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澤州文化遺址在哪裡

澤州文化遺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3 17:00:05

A.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B. 山西名勝古跡簡介

(1)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大約為公元471至523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存寺院建築是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背山面東,好似嵌於恆山上的一座精美雕刻。

前人曾以「上載危岩,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岩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的話語來概括懸空寺構建之精妙。此語果然言之甚對。懸空寺的樓閣殿宇危樓聳起,對峙而立,離地約有百尺,附於絕壁之上,著實令人驚嘆。目前,寺內共有殿宇40間,之間有棧道相連,曲折迂迴,參差有致,高低錯落之間凸顯寺院布局之精密。

C. 尋訪調查山西有關歷史的遺址及傳說,進行考察分析。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 、後晉 、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 ,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於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早在18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就在晉南芮城大(黃)河拐彎處的一個叫西侯度的地方,點燃了人類歷史上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把火,從此,開啟了一個偉大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同位於晉南的襄汾,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丁村人」遺址、陶寺夏代遺址,馳名中外。侯馬的春秋晉城遺址,展示了春秋霸主晉國都城的輝煌雄偉。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雄關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朔州旅遊區的應縣木塔、崇福寺;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天龍山石窟、竇大夫寺、玄中寺、卦山和天寧寺、文水則天廟;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侯馬晉都遺址;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萬榮飛雲樓,等等。其中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D. 山西高速改擴建項目工地,挖出4千年前龍山文化遺存,這有哪些價值及意義

這些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存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時期的空白,對研究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

這有哪些價值及意義?

要知道這是一個4000多年前人類活動的遺址,所以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所以在這個地方的研究可以對我們歷史的形成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其中發掘的一些遺址也將填補考古史上的空白,無論是文物、文化還是歷史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只有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慣,才能對古代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有更充分的了解,這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只有摸清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傳承我們的文化。只有通過不斷的研究,我們才能對古代歷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E. 山西目前有多少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山西運城稷山縣太陽鄉下王尹村的遺址這處遺址為新石器時代廟底溝二期文化(距今約4500年)遺址

山西省河曲縣劉家塔鎮平頭村的一處緩坡地帶,這是河曲境內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西安市周至縣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澤州縣大東溝鎮辛壁村東長河東岸的一個東高西低的台地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的古文化遺址。

大名縣趙鴨窩磁山文化晚期。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因最早發現於武安市磁山村而得名,距今8000年左右,屬新石器時代中早期。

F. 山西高速擴建挖出4000年龍山文化遺存,此處遺址有哪些考古意義

據山西電視台報道,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省晉城的一項高速公路擴建項目中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存。那麼這次發現有哪些考古意義呢?

這次遺址的發現意義非凡,它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在晉城地區的空白,為晉城地區史前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G. 澤州縣有什麼古文化遺址

閑下來的籃球名人堂成員奧尼爾近日造訪母校 ——路易斯安那州大學 這位籃壇大佬的到訪 把一眾學弟學

H. 山西省澤州縣下村鎮最有特色地事物有哪些

澤州縣下村鎮位於市區西北部,西傍沁水、北鄰高平,是該縣一「煤鐵大鎮」、「經濟重鎮」。全縣最高山武聖山就坐落在該鎮,著名的長河水就發源於此山。

該鎮煤、鐵、石膏、瓷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廠礦林立,鎮辦、村辦私營企業百餘個,國營、縣營企業有成庄煤礦和王坡煤礦、岳南煤礦等。下村鎮水資源豐富,有5個水庫、兩個塘壩,水面積800餘畝,為全縣之首。
澤州最高山———武聖山

武聖山,又名吾山、梧山、吾槡山、武神山,位於澤州縣西北36公里處,屬太行山脈,為西北走向。西至沁水縣賈寨村,北至高平市東嶺村,東接香山,南至聖公寺、上河掌。武聖山海拔1346.6米,是全縣最高山,俗稱祖山。山中藏有豐富煤、鐵資源。站在武聖山頭,全縣輪廓盡收眼底。坐落在山腰的聖公寺歷史悠久,四周松青柏翠,雲霧繚繞,鳥語花香,環境優雅,為誦經修行聖地,歷代文人墨客曾留下不少詩篇。相傳,明永樂年間皇帝曾到過這里,封該寺為皇家寺院,並賜「萬歲」金匾一塊。10多年來,該寺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修重建,現已成為全縣一著名的旅遊景點。

2009年4月11日,晉城市遺址專題調查隊在澤州縣下村鎮河東村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該遺址位於晉城市澤州縣下村鎮河東村村南約100米長河東岸一南高北低的台地上。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100米,分布面積約1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0.5米,採集陶片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灰陶殘片,紋飾有素麵、細繩紋,可辨器形有磨光泥質灰陶方唇折腹小底罐等,另在地面採集陶紡輪殘件1件,細石器5枚,均為燧石質。從採集標本看,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類型

I. 晉城澤州縣免費景點有哪些,晉城澤州縣哪裡好玩

珏山

青蓮寺

17公里處的郊區寺南庄北側硤石山中,為山西省境風著名的佛教寺廟 。

青蓮寺分為古、新兩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勢展開。古青蓮寺在下,新青蓮寺居於上。古青蓮寺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並賜名青蓮寺。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的磚砌藏式佛塔,西側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

府城玉皇廟

府城玉皇廟位於晉城市區東北13公里處澤州縣金村鎮府城村北崗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明代碑刻記載:「隋時居民聚之北阜,建廟宇三楹, 內繪三清神像。」北宋熙寧九年(1 0 7 6年)在原址上重建,題名「玉皇行宮」。內設大殿、廊廡、山門等建築,並彩繪壁畫,塑造神像,當時已初具規模。金泰和七年(1 2 0 7年), 因廟宇敗陋椽棟毀壞,當地群眾曾集資大修一次。但為時不久,又遭兵亂破壞。元至元元年(1 3 3 5年)再次復修。其後雖經元至正十五年(1 3 5 5年)以及明清兩代屢次修葺。現存建築的基本格局則是元至元元年重建時所形成的 。

J. 高都鑄幣處遺址又稱高都遺址

高都遺址,又稱垂都遺址,因高都古稱垂都而得名,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位於晉城市澤州縣東北21公里的高都鎮保伏村北寨上附近。
1955年曾出土新石器時期的陶片、瓦片、骨針等物品。
1996年調查,斷面上可看到灰坑5座及文化層。文化層距地表深50厘米左右,厚度約2米。從採集的陶片看,時代單純,均屬龍山文化遺存。
據古籍記載《澤州府志》載:「夏桀居天門,始遷於垂」。天門,即晉城市澤州縣南的天井關。垂,指的就是垂棘山。垂棘山下一古洞口有前人所刻的「夏桀王遷都處」。這里早期被稱為「垂都」,又因為這個地方位於丹河岸邊,地勢較高,所以後來改稱作「高都」。

閱讀全文

與澤州文化遺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