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浙江的本土文化有哪些
越文化,美人計,卧薪嘗膽報仇雪恨;宋都臨安,昏君奸臣文化;紹興師爺,文人批發;越劇文化,纏綿悱惻;聖魯迅,民族魂。
❷ 浙江的地方特色是什麼
浙江地方特色
地區:浙江省
文化之邦
浙江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浙江大地上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28處文物古跡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浙江人傑地靈,曾涌現出蘇東坡、白居易、王羲之、吳昌碩、蔡元培、金庸等文化名人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先驅魯迅等。如今,遍布全省各處的許許多多富有影響的博物館和紀念館,無疑是這些大師們留給這片故土的豐富文化遺產。
絲茶之府
浙江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佔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
浙北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采,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有軋蠶花、吃蠶花飯、進香、踏青、祀蠶神等。
這里湖泊眾多,水網密布。大運河縱貫南北,古鎮風貌至今猶存。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佔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徜徉於小橋、流水、人家,懷古、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古風民韻
浙江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
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朴實憨厚、聚居而居的民風民俗,使得龍門、諸葛、芙蓉、蒼坡、郭洞、俞源、大昌、前童、廿八都等一大批原來「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小村鎮,正越來越多的為都市人所神往。
❸ 浙江的人文特徵
創新冒險精神是浙江文化最顯著的特徵,巨大的生機和創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義和自然人性觀構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觀基礎。
明朝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在《廣志繹》中曾論及浙江的風俗,他根據不同自然環境,將浙江人文分為三類:
「杭、嘉、湖平原水鄉,是為澤國之民;金、衢、嚴、處丘陵險阻,是為山谷之民;寧、紹、台、溫連山大海,是為海濱之民。三民各自為俗:澤國之民,舟揖為居,百貨所聚,閭閻易於富貴,俗尚奢侈,縉紳氣勢大而眾庶小;山谷之民,石氣所鍾,猛烈鷙愎,輕犯刑法,喜習儉素,然豪民頗負氣,聚黨與而傲縉紳;海濱之民,餐風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為生,不甚窮,以不通商販,不甚富,閭閻與縉紳相安,官民得貴賤之中,俗尚居奢儉之半。」
❹ 浙江有哪些傳統文化,你知道嗎
浙江文化 傳統是浙江人民見過漫長的歷史打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浙江當地民風特點。源自於浙江百姓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傳遞出來的文化內涵是我們要了解浙江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最便捷的方式。
浙江傳統文化
浙江傳統文化是歷史悠久而又內涵豐富的,它是浙江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浙江人民的巨大財富。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民的心血。無論是從文化,飲食,建築等方面都體現了這個特點。
作為溫州的名品特產,鴨舌早已聞名於全國。溫州話中,舌的發音居然同虧,這么說,吃鴨舌就是吃鴨虧,每一個汗孔里都布滿商業細胞的溫州人,便不樂意「吃鴨虧」,索性就改了,叫「鴨賺」,請客也就成了「吃鴨賺」了。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烏鎮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橫店影視城位於中國浙江中部東陽市的橫店鎮境內。現已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禪寺、明清民居博覽城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已成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被美國《好萊塢》雜志稱為"中國好萊塢"。
龍游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而它的「開采年代」、「開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越劇是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僅次於京劇,是「全國第二大局種」。在海外亦有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越劇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2006年5月20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甌綉,又稱畫簾,浙江溫州的地方傳統藝術,產於甌江地區,幫稱甌綉,是我國六大名綉之一。甌綉構圖精巧,針法嚴謹,富有地方特色。
孔廟是祭祀孔子廟,全國僅存的兩個孔氏家廟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衢州孔廟素稱南宗,具有700多年的歷史。
❺ 浙江有什麼民間習俗
1、西湖香市,是浙江省杭州市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宗教信徒進香拜佛和經商者形成的集市。西湖香市起源於唐宋年間,到元明時期已十分繁榮。
2、寧海十里紅妝婚俗,十里紅妝是古老的傳統民俗,這種嫁女的場面。舊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褲鞋履、首飾、被褥以及女紅用品等細軟物件在親迎時隨花轎發送外,其餘的紅奩大至床鋪,小至線板、紡錘,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為之鋪陳,俗稱「鋪床」。
3、嘉善田歌,是浙江省的地方民歌,屬於吳歌的一個品種,是浙江一種獨特的歌謠形式,是過去勞動者尋求慰藉、抒發思想感情的歌聲。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嘉善縣申報的「嘉善田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網船會,是浙江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民國時期,清明節、中秋節前後為嘉興蓮泗盪網船會之期,江浙兩省附近船戶鄉民成千上萬聚集於連四盪劉王廟,迎神賽會。2011年5月23日,網船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前童元宵行會,盛於清末民初,一直延續上世紀五十年代逐漸消亡。1985年,前童村舉辦建村761年活動,燈會活動重新恢復,此後年年舉行,四鄉八方來客人山人海,1986被寧波市命名為「古亭之鄉」,中央電視台、浙江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都曾來采訪和報道過,是當地一著名的燈會地。
❻ 浙江省的特色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
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省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中國第一,蠶繭產量佔中國第二,綢緞出口量為中國30%,柑桔產量中國第三,毛竹產量中國第一。
浙江是中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海鮮和竹製產品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
沿海的寧波、上海與舟山群島之間每天都有多班客輪往返,形成了中國最為繁忙的海上客運「金三角」。京杭大運河的杭州—蘇州、杭州—無錫區段每天尚存一班夕發朝至的遊船對開。
(6)浙江有什麼特色文化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浙江文化屬於典型的「中國東南文化區」,其主體構成是吳越文化。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3個。
浙江省有重要地貌景觀800多處,水域景觀200多處,生物景觀100多處,人文景觀100多處;18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35個。
浙江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7處,國家自然保護區65處,是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服裝、南宋官窯等博物館。
❼ 浙江特色有哪些
1、西湖龍井
紹興黃酒又稱紹興老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使人賞心悅目。這種透明琥珀色主要來自原料米和小麥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了適量糖色。紹興黃酒具有誘人的馥郁芳香,這種芳香不是指某一種特別重的香氣,而是一種復合香。
❽ 浙江有哪些文化民俗
如正月初一春節,吃湯圓,象徵一元復始;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麥餅;清明節吃「清明餜」,它被做成三角形的,所以又叫「三角餜」,清明餜又分「白餜」與「青餜」,「三角餜」形似犁頭,表示春耕農忙開始了;立夏,吃麥衣(一種薄煎餅);端午吃粽子、茶葉蛋和綠豆糕;農歷7月15中元節,祭祖,吃手蒲頭餜;中秋節吃擂頭餜(驢打滾)和月餅;重陽節吃麻糍,等等。另外,紅事(喜事)用紅餜(楊梅餜)、白事(喪事)用白餜(橫夾餜),新娘子回門(俗叫「轉頭趟」)、老人做壽、孩子滿月周歲、房屋上樑、建灶喬遷的人家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分喜餜(「楊梅餜」或點有紅點的餅餜)。
❾ 浙江有哪些傳統文化,一種的簡介!
一、戲曲:浙江的婺劇、紹劇包括亂彈、高腔在內的多數戲曲文化為浙江獨有或輻射至周邊省份地區;
二、藝術:浙派繪畫、浙派箏藝、浙派琴藝、浙派書法都曾經是中國藝術的巔峰代表。
暫時就想到這兩條~以後想到了再補充~至於簡介,網路一大堆~
❿ 浙江的人文特色,從人口,民族,文化角度回答
杭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文薈萃,古跡林立。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們在此生息繁衍自秦代建縣稱之「錢唐」已有多年的歷史。至隋朝開皇年始稱杭州。五代吳越和南宋帝王曾在杭定都,先後歷時237年,宋咸淳年間杭州人口已高達39萬戶,120萬人,這是杭州城市和文化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十三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游歷杭州後寫道:人處其中,自信如置天堂,杭州是世界上最美的華貴的天城。」
杭州文化,經過數千年漫長歲月的耕耘、積淀和發展,產生了頗具地域特色的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尤其在南宋時期,當時杭州已設有全國最高的學府棗太學。太學生多達4000多人,並設有多類學術研究機構。由於宋室南渡促進了南北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產生了南戲,杭州則是南戲的發祥地。據《武林舊事》記載,那時僅官本據目就有280種。演出場所瓦子(瓦舍、瓦肆)也遍布杭城,計有20餘處之多(一瓦子可設幾個勾欄,多則可達十餘個),為全國之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奇……杭州也都有宏富的文化遺產,它反映出一個完整的文化發展系列。杭州文化孕育和薈萃了眾多為祖國、為家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卓越貢獻的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民族英雄、忠信義士賢明州官和能工巧匠等等,他們為杭州留下了一頁頁光耀千古的華章,構成了杭州「文化之邦」的形象和素質,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味。
西湖是杭州的象徵,西湖文化是杭州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圍繞西湖產生的豐富文化內涵,影響並滲透到整個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西湖風景又是人文和景觀的最佳融合,處處皆有佳話傳說、民間故事,寓歷史文化於湖光山色之中歷代眾多名家留下豐富的不朽詩文傳頌至今。西湖,這一中國山水文化的經典,有寫不盡的詩,唱不完的歌,編不絕的舞這顆東方的璀璨明珠經過現代文化的充實、豐滿,更具文化性,更秀麗迷人,充滿著無窮的魅力!
歷史孕育今天。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杭州文化萌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大大解放和發展了藝術生產力。文化藝術事業出現了開拓創新的局面,呈現出百花爭妍的繁榮景象,藝術人才輩出,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金獎,為我國民族文化和家鄉杭州贏得榮譽,杭州對外文化交流也始無前列地紅火起來。但是,遺憾的是多年來,卧室一直缺少一本有關系統地介紹杭州文化的畫冊,以宣傳杭州饋贈友人。為此,歷時兩年,編撰了《杭州文化》,彌補空白,願這本具有文化性、可讀性、圖文並茂的冊子,能夠起到積極推進杭州對外文化交流的作用,讓杭州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杭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