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軒轅黃帝祭祖在西安還是鄭州哪一個地方更正宗
河南新鄭祭祖最正宗,每年都有海內外數萬人參加。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戰國以來華夏炎黃子孫於黃帝故里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唐代後升格為官方祭典。 大典現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世界客屬總會(香港)、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鄭州市委、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歷屆大典。在「首屆全球根親(客家)文化盛事頒獎大典」被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親文化盛事」。
② 炎黃故里在哪個省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佔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
寶雞是炎帝的原生地,是姜炎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
③ 炎黃文化的鼻祖,黃帝的陵墓位於哪個省
橋山黃帝陵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史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 。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黃帝陵前植有「黃帝手植柏」,距今5000餘年,相傳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
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黃帝陵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2002年5月,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列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河南荊山黃帝陵
荊山黃帝陵於河南省靈寶市區西20公里陽平鎮的黃帝鑄鼎塬上,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部落這一代繁衍生息歷史佐證。古代文人墨客紛紛前來瞻仰,題詩作賦,著名詩人賀敬之在鑄鼎原即興吟誦:中華五千年,史證靈寶見。荊山登高望,古今兩驚嘆。
靈寶黃帝鑄鼎塬聚落遺址包括北陽平、西坡、東常、軒轅台等50多處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址,總面積4.36平方公里,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並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首選 。
甘肅正寧黃帝陵
甘肅正寧黃帝陵,有諸多史料記載,如《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當時的羅川縣就是現在的正寧縣。
現存正寧縣博物館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寧州承天觀之碑》載:「茲縣(隋羅川縣,今正寧縣)據羅川之上游,實彭原之屬邑,氣象蔥蔚,……人敦忠義之風,俗勤稼穡之事。軒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鄉;豳土劃疆,本公劉積德之地。」「軒轅師廣成於前,夏禹尊子於後。」這里所說的「軒丘」就是羅水上游的橋山,因為有(音橋)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稱子午嶺,即《史記·五帝本紀》所說「黃帝崩,葬橋山」的橋山。
河北涿鹿黃帝陵
河北黃帝陵為軒轅黃帝的陵寢。在遠古時期和西漢以前,人們每年的黃陵祭祖,是到河北涿鹿縣,黃帝城邊的黃帝陵祭拜。
④ 炎黃文化的鼻祖,黃帝的陵墓位於哪個省
黃帝陵坐落在陝西省延安南部的黃陵縣,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墓的所在地。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傳說黃帝生於山東壽丘,逝世於河南荊山,葬在陝西橋山。橋山位於黃陵縣城北1公里。陵冢在橋山之巔橋山有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山頂立一石碑,名為下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字樣。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在三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雙」四字。
黃帝陵冢在山頂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有磚砌花護圍。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歷代政府對保護黃陵古柏都很重視,宋、元、明、清都有保護黃陵的指示或通令。據黃陵縣志記載,橋山柏林約4平方公里,共63000餘株。
在橋山腳下,有軒轅廟一座。院內有古柏14棵,右側有一株古柏特別粗,樹枝像虯龍在空中盤繞,一部分樹根露在地面上,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為軒轅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樹旁有一碑樓,內嵌石碑一塊,上寫:「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圍三十一市尺,中圍十九市尺,上圍六市尺,為群柏之冠。
諺雲:『七樓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據說,不久前對此樹重測了一次,下圍已達到三十市尺,此柏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稱為「柏樹之王」。廟院里有歷代重修軒轅廟的碑記和祭文石,共46通。廟院最後邊是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據說全國共有黃帝陵七處,甘肅、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黃帝陵,但只有橋山的黃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後,人民政府對保坊黃帝陵十分重視,多次進行整修,並擴展道路,增建文物陳列室及服務設施。現在來此參觀游覽的遊客越來越多。
⑤ 河南歷史文化炎黃二帝
炎帝、黃帝均為太昊伏羲氏的後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約6000年前生於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其部落後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炎帝、黃帝均為部落首領。歷史上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稱謂載入典籍的各有8代,而最早的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親兄弟,均生於今寶雞境內。其中炎帝生於今寶雞市南郊的姜水,黃帝生於今寶雞市境內岐山縣一帶的姬水(又稱岐水),這在海內外學術界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河南新鄭是第八代軒轅黃帝生長、建都,統一萬國的地方;河北涿鹿則是黃帝、炎帝共同打敗蚩尤的地方。
炎黃後裔互相聯合、互相通婚、互相競爭又互相磨擦,且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爭斗,但畢竟是同祖共宗,其最終歸於和好團結和聯合,各兄弟民族共同形成了一個大團結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化,為人類歷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⑥ 炎黃故里在哪裡
炎黃故里
黃帝故里概況
新鄭市位於鄭州市南,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文化資源豐富,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方便,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和建都地。據文獻記載,新鄭有黃帝及其臣屬活動遺址與紀念性古跡 24 處,有許多地名山名是有熊氏軒轅黃帝和他的父親少典以及大臣之名為名的,諸如有熊、少典之墟、軒轅丘、軒轅故里、黃帝口、風後頂、大鴻山、西太山、力牧峰、常先口等,這在全國是罕見的。最早的紀念性建築是春秋時在具茨山風後頂所建軒轅廟,其後是漢代在軒轅丘所建軒轅故里祠。這兩座建築,歷代有毀有修,至明清時代重新修葺,至今香火不斷。
⑦ 炎黃二帝的兩個大雕像在哪裡,是什麼時候雕刻的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
邙山,面向黃河。塑像佔地2816平方米,像整體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仁民是該塑像建設的直接推動者,塑像總設計師為吳樹華,由海內外華人捐款和政府投資及招商引資共計人民幣1.8億元,歷時二十年於2007年建成。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
炎黃二帝巨型雕像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
炎黃二帝巨型雕像(6張)
邙山,面向黃河
⑧ 炎黃的炎黃雕像
主條目:炎黃二帝塑像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始祖山)上,炎黃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黃河。塑像佔地2816平方米,像整體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王仁民是該塑像建設的直接推動者,塑像總設計師為吳樹華,由海內外華人捐款和政府投資及招商引資共計人民幣1.8億元,歷時二十年於2007年建成。
巨塑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像通體高106米(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羅斯祖國母親在召喚高2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為炎帝,矮者為黃帝,兩帝的眼、鼻和臉參數一致,眼長3米,鼻長8米,兩張臉加在一起達1000多平方米。塑像用混凝土7000餘立方米,鋼材1500餘噸、花崗岩6000餘立方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萬余方,景石3萬余噸。共耗資約為1.8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