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從我做起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身處信息大爆炸的現代社會里,生活節奏快,又通過網路接受了太多的多元文化,再加上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我們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就要發揚創新精神,與時代相結合,通過創新的方式喚起對傳統文化的好奇之心、進而研究、然後演變為熱愛。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類節目。這些節目不但清新脫俗,而且都旨在“賞傳統精髓、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再比如在興起的短視頻平台,製作些有關中國文化的精美的短視頻,宣揚我們風格各異的中式建築、曲調優美的戲劇等等等等,盡我們自己所有的能力,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言。
2. 如何培養自己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情懷和技能
一、中青年幹部要與時俱進,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 面對新世紀、新形勢,中青年幹部要增強四種意識,提高四種能力。 1、增強責任意識,提高服務能力 責任意識可以劃為四個層次:社會責任,就是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工作責任,就是要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家庭責任,就是要扮好角色、家庭幸福;自我責任,就是要嚴於律已、追求進步。責任意識是來自於需求驅動的。同時,責任意識的強弱,導致不同的結果。在充滿競爭的當今時代,責任意識應該成為青年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增強責任意識,能夠時時處處「內驅」著我們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調控和自我發展。中青年幹部要增強責任意識,還必須不斷強化大局意識,培養敬業精神,掌握服務本領,提高服務能力。 2、增強發展意識,提高學習能力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中青年幹部必須要有強烈的發展意識,而發展的前提和重要條件是提高學習能力。 一是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明確學習的重要性。要明確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是一種社會責任,學習是新的形勢對人的發展的迫切要求。二是要有堅定的學習方向,知道學習什麼。主要學習兩個方面的知識:一個方面,是學文化、學知識、學技術、學管理;第二個方面,是學思想、學道德、學傳統、學作風。要通過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三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做到學以致用。要做到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創新。 四是要有拓展的學習境界,實踐學習效果的升華。 3、增強競爭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充滿競爭的世紀。而競爭的制勝法寶就是通過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提高創新能力。一是要增強創新意識。就是要勤奮學習,終身學習;就要激發慾望,釋放潛力;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改造。 二是要鍛煉創新思維。就是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和核心。要多讀書、多質疑、多思考、多想像。三是要積累創新方法。思路決定效果。要積累創新方法,就要努力做到善於學習、敢於請教、巧於設計、勤於實踐。 四是要培養創新品格。要努力培養自身獨立、果斷、剛毅、求實、合作、進取的個性心理特徵。 4、增強開放意識,提高社交能力 中青年幹部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提高駕馭復雜問題的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開放意識。一是要強化三個開放理念,即開放是競爭合作的需要、開放是學習提高的需要、開放是拓展發展空間的需要。 二是要摒棄三種落後心理,第一種是盆地心態,表現為封閉、保守、孤立、窩里斗。第二種是邊緣感覺,表現為置身主流之外,冷漠地對待一切,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的交往關繫上,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理不當,孤獨、寂寞、自卑和疑慮感強。第三種是自戀情節,表現為自滿自足,陶醉落後,安於現狀。三是要爭做「四開」的現代人,即有開放的思維,有開朗的情懷,有開闊的胸襟,有開明的形象,開拓進取,奮發有為。 增強開放意識,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作為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人的重要素質之一。具體而言:一是要具有較強的公關意識、社交能力和協調性。二是遇事能夠仔細考慮他人情緒和周圍環境。三是要具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四是要有強烈的團隊意識,熱愛集體,以作為一分子為榮耀,時刻站在集體的立場上,從言行舉止上嚴格要求自己,同時處處維護集體的想像和利益。這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課程及活動安排獨具匠心,本人受益匪淺,通過參加拓展訓練、實地考察、課堂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視野得到了開拓,自身的綜合素質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信我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尤其是通過此次培訓,我改變了認識,因為本人目前在人大機關工作,一直覺得人大不是建設廣陵的主角,充其量是個配角,經過此次培訓,我徹底地改變了這一錯誤認識,我深刻體會到建設廣陵是我們廣陵區每一位機關幹部義不容辭的職責,無論在哪個部門、哪個崗位工作,只要他(她)時刻將廣陵的發展牢記心中,結合本職工作積極出謀劃策,大家都是建設廣陵的主角,也都能為廣陵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力量。新的世紀,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新的目標,給中青年幹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素質要求。中青年幹部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著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努力塑造「求新思變、開明開放、誠實守信、善謀實干」的嶄新形象。
二、注重總結創新,提高「會幹事」的水平。
善於學習的人是善於走捷徑的人;善於總結和思考的人,是善於創新和進步的人。年輕幹部在工作中要講究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關鍵是要注重總結和思考,對取得成功的工作要認真總結,加以提煉和升華;對出問題的地方,要多請教多反思,加以改進和修正,對別人的成功經驗,要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實際,進行有益的借鑒,加以轉化和創新。在工作中,要養成善於總結和思考的習慣,提高自我修正、借鑒創新、做結合文章的能力。實際上,我們經常做重復的工作,只有不斷總結完善,才能熟能生巧、推陳出新,才能積累經驗、舉一反三,提高應對各種任務的能力。
3. 如何培養自身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的提升需要實踐的錘煉。文化修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們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文化修養的提升需要依託物質載體。只有在意識到知識儲備匱乏的同時,藉助參加文體活動,讀書特別是經典型的書籍,多閱讀瀏覽新聞來增加社會閱歷,才能提高文化修養。多看書,多思考,氣質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可以改變的.是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很多人讀完大學,很久沒見的人都說他變了一個樣,其實就是校園生活熏陶出來的.多讀書總有好處.還有一點,想成為什麼人,就和什麼人做朋友,親君子,遠小人.時間長了,氣質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少說話,多傾聽。因為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後行,我這里要說的是,三思而後言。即使是網路這個靠語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會讓人討厭的。想說話了,就對自己說,不要對別人說,因為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聽。要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好的心態.才能培養出好的氣質。
4. 如何培養自己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情懷和技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更應該努力學習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自身道德修養提供豐厚的滋養,以此來陶冶道德情操,升華思想境界,養成浩然正氣。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在慢慢消逝,隨之而來的是有些人的道德修養也在慢慢減弱,如不法商販無視道德底線,做出了令人發指的損人害己的事情,還有腐敗事件頻出等,歸根到底都是由於思想道德的腐化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發生扭曲。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進行全面系統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及應用,從中汲取營養,加強自我修養,重修傳統道德觀。
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及後來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告訴我們要為國家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毛澤東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告訴我們要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要留清白在人間」……告誡我們要勤儉、廉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警告我們不能沉溺於種貪圖享受、滿足於現狀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勸誡我們要抵抗外在誘惑;「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告誡我們要知書達禮;「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勸誡我們要向善;「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晉文公退避三舍……告訴我們在交往中要守誠信、講忠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是要注重仁愛;「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拔苗助長。」教育我們在培養學生時要遵循人的天性,還要尊重個體的差異,要因勢利導,不能急於求成……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浩瀚,塑造了中華民族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社會經濟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之驕傲、自豪,同時,我亦深深明白,要想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繼續發揮作用,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將其繼承和發揚。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應該學習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來影響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學生美好的性格、品質,從而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展現出更大的魅力,激發出更大的潛能。
5. 論如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
論如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經典,首先就是要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產生興趣。只有對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養成了,學生才能主動的去學習、接受、理解傳統文化經典。
6. 如何讓孩子喜歡傳統文化
想要讓孩子愛上傳統文化,那麼父母首先應該自己先愛上傳統文化,其實再用一些方法去引導孩子愛上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如今的孩子身邊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這誘惑不僅來自於高科技電子產品,同時還來自於其他國家的文化。雖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並喜歡上其他國家文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作為父母應當讓自己的學習傳統文化並一定程度上地喜歡上。
方法三,學習一門樂器如果家裡的孩子是對音樂比較敏感的孩子,那麼父母就可以帶領自己的孩子去學一門傳統樂器,比如說笛子,古箏等。這些傳統樂器能夠很好地帶領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它們所發出的聲音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7. 傳統文化怎麼學習
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要從書上入手,還得要實踐才能了解得更加透徹。
想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必須得有一顆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的心態,喜歡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古人曾說過,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那麼學習它就如同嚼蠟,食不知味,更別提能夠了解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願意把它記在腦海里,並且加以研究了。
當然,傳統文化中自然也有許多令人唏噓的一面。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是與現在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鮮少有人會耐著性子將傳統文化一一呈現給世人,如果喜歡這傳統文化,大可發揮你的耐心,多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它的魅力。當然,也有許多匠人不願將傳統文化貢獻出去,認為是祖上秘寶,對此我們也要多加尊重,不應該道德綁架,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留存。
8. 傳統文化核心素養的培養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構築了中華兒女獨特而堅定的精神世界,是現代教育的重要使命。2.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先進教育的核心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漸受到重視,而建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也成為了新的改革方向。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都確立了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核心目標的教育理念,將本民族特色文化蘊含在內,構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指標評價體系,依據此進行評價,這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個較全面的評判。在該指標評價體系下,學生也會追求自我的核心素養的提升,而不是單一的追求課業成績,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升自身的應試能力上。3.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需「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具備核心素養的重要條件。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需「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要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資產階級不良思想入侵對學生的三觀產生不良思想的影響。現代學生只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才能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
二、中國傳統文化學習融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內容
1.「仁愛」的崇高道德思想和奉獻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思想為核心,而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一個「仁」概括,孔子在論語中對「仁」的思想進行了論述,指出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良性的人際互動模式。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都對「仁」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指出「仁」是一種極高的價值追求,蘊含極強的包容和奉獻精神。而這種「大愛」之心則是具有人文底蘊的崇高情懷,是現代學生應該去追求的境界,應該被納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內容。2.嚴於正己,謹言慎行的行為修養。想要擁有「大愛」,不能僅停留在精神層面,而是要在社會參與中體現出來。我國中華傳統文化不僅給予學生提供極高的價值追求,還將這種價值追求具體化。《孟子·離婁下》提出「存心」的概念,即強調人要嚴於律己,提高自己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學生想要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參與素養,獲得他人的信任,從而結交同樣可靠可信的朋友,獲得更加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3.反省改過的修煉方法。孟子強調人性本善,但也強調人要通過反省改過才能不斷完善自我,保持自己善的本性的同時,糾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修煉更高的德行。「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認為,對於仁者來說,即使射箭射不中,也不會怨天尤人,而是會從自身找原因,反省自身的原因後調整自身的行為,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幫助自己更加接近目標。
三、中國傳統文化學習融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方法
歸納起來,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從三大方面體現出來,每個方麵包含兩個素養,一共六大素養,旨在塑造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和全面發展能力的個體。學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又要在文化基礎上擁有創新的能力,且能很快地適應社會。1.基於傳統文化內容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框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於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面都能產生正面的影響,起到教育的作用。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底蘊,學生通過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既傳遞了思想,又歸納了方法,強調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為學生自我發展提供參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省自勉的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保持一個謙卑的心。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傳遞的誠信、禮貌、謹言慎行的為人處事的方法能讓學生被社會接受,跟合作團隊友好相處、共同協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擔當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2.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學習,鞏固學生的文化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方法非常豐富。學生正處於學習文化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打好文化基礎,也是為未來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和發展路徑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想要把握學科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首先自己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學科體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在增添了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會結合自身的興趣,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從而產生了深入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慾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了自身的文化基礎,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做到自我提升,從而踐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教學相長的學習理念。3.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時,要多結合生活實際案例。一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社會與現實社會進行對比,從而更加了解現實社會,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現實社會許多問題產生的原因。二是讓學生將中國傳統社會與現實社會進行對比,提升自身的判斷力,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的繼承和發展,而不是一味的盲從。三是讓學生運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對學生來說就等於是吸取了無數先人的經驗教訓,使得學生少走一些彎路,提高人生效率。4.布置社會實踐任務,促進學生的社會參與。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理論和方法,就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因此,教師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以後,還要布置社會實踐任務。而理論想要作用於實踐,進而轉化為實際價值,需要有一個過程。學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在社會參與中獲得感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和差異,只有理論經歷了實踐的檢驗,學生才能更加有辨別能力
9.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承
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條理清晰,最好分多方面講
最佳答案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先正心悟自吧,同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利用網路、社會活動等推廣傳統文化,建議先看看陳大惠老師主辦的傳統文化公益論壇,看後自己會有很多的啟發,網路」橄欖樹影院」在傳統文化專題里就有論壇的公益視頻,案例真實生動,很有教育意義,另外還有傳統文化的其他內容,都講的深入淺出,便於理解和踐行,相信會給你帶來諸多的感悟和啟示
10. 如何激發現代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想要激發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首先可以通過一些活動的方式,比如說演講比賽 或者說我愛詩詞這類的活動來引發他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