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英語的文化板塊是哪哪個

英語的文化板塊是哪哪個

發布時間:2022-05-24 14:58:01

Ⅰ 誰能用英語解釋一下文化的概念啊

Culture is a very broad and most humane concept. In a word, culture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forms of living elements of regional human beings, namely, clothing, articles, things, food, shelter and travel.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a culture accurately or precisely. The concept of culture has been interpreted in different ways.

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However, there is a common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culture is the total spiritual activity and proct of human activities relative to politics and economy.

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Ⅱ 關於英語文化的英文介紹

An American friend has invited you to visit his family. You』ve never been to an American』s home before, and you』re not sure what to do. Should you take a gift? How should you dress? What time should you arrive?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get there? Glad you asked. When you』re the guest, you should just make yourself at home. That』s what hospitality is all about: making people feel at home when they』re no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to bring a gift often makes guests squirm. Giving your host a gift is not just a social nicety in some cultures-it』s expected. But in American culture, a guest is not obligated to bring a present. Of course, some people do bring a small token of appreciation to their host. Appropriate gifts for general occasions might be flowers, candy or-if the family has small children-toys. If you choose not to bring a gift, don』t worry. No one will even notice.
American hospitality begins at home-especially when it involves food. Most Americans agree that good home cooking beats restaurant food any day. When invited for a meal, you might ask, "Can I bring anything?" Unless it』s a potluck, where everyone brings a dish, the host will probably respond, "No, just yourself." For most informal dinners, you should wear comfortable, casual clothes. Plan to arrive on time, or else call to inform your hosts of the delay. During the dinner conversation, it』s customary to compliment the hostess on the wonderful meal. Of course, the biggest compliment is to eat lots of food!
When you』ve had plenty, you might offer to clear the table or wash the dishes. But since you』re the guest, your hosts may not let you. Instead, they may invite everyone to move to the living room for dessert with tea or coffee. After an hour or so of general chit-chat, it』s probably time to head for the door. You don』t want to wear out your welcome. And above all, don』t go snooping around the house. It』s more polite to wait for the host to offer you a guided tour. But except for
Americans usually like to have advance notice when people come to see them. Only very close friends drop by unannounce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f the guests want to stay for a few days. Here』s a good rule of thumb for house guests: Short stays are best. As one 19th century French writer put it, "The first day a man is a guest, the second a burden, the third a pest." Even relatives don』t usually stay for several weeks at a time. While you』re staying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try to keep your living area neat and tidy. Your host family will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And they may even invite you back!
Most Americans consider themselves hospitable people. Folk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in particular, take pride in entertaining guests. In fact, "southern hospitality" has become legendary. But in all parts of America, people welcome their guests with open arms. So don』t be surprised to find the welcome mat out for you. Just don』t forget to wipe your feet.

Ⅲ 英語語言與文化是什麼

你說的應該是《語言與文化》,這是自考英語專業的一本教材書!介紹了英語語言的各種文化現象。

Ⅳ 五年級上冊英語書的牛津版的四大板塊是什麼

對英語問題,四大板塊分別是學習應用以及直徑讀取。

Ⅳ 英語文化小知識

分美音(American English)和英音(British English),其中英音的標准發音為RP英語(Recived Pronunciation)-_-|||,是一種較正式的英語口音,並不見得比其他口音好多少,但是用於受過正規教育的人。
而且英語有不少外來詞彙,如:
法語:biscuit,passport
西班牙語:guitar,banana,mosquito
拉丁語:lobster,candle
義大利語:violin,mafia
德語:kingdergarten,hamburger
荷蘭語:landscape,cruise
我這些是外教交的和自己的積累,若有質量或數量問題……見諒了……:P

Ⅵ 英語的文化起源是什麼

英語的起源一 英語的「家譜」\x0d英語是印歐 (1ndo-European)語系.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包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大部分語言.講印歐諸種語言的總人數約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國梵文(Sanskrit)學者威廉·瓊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歐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數語言,包括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及古印度語屬於同一「家族」.\x0d原始印歐人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居住在何方? 他們的語言究競是什麼樣子的? 對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仍缺乏文獻的考證.但是通過長時期的研究,語言學家們得出了探索性的結論他們發現: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語種都有表示「冬天」、「雪」和「寒冷」等意義的詞,這說明原始印歐語最初是在氣候比較冷的地一帶使用的.另一方面,某些熱帶地區動植物名稱的詞,如「獅子」、「大象」、「稻米」、「竹」、「棕櫚樹」等,在原始印歐語中是不存在的;而印歐語系各語種中卻都有表示「白楊」、「櫟樹」、「柳樹」、「白樺」、「熊」、「狼」、「羊」、「鷹」、「蜜蜂」等動植物名稱的相似詞.通過這樣的探索和研究,許多人認為,當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歐洲中東部曾居隹著一些游牧部落,他們飼養著象羊、狗、奶牛和馬這樣的家畜,會使用馬和簡陋的馬車,並能夠馳騁於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這些游牧部落就是原始印歐人,他們用於交際的語言就是原始印歐語.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這些原始印歐人開始遷徒.有些向西移動,有些向東移動,而有些則向南移動,到達今天的南亞次大陸.這些部落的大遷徒導致印歐語系的逐步形成.古印度語與古代歐洲語言之所以非常相近,其歷史根源即在於此.\x0d印歐語系包括:(一)印度語族(Indic);(二).伊朗語族(Iranian);(三)斯拉夫語族(Slavic),(四)波羅的話族(Baltic),(五)日耳曼語族(Germanic),(六)拉丁語族(亦稱羅曼語族[Romance]), (七)凱爾特語族(Celtic),(八)希臘語族;(九)阿爾巴尼亞語(Albanian),(十)亞美尼亞語族(Armenian), (十一)吐火羅語族(Tocharian;Tokharian)(十二)赫梯語族(Hittite).日耳曼語族是一個比較大的語族.它又分為三個語支:(一)東日耳曼語支(EastGermanic)主要以現已絕跡的哥特語(Gothic)為代表;(二)北日耳曼語支(North Germanic),主要以古北歐語(Oid Norse)為代表,包括今日的挪威語(Norwegian)、冰島語(Icelandic)、瑞典語和丹麥語等;(三)西日耳曼語支(West Germanic)包括低地德語(Low German) 今日的荷蘭語(Dutch)、高地德語(High German)、英語、弗里西亞語(Frisian)佛蘭芒語(Flemish)等.因此,我們說: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的西日耳曼語支.\x0d二 英語的形成\x0d英國南面隔英吉利海峽(the English Channel)、多佛爾海峽(the Straits of Dover)與法國相望,東面和東南面隔北海(the North Sea)與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遙對.距 歐洲大陸最窄處的多佛爾海峽僅三十公里寬.英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包括三個地區:英格蘭佔南部和中部,威爾士佔西部山地半島,蘇格蘭佔北部;其中以英格蘭最為重要.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海岸非常曲折,長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語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為了說明英語的起源,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英語形之前的英國史前史.文物考查已經證明,古代印歐游牧部落西移之前今天的不列顛諸島上已居住著舊石器人(Paleolithic Man).那時,不列顛諸島和歐洲大陸是連成一片的,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沒有今天的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萊茵河(the Rhine)與泰晤士河(the Thames)之間尚由其支流相接、今天的英國仍屬歐洲大陸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九千年的時候;由於地殼的變遷,大不列顛諸島從歐洲大陸分離出來.所以史前的舊石器人能夠在不列顛定居下來並不足為怪.曾任過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召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FONT>1965)在其《說英語的民族史》(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居住在不列顛的舊石器人:很明顯,那些赤身裸體或只披著獸皮的男人和女人或覓食於原始密林之中,或涉獵於沼澤、草灘至於他們所說的語言,尚無史料可查.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亞人(Iberians)從地中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島定居.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同時征服了先前在那兒居住的舊石器人.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Celts)從歐洲大陸進犯並佔領了不列顛諸島.凱爾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國南部地區,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在征服不列顛之前,他們曾征服了今天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區;來到不列顛後,一部分凱爾特人在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定居下來,其餘的一部分佔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每到一處,他們都對伊比利亞人進行殘酷的殺戳.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在英語形成之前凱爾特語是在不列顛島上所能發現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格言. 公元前55年的夏天,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盧(Gaul)之後來到不列顛.那時,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顛,而是想警告凱爾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羅馬人奴役的凱爾特同族人.愷撒大帝的這次『不列顛之行』並沒有給羅馬帝國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愷撒大帝第二次親臨不列顛.這次,他在不列顛島東南部站穩了腳跟,並與當地的凱爾特人發生了一些沖突.愷撒大帝雖然取勝,但並沒有能使凱爾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盧;在以後的大約一百年間,羅馬帝國並沒有對不列顛構成很大的威脅. 英國歷史上的真正的「羅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後43年開始的.當時羅馬皇帝克羅迪斯(Claudius)率領四萬人馬,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島的中部和中南部隨後,整個的英格蘭被羅馬牢牢控制了.,隨著軍事佔領,羅馬文化與風格習慣滲入不列顛.羅馬人的服裝、裝飾品、陶器和玻璃器皿很快在不列顛得到推廣;社會生活開始:「羅馬化」這必然導致拉丁語在不列顛的傳播.在以勝利者自居的羅馬人看來,凱爾特人無疑是「低賤的」,凱爾特語自然不能登「大雅之堂」那時,在不列顛,官方用語、法律用語、商業用語等均是拉丁語;拉丁語成了上層凱爾特人的第二語言.這就是凱爾特語詞彙為什麼很少能倖存下來的歷史原因.在今日英語中,只是在一些地名和河流名稱方面還保留著凱爾特的詞彙成分.例如the Thames ,the Cam,the Dee ,the Avon , the Esk , the Exe , the Stour , the Aire , the Derwent , the Ouse , the Severn , the Tees , the Trent , the Wye等,均是凱爾特人命名的河流.在Duncombe, Winchcombe, Holcome, Cumberland, Coombe 等地名中,也可看到凱爾特語cumb (=deep valley::深谷)一詞的成分,在Torcross , Torquay,Torrington等地名中,尚保留著凱爾特語torr (=high rock or peak;高岩或山頂)一詞的成分.英國著名城市多爾佛(Dover)、約克(York)的名稱也源於凱爾特語.羅馬人佔領不列顛長達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羅馬人才因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不得不開始撤離不列顛.\x0d大約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乘船橫渡北海,借羅馬帝國衰落、自顧不暇之機『一舉侵入大不列顛諸島.他們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拖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到了公元六世紀末,大不列顛請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幾乎滅絕,倖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淪為奴隸.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發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稱「條頓人征服」Teutonic Conquest).這次外來入侵.對英語的形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x0d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屬古代日耳曼人.分市在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德國西北沿海一帶.在羅馬帝國時期,他們往往統稱為「蠻族部落」.他們從事畜牧和狩獵,過著半游牧的生活,且很早就知道農耕.他們的土地是氏族的公有財產,農業經營帶有原始的流動性質.隨著社會的發展,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出現了氏族貴族和軍事首領.他們的財富和權勢在頻繁的掠奪中劇增.軍事首領名義上是由民眾大會推選產生的,實際上都出於同一家族.恩格斯曾把這種氏族部落的管理制度稱作軍事民主制;他這樣寫道:「其所以稱為軍事民主制,是因為戰爭以及進行戰爭的組織現在已成為民族生活的正常職能.鄰人的財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貪欲.這些民族把獲得財富看成是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他們是野蠻人.進行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性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以前進行戰爭,只是為了對侵犯進行報復,或者是為了擴大已經感到不夠的領上;觀在進行戰爭,則純粹是為了掠奪,戰爭成為經常的職業了.「 這些所謂的『蠻族」,在摧毀當時羅馬帝國的奴隸制,以及推動西歐封建制度的誕生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征服不列顛後,盎格魯人主要佔領了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地區;撒克遜人主要佔領了泰晤士河以南地區;朱特人主要盤踞在英格蘭東南端的肯特(Kent) 和南漢普郡(Southern Hampshire);以及位於英格蘭之南、靠近今天的朴次茅斯(Portsmouth)的懷特島(the Isle of Wight),形成許多小國.公元七世紀初,這些小園合並為七個王國:南部有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W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埃塞克斯(Essex);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梅爾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和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東南部有朱特人的肯特(Kent)王國.各國競相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在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這三個日耳曼部族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這些方言均屬低地西日耳曼語(Low West Germanic).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三個部落在語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們都使用一種叫做茹尼克(Runic)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的字母主要由直線組成,以便於刻在木頭或石塊上,是一種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發展起來的北歐碑文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溶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棗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古英語.它是在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經過一系列民族遷移與征服的過程所形成的.\x0d那麼English和England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呢?原來,凱爾特人將征服他們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習慣地統稱為Saxons(撒克遜人).早期拉丁語學者仿照凱爾特人的習慣.也將這三個日耳曼部族稱作Saxones.並將他們征服的不列顛稱作Saxonia.到了公元七世紀. 由於用森伯利亞王國和梅爾西亞王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影響劇增,而在這棿 ň酉呂吹鬧饕 前桓衤橙耍 栽縉誒 ⊙д哂殖S?/FONT>Angli和Anglia指所有的三個部族和他們在不列顛所佔有的地盤.隨後,Angli和Anglia在拉丁語著作中分別代替了Saxones和Saxonia.到了公元700年所有的人都把當時通行在不列顛島上的語言稱作Englisc(盎格魯人一直就是這樣稱呼其使用的語言的),三個入侵的日耳曼部族則統稱為Angelcynn(=kin of the Angles即「盎格魯人的家族」)到了公元1000年整個國家則被稱作Englaland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魯人的土地).由於語言內部在發音和拼寫方面發生了演變Englisc和Englaland才變成了今天的English和England.\x0d在追溯英語的歷史發展時,我們通常將它分為三個時期:(一)古英語(Old English),從公元450年至1150年;(二)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從公元1150年至1500年;,(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從1500年至今.為便於研究,我們常把1500?/FONT>1700年的英語稱作「早期現代英語」(Early Modern English),1700年至今的英語稱作「後期現代英語」(Later Modern English).這樣的分期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它有助於我們對英語歷史發展全過程的了解和研究.

Ⅶ 英語學習主要分為哪些板塊呢

大致分為基礎,聽說,讀寫,譯。
基礎包括有詞彙、語法、文化背景等等基礎知識。

Ⅷ 什麼是英語文化

說英語的國家的人文風情,歷史文化,大眾娛樂,宗教信仰,社會經濟等等
這些都叫做

Ⅸ 英語文化知識具體指什麼指哪些方面

淺談英語文化知識滲透於英語教學

內容摘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它是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隨著我國對外交往與民族接觸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語教學要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隨之而來的要求對所屬文化有所了解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習得意識,使文化規范的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同步進行。

關鍵詞 語言 文化 文化差異 文化意識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盡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許多English learners卻對其含義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這句話的文化背景。這原是一句拳擊術語,在拳擊比賽中拳擊手若被對方擊倒,裁判數到10還不能起來則被判輸。但在很多情況下不等裁判數到10,倒地的拳擊手便能爬起來再戰。因此,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當你被人擊倒,並不意味著輸了這場比賽。其寓意為:當你遇到挫折,並不一定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應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應樹立文化意識並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一、 語言和文化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言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com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彙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於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不知這是一句冒犯的問話,侵犯了別人隱私(privacy),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如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時,中國人通常會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過獎")來應酬,這往往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來回答,弄得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雲。美國社會學家G.R.Tucker 和W.E.Lambet對於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現象與文化差異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這被稱為文化的偶合現象。這主要是由於不同的民族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體驗和經歷。這種相似性必然會反映到語言中來。因而在英語和漢語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例如:"披著羊皮的狼",英語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濟" ,英語為in the same boat;"破土動工",英語為break earth;"三思而後行",英語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藍圖",英語為blue print,等等,這樣的偶合現象不勝枚舉。文化的這種偶合現象,可以促進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學習中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編碼(code),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不同的民族因其發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如:漢語中的"龍","生死輪回","八卦","陰陽","氣功"等,對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來說必然是雲里霧里,不知何物。同樣,當我們看到英語中He is a wolf這個句子時,還以為是"這個人很兇",實為"他是個好色之徒"。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還可以從動物的"文化附加義"的差異窺見一斑。 對於獅子的勇猛(brave),綿羊的溫順(gentle),狐狸的狡猾(sly),烏龜的遲緩(slow),豬的貪婪(greedy),英語和漢語的文化附加義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騾子和貓頭鷹的習性上,英語和漢語的文化附加義則大相徑庭。在漢語中有"賊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語,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淺。而老鼠在英語俚語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於迪斯尼先生創造了Mickey Mouse這個尤物,從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異彩,成為千家萬戶所喜愛的動物,尤其在兒童心目中,更是機智,智慧的象徵。至於騾子,在漢語中,"壽命長,體力大"是它的特徵。而英語中騾子是"頑固(stubborn)"的代名詞。漢語中人們用貓頭鷹象徵不祥之兆,如"貓頭鷹進宅,無事不來",而英語中的貓頭鷹則是智慧之鳥。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異還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間見面打招呼時的差異(中國人見面多問"你吃了沒有?""你到哪裡去?";而外國人則說"Hello");人們接受禮物時表達自己態度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不會當著送禮物人的面看禮物;而外國人往往會當面撤開禮物並高興地向人家連聲稱謝"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運用體態語的差異(如:中國人召喚他人走近時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內連續彎曲的手勢,這種手勢在英語中是在使喚小動物走近時用的;召喚他人走近外國人使用四指彎曲食指向內勾動的手勢,而這種手勢在漢語中則是極富挑釁性的)。
三、 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應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於理解和掌握。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可以在傳授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如:freeze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冰凍""結冰"。而在一個私人擁有槍支的美國社會中,一位留學生因聽不懂美國人的口語Freeze!("站住""不許動")而被槍殺。在美國社會中,Freeze!卻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假如這位留學生有這點文化知識就不至於付出生命的代價。又如:教詞彙professional時,告訴學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會引起天壤之別的聯想意義: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觸發的定向思維。

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都不服"老"。有位導游講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帶隊旅遊中,我們的這位導游看到一位美國老太在艱難地爬山時,便上前去攙扶她,卻遭到了老人的拒絕。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因為在美國這樣一個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老人們養成了不服老,堅持獨立的習慣。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國都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在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可將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這樣可使學生對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Ⅹ 英語專業的「語言與文化」這個課程都學什麼

語言與文化,主要就是解釋語言的發展史及不同語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有涉及英語文化的部門可能就適合你啦!
如果由「英美語言與文化」這種課選擇,可能對你更有用。
個人觀點,各個學校有所不同,最好問一下任課老師或者以前的師兄師姐,他們都是樂意回答的。

閱讀全文

與英語的文化板塊是哪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