會如下:
一、 從自身方面:
自己做為一名師傅,就應名副其實,努力鑽研,精益求精,做出表率,做個榜樣,雖然說自己以前有獨特的教學藝術和風格,但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經常的聽課,評課互相探討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的匯報課、公開課、師范課、樣板課等,從中吸取精髓。
二、 從指導徒弟方面:
經常深入班級聽兩位徒弟的課。多聽、多評、多挑缺點,少說優點使其盡快地成長,少走彎路,多在一起研究問題,討論教法,學法。
讓學生少費時,讓知識活靈活現,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多在一起寫腳本,做課使其課一次比一次更完美,更生動,更吸引學生,更具有現代氣息。
三、 從徒弟自身看:
他們都非常認真,非常虛心,自身素質非常高,肯於下工夫,肯於更新、肯於虛心學習。胡老師的課講的非常好,計算機技術很棒,承擔了整個物理組的網頁和高一組網頁,張老師也是,課堂教學應該說游刃有餘,這一年以來說是師傅,實質上是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都得到了提高。經過一年的活動,他們兩個應該說能勝任高中教學。
總之,通過一年的導師帶徒活動,我有深深的感觸,也得到了提高,今後漫長的師徒旅程,我們會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
⑺ 如何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國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喜氣洋洋過春節、張燈結綵過元宵、懷鄉祭祖過清明、紀念屈原過端午等各種節慶紀念活動。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動,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的凈街、錦雞源廟會、紀念文天祥誕辰節、鄉村皮影戲、民間剪紙;粵港地區的舞獅、舞龍燈、逛花市;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節、跳虎等等,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資源。
在今天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教育,對營造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中要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新理念。
要把優秀的民俗文化與促進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機結合起來,與地方經濟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時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隊伍。
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民俗文化的專業工作隊伍,在加強配備、合理使用、精心培養上下功夫,使其成為民俗文化發掘的行家裡手。
三、鞏固陣地。
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文化場館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對幹部群眾進行民俗文化教育,開展民俗文化技能傳承培訓,對民俗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褒揚新風尚,鞭撻假、丑、惡。
四、發展經濟。
當今社會,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最高層次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要提升地區的品位,提高當地發展的競爭力,必須要在發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影響力上下功夫。通過創意因子,把發展文化作為提升綜合實力的突破口。比如說香包,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現在則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裝飾品,寓意也拓展為給小孩祈福、給老人祝壽、替男女傳情等,可以按不同對象、不同節令、不同場合製作出不同的香包。這都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⑻ 中國僧徒民間傳教方法
中國佛教 (Chinese Buddhism)
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影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事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漢 地 佛 教
傳入中國漢族地區的佛教,經過長期的經典傳譯、講習、融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丁結合,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各種學派和宗派;並外傳朝鮮、日本和越南。
歷史 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古代漢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時沙門室利防等18人到中國的記載。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教活動因無譯述遺跡傳世,無法證實。
初傳 漢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張騫出使西域期間,曾在大夏見到從鯿販運去的蜀布、邛竹杖,說明當時中印之間已有民間往來,可能佛教也隨之傳入漢地。漢武帝還開辟了海上航道與印度東海岸的黃支等地建立聯系。近年考古發現,東漢時的四川彭山墓葬中已有佛像,江蘇連雲港孔望山佛教摩崖刻像初步證實也屬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於永平八年(65)賜楚王英詔言其「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可見當時已有佛教傳入。經典的傳入,據傳始於漢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盧以浮屠經(佛典),但究為何經,已失傳無聞。歷來均以永平年間(公元58~75)遣使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為佛法傳入中國之始。此說是否為歷史事實,近代頗有爭議。因當時西域發生戰亂,交通斷絕,至永平十六年才開放。因此,只能推定大概在公歷紀元前後,佛教開始傳入漢族地區。傳播的地區以長安、洛陽為中心,波及彭城(徐州)等地。當時有人認為佛教是一種神仙方術,故桓帝將黃帝、老子和佛陀同祀,「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門視同方士。
三國時期 承漢之後,天竺、安息、康居的沙門如曇柯迦羅、曇諦、康僧鎧等先後來到魏都洛陽,從事譯經;支謙謙僧會等前往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弘法。支謙深得孫權禮遇,拜為博士;並為康僧會建立寺塔。曇柯迦羅、曇諦精於律學,譯出摩訶僧祗部的戒本《僧祗戒心》一卷。主張僧眾應遵佛制,稟受歸戒,為漢地佛教有戒律、受戒之始。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曇無德羯磨》一卷。此外康僧鎧還譯出《郁伽長者所問經》和《無量壽經》等4部。吳國譯經,始於武昌,盛於建業。支謙專以譯經為務,所譯典籍廣涉大小科經律,共88部,118卷,現存51部,69卷;康僧會譯出《六度集經》9卷等。當時譯經,大小乘並舉。小乘經典強調禪法,注重守神養心(「守意」);大乘偏重般若。這個階段的譯經工作和對教義的宣傳、研究,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礎。此外,這個時期的寺塔建築、佛像雕塑也各具規模,但今存極少。
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篤信佛教,自稱「三寶奴」,四次捨身入寺,皆由國家出錢贖回。他建立了大批寺遼,親自講經說法,舉行盛大齋會。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餘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就有大寺700餘所,僧尼信眾常有萬人。北朝雖然在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時發生過禁佛事件,但總的說來,歷代帝王都扶植佛教。北魏文成帝在大同開鑿了雲岡石窟;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為紀念母後開始營造龍門石窟。北魏末,流通佛經共計415部,1919卷,有寺院約3萬余座,僧尼約200餘萬人。北齊僧官管轄下的僧尼有400餘萬人,寺廟4萬余座。在南北南明,有大批外國僧人到中國弘法,其中著名的有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羅、真諦、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中國也有一批信徒去印度游學,如著名的法顯、智猛、宋雲、惠生等曾去北印度巡禮,攜回大批佛經。
隋唐 佛教經魏晉南北朝的發展,無論在思想上和經濟上都為隋唐時期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創造了條件。隋文帝統一南北朝後,即下詔在五嶽勝地修建寺院各一座,並恢復了在北周禁佛時期所破壞的寺佛像。在首都大興城(漢長安城東南)建立了執行佛教政策的國家寺院——大興善寺。仁壽(601~604)年間在全國建立了111座舍利塔,並廣置譯場,羅致中外譯師、名僧進行翻譯、疏解佛教經典。煬帝繼文帝的保護佛教政策,在揚州建立了著名的慧日道場等,作為傳播佛教的據點,並繼續發展前代的譯經事業,佛教十分興盛。仁壽年間,全國有重要寺院3792所,度僧23萬人,寫經46藏328616卷,修理舊經3853部,營造大小石像尊修復舊像1508940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