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進行企業組織文化建設
簡述如何進行組織文化建設?
所謂組織文化建設,是指組織有意識地發揚其積極的、優良的文化,克服其消極的、劣性的文化過程,亦即使組織文化不斷優化的過程。
組織文化建設的原則
1、立足民族傳統文化,注重吸收外來先進文化
2、全員與專家參與相結合的原則
3、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
4、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組織文化建設的方向
1、構築組織文化的靈魂
(1)宗旨
(2)精神
2、確定組織文化的導向
(1)文化動機
(2)價值取向
3、搭建組織文化的三大模塊
(1)構築組織的物質文化
(2)建立組織的制度文化
(3)規范組織文化
(4)企業識別系統
組織文化建設的步驟
1、制定組織文化系統的核心內容
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是組織文化的核心內容。
首先,企業價值觀體系的確立應結合本企業自身的性質、規模、技術特點、人員構成等因素。
其次,良好的價值觀應從企業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更好地融合全體員工的行為,
第三,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應該凝聚全體員工的理想和信念,體現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成為鼓勵員工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
第四,企業的價值觀中應包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社會公眾對企業產生良好的印象。
2、進行組織文化表層的建設
主要指組織文化的物質層和制度層的建設。
組織文化的表層建設主要是從企業的硬體設施和環境因素方面入手,包括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行為准則,設計公司旗幟、徽章、歌曲,建造一定的硬體設施等,為組織文化精神層的建設提供物質上的保證。
3、組織文化核心觀念的貫徹和滲透
(1)員工的選聘和教育。
(2)英雄人物的榜樣作用。
(3)禮節和儀式的安排和設計
(4)組織的宣傳口號的設計傳播
組織文化建設的階段性
(1)識別與規劃階段。
(2)變革與發展階段。
(3)確立與鞏固階段。
(4)培育與強化階段。
組織文化建設的方法
1、正面灌輸法
2、規范法
3、激勵法
4、示範法
5、實踐法
6、暗示法
7、感染法
組織文化建設的策略
組織文化既是組織發展的動力,更是管理的工具。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層次。
建設優秀的組織文化必須滿足四個標准:基於個性、基於戰略、基於最根本的商業准則和基於人性。
在這四個標准中,尊重人性是所有優秀組織文化的核心和基礎。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優秀的組織文化,應該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摒棄「以物為中心」的傳統人事管理觀念,賦予員工更多的職責,尊重每一位員工,平衡相關者的利益,提倡團隊精神,並鼓勵創新,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出最大的人生價值。
(二)利用現代管理心理學理論
薛恩在1965年提出「復雜人的假說」,他認為:「不僅人們的需要與潛在慾望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隨著年齡與發展階段的變遷,隨著所扮演的角色的變化,隨著所處境遇及人際關系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的」。
組織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必須遵循文化形成的心理規律,充分考慮到人的需要復雜性及其變化性。
如人有自尊感滿足的需要,有成就的需要,有歸屬的需要等,而這些需要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要根據人的心理變化規律去實施才有實效。
(三)實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
1.文化盤點。
即把企業目前現存的文化一一搞清,找出企業的文化差異。
企業的文化差異包括三個層次:最深層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中間層是具有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差異;表層的是具有個性特色的個體、文化素養的差異。
2.組織文化設計。
在摸清現實存在的組織文化之後,立即進行文化設計。
即根據組織發展戰略和歷史傳統、行業特點、服務對象等設計出文化建設的目標,包括觀念層、制度層、形象層的完整的組織文化體系。
3.文化建設實施。
這是關鍵的環節。
製造輿論,重視溝通,並進行相應的環境改造,讓員工明白變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進行制度改革創新,確立組織的規章制度和員工的行為規范;樹立組織文化的典型模範人物,實現組織精神人格化,讓員工學習模仿;加強員工培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員工在培訓活動中接受新觀念,形成熱愛學習、不斷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新風氣;最後,加強督促檢查,建立文化建設評價制度,並把考評結果與年終考核、獎金的發放、職務的升遷結合起來。
(四)實施品牌戰略
實施品牌戰略是組織適應殘酷競爭的手段。
通過文化塑造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將組織精神和價值觀目標化為領導班子和員工所認同的行為來凝聚組織的精神,打造品牌。
「品牌的背後是文化」,「文化是明天的經濟」,不同的品牌附著不同的特定的文化。
如勞斯萊斯定位「皇家貴族間的座騎」;金利來代表著「充滿魅力的男人」;索尼永不步人後塵,成為世界聞名的「創新先鋒」。
綜上所述,文化是組織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單靠制度管理是難以保證管理效率發揮,需要採用文化管理手段。
21世紀是文化管理的世紀,是文化制勝的世紀,每一個組織的管理者,都必須親近文化管理,把握文化管理,學習文化管理和實踐文化管理的策略,做文化管理的能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Ⅱ 怎樣進行區域文化建設
區域文化建設,就是從價值觀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質、精神狀態、思維方式等方麵塑造主體形象,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推進區域經濟發展進程。高層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環境建設能夠提高區域的品味和親和力,高素質的、有文化底蘊的人才能夠增強區域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可以提升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所以,加強區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社會經濟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們的素質,提高生產力水平和消費力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區域文化建設,激勵民風民氣,樹立信心,改變觀念,開拓進取,在提高人們文化素質的同時,解決社會發展中經濟自身不可能解決的諸如精神需求、觀念轉換、民族團結、人才素質、文化復興等種種社會問題。同時要加強區域新聞傳播、文娛體育、科學教育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人們對現代文化的接觸范圍,加快區域文化的發展,發揮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Ⅲ 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建設
在經典教材《企業文化必讀12篇》中,企業文化被定義為具有組織特徵的共享價值觀、理念和態度。簡而言之,企業文化代表的是你公司的個性。它描述了你的團隊成員對他們所做工作的感受,以及他們如何與同事互動並為你的客戶提供服務。它是你組織背後的指導力量,因此做好企業文化建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吧!
Ⅳ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的空間,校園文化體現在學校內部則形成其獨特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共同的思想作風和行為准則,它是這一時空存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從文化形態上看,校園文化表現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僅僅局限於簡單的政治說教,更應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育人內涵,努力做到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傳櫥窗、閱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范。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二、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三、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漲知識】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路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路文化並非一方凈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占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路政治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范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突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境。
Ⅳ 企業如何進行文化建設
企業應該結合自身條件來建設文化,這樣貼切又暖人心,能激勵員工踏實進取。企業管理者可以借鑒本行業龍頭企業的文化,然後提出適合本企業的文化。管理者可以讓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定期開展文化活動,活躍起來,凝聚人心,團結奮斗。
Ⅵ 如何建設企業文化建設
建立企業文化 一、 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一個缺乏規范管理制度的企業如何奢談文化?文化是軟性的東西,必須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應該視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鑒於該集團公司成立時間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夠完善、或者已經不合時宜(部分繼承原母集團公司的制度體系)。為此,集團組織主要的職能部門開展了為期超過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過完善集團統一的制度並強化實施,加強了集團的統一管理和集團主要職能部門的權威和管理規范性。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條款,而如何有效執行才是關鍵,該項工作取得集團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因而為後期的推行減少了阻力。同時,由於完善的制度從而逐漸改變過去的人治色彩,公司各項管理工作逐漸規范化(特別是在研發和生產質量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二、 完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個人認為就是企業的經營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業口號、企業發展遠景和願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觀之於個人人生的發展一樣。這些是企業各項工作開展的總體指導思想。這些內容需要企業老闆等核心高層與企業文化建設主導部門或第三方(企業文化咨詢公司)共同完善這些內容,將老闆的經營思路、理念、價值觀、品德修養等正面的東西與企業發展需求相結合,高度概括提煉出符合企業特點、發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這是一項非常抽象、高難度的工作。 三、 完善企業文化體系 企業的文化建設需要形成一個體系,我們反對文化的教條化,但是必須形成一個文字表述的、可內部學習傳播的、持續發揮影響、多維度全方位的文化體系。 由於很多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發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規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業文化體系,需要對已有的文化進行梳理、引導、引申和規范。 例如,在這個集團公司中長期形成了老闆對犯錯中高層(以及其他高層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進行高額罰金處罰的習慣,這種處罰有極大的隨意性和個人色彩,極不規范。為此,將罰款與企業制度建設相結合,同時融合進員工責任文化中,在不違反勞動法的條件下使其更加規范有「法」可依。 類似的還有,集團高層領導對員工獎勵也有隨意性,可能因為你提了一句很有見地的話而受到嘉獎、表揚,年終評獎缺乏標准和透明,導致高額的獎勵並不能獲得應有示範效應,並沒有有效促進員工的積極性。為此,通過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讓員工明確如何積極表現來爭取表彰,同時通過評獎、頒獎等相關活動及配合的宣傳營造爭做先進、學習先進、獎勵先進的氛圍,獎勵優秀先進員工的示範效應彰顯。公司高層多次對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難的員工給予經濟支持,在512地震發生後迅速組織人員深入災區救助員工家屬,我們將企業的這些行動進行梳理,認為可以建立獨具特色並有極大的影響作用的「員工關愛文化」,將這些偶發性的行動上升到企業的文化層面,通過組建內部愛心基金和相關「民間」組織,在集團領導的支持下成立一個企業「愛心平台」,通過配合企業內部宣傳和不定期活動來讓每個員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溫暖和關愛。 類似地,例如結合質量制度實施的質量生命文化、配合保密教育樹立「保密就是企業的生命線」等意識,對企業的主要業務領域進行企業文化內容的規范和文字化,形成成體系的企業文化文字描述。為長期持續開展企業文化提供指導規范。 此外,企業文化體系還包括建立企業文化品牌、宣傳平台、企業VIS等。例如根據集團口號提煉出的企業內刊名稱就高度融合了企業核心文化內涵,成功地將其打造成了一個集團文化品牌,並將這個名字作為年終集團優秀員工授獎的「名稱」,進一步發揮品牌的效力並更深化了品牌的內涵;同時,利用內刊的強大文化宣傳作用,創立了具有獨特企業文化特色的欄目品牌,形成長期的宣傳平台。此外,集團下屬企業要創建新的企業品牌,本人獨立主導了該項工作,成功地將集團的文化內涵、企業願景、產品特點等揉進了品牌中,有利於強化品牌的文化內涵以及企業文化的長期傳承;針對社會和員工關愛的文化,設立了「愛心飛揚」基金品牌及圖標;將企業年終員工表彰常規化和規范化,形成了一個獎勵「先進」的文化「品牌」;將年度團拜活動打造成集團內部的一個全員期待、融合高度文化內涵的文化品牌;定期組織內部技術骨乾和業務骨幹開展的自主技術及業務培訓,建立了企業學習文化平台……所有這些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較系統的企業文化品牌/平台體系,與前面談到的構成多維的全方位文化體系。 四、 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落地 企業文化必須與企業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有意義和生命力,必須避免教條化的「文化制度」。例如在該集團的工作中,我們將質量管理制度的實施與質量文化理念關聯起來,將保密制度的實施與企業保密文化關聯起來,通過宣傳、口號和日常管理等多種方式,將制度在員工中形成一種自主養成,形成一種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規范管理工作氛圍。 企業文化的建設和貫徹必須獲得企業高層領導的支持,中層的理解、基層的認同,才能有效實施,相反,將沒有任何生命力。 企業文化的落地還包括文化建設的落地——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引導、規范和制定企業的文化體系。很多第三方咨詢公司在幫助企業做企業文化建設項目時,落地是很大的問題。 五、 企業文化宣傳平台 文化氛圍的形成需要規范管理、引導和宣傳,因此建立有效的宣傳平台非常重要,將文化的正面影響最大化、持續化。前面也談到了企業內刊的作用,除了各種會議的正式宣傳外,內刊是一個有效的正規宣傳平台,能發揮持續性影響。同樣,前面提到的企業團拜會、各種活動也是文化建設的平台,如何利用好這些平台,組織部門需要將文化理念巧妙地貫穿其中,例如體育競技活動中建立團隊榮譽感、提高團隊融合度,等。當然長期下來,這些活動本身也是一種企業內部文化品牌。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Ⅶ 如何加強文化建設
一是與時俱進的原則。文化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流變性、創新性。機關文化建設是一種新型管理機制,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
二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人不僅是機關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客體,機關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全面提高機關成員的素質。
三是全員參與的原則。機關文化是機關成員價值觀和行為准則的集中體現,是對機關成員共同意志的提煉與升華。機關文化建設是全體機關成員的共同任務。
四是常抓不懈的原則。要靠領導和工作人員長期兢兢業業去追求,要靠不斷健全體制機制來培養。
目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機關文化建設,以培育弘揚機關核心價值觀、創新體制機制、提高服務效能為重點,用「先進的理論武裝人,科學的機制激勵人。
嚴格的紀律約束人,良好的環境熏陶人」,不斷提高機關成員思想覺悟和業務能力,把機關打造成「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廉潔型」機關,為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Ⅷ 如何做好文化建設
說來話長,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吧。一領導重視。一個單位的掌舵人總是對一個單位的大的路線有決定性影響,所以領導要提高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這樣才能進一步形成風氣。二保證資金,打造硬體環境。保證定期的一些資金,購置書本,設施,開展活動,建立圖書角等。三大力宣傳,營造良好文化氛圍,這是軟環境。通過幾次專題活動,對單位文化建設進行大力宣傳,廣泛調動大家積極性,鼓勵大家踴躍參加。四是形成制度,保障長效。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將得到的經驗,好的做法,系統歸納後形成制度,保障長效。以上文字純手打。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完善。
Ⅸ 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如何開展從哪裡著手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5誤區五:企業文化僵化
有些企業片面強調井然有序的工作紀律,下級對上級的絕對服從,把對員工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等同於企業文化建設,造成組織內部氣氛緊張、沉悶,缺乏創造力、活力和凝聚力,這就把企業文化帶到了僵化的誤區。
6誤區六:企業文化營銷化
企業在樹立自身企業文化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一種對外的文化。這種文化更多的被當成營銷的一種手段,企業文化實際上是目標、價值、信念和行為規范的綜合,企業行為的基本核心和指導思想,僅僅流於企業文化外表上的概念而忽略其核心價值,那麼企業文化對企業沒有絲毫的協助。
·企業文化層次·
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等四個層次。學習型組織的塑造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標,從而構成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物質層文化
是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種以物質形態加以表現的表層文化。
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是物質文化的首要內容。其次企業的生產環境、企業容貌、企業建築、企業廣告、產品包裝與設計等也構成企業物質文化的重要內容。
二、行為層文化
行為層文化是指員工在生產經營及學習娛樂活動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指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包括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人際關系的規范和公共關系的規范。企業行為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行為。
1、企業行為的規范是指圍繞企業自身目標、企業的社會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為規范。企業行為的規范從人員結構上劃分為企業家的行為、企業模範人物行為和員工行為等。
2、企業人際關系分為對內關系與對外關系兩部分。對外關系主要指企業經營面對不同的社會階層、市場環境、國家機關、文化傳播機構、主管部門、消費者、經銷者、股東、金融機構、同行競爭者等方面所形成的關系。
3、企業公關策劃及其規范。
4、服務行為規范是指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服務過程中形成的行為規范。是企業服務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
三、制度層文化
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為實現自身目標對員工的行為給與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強有力的行為規范要求,規范著企業的每一位員工。
1、企業領導體制是企業領導方式、領導結構、領導制度的總稱。
2、企業組織結構是企業為有效實現企業目標而籌建的企業內部各組成部分及其關系。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立與企業文化的導向相匹配。
3、管理制度是企業為求得最大利益,在管理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各種帶有強制性義務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項規定,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商務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企業的制度文化是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
四、核心層的精神文化
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受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影響而長期形成的一種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等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
·如何構建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建設的4S模型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對內,價值觀影響員工行為,員工行為決定企業氛圍,對外,企業氛圍則從另一個角度塑造了企業品牌,關繫到客戶感知。基於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價值觀,可從兩個維度分解出四個企業文化的建設方式,即4S建設模型。
標准明細化(standard)
制定符合企業現狀的企業文化手冊,例如阿里巴巴的六條核心價值觀:客戶第一、擁抱變化等。在凝練核心價值觀之後,應對和新價值觀的標准進行細化錨定。
呈現符號化(Symbolization)
基於上述對核心價值觀的錨定,應對各部分內容可視化。甚至形成專業的視覺系統(VI)。有些企業在進行企業視覺VI設計的時候,會將企業文化元素較好的融入,比如常見的企業海報、文化牆,對行為錨定進行詮釋和強化
傳播故事化(Story)
故事是最容易被人記住並且被廣為傳播的,不論宗教亦或是歷史,傳播面最大的載體就是故事。在傳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可以收集內部題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力求在組織內部傳播後引起文化共鳴。
儀式場景化(Scene)
企業文化的傳播和塑造,離不開儀式。傳播和強化企業文化,需要建立各種儀式,讓員工有儀式感。儀式感的建立,需要互聯網思維,抓住「關鍵場景」!建設企業文化的9大儀式場景:管理場景(績效、獎懲、職業發展)、活動場景(培訓、會務、大型活動)、福利場景(節日關懷、旅行、環境)。
4S模型是一個指導任務的規劃模型,可以從這4個緯度開展企業文化建設任務,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企業文化落地計劃。
Ⅹ 如何開展文化建設
以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為目標,通過多方面措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載體,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開放社區活動陣地。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完善社區硬體設施,堅持開放社區文化活動室,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和常用品。
四是強化資金支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文化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文化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