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里頭文化在那裡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
『貳』 二里頭文化的遺址在地域上屬於哪裡
就目前的考古發現而言,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的布范圍相當廣泛。除河南以外,陝西、山西、湖北等地均發現了以陶器為代表的文化內涵相似的考古遺存,或作為二里頭文化的地方類型、或地方文化在深受二里頭文化影響下的延續看待。盡管類似的考古遺存分布廣泛,但從遺存規模、等級等因素來看,二里頭遺址仍然是目前發現的二里頭文化中等級最高的中心聚落址。表現在大型宮殿基址、隨葬青銅禮、兵器、玉器等高等級墓葬的發見,以及殉人奠基等現象。而河洛地區二里頭文化性質的聚落遺存分布亦相當密集,體現出中心聚落與一般聚落的分布關系,可見就目前的認識來看二里頭文化遺存的分布地域以河洛地區最為集中,即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
『叄』 根據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在現今哪一省內
河南省。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肆』 二里頭遺址在什麼地方
二里頭遺址位於伊水、洛水之間的河南省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是我國古代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堪稱「華夏第一王都」。
『伍』 最早的中國是二里頭遺址還是陶寺遺址有何證據
《最早的中國》其實是一部書的名字,這本書的作者是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考古學家許宏,所謂最早的中國其實指的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同時也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開始。
眾所周知,中國有大量的史書記載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朝代是夏朝,比如說《史記》,是從《五帝本紀》開始記載的,甚至比夏朝還要早幾百年,但由於是文獻的記載,缺乏考古證據的支持,自從20世紀初被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學者懷疑以來,直到現在,仍然有部分學者懷疑夏朝的存在。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國外的考古學傳入中國,國內開始了一系列的考古研究,由於國內文物古跡眾多,所以考古學的發展突飛猛進,以考古方式發掘了數不清的遺址,對於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是不是夏朝,一直都有爭議,而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的都城,到底是二里頭遺址還是陶寺遺址,其實也有過爭議。
認定誰才是「最早的中國」是從考古的角度來進行的,因此比較二里頭與陶寺也是從考古來進行研究的,下面分別以五個角度來比較兩者的區別: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位於黃河以南,根據其文化特性,二里頭被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為了准確檢測二里頭遺址存在的時間,根據商夏周斷代工程的學術課題,在1984~1991年期間先後對四期遺址中的9個樣本進行了碳14測年檢測,得到的數據如下:
陶寺遺址也有對外擴張風格的能力,比如在山東大汶口遺址能找到少數陶寺風格的陶器,還能在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後紅山文化找到,並且數量還不多,地域也不及二里頭更遠,擴張能力明顯不如二里頭,說明陶寺的統治者不如二里頭強勢。
另外,陶寺和二里頭遺址同時存在了200多年,在這之後,陶寺開始衰弱了,而二里頭恰恰開始強大起來,這也能說明二里頭的崛起與陶寺的衰弱存在某種聯系,這是從考古文化上來叛亂遺址的興衰。
許宏在《最早的中國》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所知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的都城。同時還有這樣的描述:
以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最早的「中國」這一文明實體,顯現出東亞大陸人類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的兩大特質。這兩大特質,可以用一點一面來概括,一點,是指其都邑中心的龐大化與復雜化,堪稱「華夏第一王都」,一面,是指其大范圍的文化輻射,形成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最早的強勢「核心文化」。
因此,從考古角度來說,二里頭文化及遺址才是最早的中國,而陶寺遺址是比二里頭遺址更早的龍山文化之一,或者說陶寺正處於「最早的中國」的萌芽階段。
『陸』 二里頭遺址在哪裡二里頭遺址為什麼被認定為夏朝國都
二里頭遺址是我國考古發現重要遺址之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確定的六大都邑之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的偃師區境內,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
二里頭身份的轉變並不是因為在二里頭發現了什麼足以一錘定音的證據,證明了其夏朝都城的地位。而是因為偃師商城的發現。偃師商城發現於1983年,同樣是國家文物的重點保護單位,偃師商城的年代推測在3500年至3300年左右,時間上緊挨著二里頭。而且偃師商城只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所在同樣在洛陽偃師與二里頭的距離不過二十里。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二里頭是早期的商都的話,那麼當時的商人為什麼會舍棄二里頭又在如此之近的地方重新修建一座都城。
偃師商城的發現更加接近於歷史中商代都城,而且其文物也與後續的商代文化傳承性更強,所以其商城的地位越發固定。而兩者位置的高度接近,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此處擁有商代的兩座都城,於是二里頭的地位就開始動搖了起來。偃師商城如果是商都那麼二里頭是什麼,比早期商都更早的,自然就是夏都了,於是二里頭的地位就這么被大多數的考古學家認定了下來。然而因為二里頭沒有發現任何的文字記載的信息,所以二里頭到底是夏朝晚期還是商朝早期的都城,或者有其他的身份,仍然有部分的考古學界提出質疑。
二里頭考古發掘的主持者許宏自己都認為,二里頭的身份如今就認定還為時過早,就如同當初將其定位商都一樣,就目前而言不論是商都還是夏都其實都缺乏足夠的支持與證據,唯一無可置疑的是二里頭是我國早期的一處王朝都城。
『柒』 二里頭文化名詞解釋是什麼
二里頭文化名詞解釋:中國青銅時代文化。因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而命名。
年代約為公元前1800~前15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西部和晉南地區,已發現遺址三百餘處。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四期),被分為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
二里頭文化分布於豫西晉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遺址。遺址中發掘出青銅器,玉器等禮器,祭器,還有大型宮殿的基址;此外還發現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亂葬境,亂葬者可能是戰爭俘虜。這些都顯示夏已初步進入國家階段。
發現過程:
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是夏文化探索的肇始期。學術界開始把夏史的重建寄託在新興的近現代考古學上。
1950年代,商文化二里崗期遺存和鄭州商城的發現,使學界對早於安陽殷墟的商文化有了較為明晰的認識。李學勤、安志敏、石興邦等根據鄭州商代遺址的發現,提出介於商代文化層和龍山文化層之間的「洛達廟期」遺存(即後來所稱的「二里頭文化」)是探索夏文化值得注意的線索或對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里頭文化
『捌』 二里頭是中國哪一歷史時期
二里頭文化是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與商代文化之間的一種考古學文化,屬於夏代。
二里頭文化中國青銅時代文化。以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命名。年代約當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鄭州附近和伊、洛、潁、汝諸水流域以及 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現已發現遺址近百處,經過 發掘的有洛陽東干溝、矬李、東馬溝,陝縣七里鋪,臨 汝煤山,鄭州洛達廟和山西夏縣東下馮、翼城感軍等十 余個地點。
『玖』 二里頭遺址在什麼平原
二里頭遺址在華北平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二里頭。
『拾』 二里頭文化的中心聚落遺址是哪座
二里頭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早期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典型遺址。遺址位於河南省西部洛河下游偃師市二里頭村周圍,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前18-前16世紀東亞最大的聚落。遺址發現有宮殿、普通房址、祭祀區、各種作坊、陶窯、墓葬等各種遺跡,出土有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有眾多學者認為這處遺址是夏王朝的都城。1988年,遺址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里頭文化晚於龍山文化晚期而早於二里崗文化早期的相對年代在發掘之初便已得到證實。而14C定年法的發明和應用,則使得探尋二里頭文化的絕對年代成為可能。1983年,測年學家仇士華詳細分析了當時二里頭遺址已測定的數據,認為二里頭文化早不過公元前1900年,晚不過公元前1500年。後來AMS的應用,使14C定年法的精度大大提高。根據2015年最新公布的數據,二里頭文化一期為前1750-前1680,二期為前1680-前1610,三期為前1610-前1560,四期為前1560-前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