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避免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
應對策略:
從談判者的角度分析一個成功的國際商務談判者要如何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從而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1、 做好應對文化差異的心理准備
跨文化的國際商務談判者首先要做好應對文化差異的心理准備。談判者首先具備跨文化的談判意識。這要求談判者不能用自身的價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傾向,不能在談判中用自己的標准去解釋和判斷其他民族的文化;要求談判者學會了解、接受、尊重對方文化和習俗,使自己的談判風格和策略適應不同的國際談判的文化類型。只有充分注意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風俗文化,才能針對其存在的差異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
2、 做好談判前分析准備
談判前的准備分析工作即要求談判者盡可能了解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要想提高談判效率就要針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商業夥伴去了解其文化差異的背景。分析准備工作主要包括對談判人員和談判背景的分析。
針對談判人員:
(1)談判己方分析:談判者需要設計不同的談判團隊,比如有的談判團隊側重傾聽技巧而另一個團隊則要發揮高層影響力的作用。談判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收集信息,這就意味著應派專門成員負責傾聽記筆記,從而盡可能多地了解到對手的偏好。在面對注重等級制文化的談判方時,請高層管理者參與談判,那麼職位在說服和順利開展業務方面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談判對方分析:首先充分收集談判對方的相關信息,這包括對方是由哪些人員組成的,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愛好如何,誰是首席代表,其能力、許可權,特長和弱點以及談判的態度傾向和意見如何?然後,進行談判對手需求分析,盡可能廣泛的了解對方的需要。試圖清楚對方和自身合作的意圖是什麼,對方對這種合作的迫切程度如何,對方對合作夥伴有多大的迴旋餘地。
3、 正確處理談判過程中的文化差異
要能正確處理談判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就要從談判過程中的四個階段進行妥善把握。
第一階段:寒暄 談判前的寒暄目的是藉此了解談判對手的背景和興趣,從而為選擇適當的後續溝通方式提供重要線索。例如,美國文化強調把人和事區分開來,感興趣的主要是實質性的問題,因此美國商人花在與工作無關的交談上的時間較少。相反,日本文化卻很注重相互間的關系,常常在這一階段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階段:交流工作信息 主要是要正確處理由於語言差異和行為差異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錯誤。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會有信息被誤解情況,當一個人講第二語言時,誤解的百分比將急劇上升。行為方面的文化差異較難被意識到。當外國談判者發出不同的非語言信號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對手極易誤解這些信號。
第三階段:處理反對意見 人們在如何處理反對意見的方式會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對趨向將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寒暄和工作信息交流的人們,往往要選擇含蓄的方式來處理其反對意見,在面對日本文化時,比較強硬的談判戰略可能會破壞重要的人際關系。但對信奉競爭和平等價值觀的人們,則要快速處理出現的問題。
第四階段:達成協議 不同文化的談判者在決策上存在不同的表現。西方文化採用順序決策方法即將大任務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務,最後的協議就是一連串小協議的總和。而東方文化則採用通盤決策方法。
4、充分把握談判對手國的談判風格
談判風格指談判過程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得談判者其行為、舉止和實施控制談判進程的方法和手段各不盡相同。民族文化和習俗的不同不僅影響著洽談者的各種行為舉止,而且會影響到洽談者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因此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的談判風格有利於我們取得預期的談判成效。在商務談判中,了解並熟悉談判對手的談判風格,對於把握談判的方向和進度,有的放矢的運用談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5、 模擬談判訓練
模擬談判指在談判開始前,組織有關人員對本場談判進行預演,目的是通過模擬對手在既定場合下的種種表現和反應,從而來檢查已制定的談判方案可能產生的效果,以便及時修正和完善。在進行模擬談判時要科學的提出各種可能假設,然後針對這些假設制定出一系列的相對應的策略。談判時要盡可能的揣摩對方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的行為模式,從而做出客觀實際的決策。
B. 國際商務談判中,有什麼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方之間的思想政治、文化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特別是國際商務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基於中國的觀點,對西方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進行充分了解,對商務談判的效率和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它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分析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並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將商務談判的風險降到最低,達到國際商務談判的最佳效果。
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主要是指人們的內在思維運作。如果從同一起點出發,不同的思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思維結論。中西方思維模式的主要區別在於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從國際商務談判的角度來看,西方國家往往更注重人與人之間利益的明確劃分,這就是理性思維。而中國則一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衡量,也就是感性思維。因此,在國際商業決策過程中,西方國家主要通過邏輯嚴謹的分析得出結論,而中國則根據經驗和分析把握全局,做出相應判斷,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應對策略分析。正確認識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如果你想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理解問題。既然中西方文化差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們要做的就是謙虛謹慎地學習和理解,正確認真地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際商務談判的有效進行,具體如下。第一,在與西方商務人士談判之前,中國談判者不要盲目學習自己的談判業務,而是在此基礎上充分掌握對方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便於應急。其次,在商務談判過程中,面對對方不熟悉的行為或語言,要時刻尊重,不要大驚小怪,否則會損害雙方的合作關系。
C. 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從淺層國際化不斷進入深層次國際化階段,「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取得了令國人驕傲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障礙,文化差異就是其中較持久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由於營銷是基於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的,並且這個需求在很大程度是以文化為基礎,因此當我國企業進入某個國家時,絕對不能只考慮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還應認真研究隱藏在背後的文化差異,並據此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以適應不同文化環境下消費者的要求。
一、文化與國際營銷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它包括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規范、宗教、藝術、語言、審美觀、生活風俗習慣等。人們的消費方式、需求或慾望的優先次序以及滿足需求或慾望的方式都屬於文化范疇,文化影響、形成和決定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市場營銷是指為滿足個人和社會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而去提供恰當的或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文化的觀念和價值觀存在差異必然導致社會需求差異的出現,可見營銷滿足公司客戶的不同需要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為基礎的,所以成功的國際市場營銷者應該努力去理解他所要開拓的市場所遵循的文化規范。事實上,文化滲透到國際營銷的各項活動之中,包括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定位、營銷組合、售後服務以及跨國談判。文化差異的普遍性,給國際營銷活動的開展帶來很多的障礙,理解文化差異是企業開展國際營銷的必要前提。
二、文化差異在國際營銷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消費行為及消費方式的差異
價值觀制約和支配著個人或組織的宗旨、信念、行為規范和追求目的。不同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相比,消費者對價值觀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為。西方人懂得感官享受,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們總想方設法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現實生活,這與東方人傳承勤儉節約的文化美德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在國際營銷中,營銷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這些外在的消費文化差異,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
(二)語言和行為習慣的差異
語言和行為習慣在國際營銷中是首當其沖的。世界上的語言千差萬別,即便是同樣的語言,不同的翻譯方式,也會有非常大的差別。語言是營銷人員的交流工具,在國際營銷中,不同的國家,可能使用不同的語言。懂得一個國家的語言極其重要。成功的國際營銷者必須善於交流,不僅要會說這種語言,而且要能夠徹底了解。這樣才能在向顧客介紹產品以及了解顧客的需求時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選擇消費者樂於接受的語言文字。
(三)宗教信仰的差異
多數國家歷史上信仰某種宗教,宗教信仰構成了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對國際營銷的影響也非常大,宗教信仰的破壞有時候會導致民族沖突。企業要進入東道國,必須嚴格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尤其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它是文化差異中最為敏感的因素。它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三、跨國營銷中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
文化差異確實使國際市場營銷的活動復雜化,我國企業在跨國營銷中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呢?
(一)延續母國文化
延續母國文化策略是指一國的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忽視東道國文化環境,將在國內取得成功的產品或經驗直接向東道國市場延伸的一種營銷模式。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企業跨文化營銷的障礙,但很多情況下企業背後某種特定的文化差異在異質文化市場上會因其獨特性、新穎性而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關注,甚至偏愛。
延續中國文化取向模式是在中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比較小,中國企業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較低時所採取的一種模式。中國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的初級階段所採用的跨文化營銷模式應該是中國文化取向模式。這意味著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從延伸在中國的業務和營銷組合開始充分運用企業在國內做的較好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跨文化營銷。
(二)有效的跨文化培訓
在一項對跨文化培訓的研究是否有效的全面調查表明,有占絕對優勢的證據支持這種培訓促進了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高,並導致了更高的工作績效。比如,未經過培訓的企業中,每一百名派往沙烏地阿拉伯的美國人有20人提前回國,因為他們無法逾越文化隔閡,但經過培訓的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只有8%無法適應文化的調整。這項研究證明了跨文化培訓的價值,無論受過哪種方式培訓的員工,都比沒有受過培訓的人出色。
(三)文化融合創新
此策略意在建立第三種文化,即創造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考慮各方文化而又超越原有文化的新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融合。創造第三種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妥協,而是各種文化達到某種和諧。文化差異在跨國營銷中有一種潛在的優勢,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差異並轉化矛盾,將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融合起來,最終結果是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財富。通過不同文化的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形成一種新的、統一的企業文化。
結束語:
文化作為人類知識、信仰、倫理、法律、風俗習慣等的總和,在塑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國家)的許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誘導著人們的價值追求,推動著社會的消費需要,而且調節著群體的經濟行為,影響著經濟運行機制等等。國際市場營銷作為企業經營運作的一種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在沒有文化的真空運作。文化沒有對錯好壞,只有差異。因此跨國企業和國際營銷者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為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時調整企業的國
D. 商務活動中文化差異的應對措施
文化具有相對性和普遍性,任何一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兩重性。由此文化可以分為本文化和泛文化,前者指人類群體創造出的,區別於其他文化的內容;後者是因為地理環境文化創造等因素存在於不同地區的共同文化內容。現實表明,不同的群體之間存在著文化的差異甚至文化的沖突,而從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主體,基本上都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群體、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個人還有其它組織,企業競爭的全球化必然會帶來管理活動的國際化,而管理活動受人們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行為准則、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不同地區文化形成不同管理文化
當不同地區的文化相結合時,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風格。在思維方面,中國人表現出來的一般是總體的、綜合的、非線性邏輯的特徵,注重對等級、對人或事的方面更側重於人,對特殊性或原則性,這時候容易選取特殊性,而對於個人與集體則更注重整體的方面,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方式。
所以,從文化上看,有很多的不同,在溝通方面,中國人的表現往往是注重人的、注重等級的、被動的、間接的、委婉的、內向的、學習的、注重過程的、注重和諧氣氛的、注重給予和獲取平等的方式。而一般說來,西方則表現為注重事的、注重合作的、主動的、公開的、外相的、教導式的、簡明扼要的,注重具體相關事項的一致性,注重收益的方式。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在具體的幾個方面都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差異,甚至有時是相反的差異。這是文化差異的一個具體的研究成果。
文化差異是現實的存在,不同的文化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溝通。文化差異對跨國商務活動中的溝通的負面影響主要來源於對文化背景遷移的忽略、個體的文化成見、民族中心主義以及缺乏共鳴等因素。國際商務活動中溝通的失誤則在很多情況上是出於對文化背景不同的忽略,而要克服不同的文化環境對國際商務的不良影響,在文化協同方面獲得國際商務活動的競爭力,跨國的文化管理是關鍵。
跨文化管理就要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國家之間存在的差異,選擇合適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來克服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沖突和不利影響,來消除不利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獲取文化協同的力量。通過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對不同的文化差異進行整合,促進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融合,避免或者解決由於文化差異所帶來的障礙與沖突。
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要正確識別文化差異,積極開展文化溝通,避免和消除文化矛盾,進行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融是進行跨文化管理的前提和條件。來自不同背景的商務人士彼此往來,並且正確認識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提高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要理解別人的文化,也要理解自己的文化。對於自己的文化包括缺點和優點兩個方面,包括它的現實和演變的規律,能夠使我們比較深刻的認識文化的關聯形成和它的現狀。同時要積極開展和參與有關文化培訓的活動,對提高跨文化的管理技能、促進對別人文化的理解以及對順利開展國際商務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
E. 如何認識與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
如何認識與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
國際商務談判即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不同國家之間的商務活動主體為滿足某一需要或達到某一目標而進行的討論和洽談的商業活動的總稱,是國際商務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核心。
某些角度上講國際商務談判具有如下特徵國際性、跨文化性、復雜性、政策性和困難性,就跨文化性而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談判談判主體來自不同的地域,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環境,體現不同的價值體系,存在政治、經濟、思想等多方面的差異,如果談判中處理不好文化差異問題,勢必對談判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如何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文化差異呢?
首先,要了解談判客戶的企業文化背景和個人愛好興趣,找出雙方文化差異所在。這一過程主要在談判前的准備階段完成,談判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談判背景,對談判雙方和當前形勢進行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等。通過對談判背景及談判前雙方的寒暄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文化差異,這樣做能夠做好必要准備以應對談判種可能影響談判順利進行因素,節約談判成本。當然找到文化差異所在更能了解對方的價值觀,為談判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其次,要卻處理談判中的文化差異,談判中必須採取適當的交流方式,盡量較藝術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針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談判主題採用不同的談判方式。例如同西方人談判,要採取外向型交流方式,盡量以簡單、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模稜兩可、含糊其詞。語言具有對抗性,口氣斷然,他們認為爭辯不僅僅是發表個人意見的權利,也有利於解決問題,觀點的分歧並不會影響人際關系。而在東方文化中,為了保全雙方的面子、群體的面子或別人的面子,經常使用曖昧的、間接的語言。即使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絕或反駁,而是迂迴曲折陳述自己的見解,或是支支吾吾以示為難。要把創造和諧的氣氛作為談判的重要手段,在談判過程中,盡量避免摩擦,追求友誼第一,長久合作。
再次,談判後要針對文化差異搞好後續交流。談判的順利進行並不代表雙方交往的終結,更多的還需要進行後續交流,深入了解文化差異,繼續尋找利益共同點,有的放矢,為再次合作奠定基礎。
同時,針對國際談判中的文化差異還要講求一些策略,由於談判雙方都想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益沖突難以避免。此時,只有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才能使談判順利完成,取得成功。
1、注重換位思考,談判雙方的利益沖突往往不在於客觀事實,而在於想法不同。在談判中,如果出現雙方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措施來處理問題: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要以自己為中心推測對方的意圖、相互交流彼此的見解和看法、尋找機會採取行動化解沖突、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希望達成協議的誠意、在協議達成時,一定要給對方留面子,尊重對方人格。
2、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談判雙方首先要樹立雙贏的概念。一場談判的結局應該使談判的雙方都有「贏」的感覺。採取什麼樣的談判手段、談判方法和談判原則使談判的結局對談判各方都有利,這是商務談判的實質追求。談判雙方應該能夠識別其共同的利益所在,而共同利益就意味著商業機會,強調共同利益可以使談判更順利。
3、藉助客觀標准解決利益沖突,在談判過程中,有時雙方會就某一個利益問題爭執不下,互不讓步,此時,客觀標準的使用在商務談判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談判中經常遇到的價格問題,當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時,可以參照一些客觀標准,如市場價值、替代成本、折舊、賬面價值等等。此種方式在實際談判中非常有效,可以不傷和氣地快速取得談判成果。但基本原則應該是公平有效的原則、科學的原則和先例原則。
國際商務環境復雜多變,只有掌握文化差異,更好的處理文化差異,才能爭取到談判的主動權,獲得最大效益。
F. 如何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談判中要主動地了解中西方談判差異,發現導致彼此誤解或對立的真正原因,想方設法找到建設性的溝通渠道,促進談判向成功的方向發展。首先,加強跨文化的談判意識。國際商務談判是一種屬於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感情方式及行為方式的談判,有時意識不到的不同文化規范的力量可能會削弱有效的交流。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必須加強跨文化談判意識,認識到不同文化類型背景的談判者在需求、動機、信念上的不同,學會了解、接受、尊重對方文化,切不可片面理解在自己國家裡得到認可的東西在其他國家也同樣行之有效。在正確的談判意識指導下,涉外談判者要靈活多變,使自己的談判風格和策略適應不同的商務文化類型。
其次,敏銳洞察談判對手文化准則、社會習俗和禁忌。在進行國際商務談判之前,談判者一定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的習俗與禁忌,以避免因不知道某些特殊講究而致對方不快甚至影響談判的進程和結果。如中國認為吉祥的「四六成雙」的「四」,在日本特別忌諱。我們視為珍貴吉祥的大象卻被英國人當成蠢笨的象徵,與他們貿易時,商標和包裝上要盡力迴避大象圖標。所以在談判中深入了解他者文化非常重要,切忌把自己的價值理念體現在產品中。
再次,理解和容納不同的文化,克服文化偏見。盡管人們一般都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但在談判中還是會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標准去解釋和判斷對方,而忘記事實上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商務文化。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首先要摒棄民族中心主義,克服文化偏見,切忌妄加評論對方的文化准則,同樣也不要讓對方來評判自己的價值觀,這樣很容易引發尖銳矛盾。當不同文化在談判場上碰撞時,要學會尊重和包容相異的道德規范和風俗人情,盡量站在對方的文化角度去觀察事物,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另外,我們還要避免文化接觸中的刻板印象。兩種文化的差異是就整體的傾向而論,講的是共性,而非一概而論。然而個性的差異必然存在,不可忽視。刻板印象會禁錮人們的頭腦,使其失去應有的敏感,不利於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最後,克服溝通障礙。由於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一方語言的某些表述難以用另一種語言來准確表達而造成誤解,這在商務談判中也不鮮見。國際商務交流中翻譯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受職業習慣、教育程度以及某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所限而造成的一方未能准確理解甚至誤解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也是阻礙雙方有效溝通的重要障礙。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須確保准確傳達雙方的意圖和信息,以免雙方因誤解而使談判陷入僵局。
總之,國際商務談判與文化溝通密不可分,文化差異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和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所面臨的極大挑戰。談判中,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為標准去理解和評價對方,而應以跨文化的視角審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積極地順應和調適文化差異,從而實現跨文化談判的成功。
G. 國際商務談判中,都有什麼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
在日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許多商業談判是在跨文化環境中進行的。這個時候,僅僅掌握一門外語是不夠的,還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世界似乎越來越像一個大家庭,但事實上,由於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人仍有許多分歧。他們用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立場看待世界,他們對貿易目標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把自己的假設、想像、偏見和其他文化特徵帶入商務談判。
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基於不同的文化基本邏輯的普遍差異。例如,漢字是基於語言發展的象形文字,因此,單字的意思和一句話的意思都可以獨立表達,而西方語言是符號,語音符號組合成的邏輯語言,所以,西方語言是執著的邏輯,我們表達時,講究 "因為... 所以 "的邏輯表達,對方才能真正理解,從而避免產生歧義。
H. 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2500字
現代經濟信息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董沛延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07級國際經濟與貿易(2)班摘要:理解文化含義和文化差異的諸項維度,是認識文化差異對國際營銷決策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提。企業在應對文化差異時應具備正確心態,充分認識到文化差異對跨文化營銷的「雙刃劍」作用。在影響企業國際營銷活動的眾多宏觀營銷環境各因素中,文化環境對社會的影響最深人最持久,文化差異無疑成為了影響企業國際營銷戰略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三、跨國營銷中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的企業從淺層國際化不斷進入深層次國際化階段,「走出去」的中國文化差異確實使國際市場營銷的活動復雜化,我國企業在跨國營企業取得了令國人驕傲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障礙,文化銷中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呢?差異就是其中較持久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由於營銷是基於滿足顧客(一)延續母國文化的不同需求的,並且這個需求在很大程度是以文化為基礎,因此當我延續母國文化策略是指一國的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忽視東道國國企業進入某個國家時,絕對不能只考慮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還應文化環境,將在國內取得成功的產品或經驗直接向東道國市場延伸的認真研究隱藏在背後的文化差異,並據此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以一種營銷模式。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企業跨文化營銷的障礙,但很多情適應不同文化環境下消費者的要求。況下企業背後某種特定的文化差異在異質文化市場上會因其獨特性、新穎性而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關注,甚至偏愛。一、文化與國際營銷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延續中國文化取向模式是在中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比的綜合,它包括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規范、宗教、藝術、語言、審美較小,中國企業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較低時所採取的一種模式。中國企觀、生活風俗習慣等。人們的消費方式、需求或慾望的優先次序以及滿業在開展跨國營銷的初級階段所採用的跨文化營銷模式應該是中國文足需求或慾望的方式都屬於文化范疇,文化影響、形成和決定人們的生化取向模式。這意味著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從延伸在中國的業務活方式。而市場營銷是指為滿足個人和社會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而去提和營銷組合開始充分運用企業在國內做的較好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跨文供恰當的或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文化的觀念和價值觀存在差異必然導致化營銷。社會需求差異的出現,可見營銷滿足公司客戶的不同需要或要求在很大(二)有效的跨文化培訓程度上是以文化為基礎的,所以成功的國際市場營銷者應該努力去理解在一項對跨文化培訓的研究是否有效的全面調查表明,有占絕對他所要開拓的市場所遵循的文化規范。事實上,文化滲透到國際營銷的優勢的證據支持這種培訓促進了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高,並導致了更各項活動之中,包括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定位、營銷組合、售後服務高的工作績效。比如,未經過培訓的企業中,每一百名派往沙特阿拉以及跨國談判。文化差異的普遍性,給國際營銷活動的開展帶來很多的伯的美國人有20人提前回國,因為他們無法逾越文化隔閡,但經過培障礙,理解文化差異是企業開展國際營銷的必要前提。訓的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只有8%無法適應文化的調整。這項研究證明了跨文化培訓的價值,無論受過哪種方式培訓的員工,都比沒有受二、文化差異在國際營銷中的主要表現形式(一)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消費行為及消費方式的差異過培訓的人出色。價值觀制約和支配著個人或組織的宗旨、信念、行為規范和追求(三)文化融合創新目的。不同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西方國家與此策略意在建立第三種文化,即創造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考慮東方國家相比,消費者對價值觀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各方文化而又超越原有文化的新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融合。消費行為。西方人懂得感官享受,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們總想方設法創造第三種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妥協,而是各種文化達到某種和諧。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現實生活,這與東方人傳承勤儉節約的文化美德文化差異在跨國營銷中有一種潛在的優勢,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差異並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在國際營銷中,營銷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這些外轉化矛盾,將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融合起來,最終結果是提高了在的消費文化差異,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財富。通過不同文化的相互補充、相互協(二)語言和行為習慣的差異調,形成一種新的、統一的企業文化。語言和行為習慣在國際營銷中是首當其沖的。世界上的語言千差四、結束語萬別,即便是同樣的語言,不同的翻譯方式,也會有非常大的差別。文化作為人類知識、信仰、倫理、法律、風俗習慣等的總和,在語言是營銷人員的交流工具,在國際營銷中,不同的國家,可能使用塑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國家)的許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不同的語言。懂得一個國家的語言極其重要。成功的國際營銷者必須僅誘導著人們的價值追求,推動著社會的消費需要,而且調節著群體善於交流,不僅要會說這種語言,而且要能夠徹底了解。這樣才能在的經濟行為,影響著經濟運行機制等等。國際市場營銷作為企業經營向顧客介紹產品以及了解顧客的需求時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選擇運作的一種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在沒有文化的真空運作。文化沒有對消費者樂於接受的語言文字。錯好壞,只有差異。因此跨國企業和國際營銷者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為(三)宗教信仰的差異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時調整企業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適時適多數國家歷史上信仰某種宗教,宗教信仰構成了其文化的重要組當地選擇本土化營銷策略,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國際目標成部分。宗教對國際營銷的影響也非常大,宗教信仰的破壞有時候會市場的需要。導致民族沖突。企業要進入東道國,必須嚴格尊重當地宗教信仰。
I. 跨國企業如何解決文化沖突
這個問題很大,試著回答下。
1. 了解東道國的宗教、民族文化背景;
2. 邀請文化專家培訓東道國文化風俗;
3. 尊重東道國主流價值觀。如歐洲,個人價值大於集體價值,個人生活先於公司事業。
4. 與東道國政府、行業協會以及社區建立良好關系;
5.加強海外公司培訓,開展與國內公司的聯誼活動,增強互信;
6. 非常重要一點,要高度注意學習東道國法律,有些文化沖突是和法律沖突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
兩年前,海爾的王安喜先生曾經介紹,在巴基斯坦開設工廠,建立了祈禱室,允許工作時間進行活動。又如,中遠集團在海外公司開展了勞模評選活動,帶給員工巨大榮譽感與成就感,取得良好收效。中冶集團在阿拉伯國家與宗教領袖建立良好關系,在混亂局面下得到宗教力量的支持,安全指數大大提升……這方面已有先例。另外,國外跨國公司到華開展業務也給我們很多啟示,比如摩托羅拉公司允許黨組織活動,並與之積極溝通,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發展。
多學習,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