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你是如何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的

你是如何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的

發布時間:2022-03-07 07:53:59

A.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從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內涵及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三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依託。只懂得語言而不懂得相關的文化,語言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高中英語教師在教授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加大對外國文化的滲透力度,不斷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主要停留在語言知識的教學層面,一旦進入到真實的交際情景,多數學生不是有口難言就是詞不達意。

B. 如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深入,國際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這就要求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熟練的商務業務能力及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其業務的開展。
一、傳統商務英語課堂缺乏商務特色
商務英語屬於實用型的語言。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商務英語課程的核心內容。要求學生既能夠熟練用英語交流磋商,又要掌握廣泛而深厚的經濟貿易專業知識。換言之,除了學習大量的商務專業詞彙外,商務英語課還應具有鮮明的特色:大量的實踐活動,濃厚的國際交流氣氛。而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時嚴重缺乏這些特色。英語課堂教學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頗,其中最為突出的幾點是:第一,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第二,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第三,以應試教育為第一要務,過分追求過級率,忽視學生渴望熟練運用語言的意願。第四,課堂缺乏滲透商務交往中的多元文化意識,難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商務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
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蘊含著豐富的商務文化,包括不同國家的商務傳統習俗,商務禮儀習慣等。商務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商務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並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他們應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迅速地走向世界,社會上對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跨國商務談判因為俚語而誤解
在一次商務談判過程中,美國人對中國官員的提議表示贊同時,說:「It's a great idea, Mr. Li, but who's going to put wheels on it?」(李先生,這主意不錯,但誰來啟動呢?)翻譯官不懂,但又不想丟面子,因此,翻譯為:美國客人剛剛就汽車工業提了一個建議。
盡管英國人和美國人同樣說得都是英語,他們能夠順利溝通嗎?也很困難。
如:
(1)ground floor在英國是「第一層」,first floor則是美國所說的second floor(二樓)。
(2)call up sb.服兵役。 打電話則用ring sb. up。
(3)當接待人員問你早上何時想「be knocked up」指的是,何時「叫醒你」。
2.廣告詞信息表達不明確而出現問題
(1)百事可樂「come alive」(令君活力四射),被理解為「come out of the grave」(從墳墓里出來)。
(2)「白象」方便麵出口到西方國家,如果該商標「白象」翻譯為white elephant,就沒有人敢買。因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國家被認為是好吃懶做的傢伙,人人都不喜歡。
3.國際商務交往用語不當而造成誤會
(1)中國人見面問候用語「你吃飯了嗎?」「你去哪兒呀?」如果直接翻譯出來,歐美人一聽到「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yet?」就以為你要請他吃飯。
(2)一名年輕的商務英語專業女生陪同公司客戶游覽長城時,一位英國男士想上衛生間,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問廁所在哪兒,就很委婉地說「Excuse me, may I go somewhere?」這位女翻譯心想:長城都到了,還有哪不能去呢?於是她很爽快地回答:「Of course, you can go anywhere.」被誤解為「當然可以,你可以隨地大小便。」
四、深化商務英語教學改革,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缺乏多元文化意識直接影響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並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並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1.教學目的應更貼切實際。使學生不僅了解和掌握基礎英語語言知識,也了解商務詞彙、商務知識、商務溝通、商務談判等方法和技巧,並能從事各種與商務工作有關的活動和交際。
2.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增加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3.引進網路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商務英語》課程應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樣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禮儀等錄像,學生可以直觀地進行學習和模仿;也可以播放英文電影,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文化。
4.增加學生在涉外企業、跨國企業實習實訓機會,感同身受體會商務英語環境,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C.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支配著語言。要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更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深刻文化內涵。新頒布的中學生英語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本文論述了跨文化交際意識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闡述了在中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培養;交際能力
一、注重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培養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一)提問之後解釋
在英語練習中,必要的文化知識如文化背景、風俗和習慣等都應向學生介紹,使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正確運用英語。例如,練習中有一段對話,有一個小女孩問一位英國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老人答到「Ah,it』s a secret.」在教完這個對話後,我問學生們為什麼對話中的老奶奶沒有直接告訴小女孩她的年齡時,很多學生都搖頭。這時我告訴他們: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問:「你多大了?」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 除了對小孩, 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 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二)在角色扮演中體會文化差異
當教師在講交際文化背景時,應該組織學生多做一些現場表演,對話可以是關於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經歷,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英語的交際氛圍,從而達到切身體會文化差異的目的。
(三)作好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適當穿插有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諸如這些國家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等等。要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中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避免交際的失敗。
三、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授課教師要轉變觀念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外語教學多半隻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因此,授課的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切實認識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二)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英語教學側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進教學方法時,一定要使新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緊密聯系,並與語言交際實踐緊密結合。
(三)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非語言交際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它們不是真正的語言單位,但在生活和交際中有時候卻能表達出比語言更強烈的含義,一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往往代表著特定的含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加以重視。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文化內涵差異非常大。例如,西方人交談時,聽者一般都會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神,以示聽者的認真和對說話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中國人不習慣於對方長時間地盯著自己看。
(四)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
在學校里英語教學的課時有限,但學生在課余有自己可支配時間,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許果、梅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吳鋒針,中西習俗文化「沖突」。《綏化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90-92
3.吳 菲、仲玉英, 「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內涵分析」 ,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2005)。

D. 如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與文化意識

在中學外語教學中,怎樣滲入跨文化交際內容、怎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英語基礎階段的文化導入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實用性原則:要求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中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結合語言交際實踐,可以不使學生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過於抽象、空洞和不可捉摸不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2、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導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中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容,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
3、適合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適度。對文化內容的講解要有選擇,對於主流文化或具有廣泛性的內容,應該詳細講解,反復操練,舉一反三。另外,由於文化內容本身就廣而復雜,因而教師要鼓勵並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以增加文化的積累。
基於以上原則,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交際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而學習外語,又通過了解語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貫通,互為表裡,相互促進。
1.文化背景知識教學要貫穿於交際性語言教學的始終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產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異。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不同場合也要用不同的語言而表達。如:在英語里要表達歉意,可以說excuse me,也可以說i'm sorry,但使用范圍不同。若是要向某人問路,一般只說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如果無意中傷害了某人或有約而遲到了,可以說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在英語中,一個簡單的見面問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異。與人初次相識彼此問候,須用正式語言how do you do?其答語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問候身體狀況的寒暄語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隨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若晚上拜訪別人,相遇時應該說good evening,告別時則說good night.在商店裡,顧客要購物;在圖書館,讀者要借書;在生活中,某人陷入困境等都需要幫助。按照中國傳統語言習慣要用很多不同的話語來詢問對方,而英語只用一句話「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就能達意了。
再如,打電話過程中一簡單的用語「你是誰?」「我是……」,其表達方式與漢語就不同,須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 「this is…speaking.」
上述交際語言在對話課中出現很多,在教學中隨時可遇,而這些交際語言與我們民族的語言差異很大,因而要引導學生尊重這些文化差異,以客觀、理智的態度來接受、學習。
(2)文化背景不同限定著交際過程中交流的內容以及行為方式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所涉及的內容不同,通常所表達的行為亦有差異。如在我國新結識一個人總習慣於拉家常,問及家庭、工作、年齡、薪水等狀況;而在英美國家人眼中,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是相當親近的朋友是不隨便詢問的,並視為不友善的行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國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見面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又要展開交流,就只好談天說地,談運動,談晚會,談比賽等,以求在愛好和欣賞上產生共識。例如,在英美國家中,受人邀請做客,赴約時盡可能正點;用餐時,你可以盡可能地去享受各種食物而無需擔心會不禮貌,反而主人會因為你喜歡多食而感到高興。在用餐的過程中,也可以說一些贊美之辭,用餐後停留時間不宜過久,應適時向主人致謝,告別。
2、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詞句的教學有必要進行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眾所周知,英國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曾歷經滄桑,這無疑對其文化的豐富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既然英語是一種多民族的混合體,這就使它的產生背景更神秘,更復雜了。如豬、羊、牛活著時被稱為pig,sheep,cow,或ox,而宰殺後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這是因為英國本地人saxons把它們喂養大後上貢給normans,宰殺後變成美味佳餚被法國人享用時,就變為法語了。英國中很多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3、語言材料的教學離不開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文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學科內以及跨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對理解語言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可以將課文背後的西方價值觀作為主線,把課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識點貫串起來,也可採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給學生加入文化知識的介紹和討論。例如學習china daily時,可以介紹當今世界的幾種大報以及它們的政治傾向和讀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是文學名篇,教師可以以此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美感,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鑒賞力。因為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鏡子,能生動具體地反映該民族的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高中第三冊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語言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對話的特色,從欣賞入手,去領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zz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E.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國際交流增加,覆蓋全球區域最廣的語言英語越來越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新英語課程標准給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意識就是其中的新概念,旨在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歐美國家以及大多數說英語的國家與我國在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方面有著很大差別,與這些國家的人士用英語進行真實交談時,往往會引出諸多麻煩和笑話。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幫助學生排除文化障礙,滲透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把課堂教學作為滲透英語文化意識的重要渠道 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而且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也最長。課堂教學應該說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主要陣地,它可以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不斷汲取有關英語國家的知識,既有利於學生感受英語文化意識,又利於學生正確處理好英語和母語的關系。 1.通過詞彙學習滲透文化意識英語詞彙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詞彙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切入口,注意對英語詞彙的文化涵義的介紹。在教到dog時,告訴學生狗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如喪家狗、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卻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等常用詞語。恰恰相反的是:龍(dragon)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崇敬的動物,是吉祥和智慧的象徵,但在西方它卻是邪惡的象徵,是不幸與厄運的預兆。再如,教到green、brown等有關顏色的詞時,我總是向學生拓展一些與顏色有關的英語習語,如a green hand(一位新手)、fell in a brown study(深思熟慮),避免學生望文生義而大錯特錯。對英語詞彙的正確認識、正確運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維交際的不良習慣。 2.通過文化比較滲透文化意識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輸送給學生,還要適當地導入英美國家的文化,文化導入離不開中外文化比較分析,在比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How nice!時我向學生說明:在英語國家裡,當別人用How nice!誇獎你的東西時,你應爽快地回答:Thank you,而不能沿襲中華民族的美德,謙虛地說:It' s not nice.,再如,在學到How old are you?時,我告訴學生,在中國打聽年齡很正常,但在國外問年齡特別問女士年齡時,她會說:It' s a secret.因為西方人認為年齡、收入等屬於個人隱私,隨意打聽顯然不禮貌。這些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是具體語境中影響交際的文化因素。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禁忌,我們才不至於陷入說話不得體的尷尬境地。教會學生說話並不難,教會學生說話得體卻不易。說話得體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把課外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 課外是一個廣闊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課內更富有吸引力。課外氛圍若是充滿了英語氣息,就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中國有句老話:環境造就人才,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空,創設有利於學生英語學習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學習環境,使學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語國家文化意識。 1.通過學習園地滲透文化意識小學生對圖文並茂的英文內容總是興趣盎然,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在學校的宣傳欄和黑板報爭得一席英語學習園地之地。充分利用這些空間進行英語文化宣傳,力求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英語,一個月或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園地的內容可以是利於學生記憶的習慣用語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語詩歌和兒歌。教師也可根據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論文編寫一些國外小孩子經常玩耍的游戲,如填字游戲、謎語等。這些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感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語感。 2.通過英語廣播滲透文化意識英語廣播也是營造英語氛圍的重要工具,教師可利用廣播把英語國家的文娛、體育活動介紹給學生,如美國的NBA職業籃球賽、英國的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這些賽事都是世界聞名的,學生從電台、電視等媒體上對它們已有所了解,而且對這些運動都很熟悉,有的還很熱愛。教師可以和小廣播員們一起收集有關這些比賽的資料,通過廣播進行介紹。迪斯尼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動畫電影公司,它製作的許多動畫片深受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我們也可以把它們作為廣播內容,在播放內容的時候,為調節一下學生的心情,可在中間穿插播放一些歐美兒童經典名曲,如JingleBells等,這些都不失為學生更好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把活動教學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方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的機會,還要想方設法密切結合日常生活給予學生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增加體驗,從而把自己融入到相應的文化氛圍之中,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1.通過主題活動滲透文化意識節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日。教師可適時舉辦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如新年晚會、生日晚會、聖誕晚會等,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聯歡會上,我讓學生齊唱HappyNew Year,並輔之一定的舞蹈動作,大家互相贈送自製的賀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聖誕之夜活動中,讓某個學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見人愛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讓學生聆聽歌曲Silent Night,共同體會聖誕的寧靜與祥和,然後許個心願再贈予禮品,感受親情和友情。在感恩節來臨之際,帶領學生到郊外野炊,指導學生製作南瓜餅等西方食物來感謝大地對我們的恩賜。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風土人情。 2.通過社會實踐滲透文化意識人們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語言的運用和發展均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學生除了在課堂及校園里了解文化,社會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課堂,有更豐富、更全面的英語文化信息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去挖掘。因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索和嘗試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各種實踐活動,比如,教育學生利用網路零距離地接觸英美人士,從而進行直接的交流和溝通。又如,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大批外籍人士來到中國,我們可尋找機會讓學生與他們面對面用英語真實交流。再如,結合在我國舉行的各種重大活動,如The World Exposition、The Olympic Games等,開展諸如小小自願者、小導游等活動,豐富和拓展他們的實踐能力。隨著學生與英語為民族語的老外的交流、溝通,他們的西方文化意識也不知不覺得到了提高。英語論文外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和了解與語言使用有密切聯系的社會文化因素。教師應有意識地把西方文化意識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排除交際中的文化障礙,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水平,從而使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立於不敗之地。

F. 如何利用跨文化交際進行英語教學

外語教學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尤以英語教學最為突出。在英語教學中,要密切關注文化教學和跨文化交際,改變"為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的視英語為工具的教學模式,提倡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將跨文化交際貫穿於語言教學的整個過程。

G. 如何將跨文化交際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中

跨文化交際是對外漢語教學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凡具備不同文化背景之人士,其從事交際活動的過程都可稱為跨文化交際。外族學習者學習漢語的最終目的是與漢語母語者交流,當中必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的碰撞。因此,要想交流得以順利進行,除了過硬的語言功底,是否具備足夠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否恰當處理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往往顯得更為重要。
我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起步雖晚,發展速度卻很快,已經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然而觀察當前國內外對外漢語教學的開展狀況不難發現,這些研究成果並未很好地「為我所用」。漢語教學更多地仍舊著眼於語言本身,對語用和交際層面的關注還遠遠不夠。我們注意到,許多有著極高語言水平的外族漢語學習者,當他們身處現實交際情景中時,經常說出一些不得體的、令漢語母語者感到難以理解乃至厭惡反感的話語。可見,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缺失,已成為漢語學習者(特別是中高級學習者)順利展開交際的一大障礙。
本文結合語篇分析的相關知識,探討其與跨文化交際的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嘗試性地提出「以語篇為切入點的跨文化交際教育」之設想,以期對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1.語篇和跨文化交際
1.1語篇系統
如前所述,跨文化交際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的交際活動。然而對於「不同文化背景」這一范疇的界定,不同學者持有多種意見。有的主張每個人之於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任意兩人之間的交際都應認為是跨文化交際;有的則認為跨文化交際研究應當以國別研究和主流文化對比為重心。其中,Ron Scllon在上述第一類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不同的人由於職業、性別、代別等差異而分屬不同的群體,每個群體都有其獨特的語篇系統。因此,比起研究文化差異,對比分析語篇系統之間的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研究幫助更大。此種觀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學者對跨文化交際研究中「大而無當」之對比的不滿,同時也為我們考察跨文化交際現象提供了新的視角。
語篇是在一定的語境下、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能夠表達完整意義的語言運用。語篇系統由意識形態、語篇形式、社會化和面子系統四個部分構成。意識形態是為群體內成員所共享的歷史和世界觀,亦包括價值觀和宗教信仰等內容。語篇形式可進一步細分為語言功能和非語言交際兩部分。語言功能決定了群體內成員使用語言更多是傳達信息還是維持關系;非語言交際涵蓋了體態語、時空概念等內容。社會化關注人和學習的理論,以及個體通過何種方式適應身處的文化環境。面子系統則是親屬關系、群體成員間及成員與外界關系的體現。
任何個人為了融入自己所屬的群體並得到群體中其他成員的認同,首先需要培養某種共有的意識形態,其後通過接受並掌握具有該群體特徵的語篇形式以完成個體的社會化,最終在群體內部及與其他群體的人際交往中形成面子系統。
既然不同群體的語篇系統各有其特點,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必然是在不同語篇系統之間不斷協調的過程。若最終取得一致,則交際得以順利開展;若協調失敗,便往往造成溝通障礙,表現為跨文化交際的失誤。
1.2語境與文化
前文提到,語篇是在特定語境下的自然語言,而語境作為一種隱而不顯的因素,經常被人忽視。
「語境」的概念最早由人類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他認為語境包括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兩個部分。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Hall於1976年在其著作Beyond Culture中,將世界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兩大類。以中國、日本、韓國為主的亞洲國家擁有典型的高語境文化,而美國、加拿大、德國等歐美國家則是低語境文化的主要代表。
高語境文化中,信息的傳遞更多依賴於對語境的把握而非直接的語言表達。說話人僅作「點到為止」的表述,強調「意會」,而察覺並理解說話人的「言外之意」是聽話人的責任。這種交際特點決定了交際者之間必須共有足量的已知信息(以語境的形式存在),因此高語境文化中人與人之間聯系密切,且更為看重集體,以及與他人的關系。
與此相反,低語境文化下的交際要求說話人必須毫不含糊、完整准確地通過語言傳遞信息,任何企圖以暗示的方式表達意見的嘗試都會被認為是不合規則的。由於對語境依賴程度低,該種文化下的人際關系顯得疏鬆,也更加強調獨立自主的個體意識。人們總是直截了當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訴求,不那麼關注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歐美人在與中國人交流過程中遇到的某些障礙。歐美人常常感到中國人說話含糊其辭、拐彎抹角,像是在迴避問題;而中國人則認為歐美人說話過於直接,不顧及對方感受,有時候會讓兩者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雙方的相互印象說明,他們均未注意到各自所屬語境文化之間的差異,將自己習慣的交際風格和交際策略強加於對方,因而造成了彼此的誤解,嚴重時極有可能導致交際的徹底失敗。
1.3語篇系統和語境的關系
任何語篇系統都是特定語境的產物。不同語境之下往往形成不同的語篇建構,而語境亦成為語篇系統得以順利運作的重要基礎。跨文化交際活動可以被看作是身處不同語境和文化、掌握各具特色語篇系統的人,彼此之間相互適應、相互協調的過程。如果對語境文化差異沒有足夠認識,不具備在各種語篇系統之間轉換的能力,就難以開展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語篇系統的彼此差異既是不同文化的集中體現,又在文化的演變中不斷地被賦予新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講,語篇對比分析之於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2.以語篇為切入點的跨文化交際教育
語篇分析進入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並非新鮮事。然而當前運用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尚在於克服單純的詞彙、句型講練對學習者語言輸出的負面影響,引導學習者關注語篇這一大於句子的語言成分,考察若干句子以何種銜接手段構成篇章,篇章如何圍繞某一主題組織句子,逐漸掌握成段表達的語言能力。
既然語篇分析可以為跨文化交際研究提供幫助,那麼我們有理由認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同樣可以引入語篇系統的相關理論,讓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關注形成該語篇的特定語境和文化背景,從而自覺地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具體而言,初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考慮到其有限的語言水平,此時的漢語教學仍應將重點放在詞彙和句型上。但對於一些能夠體現漢語「高語境文化特點」的詞語或句子,教師不妨直接告訴學生,它們「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用」。如此,既避免了講解交際規則的枯燥乏味,讓學生懂得怎樣在實際交際情景中得體地運用學到的詞句,又在無形中給學生灌輸了這樣的意識:話不僅要說得對,還要說得合情合理,因此要善於根據不同的語境來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
進入中高級階段,學習者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彙和句型,具備理解較長篇章的能力後,教師便可針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造成誤解、引發沖突的因素,選擇或設計能夠反映這些因素的語篇讓學生閱讀、分析,並進一步與自己的母語和本族文化對比,觀察在相同或近似情景下,兩者在語篇建構方面有何分別,找出這種分別與不同語境和文化間的對應關系,為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養成奠定基礎。這樣的教學嘗試,一方面需要對外漢語教師轉變跨文化交際教育的觀念和手段,另一方面也仰賴教材編寫者的配合。以下僅舉一例予以說明:
情景:在中國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到社區與中國百姓聯誼;
人物:Jenny(外國學生)、李阿姨(社區居民)
李阿姨:姑娘,來這邊坐。
Jenny:哎,阿姨您好。
李阿姨:中文說得可真好,學了幾年了?
Jenny:您過獎了,我學了快兩年了。
李阿姨:哎呦,兩年就說得這么好了,你這是多大了?
Jenny:我20歲,秋天要讀大學三年級。
李阿姨:小姑娘長得真漂亮,等阿姨給你介紹個男朋友。
Jenny:啊,不用不用。
李阿姨:來,來,吃些桔子。
——節選自《體演成都》7.1到社區去
這段對話是中國文化背景下初次見面的兩人展開語篇的典型範例,且明顯包含了容易引發跨文化交際沖突的幾個要點。首先,在「如何回應他人稱贊」的問題上,中國人和歐美人呈現截然相反的態度。受高語境文化影響,中國人習慣贊揚他人,貶抑自己,以展現對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受到稱贊時,往往以帶有否定意味的謙辭來回應;而強調個體意識的歐美人則傾向於對別人的稱贊致以感謝,這被認為是直白地表達真實感受的恰當方式。那麼,如果上述對話中,Jenny在聽到李阿姨稱贊自己中文說得好時,沿用母語的交際規則回答「謝謝」,恐怕會給李阿姨留下「不夠謙遜、不懂禮貌」的印象。課文在此處做了正確的處理,讓學習者了解應該用「過獎」一類的謙辭來回答才算得體。
接下來的對話更具代表性。中國人覺得詢問他人年齡、關心他人情感問題無傷大雅(尤其是晚輩對長輩),這是因為在高語境文化中,語篇形式的功能更主要的是維持關系,而非獲取信息。李阿姨問Jenny多大了,要給她找男朋友,只是表現對年輕人的關心,同時試圖與初次見面的Jenny建立融洽的關系,以使交談在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下去。然而對Jenny來說,倘若她以母語和本族文化的視角來解讀李阿姨的話語,則很可能會認為這是在打探、干涉自己的隱私,於是覺得尷尬,甚至反感。筆者認為,此處課文的處理有待商榷,「不用不用」仍顯得生硬且不夠友好。如果改成「謝謝您的關心,不過我暫時還不想談戀愛」,既照顧了對方的好意,又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在中外兩種語境文化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是更穩妥的處理方式。
3.結論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教育,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懂得如何「在正確的場合說恰當的話」。語篇分析作為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獨特視角,其原理和方法應該也有必要為漢語教學所借鑒。如果漢語教材設計者能在課文編寫中有意識地加入反映跨文化交際特點的語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這些語篇,歸納跨文化交際規則並為己所用,或許能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H. 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率的跨文化交際者

1、從學習者自身入手。

首先,要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激發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習者對於提高這種能力有發自內心的需要。

黃希庭(1993)在《普通心理學》一書中明確指出需要是個體和社會生活中必須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人的需要可以分為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社會性需要主要就是指人對勞動、交往等的需要,而社會性需要是後天習得的。例如,交往的需要就是人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讓學習者了解,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是學習者在未來的生活和交往中,能否利用英語達到有效交際的關鍵,樹立起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其次,要搞清楚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機,有效利用這些動機,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所謂動機,就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心理傾向。

動機這種心理傾向具有鼓起干勁和指導方向的作用。有動機的人較之無動機的人,其活動的水平更高。一個人了解了跨文化交際在英語學習當中的重要性,有了培養這種能力的內在需要,會激發他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學習活動的效果。我們培養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無非就是希望他們可以利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達到好的活動結果。

活動結果= f (能力×動機)

從以上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活動的結果是能力和動機的函數。用乘法是表明如果能力和動機兩者如果有任何一個為零,則活動的結果也等於零。在培養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中,能否讓學習者達到有效的交際效果,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再次,要引發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當中,對於文化了解和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對跨文化交際現象的敏感度。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這種認識傾向使人對某種事物給予優先的注意,並具有嚮往的心情。興趣進一步發展成為從事實際活動的傾向時,就變成了愛好。對一定的事物發生愛好時,人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從事有關的實際活動。愛好已經不止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嚮往的心情,而且有了實際活動的傾向。

在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中,這個理論同樣是適用的。有效地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者對於這個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學習當中的重要性,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把過程又交還給學生自己。最終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從教學者的角度入手

從教學者的角度入手,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讓交際文化貫穿於整個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熟知不同文化,注意日常積累和文化背景相關的知識,大量閱讀社會語言文化方面的書籍。備課時,識別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時刻保持對文化現象的敏感度。並在教學過程中隨時介紹語言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講解其文化意義和使用中的文化規約。要對教師的角色做一個重新的定位和闡釋。在以往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都是充當一個課堂領導者、控制者的角色,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課和接受知識。要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和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角色必須要有一個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和領導者,而是引導者,是環境創造者,把課堂重新交還給學生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

I. 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初探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的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各行各業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也增加了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但同時對各類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程只重視讀寫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若不能熟悉對方的文化傳統和習俗,就很容易發生誤解。因此要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一、跨文化交際意識
有學者在關於語言與文化的研究中曾表示,「文化在語言學習中不是可有可無的第五種技能,排在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之後。文化從學習者開始學習外國語的第一天起就始終滲透其整個學習過程中,一不注意它就會使他們心神不寧,使他們在交際能力方面的缺陷暴露無遺。向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戰。」因此,在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時,要充分注重文化因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培養其文化意識是密切相關的。英語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能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即是為了能無障礙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因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是當今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如何在英語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英語課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培養其文化意識;讓其在學習了解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英語的理解。教學過程中要按照不同教學階段進行分層次的文化教育,分析所教知識點中所包含的可能會在交際過程中造成理解偏差和誤解的文化因素,做到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時進行。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知識傳授過程中的文化引導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要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通常,語言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單詞詞義、用語規則及語言結構之上。因此,當在教授學生進行詞彙、用語及語篇的過程中,及時提醒學生其中涉及的文化差異。如由於不同的民族在民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又時常會讓詞彙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再比如一些常用社交的語用規則也會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而大相徑庭。
2.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文化引導
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下才能更有效果。因此英語課程離不開生動的課堂教學情景。在創設一個生動、真實、形象的情景的同時,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社會文化差異。
3.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文化引導
組織presentations、group discussion等形式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其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感受存在跨文化的意識。
4.充分利用網路及多媒體資源
當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路教學也成為英語教學手段的一個重要手段。互聯網中富含了數量巨大,快速更新的社會文化信息,這些可以彌補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文化信息匱乏的教學資料的缺陷,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最新的社會文化信息,提高學生對社會文化存在的差異及變化的認知度。
5.改進教師教學方式
目前,我國外語教學體系中,多半是以教師為中心並且只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教師只是注重對單詞、課文、句型語法的講解,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們應該消化吸收現代語言的教學理論,強調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因此,教師需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①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英語教學偏向於語言知識的教授上,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我們必須改變狀態,積極改進教學的方法,有效充分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改進教學方式時,一定要把新的內容合理、緊密地融合到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中去,並緊密結合到語言交際實踐。
②重視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在交際中,非語言交際也是一種重要的組成,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換信息的過程,但有時候卻能傳達出比語言更有力的含義,一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往往有著不同的、特定的含義。如在某些場合下,在中國和講英語的國家無論微笑還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高興�愉快,但是有時,中國人的笑會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③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由於學校里英語教學課時限制,因此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僅僅依靠教師的教學是不夠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西方文學作品和雜志等書籍,讓學生從中提高文化素養,汲取西方文化,拓寬國際視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語
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還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與人的交際過程中,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的交流,更是一個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即「跨文化交際」。在實際交際活動中恰當地應用語言,避免因文化差異而造成交際失敗,「跨文化」交際意識必不可少。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單純地學習語言,對於交際需求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熟悉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文化滲透到語言和交際的各個方面,因此語言的學習應當在沉入文化當中來學習。

J. 課堂上究竟如何實現跨文化交際教學

跨文化交際與中學英語教學

文章摘要:隨著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和加入世貿組織,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在當今社會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更是身感責任重大。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中國與其他英語國家文化的不同,還闡述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於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同。在交流中, 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不準確的推論, 從而產生沖突和矛盾。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
一、注重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時代的變化和要求, 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 對於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因為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培養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彙並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中國與英語國家在交際文化方面的不同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科書已經以新的英語教學要求為基礎,在教學材料和內容上做了調整,文中的對話側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如:打招呼問候、自我介紹、打電話、表揚和表示感謝等等。這些對話充分體現了中國與英語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一).稱呼(Addressing) 稱呼方面中西習慣不大一樣。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況下, 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產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 而不能單獨與名連用; 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 也不與名連用, 而是單獨使用。在中國, 習慣上有「李同志」、「王經理」「林老師」等稱呼, 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 如法官、醫生、博士、教授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
(二).介紹(Introcing) 學習介紹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 。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說:「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帶朋友到家裡可這樣介紹----「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紹兩人相識時, 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後女;先少後老;先低後高;先客後主;先小姐後太太;先近後遠等。
(三).打招呼(Greetings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語國家,朋友在街上見面都習慣打招呼問候,在這方面,兩者也存在著差異。在英語國家,人們只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來招呼對方,如: 「Hello!」
「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等。在中國,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他們見到外國人時,就會用中國人的習慣去打招呼,如:「Have you eaten?」 你吃了嗎?「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Are you going to work?」 你是去上班嗎?等等。對於所有這些問題,外國人都會感到迷惑不解,他們會認為你是在邀請他們吃飯或你有麻煩了需要他們的幫助。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故事講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女士到中國來工作,剛開始,她不懂中國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一天,她去銀行,剛一進門,一位銀

閱讀全文

與你是如何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8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3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7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1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