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來形容人有文化的詞語
用來形容人有文化的詞語:學富五車、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博學多才、博大精深。
一、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chē ]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二、博覽群書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釋】: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自】:《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譯文】: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之人。小而超群……,聰明絕倫,博覽群書,尤其擅長《春秋左氏傳》。
三、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四、博學多才 [ bó xué ō cái ]
【解釋】: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自】:《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譯文】:陳說博學多才,環偉灑脫,不拘小節,州郡以禮徵召都不應。
五、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釋】: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譯文】:到現在讀書,如果揭日月而行千年,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不是近代學者所及。
⑵ 形容文化的詞語有哪些
有八斗之才、辯才無礙、不櫛進士、才貌雙全、才氣過人、藏龍卧虎、滄海遺珠、出將入相、出類拔萃、出口成章、踔絕之能、大才盤盤、德才兼備等。
⑶ 形容中國傳統文化的詞語有哪些
1、源遠流長
源遠流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yuán yuǎn liú cháng,意思是為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出處是《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
例句: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源遠流長。
2、百家爭鳴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用於形容文化和思想的燦爛。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至戰國時期,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3、博大精深
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於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其形容對象多為某某內容。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例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3)形容文化的有哪些詞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其中包括:
琴:笛子、二胡、古箏、簫、鼓、古琴、琵琶。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麻將、棋盤等。
書(書法、篆刻):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漢字等。
畫(繪畫):中國畫(中國繪畫):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古代中國畫,寫實中國畫與寫意中國畫的現代中國畫,中國流藝術的當代抽象國畫)。其他還有:石刻浮雕畫、裝飾內畫、敦煌壁畫等,以及中國抽象油畫等。
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遠古神話、《詩經》、漢樂府、南北朝民歌、楚辭、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等。
傳統思想:老莊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⑷ 形容東西文化的詞語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賣弄學問】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⑸ 形容有文化的詞
[ 學富五車 ] xué-fù-wǔ-chē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近義詞:博學多才、見多識廣、
⑹ 形容文化的詞語
百家爭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鳥朝鳳、文韜武略、泰山北斗、師出名門、天道勤酬、源遠流長、五行八卦、清茗一盞、奼紫嫣紅、富貴吉祥、大富大貴、大吉大利、博大精深、返璞歸真、意猶未盡、眾家所長、吉祥如意、根紅苗正、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二泉映月、光宗耀祖、大紅大紫、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別有洞天、爭奇斗艷、奇葩。望採納。
⑺ 跟文化有關的詞語
1、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3、知文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4、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5、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6、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7、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8、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10、兼收並蓄: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11、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12、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13、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里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15、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17、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識之無:粗:略微。略微認識「之」「無」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21、未識一丁: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23、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24、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25、知書識字:指有文化修養。
26、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27、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28、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29、談吐風雅:風雅:風流儒雅。指有文化修養和生活風度。
30、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1、博大精深: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32、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33、傳道受業: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35、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猶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7、興文偃武:偃:停息。振興文化經濟,停息軍事武備。
38、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39、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40、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41、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⑻ 與「文化」相關的詞語有哪些
1、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3、知文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4、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5、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⑼ 形容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形容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有源遠流長、璀璨奪目、光輝燦爛、燦爛輝煌、博大精深。
一、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釋義: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自: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例句: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
二、璀璨奪目[ cuǐ càn ó mù ]
釋義:璀璨:美玉發光。光輝燦爛耀人眼睛。
出自:穆欣《南線巡迴·「又照秦淮一葉楓」》:「方誌敏同志和無數先烈為之奮斗……,~的革命紅旗已經插遍祖國大地。」
三、光輝燦爛[ guāng huī càn làn ]
釋義:色彩光亮耀眼。多比喻前程的遠大或事業的偉大。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序言》:「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也決不是英雄們的八寶箱,一朝打開,便見~。」
例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這樣的雄心壯志:為創造~的社會主義明天而努力奮斗。
四、燦爛輝煌[ càn làn huī huáng ]
釋義:燦爛:鮮明耀眼。形容光彩四射,鮮明耀眼。也比喻成績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出自:劉流《烈火金鋼·開頭語》:「《西江月》:「領導全靠共產黨,勝利~。」」
五、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
釋義: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書〉序》:「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譯文:其中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的要旨,不是後世的人可以比及的。
例句:《紅樓夢》真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偉大著作。
⑽ 形容文化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博學多才
[拼音]
bó xué ō cái
[釋義]
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處]
《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例句]
他多方面的成就給人深刻印象;他博學多才。
2、學富五車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釋義]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處]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例句]
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學之儒學富五車。
3、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釋義]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例句]
王老師博古通今,上課時風趣幽默,內容豐富,很受學生歡迎。
4、滿腹經綸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釋義]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
《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例句]
一旦這道菜被學校提供,學生將滿腹經綸並擁有用燦爛的未來。
5、博學多聞
[拼音]
bó xué ō wén
[釋義]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出處]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荀子·修身》:「多聞曰博。」
[例句]
因為他深知一個受託照管基督羊群的人,應當博學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