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山文化在歷史上屬於哪個時期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細石器工具發達;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種類有罐、盆、瓮、無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發展中具備了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這是我國最早的龍之一。
『貳』 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在年代上與夏、商或西周是什麼關系
大汶口文化、與紅山文化仍是母系社會,半坡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向父系社會進化,但仍屬原始社會,而夏、商與西周已經是完全父系社會並已變為奴隸制社會,從年代上講,大汶口文化、與紅山文化半坡文化要比早很久
『叄』 我問的是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是不是一個時期
仰韶文化要早於紅山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大約7000年左右,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彩陶最豐盛繁華的時期。它位於黃河中游地區,遍及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河北、寧夏等地。 由於時間跨度與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分為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以及西王村三大類型。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肆』 紅山文化屬於哪個時期
概述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伍』 紅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一個時期的嗎,不是的話,相差多少年
紅山文化 距今五、六千年間,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000年,並且是母系氏族時期
所以,河姆渡文化要早於紅山文化
『陸』 紅山文化是最早的年代嗎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遼西北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及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魯爾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柒』 紅山文化遺址是哪個朝代的為什麼哪裡有古墓和文物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主要分布在東北西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
『捌』 紅山文化高古玉是哪個朝代的
那時還沒有真正意義的人類文明,也沒有國家,所以不是一個朝代。紅山文化距今5000到8000年,統稱為新石器時代,那時人類的社會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玖』 明代時期有紅山文化嗎
沒有。
紅山文化是距今一個五、六千年間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主要分布在東北西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是東北文化的一部分,與廟後山文化、新開流文化、興隆窪文化薪火相傳,是後來形成的商族、肅慎、東胡、穢貊(扶余、高句麗)等東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
明朝(1368-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