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倡導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應怎樣積極開展校園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了幾千年洗禮而留下來的,其中不乏精粹,學校可以以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為三條主線來開展傳統文化的教學事業。
第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可以用參觀革命先烈紀念館,宣講中國歷史上富有家國情懷的鮮明的歷史人物事跡給學生們樹立良好榜樣,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這片讓人熱愛的土地上用汗水甚至鮮血換來的,讓他們知道對於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能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中既是幸運也是責任。增強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對於青少年的傳統教育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給青少年以正確的引導,做好榜樣的作用,不能“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㈡ 如何加強傳統文化教學
新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內容將大幅度增加。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既功在當代,也會澤及後世子孫、增進人類福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
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華民族精神「根」與「魂」、最寶貴的精神品格和命脈的高度,定位優秀傳統文化;
從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深厚的軟實力與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的高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長遠戰略高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既功在當代,也會澤及後世子孫、增進人類福祉。
㈢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1、 在一日生活之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園的各個生活環節也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在每日的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觸摸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晨間律動時加入傳統文化「打蓮湘」;課間活動時,玩「摸瞎子」、「扔沙包」、「跳格子」等游戲;午飯後,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間童謠讓幼兒欣賞;午睡起床後,播放婉轉流利的民間音樂供幼兒傾聽等等。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班非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環境的創設,展示的牆飾從不同角度展現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不斷發揮環境對幼兒情感和認知上的熏陶。如:在教室門口的走廊裡布置了古詩和民間童謠的牆飾;窗戶上貼幼兒剪的各式各樣的窗花;教室門上帖春聯和福字;衛生間的門口裝飾成水簾洞;同時還將幼兒的手工作品———繪畫《京劇臉譜》、泥工《阿福》、手工《中國結》、《刺綉》等展示在跟主題結合的牆飾上。讓幼兒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環境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挖掘身邊中華傳統文化題材,並採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幼兒,就能凈化幼兒的心靈、陶冶幼兒性情、提高幼兒素質。只有從小對幼兒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宏揚,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奮。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我將努力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用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對幼兒進行美的教育、使幼兒的心靈受到精神文明的滋養和凈化,培養幼兒成為愛祖國、愛民族、崇尚傳統美德、傳統文化的一代新人。2、在游戲活動之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游戲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之一,幼兒園的自主性游戲、語言游戲、體育游戲等各類游戲都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幼兒喜歡的各類游戲活動相結合,可以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獲得中華傳統文化經驗,同時還能豐富各類游戲活動內涵,使各類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如:在自主性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製作玩具開展《舞龍舞獅》的游戲;表演游戲中,幼兒帶上各種頭飾表演《取經四人行》;結構游戲中,運用大型積木和各種輔助材料搭建竹樓、蒙古包等具有民間特色的建築物;在「手工坊」中開展剪紙、印染、刺綉等手工活動;在體育游戲中開展《丟手絹》、《踩高蹺》、《炒黃豆》等民間游戲;在語言游戲中,閱讀、傾聽和朗誦民間童謠、繞口令和古詩。在自主、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美。3、在其他領域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我不但組織專門性的主題活動,在其他內容的主題教學中,我也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其中,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營造活動氛圍等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在《故事啊故事》的主題活動中,滲透經典童話故事《小紅帽》、《拔蘿卜》等,探究童話世界裡各種好聽好玩的事情。在《傘的世界》的主題活動中,滲透傳統工藝《油紙傘》,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工藝文化。在《頑皮一夏》的主題活動中,滲透古詩《江南可采蓮》,感受古代詩歌的美妙意境;滲透民間體育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在《神秘洞》的主題活動中,滲透剪紙《洞洞窗花》,了解窗花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學會欣賞不同的窗花藝術和製作簡單的窗花。總之,在不同的主題活動中,我會選擇合適的中華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整合、滲透,使幼兒在不經意之中不斷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受力。4、 在主題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專門性幼兒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是教師按計劃專門組織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組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學習活動,它是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它的種類豐富,並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幼兒園教學來說,它的教育價值也是不同的。
在我開展的整合課程之中,圍繞幼兒熟悉且喜歡的中華傳統文化作品開展主題教學活動。《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完整、最精彩,也是最成功的長篇神話小說。在大班上學期我組織幼兒開展了《夢幻西遊記》的主題活動,通過故事《水簾洞》、《孫悟空大鬧水晶宮》、《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盤絲洞的蜘蛛精》,兒歌《孫悟空打妖怪》、《芭蕉扇》等理解故事、兒歌內容,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通過音樂《小石猴》、《鬧龍宮》,了解京劇是中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增長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親和力;通過泥工《猴子》、《捏麵人真好玩》等活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通過健康《芭蕉扇大風吹》、《逃離盤絲洞》等活動進一步理解長篇故事內容及主要人物的特點。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老師、孩子和家長一起遨遊在神話王國里,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作品的藝術魅力。
㈣ 聾啞兒童如何做好文化教育
在聾啞學校中,提高聾啞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至關重要。為此,教師應努力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為聾啞學生營造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聾啞學生喜愛數學學習,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教學時,教師必須根據聾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緊密聯系日常熟悉的景與物、人和事、學習與生活,給聾啞學生提供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使他們感覺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聾啞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感受「數學對於生活的應用」是朦朧的、膚淺的,甚至是無知的。
啞人的世界,一片的寂靜,但他們享受著這一片的寧靜,從來沒有抱怨,從來沒有憤恨,從來沒有哀傷。
永遠積極地去面對,那屬於他們的每一天,品味著他們那與眾不同的人生。或者,我們永遠無法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因為我們的世界從未如此的平靜過。
我們每天通過各種的方式來傳達彼此的想法,不斷地溝通著,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力不重心?
他們的溝通方式,只有手語和文字,但他們也能歡愉地交談著。他們,雖然擁有殘缺的身體,但卻從未因此而自卑、從來不在乎旁人異常的眼光,只用他們簡單的手語來彼此溝通著,他們不斷地比劃,只希望別人也能明白,當他們得到回應時,他們便會展露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單純、真摯的微笑。
縱使他們的道路坎坷難行,但他們從沒有因此而氣妥過,從沒有放棄過,而是好好地走下去,珍惜著那屬於他們的每一天,用他們的經歷描繪著他們精彩的人生。
1.理解和尊重每一位聾啞人,特別是聾啞兒童,面對他們時,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關愛;
2.學習簡單的手語,能夠與聾啞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請給與他們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順利的融入我們的大家庭。
3.本月28日,校團委將組織部分教師代表和優秀團員代表到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慰問,活動前我們要面向全體師生徵集祝福,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老師們,同學們,也許我們的幾句真心鼓勵和祝福,會改變一個殘疾學生的命運;也許我們不經意的小小善舉,能喚起千百人的慈善之心。伸出你的友善之手,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讓真愛無限,讓所有的無聲天使感受到溫暖與陽光。
㈤ 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利用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等,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發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開展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依託少先隊、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主題教育、理論研討、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文藝體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
㈥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在小學低年級,以培育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在小學高年級,以提高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在初中階段,以增強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在高中階段,以增強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學階段,以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一是學科課程全覆蓋,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二是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偏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少對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
㈦ 怎樣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青少年道德建設
的重要思想養分,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
精髓,積極尋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結合點,賦予它新的時代氣息,使其成為新時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規范的基礎。
一、家庭要發揮源頭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納於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
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視家庭德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過去作為孩子啟蒙的傳統
文化教育,現在被許多家庭放置到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落,家長們更加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視物質財富而輕視高尚的道德情操,認為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價值觀形成時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強,對事物的真假優劣辨別能力
不夠,因此我們要將中華民族特有之誠信守約、勤勞儉朴、扶弱濟貧、尊老愛幼這些傳統美
德融入日常情態之中,通過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加強青少年品德修養。教
育引導青少年熱愛傳統文化,豐富歷史知識,拓展人文思想,塑造優秀的行為品格都有著重
要的促進作用。另外,家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家
長們也可以通過古典文學沙龍、傳統服飾的美學研究、中華戲曲欣賞等來增強自己對傳統文
化的感性認識和興趣,通過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親子互動等活動,進一步促進教
育觀念的轉變和親子關系的調適,從而增強家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學校要發揮紐帶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學校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有著先導與示範作用。由於社會上功利主義的
盛行,使學校的辦學方向也要不斷地加以調整以迎合社會的需求,重教輕德,重分數,忽視
思想道德建設,在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人生觀方面做得不夠,沒有將優秀傳統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學生們普遍存在吃苦耐勞精神差,不善於團結與協作,精神困頓,
缺乏必要的應對生活的精神素養和能力,缺少助人為樂的品質和行為,這無疑與傳統價值觀
在現行教育中的缺位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學校要立足於「先做人、後成才」的德育觀點,
一方面努力推進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程、走進課堂,在校園內營造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良
好風氣。
學校要組織編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特點的中華傳統美德教材,
在小學生中講故事,在中學生中講規范,在大學生中講理論,將民間游戲作為學生體育課的
教學內容,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一個相對合理的地位;要經常播放古
曲、古樂,把古代先賢的語錄貼在校園里,把傳統教育寓於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之中;要整
合團隊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將團隊活動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相結合,與「八
榮八恥」教育相接合,開展中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獨特的政治優勢
和組織優勢,
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糅合進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
並通過組織學生社團、
興趣小組等方式研究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入社
區、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
學校要加強與社區少先隊工作
委員會聯系,把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社區少先隊工作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社區的
綜合依託優勢,開展
「傳統游戲節」、「采民俗風、學民間藝、弘民族魂」等豐富多彩的活
動,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導家庭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召開家長會、
交流會等活動,促進家長素質的提高,用家長素質的提高去帶動影響青少年。
三、社會要發揮平台作用,共同營造崇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希望
工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共同為青少
年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平台。
一、要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教育局、教育
科研所、教育學會、高等學校及共青團等有關部門要組織力量,對傳統文化進行認真研究和
系統整理,編寫教材與課外讀物,對學校、家庭、社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宏觀指導、組織與
管理,組織、指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組織傳統文化教育經驗交流;要不斷完善傳統文
化保護的法律體系,切實做好有關法律條文的司法解釋,依法保護傳統文化;文化部門要認
真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切實加強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
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
的作用,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
㈧ 從文化知識和文化因素方面考慮,如何有效地進行文化教學
通過游戲的教學。老師要多笑,與學生們多親近,免得發生尷尬。多找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避免死板教條。給學生以自由暢想的空間。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是個學生,只歸納出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學生交流哦!
㈨ 如何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學
我覺得一方面是要確立傳統文化教學的一個范圍,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教學是要教什麼內容?這個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另外一方面應該也就是在教學方法方面的一個創新,畢竟傳統文化和現在一般都是比較脫節,所以說,加強傳統文化教學,肯定在教學方法方面要創新,這個應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的話也要將傳統文化和現在的一個社會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夠使得傳統文化能夠在現代的生活之中延續下來,這個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說,要將它進行一定程度的一個改變和現在的一個社會生活融合,這樣才行。
㈩ 如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4年3月26日)教育需要積極而有效的文化,學校教育價值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就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以強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東方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撐、精神支撐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創建的主導思想。正是基於這一教育理念,我校決定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內容進行德育特色化學校創建活動。
一、指導思想:
「用文化經營學校,用理念支撐學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學校創建的指導思想。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通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總體設計
以「中國傳統文化導讀」為主線,以人文性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合約式」評價為終結,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尋求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美德、良好的風范、高雅的情趣、昂揚的氣概、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體系。
三、意義
(一)理論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
依據心理學原理「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民族凝聚力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於社會主義德育內容民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體系的建設,而且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二)實踐意義
1、抵制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的需要。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卻越來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影視、網吧演繹著「武俠加愛情」、「黃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都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的侵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於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弘揚正氣。
2、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需要。人們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義。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沒能占據應有的位置。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集體遺忘的尷尬,其結果就是使學生對我們民族的歷史,不僅沒有深刻而較全面的了解,反而憑空多了一份蔑視,這對民族精神是巨大的傷害。而民族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又顯得尤為嚴峻。因此,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公民的需要。
四、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得到落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要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體系。
3、發展性原則: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 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通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
(1)通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1000條成語,300餘首古詩詞,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論語》等經典篇目。
(2)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通過社會反饋,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學生明確知道應做一個怎樣的社會人。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