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理解禮儀文化

如何理解禮儀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23 04:42:23

㈠ 簡析禮儀文化的含義

禮儀即禮節與儀式。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五禮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反映人與天、地、鬼神關系的祭祀之禮,到體現人際關系的家族、親友、君臣上下之間的交際之禮;從表現人生歷程的冠、婚、喪、葬諸禮,到人與人之間在喜慶、災禍、喪葬時表示的慶祝、憑吊、慰問、撫恤之禮,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尚禮精神。吉禮居五禮之手,它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其主要內容可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它的主要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區禮,以吊禮哀禍災,以檜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其中,喪禮是對各種不同關系的人之死亡,通過規定時間的服喪過程來表達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禮是對某一地區或某一國家受到飢饉疫癘的不幸遭遇,國王與群臣都採取減膳、停止娛樂等措施來表示同情;吊禮是對同盟國或摯遇有死喪或水火災禍而進行弔唁慰問的一種禮節。這三種禮節各級貴族都可舉行。檜禮是同盟國中某國被敵國侵犯,城鄉殘破,盟主國應會合諸國,籌集財貨,償其所失;恤禮是某國遭受外侮或內亂,其鄰國應給予援助和支持。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它主要包括朝、宗、覲、遇、會、同、問、視八項。軍禮時師旅操演、征伐之禮,軍禮主要有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大師之禮是軍隊征伐的儀禮;大均之禮是王者和諸侯在均土地、征賦稅時舉行軍事檢閱,以安撫民眾;大田之禮是天子的定期狩獵,以練習戰陣,檢閱軍馬;大役之禮是國家興辦的築城邑、建宮殿、開河、造堤等大規模土木工程時的隊伍檢閱;大封之禮是勘定國與國,私家封地與封地間的疆界、樹立界碑的一種活動。嘉禮是和人際關系,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嘉禮的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燕之禮、賑幡之禮、賀慶之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志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㈡ 對文明禮儀的認識和感悟

中華民族族在發明文明中構成的博大博博識、極具生命力的傳統文明明,蘊涵著高貴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和優良品德;尤其其是愛國主義,她是在恆久歷歷史發展過程中構成的熱愛祖祖國、忠於人民的思想舉動和和情感,表現為對自己祖國和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戀、為國家家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為民族族命運不惜捐軀一切的獻身精精神。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一星期我們學校開展了文明禮儀周的活動。這次活動過後,對我有很多啟發,也讓我對文明禮儀的做法有了很大的了解。老師在班會課上給我們說在校園內不得三人並行,要說文明話,做文明人,行文明禮。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實際上的我人都能做到文明,我們作為一名中小學聲就更應該做好文明人。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多多幫助他人,不說臟話,或不好聽的話。我們在路上見到老師和校長要問好,在樓道里見了同學要說同學好

㈢ 禮儀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急求!!!

禮儀的內涵;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其核心是尊重他人,與人友善,表裡如一,內外一致。

現在所提倡的個人禮儀是一種文明行為標准,其在個人行為方面的具體規定,無一不帶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尚而誠摯的特點。講究個人禮儀是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這也是一種德,是一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是眾所周知的,個人禮儀如果不以社會主義公德為基礎,以個人品格修養、文化素養為基礎,而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勢必事與願違。因為它無法從本質上表現出對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動對方,感染對方,增進彼此間的友誼,融洽彼此間的關系。那些故作姿態,附庸風雅而內心不懂禮,不知禮的行為,或人前人後兩副面孔的假文明、假斯文行徑均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所為,眾人將對此嗤之以鼻。「誠於中則形於外」,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風流儒雅的風度,只有有道德、有修養、有文化、有學識的人才能「知書達禮」,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覺按社會公德行事,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就是等於尊重自己,懂得遵守並維護社會公德,就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文明知禮、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才能真正成為明辨禮與非禮之界限的社會主義文明之人。

由此可見,禮儀不僅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和有無教養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㈣ 中國傳統禮儀的文化內涵及當代實現意義

禮儀就其本義及其引申義而言,是體現社會、自然及其人類生存與發展規律的社會交往之道,具有永恆的價值。因此古代的禮儀值得我們去清理、挖掘、加工利用乃至發揚光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了家門、國門。國際通行的這些禮儀規范已被納入正式的國際公約,成為各國正式交往不可缺少的行為准則。正所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由此看來,禮儀在今天不是可有可無的小節,不是什麼陳規陋習,更不該被淘汰。它是個人道德水準和教養的標志,民族力的體現,是走向世界的橋梁。所以,在現代生活中,禮儀不是不重要了,而是越來越重要了,現代的人們離不開禮儀。

當今社會,國家有大小之分,民族人口有多寡之別,社會形態也各不相同,但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禮儀。民族素質好的國家,國民修養好,文明有禮,具有良好的禮儀風范,能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相反,一個不講禮儀,粗野鄙俗的民族是不可能創造現代化的經濟和文化。一個國家,當它逐漸富強起來時,文明禮儀和公共道德也應該相應得到重視和提高。中國到了一個經濟騰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現代禮儀應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現在,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越來越密切,除了正式的官方交往之外,民間的涉外交往也日益增多。這既是我國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的成果,也是國際市場走向一體化的必然。在對外交往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優良的禮儀傳統,保持禮節與禮儀的民族特色。要尊重各國因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道德規范形成的風俗習慣,吸收外國禮儀中一些好的東西和一系列國際通行慣例,為我所用。要讓禮儀更好地為對外的文化、經濟和外事工作服務,在我國經濟與國際市場接軌、增強國際競爭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那麼如何更好地將古代禮儀融入現代生活呢?

首先,要因勢利導,化腐朽為神奇。中華禮儀起源於祭祀儀式,祭祀的對象可以概括為「天神」。所謂「天」亦可理解為自然,包涵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空間,萬物生靈,先人,三個層次。對此,我們可以把體現天人關系的祭祀之禮引導到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維護好地球生態。與其任某些人肆無忌憚地踐踏環境,濫殺亂砍,不如把保護環境強調到「虔誠」的地步,以維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其次賦予新意而後利用。例如「禮之大體」的「三綱五常」被現代許多人所曲解而橫遭批判抨擊。實際上「仁、義、禮、智、信」五常只要融進時代新意,仍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道德規范。另外,三綱」還有「忠、孝、貞」的衍生義,亦可賦予新意而弘揚。「忠」應是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誠事業,敬業愛崗;「孝」應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崇本報恩、樂享天倫;「貞」應是愛情忠貞,夫妻恩愛,家庭穩固,幸福和睦。倘若如此,政風必清,世風必正。


再次,對傳統禮儀文化所蘊含著的精華應倍加珍惜利用。它根植於民族文化沃土中,使人感到親切、實在;它往往以格言、故事的形式出現,既通俗又富有哲理。如「不學禮,無以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等警句,至今還可做為我們的座右銘。像「三顧茅廬」、「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等禮儀故事,已成千古佳話。

總之,既繼承優秀禮儀文化傳統又有現代價值的禮儀,禮儀的宗旨是使大家都感到舒適,它的本質是通過某些規范化的行為,表示人際之間的真誠、相互尊重、敬愛、友好、體諒。

㈤ 談談對「禮儀與文化」的認識,1000字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在中國更加向世界開放的今天,禮儀不僅體現出豐厚的歷史優秀傳統,更富有鮮明的時代內涵。隨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講究禮儀,禮尚往來,對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什麼是文明禮儀呢?即:人與人社會交往時,把待人接物的內心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從社會交往來說,文明禮儀不僅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每個人只要置身於社會,無論從政還是經商,日常工作還是出入重要場合,居家還是外出,均離不開文明禮儀。文明禮儀無處不在,他不僅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風度和魅力,還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學識和文化修養。
可以說,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范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梁,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說: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想要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人,不單單只要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不亂扔廢棄物,尊老愛幼,這些都是最根本的。
你知道應該怎樣文明騎車嗎?騎車時要嚴格遵守交通法,過十字路口不闖紅燈,不在機動車專用道和人行便道行使。不勾肩搭背,不互相追逐或曲折行使,不在市區騎車帶人,騎車時不帶超長,超寬物品,拐彎時應先做手勢。要尊重行人,不要在人群中橫沖直撞。車過道口時,自行車要主動禮讓行人。騎車進入工廠、學校或機關、營房,過單位大門時,要下車推行。
一個小小的騎車就要注意這么多的文明禮儀,可見我們每天的生活要遇到多少關系我們個人形象的文明禮儀。
所以我要說:學習文明禮儀是國際化交往和競爭的需要,講究文明禮儀是弘揚我國禮儀傳統的需要,實踐文明禮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落實文明禮儀是各項成功的需要。
只要每個人都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來學習文明禮儀,實踐文明禮儀,首都的整體文明禮儀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相信在二零零八年時,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人文環境就會呈現在全世界人面前。讓我們用最甜的微笑去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讓文明的古國永葆青春

謝謝採納

㈥ 你對禮儀的理解以及學習禮儀的重要性

做人先學禮」,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禮儀必須通過學習、培養和訓練,才能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通過學習禮儀、傳承禮儀,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個民族和團體的一員。個人文明禮儀一旦養成,必然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學習禮儀的重要性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淺談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具體來說,首先,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其次,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禮儀規范就不一定適用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國自古就十分注重禮儀。而且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體現自己有禮、有節、有度的'修養和風度,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思考。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尊重。「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禮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你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禮儀的幾大原則就更充分體現了它的規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約束,按照禮儀規范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禮儀規范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要時常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

㈦ 如何認識和界定禮儀

一個人講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自古,中國人就非常注意禮儀之說,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人必懂的一門學問。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就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在現代社會中,隨世界的一同化,即雖不同國家之間尚有很大的文化差異,但無疑,禮儀作為一種必備的交際條件,在人們的交流中,成為現代人立足於社會並求得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學習禮儀,應用適合的禮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禮儀滲透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著人們的道德觀念,確定了人們交往的准則,指導著人們的行動。在社會生活中人人以禮相待並且成為自覺的行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
禮貌,禮節,禮儀三個詞息息相關。禮貌是禮儀的基礎,禮節是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禮儀在層次上要高於禮貌,禮節,其內涵更深廣。禮儀包含四要素,為禮儀主體,禮儀客體,禮儀媒介,禮儀環境。一切禮儀學問,都要從實際出發。入鄉隨俗,主隨客便,客隨主意。 禮儀有益於個人,又有益於社會,其功能有其下:助於塑造良好的個人或組織形象,提高道德修養,協調人際關系,以及作為正確溝通信息的一個前提。而作為人的行為規范,禮儀有共同性,規范性,差異性,時代性,公德約束性和延續性這6個特性。任何食物都有自己的規則,當然,禮儀也不例外。尊敬,自律,寬容,平等,等級相稱,從俗,真誠,適度等都是禮儀的原則。

㈧ 如何認識中國禮儀文化

中國禮儀其實就存在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吃飯時,要等長輩先吃第一口,晚輩才動筷;吃飯時,遵循「食不言」,並且吧唧嘴是被認為不禮貌的行為;在別人說話時,不可貿然打斷;睡覺時,要遵循「寢不語」。中國禮儀實際已經在幾千年的傳教中,深深融於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中。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中國的禮節與儀式。中國禮儀以周為最,中國古代一般推行周禮。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祀先師、先王、聖賢;鄉飲、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㈨ 對中國禮儀文化的認識

中國禮儀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 。中國 古代有五禮之說 ,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禮儀的起源
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 。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 ,履 行禮儀即是向鬼 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種特 殊 體 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古代政治禮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 都南 郊 圜丘舉行 。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 拜,在達到一定數 量之後 ,才抽 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 。廟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長方體 ,祭 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 ,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 、堯 、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曲阜的廟制 、 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⑤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⑥軍禮。包括征伐、征稅、狩獵、營建等。
古代生活禮儀
①誕生禮。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此時,設壇於南郊,後妃九嬪都參加。漢魏時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時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禮儀,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東永安門北建木製方台,台下設高禖神位,清代無高禖之祭,卻有與之意義相同的「換索」儀式。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滿月在嬰兒滿一個月時剃胎發。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周歲時行抓周禮,以預測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②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魏晉時,加冠開始用音樂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發髻等儀式。
③饗燕飲食禮儀。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系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④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⑤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溜(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溜、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溜、井的專祀,只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⑥儺儀。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准法津」的作用。
中國商務社交禮儀
握手禮儀
握手禮節源於古代歐洲人向對方表明手中未帶武器,表明親切友好之意.其後成為風尚,通行於歐美.辛亥革命後我國也習以為禮.
在當今商務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見面禮.
握手的方式:
雙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間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與腰部平齊,手握住對方時,應面帶微笑地注視對方,彼此應寒暄幾句。
握手時應注意:
1 不要三心二意,雙眼要注視對方;
2 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3 握手時不要拍對方的臂膀;
4 握手不可用力過度。
(關系一般,雙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關系密切,可略用力並上下搖幾下,表示十分友好或雙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遞指尖或雙手包住對方的手,則是失禮之舉)。
握手時應遵循的原則:尊者居前。
上下級之間, 應上級先伸手; 長晚輩之間, 應長輩先伸手
男女之間 , 應女士先伸手; 同級同輩之間,不分誰先伸手。
注意:當握手雙方符合以上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順序時,一般先考慮職位,再考慮年齡,再考慮性別。
注意:介紹時應尊者居後(先介紹職位低者,後介紹職位高者); 但握手時應尊者居前(職位高者先伸手)。
客人和主人握手時,伸手順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客人到來時,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歡迎;客人離開的時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讓主人留步。
握手的禁忌
不雙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著手套握手 不用不潔之手與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時將另一隻手放在衣袋裡 不戴著墨鏡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名片禮儀
名片是現代商務交往中的一種經濟實用的交際工具。
是一種自我的「介紹信」和「聯絡卡」。
商務人員應對名片的選用、製作、遞接名片的禮儀等有所了解。
名片禮儀
規格 名片的規格一般是長8.6厘米-10厘米、寬5.5-6厘米。目前國內最通用的名片規格為9cm×5.5cm
顏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淺藍色、淺黃色等色彩
版式 橫式和豎式(橫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質地 名片的質地適合柔軟耐磨的白卡紙、香片紙等
圖文 商務名片圖案應簡單;文字宜選用簡體漢字,不要把兩種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兩面分別以簡體漢字和另一種文字印相同的內容。
標准商務名片的內容:
本人所屬單位(企業標識、供職單位、部門)、本人稱呼(姓名、職務、職稱)
聯絡方式(單位地址、電話、傳真、郵編,也可列上單位的網址、本人郵箱或手機等)
遞接名片的禮儀規范----如何索取名片
1.主動遞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這是我的名片,以後多保持聯系或請多關照!)
2.向對方提議交換名片(如:我們可互贈名片嗎?或很高興認識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換一下名片?)
3.向地位高、長輩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後怎麼向您請教?或很高興認識您!以後向您討教,不知如何聯系?)
4.向平輩或晚輩索取名片(以後怎麼和你聯系?)
注意:
若別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給時,要用委婉的方法表達,不能直接回絕。 該如何說?
若自己沒有名片,該如何說?
名片遞送的順序 :一般由職位低者先向職位高者、晚輩先向長輩、男士先向女士遞上名片,然後再由後者予以回贈;在向多人遞送名片時應由尊而卑、由近而遠,(圓桌)按順時針依次進行。
名片遞送方式:應面帶微笑,將名片的正面朝向對方,用雙手遞給對方(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持握名片上端的兩角送給對方)並說寒暄語。(如:這是我的名片,請多指教或多保持聯系! )遞接名片時,如果是單方遞、接,應用雙手;如果是雙方同時交換名片,應右手遞,左手接。不要用手指夾著給人,在遞送名片時,如果是坐著,應起身或欠身。
遞接名片的禮儀規范——如何接收名片
1. 接收名片時應起身或欠身,面帶微笑,用雙手接住名片的下方兩角。接過名片後應致謝,且應認真地看一遍,表示對對方的重視;
2. 看完後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擺弄或隨意放在桌上.
3. 如果暫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離開時漏帶名片。
名片注意事項: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寫不相關的東西;出席商務社交活動,要記住帶名片。
遞接名片的禮儀規范——名片的放置
隨身攜帶的名片應放在名片夾里或西裝上衣內側口袋或公文包里。
將名片放於其他口袋尤其是後褲袋、裙兜或錢夾里是失禮的行為。
最好將他人的名片與自己的名片分開放置。

㈩ 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禮儀文化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我們需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充分汲取裡面的核心內容和精神價值觀,來為現代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禮儀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