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應該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必由之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
(2)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如何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國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並鼓勵它們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各類群眾文化。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② 論述我們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以什麼為指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文化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雙百」方針是對文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要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努力營造生動活潑,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在學術問題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健康說理的批評和反批評。尊重文化發展規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注意區分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政治問題的界限。對政治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對學術問題,要提倡學術民主、平等討論、相互切磋。對思想認識問題,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引導,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
「雙百」方針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方針。科學的進步、理論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藝術的創新,都必須長期堅持「雙百」方針。要把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時代精神,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鮮活的實際、火熱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文化發展與創新的豐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文化建設才能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反映生活本質、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深入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紮根億萬人民群眾之中,從中提煉創作的選題,激發創作的靈感,挖掘創作的素材,不斷推動文化觀念、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四,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著過去又昭示著未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以積極借鑒,做到洋為中用,博採眾長。
第五,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繁榮是文化建設的永恆主題,管理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有力保障,兩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要堅持重在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要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行業自律等是手段,推進文化領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③ 什麼叫文化強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
做法: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振興國家的靈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和教育,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想,聚集社會共識。
2、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強化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紀元。
3、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受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導向,
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堅持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造福人民,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自由開放。
(3)如何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④ 怎樣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以什麼為指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文化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雙百」方針是對文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要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努力營造生動活潑,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在學術問題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健康說理的批評和反批評。尊重文化發展規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注意區分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政治問題的界限。對政治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對學術問題,要提倡學術民主、平等討論、相互切磋。對思想認識問題,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引導,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
「雙百」方針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方針。科學的進步、理論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藝術的創新,都必須長期堅持「雙百」方針。要把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時代精神,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鮮活的實際、火熱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文化發展與創新的豐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文化建設才能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反映生活本質、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深入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紮根億萬人民群眾之中,從中提煉創作的選題,激發創作的靈感,挖掘創作的素材,不斷推動文化觀念、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四,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著過去又昭示著未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以積極借鑒,做到洋為中用,博採眾長。
第五,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繁榮是文化建設的永恆主題,管理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有力保障,兩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要堅持重在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要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行業自律等是手段,推進文化領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⑤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1、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2、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3、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⑥ 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新任務、新要求,新方位意味著新起點、新作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著力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五、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著力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進入新時代,文藝更應感國運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展現新面貌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重要講話精神的正確指引下,文藝工作打開新局,文藝事業欣欣向榮,文藝氣象煥然一新,我國文藝站在了時代的高起點上。
⑦ 毛概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幅提高社會文明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和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1、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更加凸顯,為了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
(7)如何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文化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質化水平;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互動,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理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輻射面,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⑧ 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堅定理想信念。
二、要在全體人民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三、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譽觀引領社會風尚,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培養,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要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五、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⑨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僅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相並列,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構成,而且與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相並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結構的構成。這一新認識新定位新判斷,拓展深化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反映了國家文化軟實力愈益重要的歷史趨勢,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一個根本因素,是我們黨深入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大創新。
1.要走一條先進文化的發展道路,著重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要走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把文化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當中通盤考慮,同時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3.要走一條強魂健體、強基固本之路。不僅注重文化之「魂」,體現內在價值,更注重這個「魂」如何傳播到廣大的受眾當中,傳播的路徑、方式、載體需要有機統一起來。
4.要走一條以人為本之路,就是堅持「二為」方向,堅持「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的原則,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5.要走一條改革創新之路,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我們的文化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⑩ 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
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
(10)如何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擴展閱讀: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